找出对方的兴趣点
一名美国记者访问肯尼迪时,第一句话是“我看您还真像个人文主义者”。这句话一下子便引起了肯尼迪莫大的兴趣,破例与这名记者长谈了将近两个小时。
另一个例子,有一次,从事童军教育工作的爱德华·查利弗先生,为了赞助一名童军参加在欧洲举办的世界童军大会,急需筹措一笔经费,于是他前往一家当时美国数一数二的大公司,拜会其董事长,希望董事长能解囊相助。在这之前,爱德华听说那位董事长曾开过一张面额100万美金的支票,后来那张支票因故作废;他还特地将之装裱起来,挂在墙上供作纪念。
爱德华踏进董事长的办公室之后,立即针对此事,要求参观一下他这张装裱起来的支票。爱德华告诉他,自己从未见过任何人开过如此巨额的支票,很想见识见识,好回去说给那些小童军们听。董事长毫不犹豫就答应了爱德华的请求,并将当时开那张支票的情形,详细地解说给爱德华听。董事长说完他那张支票的故事,未等爱德华提及,就主动问他:“对了,你今天来找我,是为了什么事?”于是爱德华就一五一十地说明来意。
出乎爱德华意料之外,董事长不但答应了他的要求,而且还答应赞助5名童军去欧洲参加童军大会,并负责全部开销,另外还亲笔写了封推荐函,要求欧洲分公司的主管,提供爱德华一行所需的一切服务。
当时爱德华若非事前知道董事长的兴趣所在,一见面就投其所好,引他打开话匣子,事情恐怕就没那么顺利了。
又例如,眼前有个陌生人手里拿着一份报纸,你如果想结识他,便可以以报纸为媒介,对他说:“先生,对不起,打扰一下。请问您手里拿的是什么报纸?有什么重要新闻吗?”如此一来,就开启了双方对话的话头。
能说会道,在人际往来中如鱼得水的人,往往在与他人接触的一瞬间,就能找到双方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引发起交谈的兴致。在人际交往中,能用来接近对方的话题可说是俯拾即是,关键是要善于根据特定的情境去发掘,并恰到好处地运用。除了投其所好、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外,与之相类似的还有“借助媒介法”,即以一定的物和事为媒介,当作引发交谈的“因子”,比如上述陌生人手中的报纸。
赞美一样大家都知道的东西,说说自己对某件普遍受关注事情的感想,也是打开话匣子的好办法,因为人人都能表达自己的意见,由此可以探出对方的兴趣和爱好,然后拓展谈话的领域。如果你找对了对方的兴趣点,那你的目的也就很容易达到,并且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