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报告(2021年)(《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 对公之路

疫情之下银行的对公之路:
大行对公贷款增量创新高但严控压降房地产贷款

文/21 世纪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辛继召 实习生 于淼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大幅分化,部分银行对公业务收入出现负增长,而部分银行对公贷款增量却创新高。

四大行中,工行上半年对公贷款增加8901 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建行上半年对公贷款增加 9069.32 亿元。股份制银行的对公贷款投放力度较小,仍远不及国有大行。头部股份制银行对公贷款存量在 2 万亿元以上,增速最快的是兴业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要求下,多家银行正在调控,甚至压降房地产贷款规模。从银行自身来看,部分机构上半年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异军突起”,大幅反弹。

值得注意的是,对公业务业绩也出现了分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 2021 年上半年对公业务利润出现下降,中行对公收入也出现下降。股份制银行中,民生银行对公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18.59%。

大行对公贷款增量迭创新高

在各大银行近几年对公贷款投放不断增长。近年来,国家产业政策对公司类贷款影响较大,政策层面也引导商业银行将贷款更多投向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绿色产业等领域,并给予在贷款等政策支持。使得以国有大行为主,对公贷款投放迭创新高。

从总量看,10 月 21 日,银保监会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发布数据,9 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 22.2 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大部分为中长期贷款。高技术制造业贷款余额 3.7 万亿元,同比增长13.8%。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18.5万亿元,同比增长 25.2%。涉农贷款余额42.6 万亿元,较好地支持了夏粮增产、秋收播种。

同时,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1 月至 8 月,企业贷款利率 4.63%,同比下降了 0.13 个百分点,8 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4.96%,较年初下降了 0.12 个百分点。

央行在普惠贷款要求之外,对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新兴产业贷款、绿色产业贷款投放规模作了进一步要求。一位股份行人士表示,普惠贷款新增规模是近几年一直存在的监管要求。今年以来,央行对新兴产业贷款、绿色产业贷款新增规模有了专项额度要求,绿色产业贷款方面,每家银行的投放规模要求有所区别。

其中,决策层连续三年对小微贷款增速作出明确要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对于绿色贷款,国有大行绿色储备项目较多,大部分股份制银行绿色贷款存量不多,是近期绿色贷款拓展的主力之一。

具体到各大商业银行,四大行仍是对公贷款投放的主力。

四大行中,工商银行对公贷款率先突破 10 万亿元大关。截至 6 月末,工商银行境内人民币公司贷款余额 10.3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8901 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

其中,工行上半年投向制造业公司贷款余额 1.83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1836亿元,投向制造业公司贷款、投向制造业中长期公司贷款规模均稳居同业首位。高新技术领域企业贷款余额突破 1 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 8683 亿元。

不过,2021 年上半年对公贷款投放最多的是建设银行。截至 6 月末,建设银行境内公司类贷款和垫款余额 9.27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9069.32 亿元。

其中,建行上半年投向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余额 4.83 万亿元,占比为52.14%,较上年末增加 4977.23 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 6168.49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969.17 亿元。民营企业贷款余额3.2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23.91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 7677.60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522.40 亿元。

农业银行境内公司贷款仅次于工行、建行。截至 6 月末,农行境内公司类贷款和票据贴现余额合计 9.27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7468.45 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 1962.77 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成长性行业贷款增加 2620.56 亿元;绿色信贷业务贷款余额 17639 亿元,增速 16.4%。

其余大行中,中国银行境内对公贷款上半年新增超 5000 亿元。6 月末,中国银行在内地人民币公司贷款 6.83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5736.85 亿元,增长 9.17%。交通银行公司类贷款较上年末增加 3524.05 亿元,增速 9.51%;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 2624.45 亿元,增速10.68%。邮储银行公司贷款 2.16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818.11 亿元,增长9.19%。

商业银行正在扭转全力转向“大零售”的局面,开始调整对公贷款投放。2020 年,银行业新增制造业贷款 2.2 万亿,规模超过前五年的总和。

股份制银行的对公贷款投放力度较小,远不及国有大行。头部股份制银行对公贷款存量在 2 万亿元以上,增速最快的是兴业银行。

截至 6 月末,浦发银行对公贷款余额(不含票据贴现)2.45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442.21 亿元,增长 6.25%;中信银行公司贷款(不含票据贴现)余额 2.3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587.12 亿元,增长 7.31%;兴业银行公司贷款规模 2.2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0.08%;民生银行对公贷款 2.33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34.41 亿元,增幅 4.17%;招商银行公司贷款余额 2.10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0%;光大银行对公贷款余额 1.80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1380.93 亿元,增长8.33%。

