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荣辱(十一)
叶知秋接到秦明亲自打来的电话,要他到办公室去一趟。他还是第一次接到省领导的电话,有点紧张,不知道有什么事情。
古力志见了叶知秋,指了指里面的办公室,轻声说:“秦老板在里面等你。”
叶知秋忐忑不安地进了门,秦明正用红铅笔在材料上划着杠杠,见他进来,消瘦的脸庞上露出难得的一丝微笑,从宽大的办公桌后站起来,说:“小叶,请坐。”
叶知秋有些拘谨,挺着腰杆笔直地坐在办公桌对面的沙发上。秦明对红铅笔有着异于常人的热爱,批示、签字都喜欢用红铅笔。他放下手中的红铅笔,缓缓问道:“小叶,最近工作忙不忙啊?”
叶知秋将手头事情简明扼要说了一下。
秦明似乎听得很认真,等叶知秋说完,说:“年轻人肯学习,多读点书,多动脑筋,好啊。”这句话来得不着边际,像小说里的闲笔,又像书画作品上加盖的闲章,叶知秋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秦明又说:“办公厅现在写材料的人少,能写材料的更少。写材料是个苦差事,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我们不能让肯干事、能干事的同志吃亏。”
秦明这种跳跃性思维,让叶知秋有点跟不上节奏。但这就是秦明的风格。很多领导干部的思维往往是跳跃性的,让人跟不上节奏。
秦明并不理会叶知秋,自顾自地说:“档案处业务性强,但毕竟接触面有局限,年轻同志还是要多岗位锻炼。我听说,综合处、秘书处到处找笔杆子,还要到基层去选调,办公厅有现成的笔杆子,却没有发现。”
叶知秋接不上话,只好点头听秦明继续说下去。秦明忽然又问:“你是在王一禾当局长时调到省信访局的吧?”
叶知秋回答:“我是作为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参加的公选。后来王局长点名要我到信访局去的。”
秦明点点头,说:“我和老王是多年的老朋友,他曾经跟我说过手下有个优秀的年轻干部会报考省政府办公厅,说的就是你。老王出事后,你对他老伴和家里一直多有照顾,我也听说了。”
叶知秋说:“王局长对我有知遇之恩,我也帮不了什么忙,只是有空时和老婆一起看看金姨。”
秦明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哪!年轻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停顿片刻,他站起身和叶知秋握手,说:“小叶,不错,不错。好,要继续努力!”说完又坐下去,拿起红铅笔继续在材料上划起来。
叶知秋离开秦明办公室,感觉有些莫名其妙,但从秦明那些跳跃式的话语里,又隐约觉得会发生些什么。
一周后,《宏东通信》全文刊发了叶知秋写的那篇《加强网络舆情应对之策》。让叶知秋激动的是,文章加了一段编者按,竟然是曾牧南省长的批示:
“这篇文章生动、深刻,实用性、操作性较强,对当前各级领导干部提高应对网络的能力和水平是个好的借鉴。请《宏东通信》刊发。”
叶知秋这才明白秦明为什么找自己谈话。办公厅很多同事看叶知秋的眼光也好像跟往常不太一样了,主动和他打招呼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一次,赵磊都热情地搂着他的肩膀说:“兄弟发达了,不要忘记我啊!”
叶知秋有些惶惑。他不相信一篇文章就能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故事。过去,曾有作家凭着一支笔、一沓稿纸、一两篇文章,从大山走到城市,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现在时代不同了,这种故事不太可能发生了。
叶知秋并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他觉得自己写的文章能够引起省长的重视,并不是这篇文章有多好,而是这篇文章刚好搔中了省长的痒处。或者说,曾牧南正需要一个东西引领大家的时候,叶知秋刚好在这时递上一个火把。
《宏东通信》印发后,高振宇打电话来,说:“叶大才子,你写的文章我看到了,省长都亲自做了批示!知秋,你这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文成名天下知啊!”
