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序 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
金业文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研究者,笔者近年来有幸接触到名师武宏钧的教学文本,并对他做过多次课堂观察和深度访谈。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我深感武老师已经从关注教学技巧本身转向了关注教学的始源性因素——人,将如何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放置在他读书、思考和实践的核心。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角度来看,这恰好是武老师作为一位专家型教师的明显标志。
“术业有专攻”。长期以来,武老师主攻的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作文教学。历经30余年的刻苦钻研和思想砥砺,武老师由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成长为一位知名的小学作文教学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纪念改革开放30年基础教育影响人物30人”之一、“纪念建国60周年中国教育创新改革先锋教师”(10人之一)、“基础作文法创始人”、全国百佳语文教师……我们在为武老师欢呼喝彩之余,深入到他教学观念“地质层”的时候,或者直面他的具体教学场景的时候,一股浓香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
一、特点与原理
思想,决定教学的境界和高度。名师的特质,就在于他是一位思想者。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刻画出他们教育生命的轨迹,最终形成自己精深的教学见解和主张。
(一)基础作文的特点。小学基础作文是启蒙作文。启蒙作文,贵在开窍。基础作文的过程是师生共同的成功体验,是充满情趣、发展生命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观察体验、情感思维的综合技能的形成过程,是“以激情为本、以设趣为经、以导窍为技”的、三位一体的、综合的、系统的、开放式的练习过程。武宏钧小学基础作文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弹奏“设趣、激情、导窍”课堂教学的和谐三部曲。生活体验是作文的基础和源泉,开放阅读是作文借鉴的窗口和杠杆,情趣思维是基础作文的灵魂和重点,窍门(方法)是基础作文的外衣和体现。基础作文的教学思想着眼于学生的情智发展,着力于语文实践活动,着重于语言的内化进程;基础作文教学方法提倡从生活入手,以情趣观察、情趣阅读为基础,以情趣思维训练为突破口,以章法指导为抓手,以写法指导为要素,巧妙地把思维训练和写作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又快又好地练习写作。基础作文教学是演绎艺术与科学的精彩世界。基础作文教学的艺术在于营造气氛,创造心灵的共振,拨动心灵的琴弦,做好空间的文章;基础作文教学的科学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思维的创新,提高习作的效率,做好时间的文章。基础作文的教学思想是:以学定教,潜心教改处处可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在天堂;以学导教,激发情趣事事皆可成文,张扬个性人人能作妙章。基础作文倡导向古人学智慧,向今人学文笔;为做人而作文,在内容上求真;以作文促做人,在章法上求善;以作文述做人,在语言上求美。
(二)基础作文的原理。在价值取向上,基础作文教学以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为鹄的;在教学过程上,基础作文教学指导学生为做人而作文,追求精神世界的充实和言语表达的自由;在作文评价上,基础作文教学“零功利”——弱化评价的甄别和筛选功能,使评价成为学生体验习作成功、发展作文能力的手段。跳出应试主义和技术主义的泥沼,武老师的基础作文教学秉持“生命至上”的立场,站在了“人学”的高度。下面择其要者具体谈两点:
1.基础作文教学的“成人”本色。人在本质上是一个语言存在物。人创造了语言,但是语言也成就和规定了人本身。语言对人的成就和规定具有重要的本体论意义,它使人类超脱自然生命而获得了区别于其他动物的言语生命。人的生命是一个多维整体,但言语生命是最为基础的要素。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指出,“(人)通过语言的传承而成为人。要成为人,须靠语言的传承方能达到。”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作为言语教学的主体,无疑具有成就人性、为人的生命成长奠基的本体功能和应然价值。
然而毋庸讳言的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我国的中小学作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异化为应试教育和博取名利的工具,作文教学濡养生命、成就人性、完善自我的本体价值已经被公然离弃和践踏。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语境之下,我们深感基础作文教学的“人学”关注的难能可贵。
基础作文教学极尽教育的“成人”本色,主张把学生作文和做人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为做人而作文,在内容上求真;以作文促做人,在章法上求善;以作文述做人,在语言上求美——引领学生在言语活动中感悟、表达、追求人性的真善美。
基础作文教学追求教育的“生命”情态,主张作文教学就是师生情感共振的生命发展过程,在武老师的课堂中,每一次作文历练都是师生的一次生命体验、探索之旅,“我手写我心”,自由表达;激发创新,展示个性;表达真情,审视自我……生命的元素融入课堂,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想象与创造,表达自己的追求和寄托。这是一个生命不断得到延展和完善的过程。
2.基础作文教学的“解放”旨趣。身心的自由和解放,是生命茁壮成长的必需条件。有感于中小学作文教学给予学生束缚太多、捆绑太严,早在1985年,武宏钧老师就在国内率先发表论文提出“自由作文”的新理念。武老师认为,习作应当是“天籁自鸣”,是个人情感、灵性的自然流露。只有自由,才能写出个性,才能抒发真情,才能“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因此,武老师的作文教学虽行之有“法”、持之有“序”,却不模式化,他积极倡导在入门模式指导下的自由作文,主张学生自主写作。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力求做到情感开放“零约束”。在黄山书社为武宏钧老师出版的《基础作文教学论》一书中,武老师多次宣示了他作文教学的“解放”旨趣:
“解放儿童的头脑”,为学生营造一个乐于写作、敢于自由表达的宽松环境;“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空间”,把教学的触角延伸到课外、校外,引导学生学会留心生活、观察社会、亲近自然,为写作积累真实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第一手素材;“解放儿童的双手”,指导学生编辑手抄报、设计广告词、撰写春联……采用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快快乐乐地动手写作文,在实践中提高作文能力。“解放”,还原了儿童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儿童的生命潜力,也为基础作文教学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并催生出累累硕果。多年来,无论是考试还是竞赛,武老师的学生的作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开创的基础作文教学法也得到了国内同行的广泛认同。
笔者想要再次强调的是:或许我们可以用许多话语来言说基础作文教学思想的丰富内涵,但是有一点却是最为根本的,那就是它的“生命”立场和“人学”高度!
