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智慧全书:像犹太人一样思考和做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用智慧规划时间

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世间什么最宝贵?大多数人的回答是生命。犹太人的回答也是如此,他们还会告诉你他们的理由。因为生命是相同的,而衡量每个人生命的标志就是时间,所以他们会说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犹太人非常讨厌那种无所事事空耗生命的人。

有位犹太人移民美国后,经过一番艰苦奋斗,当上了大学教师,并且很快成为该校终身教授。对于他的成就,很多人都羡慕不已,人们都想知道为什么他能够如此迅速取得这样巨大的成绩。而这位年纪虽轻却成就非凡的教授,盛名之下还是保持着谦虚的自我。

他每次上课的时候都带一块手表,当然表是每个教师的必备工具,可以看时间,决定讲课的时间、内容的取舍。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的这块表背后刻写着四个字:“珍惜时间”。也许你会说这没有什么不同呀!确实没有什么不同,可是对于这个犹太人来说,珍惜时间就具有了不同的含义。每学期的第一次课他都要做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给学生看他手表背面的四个字,并告诉学生们每个人都要懂得珍惜时间,然而每当教师把这手表拿给学生们看时,大家都不以为然,说太俗套了,根本没有新意。

老师见学生们无动于衷,就告诉学生说:“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这话没错,但我更认为时间比金钱贵重,因为金钱可以储蓄并生息,而时间却丝毫不能储存,它一刻不停地向前奔跑,而且一去不复返。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应该改为时间就是生命,或者时间就是人生。在《犹太法典》上写着:有四种尺度可以测量人,那便是金钱、美酒、女人以及对时间的态度。金钱、美酒、女人都可以失而复得,可是时间却不能失而复得。那些珍惜时间的人,他的生命将得到辉煌。”

当学期结束时,老师还会对他们说:“你们还记得我对你们说的关于时间的话了吗?”学生照例嬉笑一番,老师也不以为过,接着对他们说,常人对金钱、美酒、女人看得重而又重,可是却忽略了时间的重要性,总以为我们还有大量的明天,于是把时间浪费在空虚和无聊中,所以请大家记住这些话。学生们嘴里答应着,可是并未放在心上。

可是说来奇怪,当时学生们并不理解这些话语,可是日后却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中,他们不止一次面临如何对待时间的问题,他们这才体会当年的老师,体会老师的苦口婆心,他们这时候才对这位老师充满了感激。

也许这就是这位老师的成功之处吧。

做时间的主人

每个人都命中注定拥有一段时间,可是如何对待与生命伴随始终的时间呢?是把它用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还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抑或是忙忙碌碌,宣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呢?每个生命的主人当然都有自己的主张。犹太人对时间有他们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他们来说,时间就是财富。所以他们特别强调守时,严格做到工作时间内一定要把工作完成,与人约会时一定守时。《塔木德》就曾经告诫过每一位犹太人,要做时间的主人,主人要支配时间,而不是打发时间,空耗时间。

犹太人的时间观念非常强,他们把时间看成是有价值的财富。如果你跟犹太人谈论时间,他会详细给你计算时间的价值,假如你是一位月入10万美元的富人,那么你的工资为每日135美元,那么每分钟约为0.09美元。假如你无所事事或者被别人打扰浪费了10分钟的话,那就相当于损失了0.9美元,而0.9美元容易得到,而时间却不能再找到。所以如果你碰到犹太人的时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的时间是以秒来计算了。

犹太人重视时间,并且他们有着严格的区分,什么时间是工作时间,什么时间是休息时间。工作中他们从不进行无聊的会客,也不允许任何外人的打扰,所以他们不能容忍把时间浪费在闲谈、争吵等事情上。与犹太人交往还必须要注意与他们见面一定要事先有约定。

重视时间,还体现在他们有牢固的作息制度上。一旦犹太人规定了工作时间,就严格遵守。下班铃声一响,老板可以继续工作,而秘书是绝对立刻起身回家,因为这是他自己的时间了。上班时间,是工作决定自己;下班时间,则是自己决定时间。

