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全集共8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部分 村社剪纸调查

一、剪纸的类型

(一)日常起居空间:家堂迭瓦拉中的剪纸

在村寨公社时期,只有母寨才有寨神与头人,大家庭中由家长供奉家神,班考与小家庭都依附在大家庭家神的庇护下,以神权来象征村寨与血亲的正统性。由此形成一套以信仰祭祀为特权的母(老)寨权力体系,这套规约制度被村寨成员共同遵守,个人或外来者只有接受并遵循它才能融入村寨中,并获得村寨的利益分配(如,耕种村寨的公共土地),不然只能被排除,游离于村寨集体之外。

如今,拉祜族村寨的家神信仰依然延续,保留了信仰与民俗的属性,家神信仰依旧是凝聚家族血亲的纽带。由最长者供养家神以保佑整个家族,家庭成员需要给家神献礼以祈求庇护。

供奉家神依循着一套传承惯例,即双系长者继承。简言之,父传长子,母传长女,也可根据家庭成员的构成跨性别继承,同代人则是长幼循序传承,只有一代人都去世,才能传给下一代。这套制度涉及了跨代与同代的继承原则,而最基本的前提:一定是继承前人的家神,不能凭空设立。继承家神的人就相当于家长,可以在家中设立家神的象征物——迭瓦拉。然而,这只是在口述调查基础上提炼出基本的传承规律,其实并没有形成固定的严苛规定,实际的操作有灵活性,所以,也无法完全细究每家每户的家神传承谱系(图2-1)。

图2-1 普通人家的迭瓦拉,上方悬挂人花(卓为),两侧插年花(扩派)、谷花(习为)各一对,左下方米筐中插年花、谷花各一对

凡是村寨头人必定设立迭瓦拉,而且形制是高规格,不论是否符合家神继承的规定,卸任后传给接班人,自己还可以保留迭瓦拉,而且其迭瓦拉还可以传给后人。所以,另一条可以拥有家神迭瓦拉的途径就来自头人身份。

总之,家神迭瓦拉在一定程度上维系着家族血缘的关系,同时象征着村寨权力。不能拥有迭瓦拉的人(外姓人或后来者),也需要家神的庇护,就依靠在拥有迭瓦拉的亲属那里,在年节或者寻求帮助的时候,前往所依靠人家给家神做礼。

村寨里的迭瓦拉有相应等级,最低层级是普通村民家的家神迭瓦拉,只负责本家庭的丰产和健康。高一层级是卓巴家的迭瓦拉,既是卓巴家族的家神,也是全寨子的寨神,不仅保佑卓巴家族,也保佑着整个寨子。再高一级别是佛堂侧面四业房里的迭瓦拉,是龙竹棚老寨及其班考的总寨神。

剪纸是迭瓦拉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龙竹棚老寨,剪纸的颜色全部都是白色,拉祜西人崇尚白色,认为白色代表纯洁吉祥,剪纸也只有白色,是祖先传下来的不可或缺的礼。

祭祀家神迭瓦拉的礼,平日里主要是每天早上供饭、水各一碗。祭拜时,要烧香点蜡,龙竹棚人认为只有这样神才能看见。如果家族里有人生病,就会向家神祈求平安健康。由于寨神管着全村的事情,所以,村民除了要对自家的家神做礼,每逢四个节日都要到卓巴处,给寨神送去米、香、蜡,还要到卓巴和卡些的迭瓦拉前面跳舞愉神。总寨神的迭瓦拉在四业,由卓巴做礼。

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要使用纸花,这是广泛使用的礼。过年时,需要使用的剪纸在年前集中制作,寨子里各户的家神迭瓦拉所用的纸花一般是由卓巴来制作,寨民到他那里取用(如果会做纸活,也可以由自己来完成),寨神和总寨神的剪纸也是卓巴来做。佛房中使用的一套做礼剪纸,主要由佛爷带领寨子里的部分男性一起完成。

