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文心:大连大学文学院互联网+新文艺智匠创意写作课(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寸草春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一株老树,

一场送别,

一段陪伴,

一次次的相聚与别离,家,是最温暖的港湾。

你们是我最遥远的想念

中文152班 麻双迎

曾经偶然间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广告,大约两分钟的一个街头采访。平时我是不会看这种广告的,但这次,我很庆幸我看到了。

采访的问题只有一个:你最想和谁一起合照。

一开始采访的都是一些年轻人,他们的回答都不一样,但又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他们说的都是一些明星,例如李易峰、彭于晏、吴彦祖等。等后来采访到一些老人时,他们的回答也都一样——是家人,是儿女。

是呀,我们的世界很大,有太多精彩要追逐;他们的世界却很小,甚至只有我们的位置。随着我们对别的东西的不断追逐,我们渐渐忘了,他们曾是我们最亲密的人。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我们曾经和他们离得那么近,当我们小的时候,吃饭、走路、说话……父母一遍又一遍地教我们,乐此不疲、从不厌烦。

有时候,我们总爱文艺地去高喊享受孤独,可是我们饱经风霜的父母,他们才是真的孤独。人们总有很多理由把老人放在家里,父母们也会觉得很苦,却从不说苦。父母就这样默默奉献着。我们也会老的,我们喜欢人群簇拥,如果面对这样的生活,可能会觉得受不了。即便现在我们面对着手机、电脑,几天几夜都不会觉得无趣。可等到那一天,我们开始看不真切、听不清楚、手脚无力,想想都觉得日子难熬。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感觉自己突然之间就成了一个大学生,就这样离开了家,独自一人在外。在我印象中,爸爸一直是精力充沛的样子。直到上次回到家,仔细观察爸爸,才发现,原来他也长了白发。以前看到别人描写自己父母头上生白发时的感触,并没有太大的感觉,认为人终会老,这是不可避免的结果。直到那次亲眼看到爸爸头上的白发,我才终于明白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现在的我,很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在学校里,我经常会和他们打电话聊天,给他们讲一些有趣的事。假期回到家,也会常常和他们聊天。其实有时候,他们不需要你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你不忘记他们,常常关心他们就好。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所以,正如一部电视剧中所说的,人们终究会离散于世界的尽头,但是,我不会忘记,在这段路上,你曾经温暖过我的岁月。人离开家的时间越久,距离越远,才越觉得父母的爱弥足珍贵。所以,我们必须足够努力,才能配得上这份爱。

我一直都知道,从小和别人相比,我就不是最优秀的。但在父母心中,我一直都是最棒的。所以,为了不辜负这份爱,我会努力变得更好一些。你们一直是我前进的动力,我们现在虽然有着最遥远的距离,但我们一直有着最近的想念。

师评·智匠创作微论

你们是我最遥远的想念,这样的文字,会让我们一瞬间就想到是父母。否则,不会是你们。和父母的情有千丝万缕,而对于常常需。在外求学或打拼的人来说,和父母的分别更是千种万种。别离伴随着想念,无论远近,只要不在彼此的身边,思念和牵挂,便会不绝如缕。写下你与父母的情与牵挂,无论遥远,还是近在咫尺,一定也是最深切的情意。

一个一两分钟的短暂的街头采访广告,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最想和谁一起合照”,答案却有两种人的两种不同回答:年轻人的答案是明星等不同的公众人物,而年长的人的答案却都是家人、孩子。小小的广告,触动了“我”的想念。懂得了父母的白发,是他们辛苦劳作的岁月痕迹。父母的疼爱,是每个人闯荡世界的最大支撑,“你们是我最遥远的想念”,彼此,彼此。微雕一己的亲情,是思索给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对于亲情的启迪。

离家那天

中文153班 高丽华

辗转了一夜,夜幕悄悄地被掀开,天开始亮了起来。我起身,摸索着将脚塞进弟弟的毛拖鞋里,忍着几分寒意去拿了手机。六点,离闹钟声响还有半个小时。看看对面沙发上熟睡的弟弟,我悄悄开了灯,不过还是惊醒了他。他半梦半醒的样子,强撑起身子,睡眼惺忪:“姐姐,你要走啦?”

“没有,收拾一下,你继续睡吧。”

他躺下,却感觉没了睡意。睁眼看着我收拾。父母房间里也传来了低低的说话声。

说起这个弟弟,他小我十岁。没他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公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因为我是我这一辈最小的一个,而且从小学习还不错。但我也要下地干活。我去一天,给我五毛钱。尽管如此,当时我还是特别羡慕邻家姐姐。她有个弟弟,可以在家带,不用下地干活。我也想有一个弟弟,我嫁出去后,他可以照顾父母,最重要的是我不用干活。

后来,他降生在那间小小的黑黑的房间里,和我一样,不过他好像比我壮实。我的愿望实现了,但这才是苦难生活的开始。从此,不但我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洗,还得帮他洗尿布;他没有奶粉可以吃,我就把自己一个星期两块的零花钱攒下来买五毛一小板的奶片糖给他泡水。那时候我背后背着他,身边挎着个小包,里面就装着两个人的粮食,上午出去,下午回来。我看他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现在想想他调皮做的坏事,会有点哭笑不得:比如,放水冲了人家晾晒的玉米;和小孩子撒尿在米里和着玩;罪行滔滔。现在,他却快有我高了,而且他还那么瘦,这让我很不爽。我不回家的时候说想我;等我回家两个人又吵个不停。争吵的焦点不过是遥控器的所有权了,还有沙发的所有权。农家老鼠多,今年格外多。我是有自己的房间的,不过总被老鼠闹醒,细想还是沙发舒坦。弟弟没有自己的房间,以前和父母挤在一块儿,现在大多数时间住校,回家就睡沙发,矛盾就这么发生了。母亲总说我们争吃打闹的。

天大亮了,父亲西装革履地从房间出来,那套西装是我上大学前带他去买的。他说要送我去上大学。我是村里第一批大学生,虽然现在大学生比比皆是,但在那个落后的小山村,能坚持读书不容易。这是他第三次穿这套衣服送我:我刚入学的时候;去年回家过年走的时候;现在要走的时候。他推开玻璃门,那双劣质的皮鞋布满了褶皱。父亲身子骨不似以前那么硬朗了,手缓慢地掏出一个塑料袋包着的东西,一层层小心翼翼地打开。我知道,那是我的学费、生活费,他们一年的血汗钱。

“你看,又要给你发工资了,回来一次就把家里的都带走了。”父亲开玩笑地说,“你自己数数,多退少补啊。”

我有点无奈,有多少就用多少就可以啦,不过我还是数了数,比父亲说的多一张,他就是这样。

“弟,发工资了,来来,姐姐给你几张。”

“咦?不要。”

“那给你一张。”

“拿来。”

“想得美。”这时就会响起他不屑一顾的声音。

母亲也进来了,穿得挺整齐。

“妈,你也要去?”