一位股份行广东分行人士表示,经过几年探索后发现,现代制造业和过去已截然不同。当代制造业是产业链、供应链式的,而不是过去单打独斗式的。制造业一定会形成非常好的比较优势,比如做零部件是最牛的,成本就是最低的,所以现在制造业企业的生命力非常强。在对公融资里,目前制造业是主流,服务业对信贷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仓储物流等方面,包括零售批发。全广东的贷款里第一位的是制造业,制造业贷款过万亿,占比 10%以上。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经过上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很多过剩产能行业风险出清已近尾声,虽然目前企业信用风险压力还是比较大,但总体上制造业已经度过了产能周期的调整下行阶段。例如,原来调整比较剧烈的大宗商品行业近期价格快速上涨。

从政策环境而言,曾刚表示,一是,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需要,“十四五”规划确定经济结构调整方向走向自主科创、产业链升级、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等,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二是,围绕国家政策调整重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政策都会强化对银行约束,包括普惠金融和制造业贷款增速、绿色贷款占比等,可能会有更加细致的监管要求,从而推动银行信贷变化。三是,监管层对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支持政策。在再贷款、再贴现之外,还创设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调控或压降房地产贷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要求下,多家银行正在调控,甚至压降房地产贷款规模。

工行半年报称,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相关业务。合理控制商业性房地产投融资总量,强化区域、产品及客户分类管理,主要支持符合调控政策导向的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积极稳妥推进商业性租赁住房融资业务。

从最新情况看,10 月 22 日晚,招商银行披露三季报称,审慎管控房地产领域风险。高度重视房地产领域风险防范,按照“控制总量、聚焦客户、聚焦区域、调整结构、严格管理”的总体原则,动态优化内部信贷政策。截至 9 月末,招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 3588.74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65.54 亿元,占贷款和垫款总额的6.93%,较上年末下降 0.31 个百分点,主要投向优质战略客户;招行理财资金出资、委托贷款、合作机构主动管理的代销信托、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等不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余额合计 4788.17 亿元。

实际上,银行业对公贷款资产质量近年来逐渐好转。甚至此前数年不良率居高不下的制造业,资产质量也在好转。但是上半年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异军突起”,大幅反弹。

例如,截至 6 月末,工行制造业贷款不良率 4.08%,较上年末下降 12BP;但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 4.29%,超过了制造业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 197BP。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 1.56%、1.69%,较去年末上升25BP、34BP。建行首席风险官程远国说,从短期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调整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行个人住房贷款新增规模和占比,但由于设置了充分的过渡期,存量超标部分将逐年消化,今年的总体影响可控。

部分股份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也出现“双升”。例如,截至 2021 年 6 月末,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分别为 1.07%、1.04%、0.57%,较去年末上升 77BP、35BP、36BP。

相较于国有大行、股份行,房地产业信用风险对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的冲击更为明显。截至 2021 年 6 月末,宁波银行、上海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 1.48%、2.73%,较去年末上升11BP、34BP。上海银行对此回应称,在房地产监管持续强化以及宏观政策调控背景下,受个别项目租售进度未达预期、还款能力有所下降等因素影响。

部分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暴露仍在持续。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招行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率 1.29%,较上年末上升 1.06个百分点。招行称,针对承担信用风险的房地产授信业务,将聚焦中心城市和战略客户,根据具体风险情况逐笔充分计提拨备。该行预计在当前宏观环境及行业政策下,房地产领域资产质量将保持总体稳定。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9 月末,坚决落实“房住不炒”政策,房地产贷款增速降至 8.6%,比全部贷款增速低近 3 个百分点。

对公客户争夺战

受近年来政策层面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影响,增加有效企业客户数,成为近两年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焦点之一。

早在 2019 年,人民银行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基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业务,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央行不再核发开户许可证,企业开户将更加便捷。

10 月 9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做好小微企业银行账户优化服务和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在为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提供银行账户服务过程中,不得要求小微企业提供与大中型企业相同的详细、完备的经营情况材料。不得要求小微企业存入大额存款、达到一定经营规模或绑定销售相关产品及服务等作为开户附加条件。

央行数据显示,2020 年末,我国个人存量银行账户为 124.6 亿户。2021 年一季度到银行办理开户的企业共 200.84万家,日均 2.23 万家,同比增长 51%,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10.7%。

工商银行是对公客户数量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根据今年半年度报告,工商银行实施“织网补网”工程增客强基。开展客户扩容提质行动,抓好存量维护,加快形成规模大、结构优、黏性强、贡献多的高质量客群。6 月末,工行公司客户924.5 万户,比上年末增加 60.2 万户;公司存款 13.52 万亿元,增加 5698.09亿元。