重视时间,还表现在他们可以不避讳谈论生死。犹太人在正式的场合,会非常郑重地谈论自己和别人的寿命。“先生,今年70岁了吧,大概还可能再活5到10年左右!”谈论死亡也许是一个非常不吉利的话语,在有些国家和民族那里,甚至还会招致对方的白眼。而犹太人对此却很坦然,他们认为人生下来后就注定要死,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大可不必对死如此恐惧。所以他们用赚钱时间的长短来衡量自己的人生,中国人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而犹太人则说活到老,赚到老。因此,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就意味着知道自己还能赚多少钱。犹太人知道钱生不带来,但他要死时带走,他们对死的态度是客观和冷静的,一旦知道还能活几年,就会抓紧这几年享受金钱带来的快乐。

把规划带到死后

犹太人把赚钱和自己的生命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不断去赚钱,他们才会觉得心安,否则便会感觉到人生没有意义,当然不要错误地认为犹太人是为赚钱而赚钱。犹太人是把赚钱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乐趣,他们始终相信,既然世人把金钱看得那么重,那就要把赚钱当做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方式,即使是到天国还要继续自己的事业。

有一位犹太富翁,一生赚了很多钱,可是岁月不饶人。随着年岁的增长,富翁的身体状况是每况愈下。就在他临终之际,他所有的亲戚朋友都被叫到床前,他对他们说:“我奋斗了一辈子,赚了些钱,但我相信钱只有攥在自己手中才踏实,现在我要到上帝那里去了,我把钱也带到那去,所以请你们将我的财产全部换成现金,用这些钱去买一条最高档的毛毯和一张床,然后把余下的钱放在我的枕头下。等我死了,再把这些钱放进我的坟墓,我要带着这些钱到那个世界去继续奋斗,实现我的人生。”

瞧,这就是犹太人,即使到上帝那里也还要继续完成自己的事业。可以说犹太人就是这样把生命献给了事业,这种敬业精神真是值得那些想创业的年轻人学学。整天坐而论道,在那嚷嚷要赚钱,要创造事业,可是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地抱怨,能够成功吗?犹太人正是以他们的执著成就了一个个人生梦想。

让每一分钟都能够变成金钱

《塔木德》中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大富翁,因为你有一大笔时间,所以要让每一分钟都变成金钱。在以色列的商店里,徘徊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菲利浦终于开口问犹太店员了:“这本书多少钱?”

“先生,要1美元。”店员回答。

“1美元?太贵了,能不能再便宜点?”菲利浦又问。

“它的价格就是1美元。”店员摊了摊双手,“没办法,书的定价就是这么多。”

“马克先生在吗?”

“马克先生,您问的是店员马克,还是我们的老板马克先生?”

“当然是老板了!”

“他呀,在!不过他正在印刷室忙着呢。”

“你能把他叫出来吗,我想见见他。”

“您见他也是这个价钱?”

“我还是想见他一见!”

于是,老板马克就被找了出来。

“马克先生,这本书的最低价格是多少?”

“1美元25美分。”马克不假思索地回答:

“你的店员刚才还说1美元一本,怎么现在就成了l美元25美分了呢?”

“这没错,但是,我情愿1美元卖给你也不愿意离开我的工作。”马克说。

菲利浦惊异了。他心想,算了,结束这场自己引起的谈判吧。

“好,你说这本书最少要多少钱吧。”

“1美元50美分。”

“你刚才不还说1美元25美分吗?怎么又变成1美元50美分?”