“去和你爸看车,他总是想让我和他凑钱买个摩托车。给你,省得你整天念叨不给你压岁钱。”

“这么大的人了,还要压岁钱?哈哈,都该我给人家发了。”嘴上这么说,不过手上收钱的动作可一点也不含糊。

“妈,你去我也要去。”一旁的弟弟开口了。

“你也去,那谁来喂猪呢?和你闹着玩呢,我不去。”可是这招对于现在不是三岁小孩子的弟弟来说不管用了。看着他那委屈的样子,没办法,只好屈服了。

收拾好东西,和母亲告了别,父亲就送我去坐客车,而他们骑车。以前是没有客车的,现在修了路,一天有一趟,方便了许多。车上只有几个人,其中就有我舅舅。他是去看看工作的,帮人家守苹果园,村里的年轻人就是这么出去打工的,不过确实比种田来的钱多。

“哎呀,你怎么也在这里?”一个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一个黝黑的面孔出现在我面前。短短的络腮胡子,一惊一乍的说话语气,加上他有点跳跃的动作,让人感觉活脱脱一个孙猴子,可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爸。

“我去读书了。”

“这么快?还没回来几天吧?”

“回来一个多月了,路远,提前走。你去干吗?”

“送户口本,离婚。”我的话接不下去了。好几年了,还没离婚。

几年前,他家还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有一天,他媳妇上山被熊瞎子抓掉了一块头皮。我父亲带着他去各个村子募捐钱给她治,这事还上了新闻。后来,他媳妇好了以后进城打工,就跟人跑了,留下一儿一女。前两天,我弟弟突然问我,“姐姐,你知不知道,小惠跳河了(小惠就是她女儿)。”我一脸惊奇,前两天见那个女孩还好好的啊,怎么会想不开?

“怎么会?”

“好像是他哥哥骂了她两句,现在被她奶奶拉上来了,在骂呢。”这件事令我很震惊,她和我弟弟一般年纪,不过从小由奶奶带大。可见父母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可是,村里有多少是没爹没娘的孩子?这些孩子的性格养成、价值观的形成就成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父母的为人处世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村里又有多少女孩子,小小年纪就辍学?背着孩子回来,自己都还是个孩子。村里有一家人,女的到处赚钱,男的不说无所事事,却也有点好吃懒做。他家的那双儿女,乖得让我难过,每次见到,我都会心疼。他们总是远远地跟在我后面不停地喊姐姐,姐姐先喊,弟弟再学着喊,一声又一声。

我小时候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的呢?虽然我不知道我是怎么长这么大、学习到这么多东西的,但我无疑是幸福的。每个人的活法都不同,我只是选择了我想要的那种,这点应该由衷地感谢我的父母。我爱我的家乡,只是我不想再回去辛苦地种田。

车缓缓开动了,开往未知,身后是那片熟悉的土地。我选择未来,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的。

师评·智匠创作微论

虽然,我们现在很少“少小离家老大回”,但也不会一直守在家中父母身边。只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离家”况味。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天气,不同的亲人,不同的离家路,不同的思绪,便是一个个不同的“离家那天”。你的离家求学或闯荡天下,是否有人送行?是否邂逅故友旧识?那些故乡的人事风波,如何不是你思绪涟漪的一颗颗小小石子?感他人之事,思自己的人生,即蕴含一份无尽创意。

父母的含辛茹苦,弟弟的顽劣可爱和手足情深,邻人的不幸婚姻、不幸儿女,那个试图跳河自尽的小女孩,我的远方……在身边人的生活和生命中,看见曾经的自己和自己未来的路,更加坚定自己的路和选择。这是无数农村学子的生活和情愫的写照。善良和坚定,是内心最倔强的持守。微雕自己和亲人的一次记忆深刻的分别,是告诉每个人都要珍惜亲人的一份智慧和美好情意。

送别

中文152班 赵蕾

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题记

每次读到龙应台的《目送》,心里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像一口气,闷闷地积压在胸口,上不来,下不去。每次胸口积着这口气都会想到我的爷爷,一个老实、少言寡语的人。

翻开儿时的相册,每张照片都显得岁月久远,却又历历在目。那时,最喜欢的玩具是一辆三个轮子的小车和一只紫色的小兔子。每次拍照最喜欢坐在车上做向前蹬的动作,手里还要拿着念念不忘的小兔子。这张照片上,我依旧做着这两个动作。不同的是,我在院子里,而爷爷在屋子里透过窗子看着我。虽然那时像素有限,照片又经过时间冲刷,照片里爷爷的面庞模糊了,但是依旧可以看清他那上扬的嘴角、淡淡的微笑。这是记忆中爷爷第一次看着我的背影,也是现在我们唯一的合照。

高二那年,我很幸运地被选中去参加区里组织的一个活动。据说每个学校的名额少得可怜!那天,一切如旧,我推着自行车准备出门,您也依旧跟在我身后去为我开门。走之前,我照常说:“爷爷,我走了啊。”您也答道:“慢着点儿,看车。”边说边把门轻轻打开,把门闩别好。我迫不及待夺门而出,应和着知道啦!一天时间,有时候能做很少的事,少到写不完一篇文章,甚至没有丝毫头绪;一天时间,有时候又能做很多事,多到带走一个你重要的人,丝毫不留痕迹地带走。直至今日,回想起来,我已经不能确定被选中参加活动是幸运的。如果重来一次,我想我会放弃这次参加活动的机会,至少让我们之间最后的对话长一点,再长一点。