叶知秋说:“你就别寒碜我了,一篇文章而已,有感而发。”
高振宇说:“这篇文章的确写得好,崔书记仔细读了好几遍,指示要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
叶知秋嘴上客气,心里却想,崔鸿鹄要大家认真学的倒不一定是自己那篇文章,而是省长曾牧南的批示。大小官员们都会去仔细琢磨省长批示的这段话里蕴含着怎样的信息。
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处马处长被提拔为副巡视员,腾出一个正处长位置,办公厅准备在副处级干部里选拔。刚开始听说要搞竞争上岗,一些熬了多年的副处长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后来,把任职条件一公布,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为特定对象在量体裁衣。整个办公厅只有三个人符合条件,一个在西藏挂职,一个身体不好长期在家养病,一个就是古力志。
竞争上岗完全按规矩走流程,民意测评、干部推荐、组织考察、个人谈话。但结果正式公布时,还是有些出乎意料:督查处林处长转任秘书处处长,古力志提拔为督查处处长。不久,一号楼办公厅走廊里用红纸贴出了任职公示:
经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
古力志同志任省政府办公厅督查处处长(试用期一年)。
每个经过公示栏的人都会驻足细看一会儿,难免还有个别人会幻想一下把“古力志”三个字换成自己的名字。
古力志任职文件很快下发了。叶知秋向他表示祝贺,说:“力志处长,恭喜恭喜!我已经向郑秘书长汇报了,他表示支持。只要你提出要人,他会考虑我。”
古力志虽然没有如愿以偿当上秘书处处长,但能提拔到督查处当处长也是上了一个台阶,心情不错,笑着说:“那好,我向郑秘书长点名要你。”
省政府办公厅开展这轮竞争上岗的同时,对各处室的处级干部进行调整、轮岗。人事处姜处长负责酝酿初步的人事调整方案。叶知秋找到姜处长,谈了自己的想法。当初将叶知秋安排到档案处是迫不得已,姜处长本就觉得对他不公,现在既然有了轮岗机会,本人又强烈要求,乐得送顺水人情,将叶知秋列入轮岗对象。
古力志向郑风浪提出要人。郑风浪按照人事处提出的初步方案,拟安排叶知秋任督查处副处长,报秦明审定。秦明对初步方案没做任何修改,用红铅笔批了两个大字:“同意。”
这次轮岗面大,涉及干部多,秦明特意安排时间对这次提拔、调整的干部进行任前谈话。
谈话轮流进行。轮到叶知秋进了会议室,看到秦明、郑风浪、姜处长都在。秦明示意叶知秋坐下,看了眼郑风浪说:“风浪同志,你先说说吧。”
郑风浪轻咳几声,说:“叶知秋同志,你是从基层公开招考到省信访局,从省信访局选调进了省政府办公厅。这两年来在档案处的工作比较出色,特别是能主动学习、思考问题,综合协调能力强,领导和同事的反映比较好。组织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把你调整到督查处担任副处长,希望你在新的岗位上,切实挑起重担,配合古力志同志把工作干实、干好!”
郑风浪说完,秦明停下手中的红铅笔,缓缓地说:“知秋同志,这次岗位调整,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督查处材料工作任务重,你是难得的笔杆子,才把你调整过去。”停了一会儿,又说:“小古给我当了四年秘书,我了解这位同志,他综合素质比较好,能力也过得去,但是文字功底差了一点,毕竟不是科班出身。你到了督查处要配合好他的工作,特别是文字材料要挑起担子来。”
叶知秋正襟危坐,认真听着秦明的每一句话,不时低头在笔记本上作记录。
两位领导讲完,姜处长宣布说:“知秋同志,古力志处长的任命文件已经正式下发了,但是秦省长的新秘书没有到位前,他还要兼任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暂时由你主持工作。”
叶知秋表态说:“我到新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更加努力工作,踏实干事,诚实做人,绝不辜负组织的信任,请秦省长和各位领导放心。”
谈话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人往往很容易被氛围所感染,谈话的那一刻,叶知秋觉得生活无限美好,前途无限辽阔。
当天晚上,叶知秋分别给郑风浪、古力志、姜处长去了电话,表示感谢。挂了电话,叶知秋想起唐梦云的鼓励,发了微信给她:“梦云,我已调整到督查处,感谢你在赊月山说的那些话。”
很快唐梦云回复了一张笑脸和一段话:“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努力,你就能拥有你想得到的。”
叶知秋回道:“你知道我想得到什么?”