农业银行对公客户数突破 800 万户。截至 6 月末,农行拥有公司银行客户 830.93 万户,其中有贷款余额的客户34.92 万户,比上年末增加 2.13 万户;境内公司存款余额 8.17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5505.36 亿元。

建设银行对公客户数突破 750 万户。截至 6 月末,建行公司机构客户总量754.77 万户,较上年末增加 26.72 万户,增幅 3.67%。境内公司存款 10.41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7079.69 亿元。

交通银行半年报称,境内行对公客户总数较上年末增长 6.94%,新开户数同比增长 43.71%;公司存款余额 4.55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4.86%。

邮储银行公司客户 102.29 万户,较上年末新增 15.82 万户;公司存款 1.3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940.11 亿元。

股份制银行中,公司客户规模分化较大。经过近年来大力度拓展对公客户数后,股份制银行开始强调有效客户数规模,以带来对应存贷款业务。

一位股份行人士表示,股份行对公客户数动辄百万户,是因受到了近年来监管推动便利化对公开户等政策影响。但其中有存款、有交易的对公客户数占比不算很高。

根据今年上市银行半年报,招商银行公司客户规模已超 200 万户。截至 6 月末,招行公司客户总数 227.68 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1.95%;新开公司存款客户数18.03 万户,贡献日均存款 838.60 亿元。其中,总行级战略客户数 326 户,机构客户数 4.01 万,行标小企业客户 216.55 万户。

民生银行称,新开对公非零客户数、新开对公非零基本客户数都是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截至 6 月末,境内有余额对公存款客户达 143.39 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30%;境内有余额对公一般贷款客户数突破万户大关,达到 10110 户,比上年末增长 4.16%。此外,浦发银行公司客户数达到 178 万户,较上年末增加 10 万户。

兴业银行对公客户数逼近 100 万户。兴业银行半年报称,过去几年,公司加快从以产品为中心向客户为中心转变,客户基础和结构有了显著提升。今年上半年,企金客户数继续增加 6.87 万户至 99.94万户,其中有效及以上客户较期初增长11.35%至 40.47 万户。

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对公客户数在100 万户以下。中信银行公告称,对公客户总数达 87.18 万户,基础客户增加 1.50万户,有效客户增加 7052 户。光大银行披露,该行对公客户 83.15 万户,比上年末增长 6.21%,其中,对公有效客户36.75 万户,比上年末增长 13.04%。

多家大行对公利润下降

虽然银行对公贷款投放大增,对应息差收入增加,但利润未必同步增加。

对公业务是国有大行的强项,业绩也出现了分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 2021 年上半年对公业务利润出现下降,中行、交行对公业务利润跌幅逾10%。

2021 年 1-6 月,工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营业收入 2095.49 亿元,同比增长1.77%;公司金融业务税前利润 728.46亿元,同比下降 6.14%。

分析其结构来看,公司金融业务利息净收入 1526.98 亿元,同比增长 5.28%;但公司金融业务同期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471.14 亿元,同比下降 10.8%。工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增长0.5%,增幅主要来自第三方支付业务收入、代理个人基金业务、个人理财销售手续费及投资管理费等。

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公司银行业务收入、利润均正增长。2021 年上半年,建行对公业务收入 1560.03 亿元,增长8.48%;对公业务利润 338.73 亿,增长4.47%。农行对公业务收入 1491.56 亿元,增长 10.49%;对公业务利润 563.21 亿,增长 37.25%。

不过,中国银行的内地公司金融业务收入下降。2021 年上半年,中行内地对公业务收入 915 亿元,同比下降 6.33%。收入下降的原因是利息收入大幅下降。中行中报称,上半年,集团净息差为 1.76%,同比下降 11 个基点,主要是境内人民币贷款收益率有所下降。为缓解资产收益率下行的影响,该行持续优化存款结构,努力将存款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内地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平均余额在中国内地人民币客户贷款中的占比同比提升 1.77 个百分点。

股份制银行的对公业绩亦出现了大幅分化,招商银行对公业务收入、利润双位数增长,民生银行对公业务收入出现较大下滑。

2021 年 1-6 月,招商银行实现批发金融业务税前利润 304.52 亿元,同比增长 20.14%;批发金融业务营业收入 683.03 亿元,同比增长 10.58%。中信银行公司银行业务实现营业净收入461.08 亿元,同比增长 4.33%。

同期,民生银行对公业务收入 442.28亿元,同比下降 18.59%;对公业务利润 103.59 亿元,同比下降 49.78%。具体来看,该行对公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变化不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对公“其他收入”35.49 亿元,同比下降71.7%。“其他收入”未给出具体原因。

(编辑:马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