可惜,没有如果。

爷爷奶奶是老一辈的农村人,他们对土地的热爱是我们无法理解的。任何事情他们都能从土地中找到答案,当然也包括让我不受蚊子的困扰。夏天的空调固然凉爽,却远远不及院子里清凉的风让人觉得舒适。在院子里,点上一根火绳,独特的草香不仅可以防蚊咬,还充满童年的味道。小伙伴们追追闹闹、嘻嘻笑笑。大人们总会叮嘱几句不要跑太远,会被蚊子咬。童年的每个夏季,爷爷都会早早备好火绳挂在院子里,既防蚊子,又可乘凉消磨时间。

高考结束后,拿到去大连的录取通知书,姑姑带我去墓地看了看爷爷。走到墓地后,姑姑说:“呀,怎么这么多草啊!”我心头一阵酸楚:总觉得这些草是制作草绳的工具。临走前,姑姑又说:“你孙女马上去外地了,她身体不好,您多保佑她。”我想如果您在天上看得到,一定像以前送我上学一样,看着我离开吧!

人的一生时常经历离别、相聚、又离别。每一次的惦念,每一次的送别,每一次的回归都会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或深或浅的记忆。在适当的时刻,脑海里的浪花会带着它们一层层地浮现!

师评·智匠创作微论

时光总会带走一些在自己的生活中很重要的人,比如:亲人,师友。生命中也会有很多遗憾。那些故事,让人心痛,也让人学会珍惜。你的岁月里,有着怎样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每一个重要的人,我们都希望能够长久相伴;那些别离,如果还能相逢该多好。不妨写一写你的岁月,你的离别。

“人的一生时常经历离别、相聚、又离别。每一次的惦念,每一次的送别,每一次的回归都会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或深或浅的记忆。在适当的时刻,脑海里的浪花会带着它们一层层地浮现!”微雕生离死别,永别的送别,智者自会留驻心中的悠长回忆,深深念起!

中文153班 王琪琪

我从来没觉得送别一个人有那么难,直到那天。

即使看着妈妈迅速转身,我也没有太大的感伤。我觉得妹妹只是走了,一周;再久一些,两周;更久一些吧,三周。她总会回来的,不用带行李,不用经历太久的长途跋涉。况且她不是个性软弱的人,还带了那么些倔强。

我跟上妈妈的脚步,探头随口问一句,怎么走了?才发现她满面的泪和通红的眼眶。心疼是心疼,但我觉得她太感性,“没事啊,她走了也就两周就回来了,哪怕再。一些,三周就回来了。有啥好哭的?”她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你说呢,我哪能不操心!我看着我的孩子那么一点点,和别人说话都要抬着头说。我,我心撕扯着疼。”

她没再说,就在寒风中,任眼泪肆虐,任寒风呼啸,只是加快了脚步。我看着她渐渐超过我后那蹒跚离开的背影,突然间心头一疼,眼睛也一下子就红了。

我的妹妹,我肯定是疼爱的。我会怕她迷路、睡不好、吃不好、学习压力大、被人欺负、心情不好,甚至晚上盖不好被子、自己洗不干净衣服。还有各种各样我担心的地方。即使这样,我还是能看着她离开,因为我知道她会回来。

可我的妈妈,她的担心必然是比我多的,忧愁的也比我更甚,所以老得那么明显,青春逝去得那么快。然而这一切,她从不跟我的妹妹说,也不让她看见她流泪。她在妹妹面前永远像个战士,阳光、积极。

我不知道怎么劝慰妈妈。从四年半前我离家开始,我曾看着她送走我的背影,慢慢变成小黑点,最后消失不见,那么多次。甚至,我还会有些恼,当她不出门送我的时候。如今,我也只有跟着她的背影默默哭的份儿了。

在她身边的时候,我调皮捣蛋、叛逆、无恶不作;到了不得不离开时,才开始看到那些以前不屑一顾的爱,并为此痛心难受。可谁又能有后悔药吃呢?如今,能做的也只是照顾好自己,多跟他们打个电话发个信息罢了。

师评·智匠创作微论

路?什么样的路?往哪里走的路?原来是回头的路,送别之后的路。其实,是妈妈送“我们”姐妹离家的路。路有千万条,而在每一条路上,都有一个来处,都有一个归途。你的路来自何方?去向何处?平坦抑或坎坷?萧瑟抑或旖旎?无论怎样,都是你生命的征途,带着你的情意、奋斗、汗水和喜怒哀乐。世上哪一条路,都是可抒可写的风景。这,就是《路》的创意。

面对母亲“满面的泪和通红的眼眶”,“我”开始“觉得她太感性”,到后来看着“那蹒跚离开的背影,突然间心头一疼,眼睛也一下子就红了。”姐妹在母亲的呵护下,虽然不是羽翼丰满,但也可以离家求学。母亲的心疼、不舍、牵挂,铺满了送别后返回的路,也渐渐铺满了一颗女儿理解和感恩的心。微雕母亲“满面的泪和通红的眼眶”,由不懂到深深理解,是对亲情的由懵懂到智者,由不解到感恩。

远行

中文152班 马卢娇

临行时分,满眼家中熟悉的一切:熟悉的路径、熟悉的生活习惯、熟悉的一草一木。临走的不舍与悲切开始在心头蔓延,从心底发散,怀念直冲脑海,连每一丝头发都充斥着对家和父母的不舍。这才深深感知时光真如白驹过隙,悄悄地将我推着向前。

母亲一大早就做好了饭,待我吃上两三口的时候,她已经将我的行李箱塞满,不停地嘱咐着,在人多的地方不要多停留、安全最重要等等。我隔上两三句话回上她一句,让她也有了一种我在认真聆听她的嘱咐的感觉。她在里屋,虽不见她忙碌的模样,但也想象得出她紧皱的眉头。

拎上母亲准备的大包小包的行李,在她的目送下出了门,我装似不经意地挥手告别:“我走了呀!再见!”她亦心神淡定地回我:“走吧,让我清静段时间。”但就连电梯门的最后一丝缝隙都合严时,我也未看到挪动的身影,没听到家门关上的声音。我当远行,她却只能目送我的身影。