二、策略与技巧
基础作文的教学是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情趣激发情趣!以人为本,指导学生为做人而作文,在内容上求真;以作文促做人,在章法上求善;以作文述做人,在语言上求美。其策略特征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跳出教材练作文。基础作文教学认为,新编教材编排思路、课文内容、单元提示、补充材料、语文活动、练习安排等都体现了编者的独到匠心、精心设计,对整个语文教学的目标、结构、方法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凭借”,再好的教材都有其局限性。现在的语文教材,采用单元主题编写,每一个单元有一个习作提示(题目)。每单元进行一次作文,学生练笔少,而且都安排在阅读教学后,作文与课文往往是两张皮,学生难以从中学到一定的语言形式。语文教师只能想当然地教学作文。实践证明,如果每学期只是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八次或十次习作练习,是很难教好作文的。
(二)跳出课堂练作文。跳出课堂,就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情的主动意识,不断地将学生的视线引向校园、社会和家庭,引向图书室、阅览室、展览馆、博物馆及各种纪念馆,引向大型工厂、桥梁工地、饲养厂及农家小院……也可时常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进行一系列的采访和社会调查,增强感性认识,激发情感;带领学生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欣赏花鸟虫鱼的可爱,陶冶情感;带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社会现实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去,触及社会焦点,追踪时事话题,表达个人观点,培植理性情感。
(三)跳出作文练作文。基础作文教学认为,作文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他们的写作热情,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点播”,开放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从写作的沉睡状态、朦胧状态、压抑状态中清醒过来,使他们的生命彻底地苏醒。睁大眼睛观察、认识、体验所经历的多彩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心灵生活,并力求准确地练习表达。
基础作文教学技巧可以概述为以下几点:
(一)一主线。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
(二)三为本。在作文教学中,武老师积极倡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作文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自由,一是发展人的智慧能力,二是发展人的个性,三是发展人的社会生活的适应性,从而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本”的课程理念:一是培育语言素养,二是提升文化素养,三是拓展心智素养,四是丰富情感素养,五是升华审美素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习作练习的过程和练习方式,重心是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以指导学生练习运用为本”的操作理念: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关注边缘群体,实现和谐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三要素(情、趣、窍)。武老师的小学基础作文教学,重在启蒙,贵在开窍。“情、趣、窍”是三个基本要素。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兴趣是作文教学的杠杆,窍门是指导的重点和难点。在作文教学中他积极弹奏“激情、设趣、导窍”三部曲,以情趣观察、阅读为基础,以情趣思维、情趣体验训练为突破口,巧妙地把思维训练和写作技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情、趣、窍”(三要素)融入作文的全过程,指导学生又快又好地练习写作。
(四)三部曲。武老师的作文指导以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的情智发展,着力于语文实践活动,着重于语言的内化进程,践行“三部曲”。“前作文”的核心是情趣启思,就是学生习作之前,通过民主化的教学引导,把讨论法运用于课堂,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和争辩,鼓励他们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可以前前后后互相交流。教师只充当一个导演,一个设计师和顾问,因势利导,着眼群体智慧,广思集成,以引起新的创意,从而启发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中作文”的重点是开窍导写,指在作文过程中对学生所做的5~8分钟的“过程和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开启个性化习作的心窍。“后作文”的要素是技能形成和提高,即通过开放式的评价指导,使学生生成二次作文,再进一步激发情趣,指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创新习作。通过“三部曲”的指导,做到情趣共创新融汇,个性与发展和谐。
(五)“六导六有”形成“七步循环圈”。基础作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六导六有”:教师导源→使习作言之有物;教师导路→使习作言之有序;教师导悟→使学生开卷有益;教师导改→使习作心中有数;教师导评→使习作言之有理;教师导练→使习作借鉴有法。从而形成小学作文新体验七步循环圈:情趣促写→写而生乐→乐而需学→学而生悟→悟而生知→知而乐写→写生情趣→情趣促写→……指导学生又快又好地练习写作。
综上所述,基础作文注重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做到作文材料情趣化,教学策略情趣化,教学活动情趣化。概括起来就是,“两大两小、四句话、四个求”。“两大两小”:天地大课堂,课堂小天地;生活大文章,文章小生活。“四句话”:情趣促文思,章法导文路,写法点文技,评法激文趣。“四个求”:入格求借鉴,定格求规范,变格求创新,评价求发展。
三、推广和价值
武老师的基础作文教学方法灵活机智,富有情趣,易操作而创新实用,其作文课堂生机勃勃,雅俗共赏。他在城市学校能把作文课上得很精彩,在农村最偏僻的小学能把作文课上得更出彩。他的基础作文课,不作秀,不虚假,到任何一所小学的任何一个班级现场教学,40分钟内,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四五百字的作文。他的基础作文教学艺术独树一帜,能够有效地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目前,武宏钧主编的《小学创新作文》实验教材,全国有20多个省市的学校进行实验,《小学写作课本》已经有10多个省市进行课堂教学运用。
基础作文非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武老师基础作文法,重在启蒙,贵在开窍。小学基础作文教学法融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新教育、幸福教育于一体,开辟了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新境界。
作者系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
2013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