普通人家的家神迭瓦拉一般只摆放扩派(年花)、习为(谷花)和卓为(单体人花)。扩派和习为各两枝插在神坛两侧,用白线将卓为悬挂在神桌上方,象征人的灵魂,保佑家里人健康幸福(图2-2)。普通人家的迭瓦拉只能使用卓为,头人则可以挂宗甚(拉手人花),有人解释说头人的迭瓦拉可以使用挂拉手人花是因为管的人多。头人家迭瓦拉形制更大,使用的剪纸种类更多,会摆放枝杈型大束纸花等,比如卓巴等头人家摆放洛卡为(寨花),因为要管理寨里的事务。而佛爷和卡些家要放洛波为(外寨花),因为他们还要负责与外寨的交涉,见图2-4、图2-5、表2-1。

图2-2 普通人家的迭瓦拉形态

图2-4 卓巴李扎格家的迭瓦拉为寨神,上方挂宗甚,迭瓦拉上贴两层日月花,插习为、卓为、洛卡为、扩派。图为过大年时村民到卓巴家给寨神奉香、蜂蜡和米

图2-5 佛爷家李老大的迭瓦拉体量较大,装蜂蜡的盒子上有“戈角”,神桌上插扩派、习为各一束,旁边自左至右分别摆放洛波为、洛卡为、卓为各一大束纸花,洛波为是一般迭瓦拉中所没有的

表2-1 龙竹棚头人迭瓦拉构成统计表

图2-6 李卡娜波家的迭瓦拉局部,上方悬挂纳布迪亚、帕统、普统、卓为,供台上插有谷花、年花、人花、寨花、外寨花,另有一波一图、浮图、宗阿、扩介(寨桩)、葫芦、锣、阿涛(守护木刀)等放置在相应位置

在龙竹棚有一户人家的迭瓦拉形制较特殊,其构成更加繁复,家堂上挂有帕统、普统、宗阿(长命百岁鸟),放置一波一图、扩介(寨桩)。这些是用于佛堂的规制,一般家堂迭瓦拉并不如此。这是李娜卡波老人根据记忆复原的形态,她是寨子里的麦库之一。据她说,这些在以前的迭瓦拉中都是要用的,只是传统断裂后,人们渐渐忘记,也就不用了。

另外,没有迭瓦拉的家庭也要使用剪纸,家家户户过年时候都要在米袋上插习为和扩派,以保佑过个好年,祈求明年丰收。在家堂迭瓦拉中所放置的纸花其实象征着对神灵的夙愿,习为代表丰收,扩派代表新年,卓为代表长命百岁,各自代表着美好的祈盼。

(二)公共祭祀空间:佛房与寨心的剪纸

佛房是龙竹棚宗教信仰活动的核心场所,佛房主要由活业、四业、牡卡密卡、卡甚(蜂蜡房)、沙拉业(伙房)以及木门等几部分组成(图2-3)。

图2-3 龙竹棚村寨平面示意图(苏欢绘制,绘图时间:2014年4月)

佛爷掌管佛房,负责节日性的祭礼以及日常性的维护事务。平时,佛爷几乎每日都要前往佛堂,并且依据具体的时间程序烧香、点蜡、奉水、奉饭。

活业保留茅草房旧制,梁柱结构,木墙茅檐,坐北朝南,四开间,东西南三面分开门(图2-7)。佛堂内陈设了一套信仰仪式的象征物及道具,以横纵两个维度分布陈列:一为立地摆放的形式,再为纵向悬挂形式。前者,指放置在地面上的一套固定陈设形式,正中供奉扎迪戈角、娜迪戈角(戈角为装蜂蜡的箱子),向两侧扩展分别是神鼓和盛放神水的鱼形木桶。戈角前供桌上摆放蜂蜡、铓锣、镲等祭祀用品,供桌两侧插枝杈型大束纸花,这是过年时的献礼,供桌的高度基本与跪拜时的水平视线平齐(图2-8)。后者,则是在房梁上密集地悬挂帕统、瓦统、普统、宗阿、德勒西、纳布迪亚等,是仰视的空间分布(图2-9)。

图2-7 佛房的主体建筑活业

图2-8 佛堂中立地摆放空间的陈列,神桌后十字形木架代表扎迪、娜迪,两侧通天梯上分别为扎迪戈角、娜迪戈角,上面分别贴日月花,供桌西侧立谷花、外寨花与浮图,东侧立外寨花、年花、人花