母亲很节俭。小时候家中并不富裕,虽未到家徒四壁、温饱不够的地步,却也过得实属不易。所以母亲很省,家里的每一分积蓄,她都会用在刀刃上。虽对我不曾吝啬,却也不会让我随意挥霍,所以我们很少出去旅游。每每提出这样的想法时,母亲都会婉言说服我。到了现在我都十分佩服母亲的谈判能力。

母亲是一个只拥有小学学历,但却有一肚子道理的女人。母亲深知文化对于我们这代人的重要性,所以她很注重我的教育。母亲很想让我看看生活的地方以外的世界,所以在提升我的生活质量上,她不曾有过半点犹豫。她所希望的只是我能看到外面更精彩的世界,飞上她所不能够企及的天空。或许是因为知识有限让她吃了许多苦,所以她并不希望我重走她的路。为我,她耗费了太多的心力,只愿让我漂洋过海地看到与众不同的世界。我能够远行,她不曾有半点犹豫。而她却连一个离家不远的城市都未曾随心所欲地去过。

而后,父母创业,家中也开始有了些许能力,他们开始在外奔波,但多为他们的远行,我却从未参与过。家中等待的时光很漫长,父母经常出差,多则半月,少则一个星期。本以为长大后的日子与父母同行的时光会增多,谁知却未曾有。幼时,我守在门前目送他们远行;长大后,他们眼含泪意目送我远行。

我们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一同远行,是送我去求学。和其他同龄人的父母不同,他们从不排斥我报外地的学校,只要那是我愿意去往的地方。报名的路途很波折。我们乘坐了一夜的大巴,又多次换乘,由一个城市到另一座城,只是匆匆,也算是来过。最后又乘了一夜的船,总算是漂洋过海。母亲贫血晕车,所以她从来忍受不了封闭的船舱、车厢。下船后,她苍白的脸色也未掩藏住她的喜悦神色。这一次的远行,遂了父亲的心愿。回家的那天,嘱托完一切事宜,我们便分开了。这一次,他们目送着我的身影远去,我一步三回头,相隔百米,父亲两鬓斑白的痕迹、母亲耷拉下的眼眶仍依稀可见。大连靠海,空气很湿润,湿润了我的眼眶。后来,很长时间以后,母亲告诉我,那天是她见过父亲最颓然的一天。那样坚强的一个男人,那样一个最厌烦号啕大哭的一个男人,流下了比滚烫热血还要珍贵的两行清泪。

我渐渐明白,在远行中,我们渐渐转换了角色。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不过是在远行中目送着彼此的背影,渐行渐远。幼时,我扒着门栏张望他们远行的背影;长大后,他们依着彼此张望我远行的背影。

走的那天清晨就没看到父亲的踪迹,或许是害怕自己难过心酸的样子太过狼狈,再被母亲看了去。而我却从不知晓,这个一直为我遮风挡雨的男人,有一天会如此脆弱。所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想与你们一同远行,这一次,我带着你们。

师评·智匠创作微论

远行,或许不是在余华的“十七岁”,却也是羽翼未满的时候。人生的远行,不只是年幼的求学者,更是年长的闯荡者、打拼者,亦如“我”和“父母”的远行。你的远行,又是去哪里?你的父母,又有着怎样为养家糊口、衣食无忧的远行?千万次的远行,千万次的亲人离别。借此抒写,即是对自己的一份鼓励,对父母的一份感恩,是深埋在心中的一份真情、一种挚爱。

“我”为求学远行前的不舍;母亲为衣食无忧的辛苦而节俭;父亲为别离的隐忍不言;微雕每一个小小的场景,每一件小事,都是一次次真情的表达。即使明知“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不过是在远行中目送着彼此的背影,渐行渐远”,长大的我,终于明白,所谓爱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回家

中文152班 王升雲

离家已经有四个月了,转眼这学期就要结束,离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心中对家的思念也就越来越浓。

四年级便开始上寄宿制学校的我,在高考结束后,倔强地在高考志愿表上写下了北方这座滨海城市的名字。本以为自己早已习惯了一个人独自在外的日子,习惯了父母不在身边,可是当自己一个人拉着笨重的行李箱来到这儿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其实没那么勇敢和坚强。生病嗓子发不出声音的时候,自己也曾默默哭泣;在别人都拉着箱子回家,而我只能在宿舍静静地待六七天的时候,自己也曾在心底羡慕。

家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每次回家前,我总习惯于把所有的坏心情、坏脾气都收起来,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每次打电话回家也都是报喜不报忧。当电话的另一端传来他们的笑声时,即使再不开心,愁云也都被此刻的满足驱散。

前几天打电话回家,和妈妈说了自己放假的具体时间,之后的每一次通话,她在挂电话之前都会说一句:离你回家还有几天几天。那几天,她就是活生生的一个倒计时器,不断地提醒着我回家的时间,还有回家路上要注意的事项。每一次我都耐心地听着,因为我知道,那是来自一个母亲内心最深处的关怀。

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寒假回家。第一次离家那么久,我即使每天晚上都打电话回家报平安,可母亲依旧不放心。父亲相对比较平淡,没什么事基本不打电话,有事的时候也是三言两语把事说完,也就挂了,偶尔也捎带着两句嘘寒问暖的话。回家的路上,母亲的电话连番轰炸,不是怕我东西没带好,就是怕我地铁坐反了方向——即使她从未出过远门,也没有坐过地铁,却也不忘提醒我,别坐反了方向。

因为时值寒冬。我便和父亲说,不用来县城接我了,我自己回去就行。但是我知道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都一定会来。果不其然,大巴还没穿过秦岭,就接到了父亲的电话,说是已经到了县城,就在车站等我。

车子一到站,我一眼就在人群中搜索到了父亲那佝偻着的身影。是啊,五十多岁的人了,身板自然不似从前了。由于我的位置靠后,要等前面的人都下了,我才能走出去,恰巧,车窗上的玻璃又是单向玻璃,我能看到人海中的父亲,但父亲却看不到坐在后面的我。我看到父亲佝偻着腰,不住地向人群中张望,每一眼都满怀期待,却又都是失望。我随着人群的尾流走下了大巴,一下车便向父亲冲过去,父亲也是满心欢喜地帮我拿着大大小小的行李。我看到了他那冻得通红的鼻子,还有那胡须上的点点冰晶,顿时心中涌入一股洪流。