过了会儿,唐梦云回复:“男女之间,最难的不是情爱的发生,而是将这烈火隐忍成清明的星光,照耀各自一生或繁华或寂寥的长夜。”
叶知秋反复看着这句话,知道梦云的意思。也许他与梦云,只能发乎情、止乎礼,彼此欣赏,相知相爱,却不能越雷池一步。
第二天,叶知秋办交接手续,清理办公室的文件资料,用一个移动硬盘将电脑里的文件拷出来。清理完资料,叶知秋逐个向档案处的同事们告辞。李心平还是淡淡的,说了几句祝工作顺利的话。赵磊见他调到督查处去了,又妒又喜。他妒的是叶知秋从糠箩里跳到米箩里去了,喜的是叶知秋调走,以后竞争档案处处长少了个强有力的对手。
郭凡是真心不舍,说:“叶处长,你是位好领导,也是位好兄长,给我很多帮助和关心。从心底来说,我愿意你留在档案处,但你去了督查处肯定会大有作为,我为你高兴。”
叶知秋说:“反正我还在办公厅,抬头不见低头见,有什么事,彼此还能够照应。郭凡你要相信,天道酬勤,一切努力皆有回报。”
郭凡叹口气说:“从学校到办公厅四年多了,每天做些琐碎的事情,把激情都消耗掉了。公务员加班加点是常态,工资待遇又不高,我常常会有困惑,质疑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叶知秋在他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心底掠过一丝惭愧,只好宽慰他:“你这种情绪,我刚参加工作时也有过。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定信念走下去,通过干好工作来获得大家的认可,找到个人的存在感、价值感。你在厅里这批年轻人中最脚踏实地,也最有希望和前途,我看好你!”
督查处在档案处楼上办公,十多个人,将三楼东头几间办公室挤得满满当当。乔益民当了六年副处长,一直盯着处长的位置,眼睛都望绿了。古力志来当处长,他还不太好说什么,把叶知秋从档案处调过来,还明确主持工作,乔益民情绪就不太好,对叶知秋更没有好脸色。
叶知秋初来乍到,埋头熟悉督查业务,尽力做好手头工作,并不显山露水,更不与乔益民争锋。
古力志虽说任督查处处长,但一直还跟着秦明跑。秘书用顺手了,领导舍不得换。古力志召集开过一次全处人员会议,明确处里的分工,说:“我暂时还要为秦省长服务一段时间,在此期间,请大家多支持、多配合叶知秋同志,有什么事情,先向叶副处长汇报。”
除了乔益民,众人都点头。
叶知秋笑着说了几句话:“督查处的工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也是替古处长站几天岗。我是个新兵,还要多向大家学习,尤其要向益民同志学习,他是督查工作的专家。我相信在古处长的率领下,督查处的工作会上个台阶。”
古力志的支持让叶知秋底气愈足,放开手脚做事。过了一段时间,叶知秋发现督查处有个独特的优势——能够直接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汇报督办交办结果。这个直接与省级领导对话的渠道,让督查处在协调、整合资源方面比其他处室更有话语权。但是,叶知秋也发现,督查处工作方式方法因循守旧,疲于应付日常事务,难以掌握工作主动权。
转眼就要召开全省督查工作会议了,由督查处组织会务。以往这样的会议就是总结、部署工作,请分管的副秘书长讲个话了事。这种工作例会开和不开差不了多少,叶知秋想换种开法,通过会议推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叶知秋理清头绪,主动找乔益民商量。叶知秋递了根烟给他,为他点上火,问:“老乔,你是督查工作专家,对督查系统的情况非常熟悉。月底这个督查工作会议,你认为怎么开比较好?”
