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无声胜有声:真情之美
人生是花,而爱便是花的蜜。
——雨果
从情感的零度开始
我们没有统计过,当年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究竟有多少观众;我们也没有整理,《东方时空》究竟播映了多少“东方之子”,讲述了多少“老百姓的故事”。
我们只是知道,许许多多的人和我们一样喜爱《东方时空》;我们只是知道,无论是展示当代豪杰的“东方之子”,还是进入“生活空间”中的普通百姓,都在许许多多的人的脑海中留下了鲜活的面容。
这是《东方时空》的功绩,也是《东方时空》的魅力。这魅力来自直面人生的思考,来自清新高雅的格调,来自鞭辟入里的语言,来自内涵丰富的文化,更来自感人肺腑的真情。
“浓缩人生精华”的“东方之子”,有的“居庙堂之高”而忧天下黎民,有的“处江湖之远”而虑国家大计,有的“腰缠万贯”而怀报国之志,有的“躲进小楼”而思民族振兴。或对丑恶行径拍案而起,或为美好事物呕心沥血。其情之真,其意之切,使人不能不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诗:无情未必真豪杰。
“讲述老百姓的故事”的“生活空间”,为我们讲述过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相依为命的父女之情,相互帮助的邻里之情,相互体谅的朋友之情,舍生忘死的爱国之情,助人为乐的博爱之情,保护众生的天地之情。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老百姓的故事”,讲述的就是普通人的情感世界的故事;“生活空间”,展现的就是老百姓的情感世界的空间。有情的故事,有情的空间,才能情系千万家,情系亿万人。唯其情真意切,才能吸引亿万人,感动亿万人,激发亿万人。由此,面对当代种种所谓“从情感的零度开始”的议论,我们不禁要问:真实的人生能够“从情感的零度开始”吗?塑造人生的文学艺术能够“从情感的零度开始”吗?反省人生的哲学理论能够“从情感的零度开始”吗?消解掉人的真情,还能否有真实的人生、美好的人生?消解掉真情的文学艺术,还能否是“生命的文化形式”?消解掉真情的哲学理论,还能否是“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
美是真实,美是真诚,美是真情。人世间最美的,莫过于真情实意,有情有义;人世间最丑的,也莫过于虚情假意,无情无义。美是生活,在于生活有真情。
冰心老人曾经这样饱含真情写真情:“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真情,使生命之树翠绿茂盛,使生命之旅生意盎然,酷暑严寒,风霜雨雪,都晒不化、刮不去、浇不掉、冻不坏生活的美丽。”
人,也许是世界上最奇异的存在。人有思维,有语言,有历史,于是人去探索思维之谜、语言之谜和历史之谜,于是人们又不断地揭示出思维的规律、语言的规律和历史的规律,于是又形成解释思维、语言和历史的思维科学、语言科学和历史科学。然而,人的最大的奇异之处,也许并不是人的思维、语言和历史,而是人的情感;人类最需要破解的奥秘,或许也正是人的情感。
有人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为情所惑,被情所累。然而,又正是这种惑,这种累,构成了人的生活。无情所惑,人的奋斗拼搏所为何来?无情所累,人的喜怒悲哀又为何而来?一个“情”字,使生命具有了创造的活力,使生活具有了多彩的意义。生命融注了情,才是有意义的生活,有意义的生活才是美。
有情才有生活。父母与子女的亲情,兄弟姐妹的亲情,这是人的家庭生活。现在,人们常常发出寻找“精神家园”、寻求“在家的感觉”的议论,不就是因为“家”是“情”之所吗?如果失去了“情”,又何以“家”为呢?读过《安娜·卡列尼娜》的人,都会记得这部文学名著的第一句话:“每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每个不幸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幸。”“幸福的家庭”,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有照亮生活的真情。贫穷也好,高贵也好,平平淡淡也好,大起大落也好,有了这份真情,就有“在家的感觉”。而“不幸的家庭”,不管它是怎样的不幸,又都是失去了这份真情。山珍海味也好,西装革履也好,轿车别墅也好,一旦没有了真情,就失去了“在家的感觉”,就要寻求新的“家园”。
有情才有事业。有人说,人生在世三件宝,事业、爱情和朋友。更有人不断地讨论,事业与爱情、事业与家庭、事业与友谊、事业与生活等孰重孰轻。然而,事业能与“情”字分开吗?教师要做园丁,是因为他们怀着一份培育桃李的深情;护士要做天使,是因为他们怀着一份救死扶伤的深情;官员要做公仆,是因为他们怀着一份为国为民的深情;战士要做英雄,是因为他们怀着一份保家卫国的深情;革命者要做仁人志士,是因为他们怀着一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深情;科学家要探索宇宙、历史、人生的奥秘,是因为他们怀着一份造福人类的深情。这深情,辉耀着他们的事业,辉耀着他们的生命,这事业才是美的,这生命才是美的。