回家的路上,天空还飘起了小雨,我坐在爸爸身后,寒风在耳边肆虐着,雨点更是狂乱地拍打着。因为我晕车,爸爸在接我的时候,骑着摩托车来,但冬天真的不是一个坐摩托车的好季节。我的手不自觉地抱紧了父亲的腰,他为我挡住了前行路上的风雨,而我也要为他做点什么。

师评·智匠创作微论

对离家的人而言,回家,是最幸福的一件事——妈妈的美食,爸爸的眼神。人的一生,会有无数次离家。时间不同、年龄不同、心境不同、目的不同、回家的情形也不同。追忆你的无数次离家和回家,感受旅途中的种种境遇和回家时的种种心情,你会追寻到情感深处的点点滴滴。

“回家的路上,母亲的电话连番轰炸,不是怕我东西没带好,就是怕我地铁坐反了方向——即使她从未出过远门,也没有坐过地铁,却也不忘提醒我,别坐反了方向。”“因为时值寒冬。我便和父亲说,不用来县城接我了,我自己回去就行。但是我知道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都一定会来。”

微雕这样的一份疼爱,用语言,更用行动。就像一次回家途中母亲的唠叨和爸爸寒冬的摩托车。长大的我,终于懂得,父母之爱,处处深情,自在不言。

有些东西,不必言语

中文153班 罗德敏

春来秋去,夏至冬离,孩子在慢慢长大,爱也慢慢难以启齿。有些东西,你不必说,我们都懂。

父亲是一个平时就爱与好友小酌一杯的人。有一天,刚刚放学回来的我,看见父亲躺在沙发上,心中就微冒怒火——总是醉醺醺的算个什么事啊!静下心来,听到父亲微醺的言语中透露出这些年生活的不易。家道中落,就在所有人都在感叹我家垮了的时候,父亲却在默默承受着,咬牙坚持把我们养大。父亲是一个很实诚的人,在说这些的时候,他提到了妈妈,那个在他最落魄,甚至一无所有还带着一大家人的负担时,却依然选择不离不弃的妻子。记得有一次堂哥还开着玩笑说:“三叔,你咋还像个小孩子一样,去哪都要带着我三叔娘呢?”可是却一直等不来父亲正面的回答,他只是笑笑不说话,依旧去哪都带上我的母亲。

2017年,我有一半的春节假期都在医院度过,期间见过很多人,有一对夫妻最使我印象深刻。那个妻子在病床上向丈夫撒着娇,“药好苦,我想兑着柜子里的芒果汁喝,不然太苦了,人家喝不下。”看到这一幕,想到父母这几年细致入微地照顾着外婆。父亲作为一个“外人”,虽然常被外婆数落,但是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尽孝。那一天,到医院送完饭,我问父亲,“父亲大人,你这样两边跑不累吗?外婆还老说你,我都替你委屈。”父亲骑着车淡定地回答道:“那又能怎么办!不可能让你母亲一个人照顾啊,累就累点吧!谁让她生了个好女儿,还有个好女婿呢。”突然一阵暖意涌上心头,像家里的老话说的:三岁看大,从小看老。心底暗暗下了一个决定,我以后也要好好孝敬我这么好的父母。

在我记忆中,父母只吵过一次架,但隔天就好了。因为父亲喝酒伤胃这些问题,妈妈有时候也会任性地发发脾气,而父亲也会顺着她,不停地保证不会有下次。想着陪伴若不是一辈子,那就不要给予,父亲给的爱,是无言的,是一份默默的陪伴。我觉得父母这样真的挺好,她陪他路过繁华,他守她任性如花。

然而,这一次我没有问,父亲独自坐在沙发上微闭双眼说道:“你母亲在我最落魄的时候没有弃我而去,今天我定会守她寸步不离。所以我去哪都带上她,因为我很骄傲她是我老婆。”听到这句话,我不由得热泪盈眶,可惜母亲当时不在场,但是我想如果母亲在,父亲也不会说,而是埋在心底。

父母在外受到的委屈,回家从来不会提起。因为父母的努力,我的童年无忧无虑,十分幸福。孩子渐渐长大,他们不说我们也都明白,有一些东西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就像父亲爱着母亲,我也爱着他们,爱着我的家人。默默地陪伴,虽然无声,但是刻骨。

师评·智匠创作微论

正如俗语所说“父爱如山”。沉默无言,却有一腔深深的爱在心中。是的,有些爱,自在不言。生活中常有急不可待的表白,更有一往情深的守护。除了爱,还有什么?一个眼神,一个拥抱,都是彼此的心领神会。你的生命中,有没有无声,却让你铭记的瞬间?再一次忆起,写下,会有再一次的记忆,悠远。

“父亲大人,你这样两边跑不累吗?外婆还老说你,我都替你委屈。”父亲骑着车淡定地回答道:“那又能怎么办!不可能让你母亲一个人照顾啊,累就累点吧!谁让她生了个好女儿,还有个好女婿呢。”这是怎样的一种理解、包容、感恩和温暖。“你母亲在我最落魄的时候没有弃我而去,今天我定会守她寸步不离。所以我去哪都带上她,因为我很骄傲她是我老婆。”对老人、对妻子、对儿女,山一样地坚定屹立,坚强承担。微雕一个普通的男人——作为女婿、丈夫、父亲的仁爱如山,默默无言,让人懂得父爱的伟大,普通人的不平凡。

院外的老榕树

中文151班 陈娟娟

院墙外面的老榕树不知道何时长得那么高,而且它枝繁叶茂,一点都不像是无人照看的样子。

你知道吗?在这里,榕树的生命力很旺盛。到夏天,它那一簇一簇的浅绿色的花朵便会绽放。花朵刚刚长出来时,可以直接摘来吃,味道甜甜的。等过一段时间,花朵会慢慢变老,这时,里面的榕树籽会慢慢长出来。榕树籽经过时间的洗礼会慢慢成熟,然后随着微风飘散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一旦落地,它那庞大的根系会紧紧抓住脚下的土地,贪婪地吸收土壤里的水分。接着,在雨量充沛的季节迅速生长,一不留意,它便长得如成人那样高了。

但是,它有一个令人讨厌的地方——特别招蚊子的喜欢,有榕树的地方就会有许多蚊子。如果你想被蚊子咬,那你尽管让它生长吧;可是,人们不喜欢被蚊子咬,所以通常榕树都是生长在距离房子比较远的地方。