乔益民本来对叶知秋有戒心,但相处一段时间后发现叶知秋以诚待人、处事公道,事事与他商量,有出差、旅游的机会都优先安排他,抵触情绪慢慢就淡了。
乔益民猛吸一口烟,缓缓吐出,说:“这种工作例会流于形式,既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又无法推陈出新,效果一年比一年差。下面的同志也有反映。我认为,开会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题,给基层的同志加油、鼓劲,推动工作开展。”
见与自己想法一样,叶知秋便鼓励说:“对,老乔你说得好。工作会议关键就是要能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考虑是不是改成现场推进会的形式,由郑副秘书长做工作报告,找两到三个督查工作落实得好、效果突出的市、县介绍经验,再剖析一两个典型案件,请各地找找差距。”
乔益民说:“这个主意好,让先进单位作经验发言,会给其他市、县有压力和紧迫感。最好能请秦省长出席会议,提升会议规格。”
叶知秋点头说:“这样最好,我就去找古处长商量。你安排人按这个思路搞一个会议方案。”
叶知秋找古力志把想法谈了谈,古力志表态支持,说:“就按照这个想法抓紧筹备会议。秦省长我去请,他能够出席会议是对督查系统同志们的鼓舞。”
叶知秋又专门向郑风浪做了汇报。郑风浪说:“知秋,你这个想法很好,对督查工作会有实际的促动和提升,但我提醒你一句话,事事要循序渐进,不可急躁冒进。”
叶知秋费了一番心思,将会议地点定在昭明市。在确定典型发言时,乔益民提供了金凤县、宁山县、桃阳县、岳川县四个候选单位,说:“这四个地方工作都各有特色,最终定哪两个县,我建议请古处长拍板。”
叶知秋说:“我先看看材料再议吧。典型发言既要考虑材料优劣,更要结合工作实际。”
仔细斟酌后,叶知秋选了金凤县、宁山县作典型发言,与乔益民通了个气,向古力志汇报后,连同会议方案报郑风浪审定。
会议时间确定后,叶知秋又专程到昭明市打前站,筹备会务,确保各个环节不出差错。
会议如期在昭明市召开。会期一天,上午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昭明市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督查督办现代化水平,下午会议推介了金凤县利用督查手段成功处置拆迁户安置、宁山县建立督查机制加强小街小巷改造的经验做法,郑风浪做工作报告,秦明秘书长做重要讲话。
金凤县委书记钟向阳到会作典型发言,见了叶知秋格外热情,说:“叶处长,好久不见,我们是老朋友了。你还记得我吗?”
此时的钟向阳已被提拔为县委书记。他一扫当县长时的恭谦,腰杆笔直、西装笔挺,举手投足间意气风发。叶知秋本来对钟向阳印象还好,但不喜欢他打量人时眼珠滴溜溜地转。钟向阳嘴里说欢迎叶处长去县里指导工作,眼睛却望着远处的秦省长。
叶知秋不由得想起当年陪王一禾在金凤县调研时发生的情景,暗自感慨。
薛松林安排得力记者到会场采访,在播发新闻时,专门配播了《新形势下督查工作要接地气,办实事》的短评。叶知秋还通过宣传部熊文明处长要民生网作了专题系列报道,被新浪网、凤凰网多家网媒转载。会后,叶知秋又把昭明市、金凤县、宁山县的经验在《宏东通讯》上发了个专辑。
一个工作例会,在叶知秋精心组织下,开得风生水起,受到全省督查系统一致好评。秦明当着与会代表的面表扬郑风浪,说:“风浪同志,这次督查工作会开得有成效,你们组织得非常好,辛苦了。”
郑风浪说:“是您领导有方,是力志、知秋同志在抓落实,他们更辛苦。”
见叶知秋把处里的工作调摆得井井有条,古力志乐得当甩手掌柜。他虽说是督查处处长,但主要时间仍是跟着秦明跑,有时一连几天都不会到督查处来。督查处事情繁杂,公文材料任务重,叶知秋常常白天黑夜地连轴转,但无论多忙,他都会抽空儿给古力志打个电话,简要汇报当天处理的大小事情。古力志觉得叶知秋能摆正位置,就放手让他去干。俩人配合默契,彼此互相撑台,关系愈发融洽。
郑风浪曾对叶知秋说过,古力志到督查处只是一个过渡,不久就会下放到市里去,只要古力志升迁,叶知秋接任督查处处长顺理成章。叶知秋心里清楚,却从不表露出来,尽力做好督查处的工作。
秦明对叶知秋渐渐信任起来,一些事情会越过分管的郑风浪,直接向叶知秋交办。叶知秋知道成了秦明的“红人”,可能也就是其他人眼里的“黑人”,所以愈发低调。他从不越级向秦明汇报,有什么事情都会主动向分管的郑风浪报告一声。