1931年,爱因斯坦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对学习科学技术的青年们说:“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1935年,在悼念居里夫人的演讲中,爱因斯坦又说:“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15]爱因斯坦的演讲告诉我们,正是对人类的挚爱与深情,才有伟大的科学家和他们贡献给人类的伟大科学成果。
人们都知道,马克思的座右铭是“为全人类而工作”。在悼念马克思的墓前讲话中,恩格斯不仅概括了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而且阐述了作为科学巨匠和革命家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才是马克思的毕生的使命。恩格斯说,马克思“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马克思把一切的“嫉恨”和“诬蔑”都“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马克思“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16]对人类的挚爱,对人类解放的渴求,这是马克思的伟大事业的力量源泉,也是马克思的伟大人格的力量源泉。
生活需要真情,事业需要真情,人间需要真情。“真情真义过一生”,生活才是美好的。
亲情、友情和爱情
说到真情,人们都会自然地想到温暖的亲情、真挚的友情和甜蜜的爱情。
“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皆缺,活而如亡!”作家刘心武的这番感慨,确实是肺腑之言,至诚之言。
还有人说: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爱情是一种纯度。亲情的深度,在于它没有条件,不要回报,像春雨滋润心田,如阳光沐浴人生。友情的广度,在于它浩荡宏大,有如可以随时安然栖息的堤岸。爱情的纯度,在于它是一种神秘无边,可以使歌至忘情、泪至潇洒的心灵照耀。体验了亲情的深度,领略了友情的广度,拥有了爱情的纯度,这样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人生,才说得上是美好的人生。
我们先说亲情。
亲情之美,美在它的自然、深沉。每个人都是“一无所有”地来到人间,人人首先拥有的,便是父母的亲情;每个人都要在人世间奋斗、拼搏,人人都无法离开的,便是家庭的温暖。每个人都会有告别人世的时候,他感到最为依恋的,还是环绕病榻的亲人。亲情,陪伴着我们,环绕着我们,滋润着我们,抚慰着我们,我们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
古往今来,人们用诗歌来吟唱亲情,用绘画来描绘亲情,用音乐来赞美亲情,用小说来表达亲情,亲情永远是文学艺术的最为动人的主题。“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古人对母爱的吟诵。生活于现代的今人,又何尝不是依恋着这份亲情?
母亲发上的颜色给了我
又还为原来的白
父亲眼中的神采传了我
复现旧隐的淡然
一个很美的名字
我过分依恋的地方
当灯火盏盏灭尽
只有一盏灯
当门扉扇扇紧闭
只有一扇门
只有一盏发黄的灯
只有一扇虚掩的门
不论飞越了天涯或走过了海角
只要轻轻回头
永远有一盏灯,在一扇门后
只因它有一个很美的名字
我有了海的宽柔
这个很美的名字就是《家》。
尘世嚣嚣,红尘滚滚,浪迹天涯的游子总是怀着一份亲情的温暖;远离故土的人们,总是品味着难以忘怀的乡愁。“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多么悲凉、凄怆,又是何等亲切、温柔!一曲《又是九月九》,引发了多少人的感慨与共鸣。“家乡才有美酒,才有问候。”亲情使人变得温柔,亲情也使人变得刚毅。失去了亲情,或许是人生的第一大憾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悲欢离合。然而,最能催人泪下的,也许就是由于家庭破裂、父母离异所造成的失去了亲情的孩子。对孩子来说,失去了亲情,这不只是失去了一份体贴,失去了一份温暖,而是失去了美,失去了生活的本身的美。生活失去了亲情,就失去了它的最温柔的色彩,失去了它的最美好的底色,生活就会变得阴暗、丑陋。刘心武说,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为遗憾,三者缺二为可怜,三者皆缺为白活。而对孩子来说,只要失去了亲情,就会改变生活的颜色。
我们再说友情。
如果说亲情来自自然,友情则来自交往;如果说亲情是深厚的温柔,友情则是宽广的抚慰;如果说亲情是生活的桨,友情则是生活的帆。有人说,真正的友情,是一种心灵的默契,是一种独特的景致。在岁月的尘埃飘荡的日子,朋友昭示着雨水和光明。那些温柔的面孔,紧握的手,诚实的语言,来自真情,源于友情。友情如帆,洁白高远,在人生的旅途,鼓荡起来,潇洒起来。
人生在世,幸福需要有人分享,痛苦需要有人分担,心声需要有人倾听,心灵需要有人抚慰。当幸福到来的时候,比如你工作有了成绩,事业有了成就,恋爱获得了成功,比如你考上了一个理想的学校,你得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你发表了一篇高水平的论文,如果没有朋友来分享这份幸福,那幸福的感受会是如何呢?当痛苦降临的时候,比如你被人误解,你遭到冷遇,你失去亲人,你走投无路,你哭诉无门,如果没有朋友来分担这份痛苦,那痛苦的感受又会如何呢?在所有这样的时刻,也许每个人都会从心里发出这样的呼唤:朋友!