院外的行人行色匆匆,拉着架子车、赶着一头毛驴,车的咕噜声、人叫骂牲畜的声音、牲畜的嚎叫声伴着晨露叫醒熟睡着的太阳。

院里的人,在清晨的鸡鸣声里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妇女照顾好孩子,喂养牲畜,按时做饭;男人则去田地里打理庄稼——正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家里新盖了房子,房子朝西,夏天的时候很凉爽,便于乘凉。那时候刚刚开始流行有图案的瓷砖,爸爸便很早就买好了。等到房子落成,就把那华美的瓷砖贴上去了,很讨人喜欢,邻里赞不绝口。我们在父母细心的照料下一天天长大,那些美好的日子,滋养了我的童年,简单、快乐、纯净。

长大后,因为我们要去远方读书,加上近些年来经济迅速发展,父母也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便开始了漂泊他乡的生活。

很久没回去了,爷爷坟头的杂草蓬蒿已经很茂盛了吧?也许院墙上已杂草丛生,院外的老榕树也不知道如今是怎样一番光景了……

师评·智匠创作微论

重要的,不是老榕树,而是那个院落,是那个院外的那棵老榕树。离家的人,思念亲人,还有家中每件具有标志性的一桌一树。你家的庭院中,或者楼宇前,是不是也有一棵南方的老榕树,或者,北方的白杨树?春叶秋实,夏凉冬枝,岁月变换,物是人非,而我们唯愿,物是人是。让你记忆中的“老榕树”在笔端舒展枝叶、开花结果、飘风拂雨,便可梦回那个温暖的庭院,父母膝前。

微雕一棵老榕树的生命力很旺盛,四处飘散的种子,落地生根,却因为蚊子的喜欢,不能够与房屋亲近。微雕出“院外的行人行色匆匆,拉着架子车、赶着一头毛驴,车的咕噜声、人叫骂牲畜的声音、牲畜的嚎叫声伴着晨露叫醒熟睡着的太阳。”是眼中的景,是耳畔的声,是心中的情,是记忆的模样。“很久没回去了,爷爷坟头的杂草蓬蒿已经很茂盛了吧?也许院墙上已杂草丛生,院外的老榕树也不知道如今是怎样一番光景了……”此时此刻,恍然明白,所谓的想家,就是一种蓦然升腾的深念!是远行游子的真情所系。

我只是看起来不难过

中文152班 沙晓钰

我想,我是有问题的,不然我怎么会偷偷摸摸地去找学校里的心理老师?不然我怎么会在那间心理咨询室门外胆战心惊了那么久?不然我怎么会在推开门的那一刻情绪就开始颤抖?不然我怎么会在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面前哭得不能自已?不然我怎么会变得不像平时的我自己?我又想,我是没有问题的,我只是有些难过。

我和一位陌生人相对坐了下来。现在这里屋只有我们两个人,这里摆着简单的桌子沙发。我看到瞭目既望的窗外的楼——那座楼是我最常去上课的地方;还有左侧那面隔断玻璃,它把这里面的整间屋子分成两个房间。那隔断玻璃有印上去的大片图案,一丛一丛缠绕在透明的玻璃上,以起到阻挡人们视线的作用。可是只要我愿意,我就完全看得到隔断玻璃那头的一切。当然里面的人也一定会清晰地看到我,这使我很不高兴。

我尽量使自己看起来很轻松,我开口说:“老师,我没什么事,就是对心理咨询方面的事情很感兴趣就来了。我之前也读过一些书,我知道一些相处模式,比如说你我之间应该斜对而坐,这样更有利于交谈开始……”这话更像是和自己说的,我安慰自己似的,反复、颠三倒四地说着这几句话。我发觉我的眼睛多少有些不自然地望了她几眼,但她一直很平静地看着我。终于,我的声音有了些许发抖,我开始质疑起自己:我为什么要来?来这要干吗?这样的质疑一经产生便立刻令我局促不安、焦灼万分起来。我羞窘得脸涨红。我知道此刻我再也说不出什么话来了。我的眼眶一瞬间便湿了。我觉得这个突发情况真是滑稽。像个小丑,我的嘴角一定不留情面地嘲讽了自己。幸好我头低得很低,我猜测这些一定没有被她看到。

只剩下沉默……我还没来得及想清楚该怎么给自己救场,逃出时该怎样才能不显得狼狈,对面的声音缓缓飘荡了起来。只是很平静的问候,只是很温暖的女声。只是我怎么就情绪失了控,像山洪一般、汹涌的阻挡不及地冲了下来的眼泪,我紧张的双手举在半空便放弃了。这突如其来的眼泪着实把我自己吓到了,一时又忘了该放下。

明明筑起了城墙,拿上了武器,穿戴盔甲,一切就绪地前来,却不承想那么不堪一击,不曾开战便溃不成军。只是因为她的身份,她的这样一个身份便可以叫我拿足够的信任去给这只见过一次面的陌生人吗?

如果不是,怎么又会流下眼泪?承认吧,随便看到的人们怎么想,认认真真地、好好地哭一次。当终于这样安慰自己时,我的心底就已准备好了让我足够狼狈哭泣的大把力气。我把头深深地埋下去,像是一个犯罪的人在忏悔自己的罪行一样,抽泣地说着一切。不该说的、不能说的、不想说的、甚至快忘了的,都混着我的眼泪,在我的颤抖的声音里飘出来。它们像是一个个老旧的底片,没有颜色、没有顺序,断断续续又有残缺,有的底片竟会让我破涕而笑。几次接过她递过来的纸巾,听着她的只言片语,顺着她的引领,我和她说了好多,我爱的人、爱我的人、我的亲人……小小的屋子里,我的哭泣静静地绵延了很久很久。直到我的脖子酸得都要抬不起来了,我的衣服袖子都蹭上了鼻涕,直到我再偶尔抬起头来时,看到她身后的光景都变暗变模糊了,我才恍觉惊醒,时间走掉了那么多。