图2-9 佛堂上方空间悬挂的道具,分别为帕统、普统、瓦统、德勒西、纳布迪亚、宗阿等

纵观两个空间维度,立地的陈设空间摆放着仪式道具与敬神的礼,营造出仪式空间,在人的水平视线内,祭祀者要置身其中,通过祭祀活动愉神,传达出人世的祈愿。而悬挂于屋顶的一套道具,层层叠叠、密密麻麻自房梁上悬垂下来。从正门进入佛堂,门低槛高,需垂首迈进,猛然抬头,只见烛光闪烁,垂幕随着气流摇曳。这样的悬挂式空间布景,蕴含着二元(男女)属性,寓有天人感应的功能,是代表通天的场域。如此,通过一系列的剪纸与祭祀道具营造出了神圣庄严的佛堂空间。

年节庆典活动主要以佛堂为中心展开。过大年期间,上午时分,佛爷到佛房换米换水,检查扎迪戈角、娜迪戈角里的蜂蜡,然后,在供台前点蜂蜡,在下方地面处烧香,蜡与香分别代表敬天、敬地。然后,敲击悬挂在供台两侧的锣,一直到蜡烛燃尽才停息。下午,佛爷再到佛房点蜡敲锣,随后,麦库、波库们会聚集在佛房,其他村民(以中年人居多)也自发前来,约有十余人。进入佛堂,麦库在各处点上蜂蜡,然后,两人敲锣、两人敲鼓,后面波库敲击象脚鼓、镲、小锣,合奏鼓乐;麦库四人:一人手拿一波一图,二人翻摇“哈开户”(竹编篮子,上面插扩派、习为,内装米、蜡),一人手持纸花束(习为、卓为),随乐摆舞。鼓乐摆舞持续大约半个小时,直到蜂蜡燃尽。停歇后,众人跪拜,从背袋中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大米(或炒制的高粱米花)低头抛向前方,恭敬而虔诚,至此祈福活动结束。这样的活动在大年期间每天进行两次,平时也要每月举行两次(每月十五、三十)。(图2-10)

图2-10 佛堂中跳舞的四位女性老者,自左至右,分别拿一波一图、习为、卓为以及哈开户

午后,几乎与佛房祈福同时,卓巴召集寨子里的男女老幼,在寨心聚集歌舞,女人拉手围绕寨心扩介跳摆舞,男人敲鼓吹芦笙。乐舞结束后,众人拜四方撒米,然后,带着自家的饭食,在寨心共享宴席。寨心位于佛房前方一百米左右的小广场上,地势略低于佛房,立有两根寨桩,外面环绕一圈矮墙,过去只是用竹片圈成竹篱,以此为寨心,向四周扩散开是踏舞场。(图2-11、图2-12)

图2-11 龙竹棚老寨寨心旧照(李扎拉提供)

图2-12 过年期间寨心的庆祝活动,由卓巴主持,男人在内圈吹芦笙,女人在外围拉手跳摆舞

1.寨心

大年初一,全寨人要先上山,请年神,带上习为和扩派两种枝杈型纸花,请年神下山,然后,来到寨心,将事先做好的“帕萨介”(即厄萨帽)立在寨心,并把纸花插在寨心,过年后,再把纸花送回到年神祭祀处,留在那里不会再挪移,任其老化。

寨心处常年立寨桩,叫作“扩介”,代表男女,男为“扩爸”,女为“扩妈”,扩爸为平头木桩,扩妈为尖头,上面有小木洞代表母体,里面装有蜂蜡。寨心的礼由卓巴来做。大年初一,从山上请下年神,回到寨心,将山上带下的纸花插在寨心,并且立帕萨介,这里是年神临时的驻处。寨民的供礼(蜂蜡、粑粑)交由卓巴来献祭,因为,只有通过头人做礼才能真正传达给神灵。(图2-13)