“对,我现在能卖的最好价钱就是1美元50美分。”马克冷冷地说。

菲利浦无奈,只好极不情愿地买下了这本书。在犹太人那里,时间就是金钱,有时候它是用金钱也无法买到的,对于视时间如生命的人更是如此。珍惜属于你的时间,更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因为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

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

犹太商人非常珍惜时间。人们通常所说的“时间就是金钱”,看似把时间的地位抬得很高了,但在犹太商人看来却远远不够。犹太商人历来认为,时间远不只是金钱。时间就是生活,时间就是生命。钱是可以借用的,而时间是无法借用的,时间远比金钱更加宝贵。

正因为对时间有这样一种认识,犹太商人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工作,对时间的使用都精打细算。在公司里,犹太人在工作时间里勤勤恳恳,毫不松懈。但下班时间一到,哪怕手头工作已经接近完成,他们都会毫不迟疑地搁下工作,准时下班。因为哪怕多工作一分钟,对自己或是对公司,都是一种浪费时间,都是不珍惜时间的表现。

所以,犹太人在商业活动中非常注意时间安排。公司每天上班开始的1小时内,是所谓的“发布命令时间”,将头一天下班后至当天上午上班前所接到的一切业务往来的材料或事务处理或做出具体安排。在这段时间里,不允许任何外人的打扰。而外人即使是商业上的联系,也必须事先约定。“不速之客”在犹太人的商务活动中,几乎等于“不受欢迎的人”。因为不速之客不仅会打乱原先的时间安排,也会浪费大家的时间。

在与客人相见的时间段内,他们会根据情况选择时间的长短,如果该客人是中国人的话,那么他们尽量会与他们周旋,因为他们知道中国人的习惯是先顾左右,绕一个大圈,然后才能谈论正式话题,所以熟知谈判之道的犹太人很注意谈判的节奏;当然如果是美国人,他们谈判的时间很紧凑,一般而言,都是必要的寒暄之后直奔主题。

正是这样高效合理地安排时间,他们的生活红红火火,人生与事业都获得了成功。

巧用时间是赚钱的硬道理

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相等的,但是如果把时间和赚钱结合起来,那意义可就不一样了,就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创造出不同的价值,所以犹太人特别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犹太人巴奈·巴纳特初到南非时,还只是一文不名的穷小子,没有人会把他和富甲一方的犹太钻石商联系起来。当别人问他成功秘诀的时候,他总是会说,我的成功在于善用时间,做生意无非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而我则主要是打时间差赚了钱,仅此而已。

巴奈·巴纳特是一个服装商的儿子,父亲的生意是小本经营,时好时坏,他小时候就读于一所主要由罗思柴尔德家族捐助,专为穷孩子建立的犹太免费学校。那个时候,他最想做一个演员,因为演员可以赚很多钱,但是屡屡碰壁,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经营钻石很赚钱,而钻石的最大产地是南非,而南非人都喜欢雪茄烟,于是巴奈·巴纳特就带上40箱雪茄烟作为原始资本来到了南非,很快他就做钻石生意发财了。

巴纳特可不想仅仅做一个暴发户,他是个善于动脑子让自己财富增值的人,他发现一个机会,每周星期五的时候,银行就要早早关门,清点一周的经营情况。而他大可利用周六周日开支票大量购买钻石,然后星期一的时候他再把钱还给银行。这样就等于用银行的钱来获得自己的利润。

这种办法说穿了,差不多等于是开空头支票。巴纳特借银行停止营业的一天多时间“暂缓付款”且又不会让自己的空头支票给打回来。只要他有能力在每个星期一早上给自己的账号上存入足够兑付他星期六所开出所有支票的钱,那他就永远没有开“空头支票”。所以,巴纳特的这种拖延付款,纯粹利用了市场运行的时间表,在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调动了更多的资金,有效地实现了财富的增值。

巴纳特对时间差的巧妙运用是如此的别出心裁,甚至让其他犹太人也感到惊奇,他们非常佩服他的智慧。

用艺术延续企业的生命

有人说艺术是品位的象征,有人说艺术是有钱人的游戏。也有人说艺术不能当吃、不能当穿,所以一无是处。那么犹太人怎么看待艺术呢?他们把艺术当做丰富人心灵的良药,认为有了它,人们的生活会变得多姿多彩。他们喜欢艺术并且以商人特有的方式扶植艺术。“卡普兰基金会”就是这样的一个基金会。