我慌乱地收拾满脸的残局,又尴尬又羞愧地同她道了抱歉与再见。临走前,她叫住我,她说要和我订下一个约定,下个星期这个时间还希望在这里等到我。我感觉得到,我起身离去的身体有一刹那的不连贯。我只轻轻地点了点头,直至走出了门。我径直来到了拐角处的那扇反光窗户前,拢了拢头发,用纸巾把泪痕收拾干净,扔掉了它,重又抬起了头来,像来时那样走了出去。

一个星期后,我重又坐在了这里。这一次,我有些拘束,最狼狈的样子被她看尽,最私密的东西被她挖透,这种单向的了解让我不免惊慌。我小心翼翼地为上一次的表现对她道歉,说:“上次……有点……抱歉,我也不知怎么莫名其妙地就很想哭,止也止不住。然后你陪着我,听我说那些……”我絮絮叨叨了一会儿,不过最重要的“谢谢”两个字我到底没说出口,我到底羞于表达我的谢意。但我觉得这一次我可以和她好好交谈的,我甚至确定我们可以交谈得很愉快。

不过,我又错了。当敏感的词在我们的谈话中一经出现,我又一次循环了上周的事情。我的泪腺喷涌出来,那些恼人的泪珠、这该死的眼泪,又一次让我失控!我懊恼着却越发泪流满面。我记得上次情绪失控时,她和我聊过。我告诉她我有一个大家庭,我和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妹妹、爸爸妈妈他们住在一起。他们所有人都很爱我,甚至比爱妹妹还要爱我。我还说在我小时候爸爸有些忙,他是像大部分可以描述的中国男人那样沉默却很能干的人,这样的他和朴实的妈妈不会随便轻易地吐露情感,也绝不经常吵架。哦,就是我记得小时候有一个晚上,他们很凶地吵起来了,让我蛮害怕的。对了,前些日子我回家,他们居然又吵了一次架,爸爸脸上有擦伤,这让我胆战心惊。尽管爸爸一直试图讨好着妈妈,但妈妈只是爱搭不理。家里的氛围开始怪异起来,我想妈妈是需要我的安慰的,她情绪很低落,她等着我拍拍她,问问她的难过,让她可以像个女孩一样在女儿的面前倾诉,哪怕哭泣。可我什么也没做。

从小我就听过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执拗如我,那些可以说的话、可以温暖人心的一切事情,对我来说既艰难又生硬。可是我怎么那么悲伤,为我的这种无能难过,为这里摇晃不定的空气而害怕。在我不被看见的时候,我找来悲伤的文字,找来苦情的电视,在那里理由充分地流下我要流的眼泪,这种感觉让我一度绝望又窒息,让我崩溃。

好像再也不能忽视某些东西了,那个让我敏感不已、让我泪流不止的词——争吵!

时隔多年,那些不太记得的都渐渐淡化,那些印象深刻的却经过一年年地描摹使得一切变得变本加厉般清晰。

那一晚,沉默的男人成了魔鬼,把一切摔碎。他拿着打火机和纸把被子拖在地上,歇斯底里地向全世界宣誓着要烧了这一切。温柔的母亲英勇般制止了一切。然后呢,之后的事情是什么呢?

“如果爸爸妈妈离婚了,你跟谁呢?”

大片大片的沉默,搅不动的要窒息的空气……记忆里的我有生以来面临了最大的恐惧,唯有本能教我抱紧自己,缩成最小最不起眼的样子,去找那最不起眼的角落钻进去。哭这件事情不能做,会被发现的,不能被发现。之后我呢?似乎被放置在了一旁……再然后,很多都不清晰了,模糊得甚至没有了记忆……再有记忆的时候,一切又归于平静、恢复原状了。

窗里的一切有些暗了,太阳要休息了,窗外那栋楼却仍美美披上太阳落下前的那最后一层橘黄色的光辉。

我还没有走,此时,她的脸在我的泪眼朦胧中更是看不清楚,只有一个轮廓,该像是熟睡的美人置身在晨光前的暗黑。我无比渴望听到她的声音,像虔诚的教徒渴望得到救赎一样。到底她给了我宽慰,也给了我责备。

为什么不呢?像是巨大的岩石重压后的放松,从未有过的坦然和接受。

在这场父母与孩子的感情戏里,我从来只认定孩子是唯一受伤的人,一味地舔舐放大她的伤口,却顾不得看一眼父母的眼泪。在这个家庭里,爱从来都是存在的,但支撑爱的方式绝对无法靠单一方面的给予。孩子的身份会让我得到的很多,可身为孩子的我,在爱的传达遇到了危机时,只顾抱怨与哭泣。为何不在他们的“悲伤”偷偷掉下来之前去陪陪他们,或许只要走上前轻轻地拍拍她和他的后背?

告别前,她如上次一样安静地同我说:如果你愿意,我依旧会在这里等你。我终于肯把满是泪痕的脸面向她,满怀感激地说了声谢谢。

我想我恐怕还是会笨拙又固执,但多少会有些不一样的。就像现在的他们,爸爸会讨好,妈妈会闹小脾气。就像现在的我,至少不会找角落钻进去。那么,就让我一点点慢慢积攒着这勇气吧!像你我所期待的,某一天走上前去拍拍他们的后背,以一个足够大人的姿态,以一颗足够平静的心,和他们坐在一起,亲吻灌注了一生的我与他们之间这无私的爱,谈谈那些有趣的过去,还有小时候那许多温暖的、模糊的故事。

现在,我还留着她送给我的奶糖,再没去见过她。我觉得不管怎样,现在我还是要把眼角擦擦,不然任谁看到了都该多羞涩啊!

师评·智匠创作微论

“我只是看起来不难过”,是不是因为这个世界,还没有一个可以让我真实地表达难过的人?生命有酸甜苦辣,怎会没有悲欢离合。只是,“我”的难过,无人能懂。只是,没有人告诉“我”,没关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过”,“流泪”,是因为有真情几许。那些生命中难以抹去的瞬间,定格记忆,总会铭记。

“我想我是有问题的,不然……”,或许,没有一个人没有问题,也没有一个人全是问题。“我尽量使自己看起来很轻松”,这几个字让人觉得有点心疼。“明明筑起了城墙,拿上了武器,穿戴盔甲,一切就绪地前来,却不承想那么不堪一击,不曾开战便溃不成军。只是因为她的身份,她的这样一个身份便可以叫我拿足够的信任去给这只见过一次面的陌生人吗?”或许,我们每一个人在难过时,需要的不是“上帝”,而是一个人——可以让你做真实的自己。微雕一个家,微雕一种对于家的情愫,让世界知道,在爱的漩涡中,或有,不得已的如许沉浮!