图2-13 卓巴主持寨心祭祀礼,走神在清洗扩介,寨民进献供品粑粑

图2-14 寨心常设扩介,平头木桩代表男人,尖头木桩代表女人,过年时,立帕萨介,顶端插扩派,下端贴一圈宗甚,下方横杆上挂帕统,此时为初一,从神山请年神下山后,由卓巴带领全寨人进行祭祀活动

如果,在旧年里夫妻有口舌之争,此时,这个家庭还会多备一对粑粑和年花,交由卓巴做礼,祈求新一年里不再争吵。所以,寨心顾名思义就是“寨子的中心”,既是寨子的区划中心,也是寨民的精神中心,凝聚着村寨成员。当地的传统村寨观念认为:寨心只能有一个,寨心多了,寨子会分裂;没有寨心,人心会涣散,寨心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图2-15 过年期间,每日在佛堂举行祭祀仪式,首先在各处点蜂蜡,然后由波库、麦库带领寨民跳摆舞敬神

2.活业

活业中的布置以中轴为界向两侧对称分布,分别代表男女两重属性:西面象征女,寓意得吃得穿;东面代表男,寓意长命百岁。中堂设供坛,摆放蜂蜡、乐器以及祭祀时需要的礼(香、蜡、米、乐器、一波一图等)。蜂蜡一共摆放十摞,每摞代表一个班考,各寨子每年都要在过年前到龙竹棚奉上蜂蜡,见图2-16。供桌正上方挂一排卓为和宗甚,分别代表男人、女人,因为女人跳摆舞,就用拉手人花(宗甚)代表。供桌两侧摆放枝杈型纸花,西侧为寨花、谷花和一对浮图;东侧摆放人花、外寨花和年花。供桌后面正中位置供奉扎迪、娜迪,是木架构形式的象征物,上面插有代表男女的符号(平头或尖头的竹片)以及“古迪”(古迪是代表禁忌的警示符号)。扎迪上方有垂直交叉的木架子,代表男人外出到四方打拼。条架上有成排的木片,两排尖头、两排平头(分别是男性和女性符号)(图2-18、图2-19)。娜迪上端是三角形木架,一条斜边上有尖头木片代表女人,另一条斜边上有平头木片代表男人。中间有一个方形孔,代表母体,里面要放置蜂蜡。扎迪、娜迪两边是戈角,本寨人和外寨人送来的蜂蜡交由佛爷放到箱子中,传递给老天爷。戈角下方有一段阶梯延伸至地面,这是将人们的意愿传递给老天爷的天梯,这组通天梯每三年更换一次。

图2-16 供桌上摆放乐器道具,以及各寨子进献的蜂蜡

图2-17 这是在各种仪式道具中广泛使用的双性符号,尖头形式代表女人,平头形式代表男人

图2-18 娜迪,顶端为宗阿,向下为日月,三脚架的两侧斜边、横边插男女符号木片及古迪,竖杆上有方形空洞,代表母体

图2-19 扎迪,垂直交叉的木架子,代表男人外出到四方打拼,上面插有男女符号与古迪

从戈角向两侧扩展,依次摆放神鼓和装神水的鱼形木桶。两面鼓除了用于祭祀活动,也有召唤和求雨的功能。一面鼓用于召唤寨民,通知休息日。一面鼓用于天旱求雨,据说,用糯卡的水洗鼓面的皮子,天就会下雨。在没有广播通信工具的时代,鼓是重要的指挥、通告与警戒工具,在当时,通过鼓召集并指挥寨民,遇到突变危险时,警示族人。所以,鼓的作用与地位极其重要,只要敲起神鼓,隆隆的鼓声就会响彻在山谷、村寨之中。如今,鼓的功能角色主要体现在节庆民俗生活中,是庆典活动的重要道具,不仅佛堂的祈福活动要用神鼓击节,过年时还要把一面神鼓请到寨心,敲鼓时会配合一套神鼓舞,有的年份寨民多病就不会请出神鼓。神鼓同样也有男女的属性,西侧的为女,东侧的为男,鼓身上雕刻图案符号,主要刻日月、人花、谷花、年花、鱼等复合图案,鼓架子上刻有外寨花、谷花、年花、日月花等,上端插有数对古迪(图2-21)。