这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包含着无法言说的智慧。叶知秋有时想,中国人讲究“中庸”,儒家主张“执两用中”,“中”并不是中间的意思,中庸之意其实就是在处理问题时不要走极端,而是要把握分寸,找到处理问题最适合的方法。“中庸”放到官场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搞平衡、和稀泥,而是讲究一个“度”。这种度,既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又是做人做事的关键。越能掌握这个“度”,越能接近成功。
全省督查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后,督查处接到了省纪委书记孔坤之的一份批示件,反映近段时间,全省医患纠纷日益突出,时常有患者和家属打杀医护人员的事件,省内接连发生了四起患者打杀医生、护士的案件,其中林河市人民医院发生一起患者亲属杀死一名医生、将一名护士打成植物人的恶性案件。林河市500多名医务人员在市委、市政府门口静坐上访,事情闹得很大。省卫生厅坐不住了,向省政府做专门汇报,请求纪委、政法、卫生系统联合整治医患纠纷问题。省长曾牧南将省卫生厅写的情况专报转给孔坤之,孔坤之批得很严厉:“请省委、省政府督查处牵头,联合卫生、公安、劳动等有关职能部门组成调查组,对医患纠纷开展专项整治,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专项整治由省政府督查处具体负责牵头。接到孔坤之的批示件,叶知秋立即安排人与省卫生厅衔接,研究整治方案。省卫生厅陈敏厅长带了相关处室的处长和林河市人民医院院长专门赶到督查处汇报。
厅长亲自过来协调工作,叶知秋不敢怠慢,连忙起身为陈厅长一行沏茶。
陈敏客气几句,说:“叶处长,我省的医患纠纷到了非集中整治不可的地步。再这样下去,还会出大乱子。省领导高度重视,做了重要批示,我们很受鼓舞。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集中整治、专项督查和建立长效机制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省政府作坚强后盾,光靠卫生厅一家真是力不从心啊。要请求叶处长大力支持,多为我们呼吁啊!”
叶知秋笑着说:“陈厅长你放心,督查处是‘奉命办事’,曾省长和孔书记的指示我们坚决执行,抓好落实。医务人员的苦和累,别人不知道,我最有体会。我妻子在省人民医院当护士,经常加班加点,有时会受到患者及家属的讽刺、辱骂,甚至人身威胁。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双方都站在各自立场说话,都说自己是弱势群体,深究起来,还是医疗保障机制存在一些问题。”
陈敏感慨地说:“叶处长,现在一有事就骂医生、骂医院,不但仇官、仇富,还仇医,风气不好,舆论导向有问题啊。大家要都像你这么了解卫生医疗系统的情况,体谅医生护士的难处,就好了。”
叶知秋说:“医患纠纷最容易博眼球。一方面医院和医务人员要提高职业素养,多体谅病人、家属,另一方面,要加强正面宣传,让病人、家属理解医务人员。当然,对职业‘医闹’‘医托’必须坚决打击,不能让这些不法分子借机闹事、敛财,扰乱正常医疗秩序。”
听了这些话,陈敏频频点头,临走时,紧握着叶知秋的手说:“请叶处长对卫生系统高看一眼,厚爱一筹。专项整治的事情,拜托你多费心。”
过了几天,晚上睡觉时,李晓蕾突然告诉叶知秋,说院领导找她谈话了,要调她去老干病室。
叶知秋听了非常高兴,说:“那太好了。你不是一天到晚嫌门诊太吵太闹,又经常要加班吗?这下倒遂了你的愿。”
李晓蕾说:“我就是奇怪,我从来没有向领导提起过调动岗位的事情。怎么突然会有这样的好事落到我头上?天上又不会掉馅饼。老干病室是院里最好的部门,工作环境好,奖金福利高,想调去的人挤破脑壳,没有过硬的关系,门都没有。”
叶知秋顿时明白,肯定是陈敏厅长出面打了招呼。陈厅长出面,医院肯定得买账。叶知秋把缘由告诉李晓蕾,说:“我只是说你在省人民医院当护士,根本没说你的名字,也没提出调换你的岗位,陈厅长倒放在心上了。”
李晓蕾说:“那可得好好感谢一下陈厅长。人家这么大的领导,又没有什么交情,能够主动帮忙。咱们是遇上贵人了。”
叶知秋笑笑,不说话。李晓蕾搂着他说:“我心里清楚,世人贵人多,真正的贵人其实就是身边,老公就是我的贵人。”
李晓蕾因为岗位调整,心情舒畅,觉得沾了老公的光,对叶知秋百般温柔体贴。
