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寨里的纸文明: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全集共8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拉祜族 La hu

田野调查地: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

调查时间:2014年

调查者:乔晓光、董永俊、苏欢、张雨心

撰文:董永俊

摄影:乔晓光

拉祜族是生活在云南省西南边疆的山区民族,主要集中在澜沧江两岸的普洱、临沧等地区,其中有78%分布在澜沧江以西。此外,北起大理、楚雄,东至泸西、弥勒,南及西双版纳和金平县均有散居。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也有拉祜族分布。

关于拉祜族的族源问题,学界一般认为,这个分布在我国南疆及东南亚地区的跨境民族可以追溯到古代羌人,《拉祜族史》一书以拉祜族迁徙史诗中的故事、地名为线索,并结合史籍材料,勾勒出了拉祜族的迁徙线路与历程政协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委员会.拉祜族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1-90.。拉祜族先民原住在被称为“密尼都库”的地方,大约是今青海东部的河湟地区,甚至东至甘肃东南部,可能是“河湟羌”或“武都羌”的一部分,以此为始共经历了7个传说中的时代:

密尼都库(意为红土或黄土高原)——诺海厄波今青海省青海湖一带。(意为“蓝色大湖”)——北极或作北氐、北基、北地,今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拉祜先民经过了今大小柴达木,来到了西边与新疆接壤的今茫崖镇一带居住下来。(被称为“天的脐带,地的脐带”的地方)——南极或作南氐、南基、南地。拉祜先民穿越昆仑山、可可西里地区,来到了金沙江的上游通天河、沱沱河或者今玉树藏族自治州首府和西藏东北的昌都地区居住下来。(称作“南极洛达多弥”,意为“南极秀美的多弥国”)——科玛斯科阶,斯玛斯洛阶拉祜族先民的一部分沿通天河、金沙江、澜沧江而下,先后进入了川西高原的“蜀汉徼外之地”,而留在甘肃东南部与四川交界处的羌人或许是拉祜族先民的一支,也先后进入四川省的北部。(意为“七大山、七大河之汇合处”)——阿沃阿郭都拉祜族先民继续沿江而下,来到川西南与滇西北交界之处的木里、盐源、盐边、会理、攀枝花渡口以及泸沽湖一带,暂时住了下来。(意为“一天一夜都走不完的大坝子”)——勐缅密缅[拉祜先民沿澜沧江和金沙江南下,在进入丽江、大理、楚雄、南涧的过程中,开始形成今天的分布格局,即沿澜沧江东西两岸向南移动,并开始进入今天的临沧地区。]意为“被火烧出来的天地”)

拉祜族先民进入临沧地区并定居下来,已经到了元末明初时期,拉祜族的行迹也更多见诸史志文献中。伴随着土司政权的压迫与地区祸乱,拉祜族依然在这片区域局部迁移,部分支系又继续南迁,逐步稳定并形成今天的分布格局。

我国的拉祜族主要分为两大支系:拉祜纳(黑拉祜)和拉祜西(黄拉祜)。在澜沧,也习称拉祜纳为“大拉祜”,拉祜西为“小拉祜”。另外,还有拉祜普(白拉祜)、拉祜尼(红拉祜)等小支系。《新唐书·南蛮传(下)》记载的“锅锉蛮”即为拉祜族先民,近世拉祜纳则自称“哥搓”或“郭抽”。在历史文献中拉祜族也常写作“卢鹿”“鲁屋”“喇乌”,他称亦有“倮黑”“苦聪”“目舍”“缅”等。《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云南省编辑委员会.拉祜族社会历史调查(一)[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1.

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与彝语、纳西语、哈尼语、傈僳语并列,本民族没有传统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