图2-21 位于佛堂的左侧神鼓,两边有纸花,鼓身、鼓架上都刻有图案,鼓架上插8对古迪

再向两侧扩展为鱼形木桶,西侧为女人属性,盛得吃得穿水(宗厄细厄);东侧为男人属性,盛长命百岁水(波厄细厄)。这些水有除秽祈福的功能,寨子里有人生病了,可以取长命百岁水净身;外人来到寨子,到佛房做礼,取一些水洒在客人身上,可以不让鬼邪靠近。如果谷子多年不丰收,可以请老人取一些水到家中,从自家取一点谷子送给女性亲戚,请她将水和谷子混合洒在田里,祈祷当年丰收。每年从糯卡取长命百岁水有三次,过年、洒卡和火把节各一次,得吃得穿水要保持充溢,随时取水补充。鱼形木桶代表着鱼水不分、人寨不分的含义。(图2-22)木鱼两侧摆放有寨花、外寨花、人花、谷花等纸花。

图2-22 位于佛堂的西侧鱼形木桶,盛得吃得穿水,两边有纸花

佛房上方的空间中纵向悬挂帕统、瓦统、普统、德勒西、宗阿等。普统是用一种树木的软木芯切片穿连起来挂帘状的垂幡,每年都要制作新的增添上去。在佛堂中,用布缝制的帕统与普统、瓦统相对应,帕统代表女,瓦统与普统代表男会计李家保的解释。。普统有两种使用方式:一种是挂帘装的垂幡,代表代代相传的意思;另一种,悬缀在纳布迪亚的下端,代表老天爷的耳坠。佛爷李老大解释,以前太穷,拉祜人没有耳环戴,现在生活富裕了,有了耳环,也要给老天爷戴耳环,现在就加到了佛房的纳布迪亚上。另有“德勒西”为纸灯罩形,其作用相当于与老天爷的通话筒,在里面点上蜂蜡,就可以把意愿传达给老天爷。

3.牡卡密卡

牡卡密卡是天地的象征,“牡卡”是天,是扎迪;“密卡”是地,是娜迪(图2-23)。现在佛房区域内的建筑与设施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复建的活业在20世纪80年代恢复,其他建筑在2002年复建。,牡卡密卡以及贺达门(进入佛房的大门)等在复建时,由于各方面原因只是简单复原,虽然屡有增益,还没有完全复原为完整形态。通过佛爷李老大所描绘的完整的牡卡密卡示意图,可以看出:牡卡密卡大致分三段,底座是四方形围栏,代表四个方向,做礼时,每个方向都要烧香点蜡祭拜,四方都有通天的阶梯;中段有两层弯弧,上层为天,下层为地。中间有柱子贯穿,柱子中段的圆球代表葫芦,向上有五个锯齿,代表芦笙的五根竹管;顶端有锯齿环绕的圆盘是帽子,也有解释:代表向日葵,向日葵扎根地下,面向太阳,是连接天地的植物。佛爷李老大的另一种解释。横杆上悬挂帕统,其功能是保护天地(图2-23)。

图2-23 前面为牡卡密卡,后面大型茅草建筑为活业,右侧竹竿上挂瓦统,瓦统后面是四业,活业与四业之间为糯卡门,在后方稍高位置的小茅屋为卡甚

牡卡密卡后方竖有瓦统幡杆,瓦统的形制与佛堂中的一样,为尖头(女性)和平头(男性)竹片连缀的挂幡形状。帕统与瓦统相对应,分别象征女、男属性会计李家保的阐释。,瓦统有护卫的功能,用以阻挡进入活业、牡卡密卡和四业中的不洁之物。

图2-24 佛爷李老大描画的完整的牡卡密卡示意图,当初只恢复了部分结构,有意后续复原完整的形态(苏欢拍摄)

4.四业、糯卡门与卡甚

四业位于佛房东侧,由佛房右行,经过牡卡密卡跨过“糯卡门”,便到达四业,是一处面西而建的茅草建筑(图2-25)。

图2-25 佛堂东侧的四业房

四业里供奉10个寨子的总寨神,神圣不可侵犯,除佛爷、卓巴以外任何人不得进入。四业的屋顶有三层檐,自下而上分别代表地、天和日月,顶端有方尖顶,上面刻有太阳、月亮、寨花、外寨花等符号。