翻开《唐诗三百首》,扑入眼帘的,感人至深的,便尽是抒发友情的诗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这明白如话的诗句中,表达了深挚的友情,以至千古传唱,并把“桃花潭水”作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杜甫的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李白的诗篇,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充满着对友人的殷切的思念、细微的关注和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情。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白居易赠刘禹锡的这首诗,言简意富,语淡情深,明写沽酒时的豪爽和闲饮时的欢乐,却包含着政治上共遭冷遇的挚友闲愁难遣的心境和凄凉沉痛的感情。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夏夜水亭,散发乘凉,耳闻滴水,鼻嗅花香,岂非人间快事?然而,“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的这首诗,也许正是表达了友情才是生活的深切感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的这首送别诗,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诗句)的气概,歌颂了友情的力量,赞美了友情的深远。朋友,即使是远隔千山万水,即使是各在天涯海角,友情却是分不开、隔不断的。友情使生命获得了力量,友情使生活富有了诗意。
人们珍惜友情,赞美友情,是因为人最看重的是人间的冷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在于这“冷暖”二字。有人说,赠物于人,并不能使人心暖;赠一份真情于人,才使生活变得温暖。“推心置腹的交谈,忘情的一次郊游,互相推荐几本可读的书,帮他出一个能摆脱困境的主意……这一切都像你赠他一片白云一样,会永远地飘荡在他的天空里,使他欣喜,使他兴奋,使他的生命充满活力。在朋友生命的天空里,飘荡着我赠予的这样的白云;在我生命的天空里,也飘荡无数这友情的白云。不想让白云化雨,不想让白云蔽日,更不想让白云产生什么奇迹,只想经常看几眼白云,让自己明白世上还有友情存在。赠朋友白云般的纯洁,白云般的透明,白云般的人生理想与向往,他才会生活得如白云般洒脱与自由。”(王书春《赠人一片云》)失去了友情,生活会变冷;获得了友情,生活会变暖。温暖的生活才是美的。
我们再说爱情。
最激动人心的真情,大概就是爱情。人们把爱情比喻为火,显示出燃烧的瑰丽;人们把爱情又比喻为水,显示出柔情的魅力;人们把爱情还比喻为花,显示出诱人的芳香;人们也把爱情比喻为诗,显示出难以言说的美丽。也许,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切美好的词句,都可以用来比喻爱情,赞美爱情,但又总是说不完、道不尽这令人痴迷、使人陶醉的爱情。
不要去说那些柔情似水的诗人,也不要去说那些凄凄切切的词家,就是以“豪放”著称的陆放翁、苏东坡,不是也为人们写下了爱情的千古绝唱吗?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归,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钗头凤》词,感情深沉浓烈,风格凄艳哀婉,以“错,错,错”述说巨大的婚姻不幸,以“莫,莫,莫”表达无可奈何的悲痛绝望之情,真是感天地而泣鬼神。爱之深,情之切,实在是爱情的千古绝唱。
爱情贵在真切,也贵在永恒。如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那“曾经拥有”的不只是过眼烟云吗?读一读苏轼的《江城子》,我们不仅会感受到爱情的美丽,更能体会到爱情的力量。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写梦前对亡妻的思念,写梦中与爱妻相会的情景,写梦醒后独处的悲凉。整首词饱含沉挚深厚的情感,抒发哀切缠绵的思恋,使人感受到天地间的真情实意,体会到夫妻间的永恒爱情。
也许有人会说,这里讲的都是古代的事,谈的都是古人的情。现代人还要这种天长地久之情吗?