我在他乡望着月亮

中文152班 胡群

离开的时候,我在很认真地思考旅行的意义。每次看到月亮的时候,我都觉得那些困扰我和让我喜悦的失落和成就都好像一样,根本什么都不是。

——《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

2015年安东尼的同名小说改编为电影,一部标签为都市爱情的小清新电影收获一茬又一茬影院满堂。短短两个小时,走马灯一样管窥了角色的人生片段,影片没有什么跌宕不平让人辗转反侧的情节,随人潮走出影院时,恍惚间听到身边有人微不可察的一声叹息,他说叹的不是未完成的初恋,是感同身受的成长。

“花落的时候,懂得了青春。”时隔两年,每每想起这部电影画面仍是漫天樱花飘落,安东尼——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此郑重退场。我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同意安东尼的人生选择,或是同意他经历的所有迷茫与摸索。安东尼不酷也不特别,怀揣做自己人生主角的想望离开了故乡。他的世界既敏感又细腻,积极昂扬也简单纯粹。无论是到墨尔本后水流朝南的漩涡,还是两个半球互相偷走的时间,我同安东尼一样意外和欣喜。去远方,对于青年人而言本身就是为了去感受不寻常。这个世界有千种风情,好像要走远才能领略一二,唯有如此人生才不会遗憾。

于是“以梦为马,仗剑天涯”成了我出门远行必要的行囊,无论是肿胀的渴望还是多情的诗行都促成了我割断与故乡的脐带。辗转千里,绿皮火车又把仅存的眷恋都挤压打包寄放在沿途经过的村庄和山野。自小熟悉的城市不断倒退,睡去时却连梦都只剩不知哪本杂志描绘的北国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十六岁许下的愿望,十八岁终于出门远行,以为人生就是一辆不知疲倦的列车,未知的风景才值得期待,不留恋才是真正的洒脱。

“江畔何人初见月”,我一直在想谁会如此在意漫长的人生里第一次望月。直到那个仲夏静谧的海岛之夜,我独自爬上护栏,微腥的暖风吹来,不远处的海浪拍岸声清晰可闻。迷离的路灯下早已没有了行人,四周安静得像是只剩我一人,一抬头便只有月。世界隐去,欲望消散,我才忽然初见月。那时月光皎洁如凝练,举世再无双。我忽然意识到,这是古人诗句常常读罢就泪沾襟的月;是属于寂静星夜的月;兜兜转转也是故乡的月。这个世界那么大,城市如此喧嚣,人来人往多么匆忙,有人这一秒才相逢有人下一秒就已经在背道而驰的路上,时间转瞬即逝,永垂不朽听起来才荒唐。可眼前月,是天上月,是旧时月,任斗转星移光阴荏苒,终坚若磐石不改分毫,宽厚待世人。“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其间微妙的联系让孤独的人终于有了安慰和寄托。

原来古人写月,一笔一画全是相思,思亲亦思乡。原来,我对故乡马不停蹄的远离只是以明月为证的一次又一次归去。

师评·智匠创作微论

故乡与他乡,明月何曾是两乡?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月,又是同一轮月。以月为题,为故乡写意抒怀,是思乡,是游子,是远行人的心头情愫,是他乡月的萦绕情丝。

“‘江畔何人初见月’,我一直在想谁会如此在意漫长的人生里第一次望月。直到那个仲夏静谧的海岛之夜,我独自爬上护栏,微腥的暖风吹来,不远处的海浪拍岸声清晰可闻。迷离的路灯下早已没有了行人,四周安静得像是只剩我一人,一抬头便只有月。”世界隐去,欲望消散,我才忽然初见月。微雕一句诗,一个身影,一份情。

人在天涯 春在天涯

中文153班 刘峰瑜

“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前些日子,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诗,大概是因为和作家当时的心境相似,联想起即将离家的自己,产生了些许共鸣,有一些感触。大多数人都是在长大后离开家,或是求学,或是工作。小时候还不懂得什么是天涯,长大了才明白,离家即是天涯。

回想小时候在家中过春节的情景,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爷爷还在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平房当中,屋子中间升起一盆炭火,电视上放着我喜欢看的动画片,外面积着厚厚的雪,不时传来炮仗声。大人们说笑着,声音很大,虽然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是心里却很甜很暖:这大概就是年的味道。一直到现在,那时的年味我再没有感受到过。

前些年,每逢春节,大街小巷还会有炮仗声,尤其是在除夕夜和元宵节夜晚,天空中会有多彩绚丽的烟花。现在,家乡的春节听不到炮仗声,看不到烟花了。有些人说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其实,变淡的不是年味,而是逐渐消磨的人情和亲情。人情在,亲情在,年味就永远不会变淡。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本该是避风港湾的家,逐渐成了那些在外上学、工作和拼搏的人的驿站。一年回一次家,歇息一阵子,陪陪父母,转眼又要回到岗位上去。之前在一次街头采访中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位漂泊在外奋斗的人都是梦想家,梦碎了,就只剩下想家了。无论是避风港湾,还是驿站,家永远都是给人聊以慰藉的地方,离家也是为了更好地归家。

今天是元宵节,是我不在家中过的第二个元宵节。和那些在外漂泊打拼的人相比,我是幸运的。虞集曾道: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如果你也这样觉得,请珍惜和父母、朋友在一起的时光,因为“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再相遇,不知又要过多久,而岁月,却从不为任何人驻留。

师评·智匠创作微论

“长大了才明白,离家即是天涯。”人与春,都在遥远的天涯,是在外打拼的人的心情和心境。儿时的春节,越来越少次数和时间的归家,是游子的生活,更是为了更好地归家。家的温暖,春的美好,都难抵挡梦想中天涯的魔力。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本该是避风港湾的家,逐渐成了那些在外上学、工作和拼搏的人的驿站。”“每一位漂泊在外奋斗的人都是梦想家,梦碎了,就只剩下想家了。”微雕一个打拼的人的心境和情愫,微雕人生的家与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