四业内部形制,底部是四方形台基,每一面都有阶梯,两侧有“阿涛”阿涛是用木头制成的守护刀,有公(男)刀和母(女)刀,在宅门、达门及各祭祀处等地方都有,用来挡住污秽的东西。守护。台基上面四个方向有木质扩派。四业主梁为中心柱,自下而上贯穿到尖顶,有三层木架支撑,每层木架都装置宗阿和古迪。柱子中部有方形小龛,里面盛放献给寨神的品质最佳的蜂蜡。

糯卡门上刻画寨花、外寨花、谷花、人花、日月等图形符号,门上有木雕的宗阿和古迪(图2-26)。

图2-26 糯卡门,已经残损,由各种木雕符号构建组成,后上方是卡甚

图2-20 娜迪戈角,装蜂蜡的盒子,顶端为月亮,周边插女人符号木片,中间圆球为葫芦,盒子上贴月亮花

卡甚位于佛房后地势略高的地方,用于存放蜂蜡,里面设供台,上面摆放香蜡。寨子里的人送来的香烛都储存在卡甚内,根据需要从里面取用。

(三)自然祭祀空间:村寨周边祭祀地的剪纸

在龙竹棚老寨,剪纸主要使用在佛房、寨心和家堂迭瓦拉中,还有散布在神山中的各处祭祀地点。寨子北向处的三片山林,东面的考水帕其科山中有祭拜老年神的地方“帔亚伊米固”,西面的老元科山中有老人巴·李扎列墓地、山神以及取水泉眼等祭祀地点,在更远的地方还有阿布·阿代巴升天的地方——糯卡。这些地点构成龙竹棚老寨自然环境中的主要祭祀地点。

1.总山神与祖先埋葬处

龙竹棚的年俗中,三次取水很重要,包括年前择吉日到糯卡取长命百岁水,除夕日到老元科的泉眼处取得吃得穿水,大年初一早上到村中水源处“抢新水”,前两处取得的水要贮存在活业里的鱼形木桶中,抢得的新水则用于过年的洗手礼仪中。

除夕日下午,到老元科山中祭祖神、取水,依次经过“山神—总山神—老人巴墓地—取水处”的祭拜路线。在除夕日下午,由莫巴带领寨里的男女代表着盛装上山,女人背上装有供品的竹篓,男人扛着帕萨介,敲锣打鼓上山,从佛堂后的山路向西北方向进发,此行有五站,其中四处为祭拜点:

第一处为休息处,只需在木亭中放些香蜡,这里是歇脚的地方。第二处位于山腰处,为祭山神处,建小木棚,供桌上插习为、扩派各一对,棚柱上拉白线,挂一双卓为(图2-27)。第三处为总山神处,在山顶处搭木亭,入口处立木门,木门后立有帕萨介,随后立瓦统,再后行就是总山神亭,里面供桌上插习为、扩派各一对,上面拉白线挂一双卓为及一排宗甚,供桌下两侧立大束卓为、习为纸花(图2-28、图2-29)。第四处紧靠总山神处后面,是祖先老人巴·李扎列的墓地(图2-30),为一块坑洼空地,上建木亭,木亭南面设供桌,使用纸花的类型、放置方式与总山神处相似,区别处在于这里放置习为、扩派两种大束纸花。第五处为泉眼,取得吃得穿水,沿着祖先埋葬处东面下行一段路程,从山体延伸处的泉眼是龙竹棚老寨的旧水源,是一处用石头搭成的方形水池,上面盖竹笆,靠着山体处设供桌,上插扩派、习为,泉眼四角立竹竿拉线,挂四个卓为(图2-31)。取得足够的得吃得穿水后,一行人沿着原路返回佛房。

图2-27 位于老元科山腰处的祭山神处,上挂一对卓为,供台上插扩派、习为各一对(董永俊拍摄)