毫不夸张地说,现代是一个被情歌包围的时代。大街小巷唱的是情歌,荒山野岭唱的是情歌,大学校园里唱的是情歌,连幼儿园里的孩子唱的也是情歌。满世界泛滥的情歌,总该让人感受到情、体验到情、生活在情之中吧?然而,许多人所感受到的、体验到的,却恰恰是姜育恒在《一如往昔》中所唱的“我没有你。有泪、有酒、有我自己”。
情歌,似乎是失去了情,而只剩下了歌。没有情的情歌,即使唱得哭哭啼啼,即使唱得喊破嗓子,又当如何呢?
也许,满世界泛滥着情歌,正是因为人们难以得到真情,难以感受和体验到真情。匮乏才有需要。
有论者说,流行音乐是社会的晴雨表。满世界泛滥的爱情歌曲,同样在无意中泄露了这个时代的秘密。“当没有什么可以坚持时,坚持的态度本身也成了一种崇高。现代人那光裸殆尽的精神在寻求遮蔽和安慰时,往往选择爱情作为坚持的代用品,几无例外。”
由此,这位论者向我们具体地阐发了情歌泛滥的秘密:“当社会走向平稳、走向城市、走向经济,城市人在理想失落的基础上,又日渐沉重地背上了匆忙、疏远、物化。一个事实也许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长长的一生中,人即使未必有信仰的需要,却不能缺少抒情的需要。他需要一件贴身的抒情媒介,在脆弱时抵挡人生的寂寞无依。这媒介前几千年是书画、戏和宗教,这一百年更多是影视,是歌,这是一种更快速、更便捷、更随时的抒情,除了技术的进步,这里面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某种对应。”
这位论者还说,“为每一个人抒情,这是情歌的另一层妙用,以此来化解越来越深的冷漠和异化”。“虽然唱着平平淡淡才是真,但现在人多想再被什么痴狂玩一把啊。在爱情的神话和自欺中,他们找到了。辉煌灿烂却透着悲哀”。[17]
读过这番议论,也许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大街上有那么多KTV。这是因为,爱情变成了信仰和理解的“代用品”,情歌可以在脆弱时抵挡人生的寂寞无依,可以化解越来越深的冷漠、疏远和异化。
然而,在情歌的灿烂辉煌的背后,人们怎么能不感受到凄苦悲凉?无情的情歌,是对真情的呼唤,也是对真情的亵渎;是对真情的渴求,也是对真情的自欺。
亲情、友情、爱情,都是真情,不是虚情。虚情只能“抵挡”人生的寂寞无依,却不能消解人生的这种感受。唯有真情,才能化解人生的寂寞,才能带来人生的真实。
现代人,需要真实的情感。
美的发现,需要真实的情感。
昔日的回眸与未来的憧憬
亲情、友情和爱情,都是生命的真实体验。
这些体验到的真情之美,不仅仅是因为亲人、友人和恋人的存在,而且是因为我们真诚地把亲人当作亲人,把友人当作友人,把恋人当作恋人;真诚地沉浸于亲人的亲情之中,友人的友情之中,恋人的爱情之中,品味这些真情,涵养这些真情,升华这些真情。
胡适有一首诗,题为《一笑》:
十几年前,
一个人对我笑了一笑。
我当时不懂得什么,
只觉得他笑得很好。
那个人后来不知怎样了,
只是他那一笑还在:
我不但忘不了它,
还觉得它越久越可爱。
我借它做了许多情诗,
我替他想出种种境地:
有的人读了伤心,
有的人读了欢喜。
欢喜也罢,伤心也罢,
其实只是那一笑。
我也许不会再见着那笑的人,
但我很感谢他笑得真好。
似乎没有必要去考证令胡适先生难以忘怀的这“一笑”,究竟是亲人的一笑,友人的一笑,恋人的一笑,抑或只不过是路人的一笑;似乎也没有必要去考证胡适先生由这“一笑”而作出的“许多情诗”,究竟是甜甜蜜蜜的,悲悲切切的,还是平平淡淡的;只是这“一笑”的令人终生难忘,让人驰骋联想与想象,让人“感谢他笑得真好”,就使人感受到了真情之美。
真情,是情感的积淀,也是情感的升华。昔日的回眸,无论是母亲慈爱的目光还是父亲的粗糙的手,无论是恋人的相依相偎还是夫妻的相濡以沫,无论是童年伙伴的嬉戏玩耍还是青年朋友的推心置腹,无论是老师的音容笑貌还是邻居的亲切友善,都会让人沉浸在温馨的真情之中。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会感到生活是美好的。我们品味这样的真情,就涵养了我们的情性,就升华了我们的情感,就使我们的心灵感受到了人间的真善美。
