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一 “三M三课一循环”校本教研谱新篇
燕少红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基础是实现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的科技强国梦和教育兴国梦,这两个梦是根本,也是先导。如果不先实现这两个梦,中国梦就没有根,就没有魂。把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立德树人的要求紧切联系起来,把中学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与全面提升公民核心素养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堂课,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教育兴国,是每一位中国人的责任。
我国的基础教育与世界的基础教育一样面临挑战。正在改革中的中国基础教育需要厘清很多问题: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国情与外来信息……如果不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处理好这些关系,我们的改革,不是迷失方向,就是会出现与预期愿望相反的结果。多年来课程改革引导学校教育回归本旨,更加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为每一个孩子营造出自由、平等、宽松的教育环境,力争让每一个孩子能够享受到快乐而有尊严的校园生活。我们已经看到了改革的积极成效,素质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积极而又本质的变化,改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也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高度关注。
新课标十分注重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磨课”中,只有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认真思考并选择适合学生的有效学习方式,加强学习指导,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让教师从单纯教授知识和技能转变为“知、能、情合一”的教学和培养。对一堂成功的课而言,老师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知识外,还应十分注重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理智和情感,引领、帮助学生认识、感受人文精神,体验、感知社会责任,选择最简洁、最合适的方式引领我们的教育对象去成人、成才。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中学,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教学习惯乃至评价标准不可能随着课程的改变而彻底改变,这样就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益的低下。因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改变课堂教学中少慢差费的现状,成为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作为发展中地区的普通初级中学,阜阳实验中学也面临过这样严峻的考验。
作为皖北地区一所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阜阳实验中学是伴着新课改诞生和成长的。在十余年的办学过程中,为了切实把握新课改的精髓,找到切合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独创了“三M三课一循环”校本教研模式,对强化教师基本素质,推动教师成长,打造名师团队,促进教育质量提升起到显著推动作用。
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阜阳实验中学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逐渐掌握了基本的教学方法,驾轻就熟之余,也难免有些懈怠;也有一些教师,态度不可谓不认真,教学不可谓不努力,然而课堂却不怎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他们审时度势,迈出第二步:提供观摩平台,引导教师相互临摹,取长补短,在交流切磋中突破自我,提升自我。“三M三课一循环”用精雕细琢课反复打磨教学基本技能,用同伴互助课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用精品录像课展示风采。再通过优秀教师的“一花独放”,引得“万紫千红春满园”。
“三M三课一循环”校本教研模式,正是阜阳实验人在困惑中求索,在求索中尝试,在尝试中积累,在积累中体悟,在体悟中升华的经验结晶,它伴着实验中学的成立而起步,随着实验中学的发展而深入,更成为实验中学生生不息教学智慧的催化剂,教师专业成长的永动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的制度保障。
“三M三课一循环”校本教研模式,突出了“三次备课、两次飞跃”:先由个人进行“基于个人经验的第一次备课”,然后进行“基于群体经验和必要研究的备课”,实现第一次飞跃,最后进行“基于实践反思和必要研究的备课”,实现第二次飞跃。
“三M三课一循环”校本教研模式在磨课中努力实现“三大转变”:一是从单纯琢磨课转变为引领教师实践新课标理念,二是教师从过多研究教法转变为引导学生切实学会学习,三是教师从教授掌握知识和技能转变为“知、能、情合一”的教学和培养。
“三M三课一循环”的教育智慧不仅是一个理论,更是一种实践活动,就是通过寻找教育原生态,将教育的目的和本质回归到它的自身,使教育造福于老师和学生。“三M三课一循环”的教育智慧就是通过智慧教师的创造,去培育学生拥有智慧人生而需要的智慧观、智慧品质和获得智慧能力的教育。智慧是一种追求的过程,在这种体验过程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智慧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智慧和创造智慧的能力以及享用智慧的能力。也只有当这种能力变成了学生的内在素质,他的智慧才是自由和终身的,教育也才是成功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真正的人”。这个“人”,既是当下的人,又是未来的人。因为校园中的人,起码是未来十几年走向社会的人。我们需要一些梦想,需要一些理想,需要一些浪漫。如果教育者太过于追求功利和实际,把手段当成了目标,实则我们难以培养出民族的大器人物,这个民族也就没有希望。只有学生智慧着校园的智慧,才能有教师智慧着学生的智慧,才会使校长智慧着教师的智慧。
“三M三课一循环”校本研修模式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与发展,最后达到人人都拥有智慧人生的终极教育目标,让教师享受教育智慧,让学生享受智慧教育,追求教育的“智慧度”,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阜阳实验中学确立了“点燃兴趣、夯实基础、养成习惯、主动发展”的办学宗旨,把培养健康、快乐、聪明、文明的公民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全力推行智慧教育:创建智慧校园,打造智慧教师,培育智慧学生,让智慧充盈在教育生活的每一天。让学生在快乐课堂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在自主管理中体验真实的生活;在多元评价中扬起自信的风帆;在校园生活中享受七彩的童年。既立足当前,关注学生当下的快乐成长;又着眼长远,为学生一生的智慧奠定基石。
阜阳实验中学把“三M三课一循环”的教育智慧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打造一支懂得童心的内涵,懂得智慧的真谛,在教育实践中爱护童心和帮衬儿童发展的智慧教师。阜阳实验中学“三M三课”智慧教师的培养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人格培养”为重点,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教师专业化”为目标,帮助教师建立现代工作方式,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使该校的教师“以满腔的热情爱护每一个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化每一个学生;以广博的情怀善待每一位学生;以科学的举措帮助每一位学生。”
“三M三课一循环”校本研修模式下的教师,以满腔的热情爱护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时刻沐浴在爱的阳光之下。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没有水。可别小看了平时对学生微不足道的点滴关爱。有时一个激励的眼神会悬升起学生执著追求的风帆,一个启发的动作会掘开学生智慧的泉水,一句劝勉的话语会滋润学生贫瘠的心田。在实验中学校园,到处回荡着老师对学生关爱的暖流。“亲其师,信其道。”教学相长的氛围自然会更加浓厚。
“三M三课一循环”校本研修模式下的教师,以高尚的人格感化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教育是一项特殊的事业,需要以人格塑造人格,以情操陶冶情操,以行为引导行为。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必须为人师表以高尚的师德出现在学生面前,必须时时刻刻严于律已为学生做出楷模。很难相信学生在反道德的环境下能得到健康成长。
“三M三课一循环”校本研修模式下的教师,以广博的情怀善待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善待个性化学生,善待学生犯下的错误,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荷叶上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一不小心荷叶上的露珠就会滚落破碎。教师就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以广博的情怀小心翼翼呵护着学生的心灵。
“三M三课一循环”校本研修模式下的教师,以科学的举措帮助每一位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崭新的教育生命,作为老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按照“面向全体、分层跟进、课堂过关、单元达标”的教学要求,以科学的举措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三M三课一循环”校本研修模式,既是一种实然事实的存在,也是一种应然价值的追求。“三M三课一循环”校本研修模式的教育智慧,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三M三课一循环”校本研修模式下的教师,既要脚踏大地,又要仰望星空,把学校打造成师生幸福健康成长的智慧乐园。
【作者系中共阜阳市委讲师团团长、市教育局顾问、阜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安徽省委宣传部五个特约理论研究专家之一,省委百人讲师团成员。】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