图2-28 位于老元科山顶的总山神祭祀处,入口为扩介、木门,随后为帕萨介,紧随其后为瓦统,两者之间为扩介,后面是供拜总山神的木亭

图2-29 总山神供坛,上方挂宗甚、卓为,供桌上插扩派、习为各一对,下方立习为、卓为纸花两束

图2-30 老人巴·李扎列墓地,位于总山神祭祀处的后方,供台上插一对扩派、习为,上方悬挂宗甚

图2-31 取得吃得穿水处上面盖木笆,四角处挂卓为,供台上放香烛,插一对扩派、习为

2.水源与年神祭祀处

大年初一,各家起早在天亮前舂粑粑,家庭代表要赶早到村中水源处抢新水,水源处也有莫巴做礼,在泉眼四角挂卓为,供桌上插习为、扩派各一对,前方立一根粗竹竿,顶端插习为,稍下方插入垂直木架,各挂一串“阿嘎尼为”(水神花),由竹子做成,似垂柳状,是前日在神山上祭拜总山神时制作并带下山的,初一立于寨子水源处,起保护的作用(图2-32)。

图2-32 寨子水源处,泉眼前搭供桌,上面插习为、扩派各一对,四角处拉线挂4个卓为,前方立竹竿,顶端插习为,十字木架四角挂阿嘎尼为

然后,等村民准备妥当,各家男女老幼盛装出行,前往佛堂后,到达神山东面的年神(龙竹棚人认为年神就是厄萨)祭祀点(图2-33)。在山顶有一块平地,设供台,上搭木亭,下面隆起三台土基,南面处设木门,木门后立帕萨介(图2-34),这里是年神驻足的地方,木亭下的供桌上插卓为、习为各一对,上面挂两对卓为,供桌下立着带上山的习为、扩派纸花。同时,村民也会将自家米缸中的扩派、习为插在米袋中带上山,供奉在供桌下,请年神下山时,还要带回,以祈求粮食丰产。在这里,由佛爷给年神主持祭祀礼,如果有特殊情况,卓巴可以代行(图2-35),在此,众人要围着木亭跳芦笙舞、摆舞,祭拜一番后(图2-36),请年神下山,回到寨子,两束纸花(习为、扩派)也会带走,等送年时,再放置回来。

图2-33 年神祭祀处(帔亚伊米固)

图2-34 大家陆续到达山顶,准备祭祀年神,更换帕萨介

图2-35 给年神献礼,供上香、烛、粑粑、米、水,供台上挂两对卓为,两侧立扩派、习为

图2-36 乐舞敬神,男人在内圈二台土基,敲鼓击锣吹芦笙踏舞,女人在外圈下层土基拉手跳摆舞

3.撒谷子的祭祀礼

送了年神,标志年节结束,到了4月,春忙开始了,各家着手耕作,这时寨子要过洒卡节,做撒谷子礼,有家神与无家神的人家要做的礼有区别。

无家神的人家就简单些,只要在田里用石头搭成小棚,内供茶、米、蜡(4对),外插2对习为、8对香即可【图2-39(1)】。如果有家神迭瓦拉要稍显复杂,需要用木头拼成十字形小供台,上面放置蜂蜡4对,然后两侧分别立“咪巴为”(即树花)、习为各一束【图2-39(2)】。咪巴为形制为一支竹竿上面钻孔插上开花树枝,竹竿上端劈杈编成小篓,里面装茶米。咪巴为与习为分别立于供台两端。插树花有何来历?佛爷李老大解释:过去种地要砍树烧荒,就会将树枝插在地里,希望谷子丰收。当属拉祜人刀耕火种时代的习俗遗存。

图2-37 卓巴(本应佛爷做礼,当时因其伤寒由卓巴代行)在供台前蹲立,点蜡颂念,外围众人在跳舞敬神

图2-38 下山后,来到牡卡密卡祭拜,然后,再前往寨心

图2-39 佛爷带领村人演示撒谷子的祭祀礼

图2-40 考察组成员与村社头人合影,左四为加列、左五为走神、左六为前任佛爷、右一为现任佛爷、右二为卡些、右四为莫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