叶知秋特意给陈厅长打了个电话,深表感谢,要请陈厅长吃饭。陈厅长在电话那头爽朗地笑着说:“小事一桩,叶处长别太放在心上。你爱人在卫生系统,你是卫生系统的家属,能够为你们解决点实际困难,是我这个厅长的本分。对了,叶处长还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只要我能做到,一定尽力而为。至于吃饭,当然是卫生厅请督查处吃饭。”
叶知秋心想,与陈厅长并无交情,他却能主动为李晓蕾调整岗位,并不是自己有多大面子,而是督查处这个特殊而重要的岗位。过去在档案处,若想把李晓蕾调到老干病房,简直比登天还难,现在到了督查处,不用开口,都有人主动出面帮忙,难怪有人说“岗位决定命运”。
叶知秋接连召开了几个协调会,组织省纪委、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单位开展医患纠纷专项整治行动。协调会明确要求:政法部门对发生的四起杀伤杀死医务人员的案件依法快侦快诉快判,重点打击职业“医托”“医闹”;对涉及腐败或渎职不作为的案件线索移交纪委查处;宣传部门组织好一批新闻稿件,抓好舆论引导;卫生部门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省财政拨付500万元专项行动经费……
易天水参加了协调会。他已经被提拔为省纪委案审三室主任,成了副厅级干部。易天水笑着对叶知秋说:“你厉害,督查处强势啊,指挥、协调这么多职能部门,布置的任务一大堆,大家唯你马首是瞻。”
叶知秋直打拱手,说:“天水兄,你就别打趣我了,我是奉命行事。我一个处级干部哪敢指挥你们这些厅局长?要说职能强,督查处哪能和你们这些强势部门比?要感谢你们的支持和配合。”
易天水说:“放心吧,我们领了任务,肯定会落实。”
专项整治行动部署后,叶知秋专门找了秘书处,建议将专项整治行动列入省政府常务会议议题。秘书处见有孔坤之的批示,又是督查处的正式请求,便按程序审报,安排下次省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
叶知秋把消息第一时间告诉陈敏。陈敏听说省政府常务会议要听取专题汇报,非常高兴,说:“叶处长,你可是帮了卫生医疗系统大忙。我们想向省政府常务会作次专题汇报,申请报告排了一个多月都没有轮到,你出面协调,这么快就作了安排,真是太感谢了!我们抓紧时间把汇报材料搞好,请求解决迫在眉睫的实际困难。”
省卫生厅提出了解决医患纠纷问题的实质性意见。陈敏厅长的汇报得到省政府常务会议的高度认同,一致同意解决提出的人、财、物问题。
叶知秋用心起草好会议纪要,保留了追加卫生厅专项工作经费、全省三甲以上医院设置警务室和调解室等内容,确保发生医患纠纷能得到及时调处,防止矛盾激化。
专项行动开展期间,督查处又牵头开展了一次专项督查,编发了一期督查通报,印发全省。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全省医患纠纷频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叶知秋又给陈敏出主意,协调省政府法制办制定出台《宏东省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在全国首创以政策法规的形式规范处置医患纠纷。
叶知秋趁热打铁,把处理医患纠纷情况分别整理成一份经验材料、一份新闻通讯。经验材料通过政研室报到中央有关部委,并在《内部参考》刊发;新闻通信由薛松林发给中央主流媒体和网站,长篇通信很快占据了这些媒体的头版头条。一时间,宏东省处理和防范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成了热门话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陈敏厅长对叶知秋倍加感谢,在给省委、省政府的专题汇报中,专门写了一段话,感谢督查处的支持和协调。孔坤之做出批示,要求认真总结这次专项整治行动的经验,供各级各部门学习借鉴。
叶知秋这一把火烧得好。古力志代表督查处在大小会议介绍经验,狠狠出了一把风头。
陈敏厅长兑现承诺,专门请督查处全体人员吃饭。酒喝得热闹,三巡过后,乔益民哈着酒气,东倒西歪地走到叶知秋面前,举着酒杯敬酒,说:“知秋,别的话不说了,就一个字,服!”说完,一大杯酒倒进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