现代人的生活是急促的,匆忙的,现代人的心态也往往是紧张的,焦躁的。人们似乎已无暇去作昔日的回眸,似乎也无暇去品味心灵的感受。有人甚至断言,回忆只是老年人和传统人的无可奈何的嗜好和精神的自我抚慰,青年人和现代人是一往无前地斩断与过去的联系。这样的断言似乎是忘记了,人们“一往无前”地争取的,并不仅仅是物欲的满足,而是寻求和实现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意义离不开情感的积淀与升华,生活的历程离不开昔日回眸中的真情实意。
昔日的回眸,不是沉湎于已逝的过去,而是沉浸在活跃的情感体验之中。普希金说,“过去了的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怀恋,是对积淀在人的精神生命之中的情感体验的激活,也是对积淀在人的情感世界之中的万千感受的升华。
有一位外国人写过题为《回忆中的家》的短文。文章说,分别25年后的同学聚会在原来生活过的教室,其中的一位同学讲述了年轻时的一件事,并希望这件事能说明这些往日的同学都曾感受过的特殊心情。这位同学10岁时,非常想要一辆自行车,可家里却穷得捉襟见肘。有一天,他兴高采烈地跑回家中,对父母说,摸彩的头奖是一辆自行车,而一张彩票只要20芬尼。当头奖第二次开奖的时候,他的奖号真的获得了头奖——他得到了自己所渴望的自行车。父亲死后很久,母亲才告诉他真情。原来,父亲头一天晚上借了150马克,按商店价格买下了这辆自行车。父亲对摸奖处的人说:“明天我带一小男孩来,请您让他的第二张彩票中奖。他得比我更好地学会相信他的运气。”
这就是父母对子女的深情。在昔日的回眸中,我们所感受到的,又何止是这种真挚的深情呢?我们感受到的,是对真情之美的激动,是对真情之美的依恋,是对真情之美的渴望。它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升华了我们的情感。急促、紧张的现代生活在昔日的回眸中得到了情感的滋润,焦躁、烦闷的现代人的心态在昔日的回眸中得到了真挚情感的抚慰。它使生活获得了值得追求的意义,它使生活显现出美的光芒。昔日的回眸,属于世世代代的每一个人。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栖居在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诗的情怀。当亲情、友情和爱情涌上心头,滋润心田的时候,谁都有诗一样的美丽的情感。诗,并不仅仅属于诗人。
昔日的回眸,激荡起温暖的情怀,也激发起对未来的憧憬。未来,不只是某种尚未到来的状态。未来,是心灵的渴望,是心灵的期待。昔日的回眸,为未来勾画了美的图景,为未来点染了温暖的色彩。
黯淡了昔日的回眸,就是黯淡了美的图景,黯淡了美的色彩。失去情感期待的未来,失去美感憧憬的未来,就失去了亲切感人的图景和激荡心灵的色彩。未来的憧憬与昔日的回眸,是水乳交融的。让我们来欣赏一首西班牙诗人阿·贝克尔的诗《切莫说什么情竭力已衰》:
切莫说什么情竭力已衰,
竖琴无用弃置于高台。
可以没有诗人,但却永远有诗存在。
只要波涛能继续迎着阳光欢跃澎湃,
只要红日能继续为行云披霞挂彩,
只要草馥花香,鸟语虫鸣仍然任风卷带,
只要人间尚有春的踪迹可寻,就有诗存在!
只要科学还没有把生命之源全部勘采,
只要海底或天空还有一个奥秘未被揭开,
只要人类在行进途中还不能预知未来,
只要人们还有一个不解之谜,就有诗存在!
只要眼睛还能把注视自己的目光折射出来,
只要嘴唇还能对别人的哀声叹息相应启开,
只要两颗心还能够通过亲吻融合相爱,
只要还有一个漂亮女人活在世上,就有诗存在!
我们观赏过阳光下波涛的欢跃澎湃,行云的披霞挂彩,我们生活的大地上草馥花香,鸟语虫鸣;科学的逻辑永远也替代不了情感的体验,海洋和天空总是沐浴着人类情感的光彩;昔日的回眸中有真挚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也有对人类的深切的爱。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类的精神家园就永远有诗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