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成长智慧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穷则思变

原文

天下分错分错:错,混乱、骚乱;分错是四分五裂。,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谗贼:说坏话,邪恶为害。;贤人不用,圣人窜匿窜匿:逃跑隐匿。;贪利贪利:贪图利禄。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伐射:互相残杀,激射。。父子离散,乖乱乖乱:违背常理,行为混乱。反目,是谓“萌芽巇罅”。圣人见萌芽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抵而得之:得,取得。通过“抵”来取得。。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反之:帮助其恢复原状。,或抵覆之覆之:颠覆对手。。五帝五帝:中国古代五位帝王,一说为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三王:夏、商、周三朝开国君主,即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和周武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诸侯相抵:这里指春秋五霸,即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五个霸主互相抵制和对抗。,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右:上位。

注释

[1]分错:错,混乱、骚乱;分错是四分五裂。

[2]谗贼:说坏话,邪恶为害。

[3]窜匿:逃跑隐匿。

[4]贪利:贪图利禄。

[5]伐射:互相残杀,激射。

[6]乖乱:违背常理,行为混乱。

[7]抵而得之:得,取得。通过“抵”来取得。

[8]反之:帮助其恢复原状。

[9]覆之:颠覆对手。

[10]五帝:中国古代五位帝王,一说为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

[11]三王:夏、商、周三朝开国君主,即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和周武王。

[12]诸侯相抵:这里指春秋五霸,即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五个霸主互相抵制和对抗。

[13]右:上位。

译文

天下动乱不止,朝廷没有贤明的君主;官吏们失去社会道德,小人谗言妄为;贤良的人才不被信用,圣人逃匿躲藏起来;一些贪图利禄,奸诈虚伪的人飞黄腾达,君臣之间互相怀疑,君臣关系土崩瓦解,互相征伐;父子离散,骨肉反目,就叫作“危机的萌芽”。当圣人看到危机时,就设法治理。当世道可以治理时,就要采取弥补的“抵”法,使其“巇”得到弥合继续保持它的完整,继续让它存在下去;如果世道已坏到不可治理时,就用破坏的“抵”法(彻底把它打破),占有它并重新塑造它。或者这样“抵”,或者那样“抵”;或者通过“抵”使其恢复原状,或者通过“抵”将其重新塑造。对五帝的圣明政治只能“抵而塞之”;三王从事的大事就是了解当时的残暴政治,从而夺得并重新建立政权。诸侯之间互相征伐,斗争频繁,不可胜数,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善于斗争的诸侯才是强者。

鬼谷锦囊

“可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本章是《鬼谷子》中最有特色的一篇,充满了民主思想,因而也是受正统思想攻击最厉害的一篇。作者并不是站在最高统治者的立场来看待和处理社会矛盾,而是站在一种比较公正的立场,他公开宣布:国家发生了矛盾,如果还可以挽救的话,就协助当权者挽救;如果国家已经腐败不堪,无可救药,就推翻它,取而代之。这种观点已接近了民主思想的边缘。

延伸阅读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当一个国家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和矛盾时,若能“抵而塞之”,则可以变法图强,以挽救危机。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纣王”并不是其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

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臂力过人。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殷商末年,它有两个主要的敌手:西部的周方国及东部的夷人部族(甲骨文里被称作人方)。

这个时候,活动在渭河流域的姬姓周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首领周武王姬发正在积极策划灭商。他继承父亲文王遗志,重用姜尚等人,使国力增强。当时,商的军队主力正远在东方与东夷作战,国内军事力量空虚,周武王把握时机,联合各个部落,率领兵车300辆,虎贲(卫军)3000人,士卒4.5余万人,进军到距离商纣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今河南省淇县西南),举行了誓师大会,历数纣王罪状,鼓励军队同纣王决战。

此时,商王的大军无力回援,牧野之战的商军,并非商王朝的精锐之师,而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囚徒。交战中,部分奴隶与囚徒临阵倒戈,周武王最终赢得了胜利,取代了商纣。

自古以来,变法改革以及王朝更替都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举措和行为,能不能通过变法得以图强,能不能通过革命取而代之,是要看能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是否顺应民心,而并非一己人力所能为也。

所以,“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民心的正确思想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