卡普兰是个很精明的犹太生意人,由于自幼受到的教育使得他对艺术充满了好感。由于艺术创作特有的规律,艺术家们创作一件作品很难能够像生产衣服那样立即取得收入,所以许多艺术家生活都很清苦,20世纪60年代中期,卡普兰了解到许多流浪艺人因资金场地的限制而被迫流离失所,他决定建立基金会资助那些流浪的艺人。

正好当时,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搬迁,公司把贝尔实验室内的设施拆空后,打算把大楼整栋出售。卡普兰知道这个消息后,便想到要用它安置那些流浪街头的艺人,于是他买下了这栋楼。

电报公司大楼地处市中心,总面积为5800多平方米,由于建筑材料比较好,所以该楼主框架还很牢固,层高在1.6~5米,采光良好。卡普兰请来了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把电报大楼改造成了一个居住社区,里面有383套房间和附属的一些商业设施。

俗话说,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楼房盖好后,接下来就是要让那些艺术家们搬迁到大楼了。可是那些无处栖身的艺术家却不愿意搬进来,因为他们认为艺术本身是个需要高度自由的创作活动,而在一个有屋顶的房间会严重束缚他们的创造力。卡普兰看到这些,通过种种说服工作,让一些比较有名的艺术家搬进了这座大楼,在他们的带领下,很多人一看那些有名的艺术家搬进去了,便也跟着申请搬了进来。

大楼造好了,艺术家也进来了。卡普兰就开始慢慢地从中脱身出来,把管理大权交给了艺术界的知名人士,让艺术家们自己来进行管理。卡普兰基金会的这一造福艺术家的慈善之举,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当然他的生意也因此更加有人气了。

找准人生发展的空隙

在激烈的竞争中,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找准人生的定位,必须善于拾遗补缺,找准市场发展的空隙,才能够实现自身事业的不断扩展。这在著名的商人山姆·沃顿的人生经历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1918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一个名叫金菲舍的地方,一个小孩诞生了,当然伟人和常人一样,都要啼哭的,我们的主人公山姆·沃顿出生也是如此。聪明的沃顿很早就发现,在人生中,人们要不间断地交换自己的劳动,这样才能够生活下去,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和他人相联系起来的。他七八岁时就懂得把家里人看过的报纸、杂志卖掉换钱了,自己还喂养兔子和鸽子去卖。

1940年,沃顿大学毕业之后来到一家商店当售货员,并且从一开始就爱上了零售这一行。他暗下决心有一天自己也一定要开一家商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沃顿原本想同朋友一起购买圣路易斯城的一家百货商店来经营,但因妻子的原因,他最终选择了本顿维尔小城,这个在一般地图上难以找到的地方。

本顿维尔是一个看上去糟透了的乡村小镇,但沃顿却发现这里就是他一直苦苦寻找的地方。这里看起来很荒凉,很难赚钱,一般人不愿意来,所以在这里竞争压力不大,而且当地居民住得比较分散,但是需求却十分旺盛。于是沃顿把他的第一个店选在本顿维尔。

为了使自己的事业能够有更大的发展,于是凡是有关零售业的资料,沃顿抓到什么就读什么。有一次他看到一篇文章,介绍明尼苏达州有两家杂货店搞起了开架售货的办法。沃顿知道这是个机会,于是坐了整夜的长途汽车,赶到明尼苏达州了解详情。归来以后他立刻就在自己的店搞起了无人售货,成为全美国当时仅有的3个无人售货店之一,沃顿称自己的小店是“五分一角”商店,这是1950年的事。

1952年,沃顿在阿肯色州的费耶特维尔开了第二家沃顿“五分一角”店。当时那里已开有著名的伍尔沃思商店和斯科特商店。沃顿才开张时,那里的人警告他:你坚持不了多久,充其量3个月就得滚蛋。可是沃顿坚持下来了,他白天整天在店里干活,晚上关门后就驾着自制带拖车的小汽车四处去进货,尽力寻找最便宜的进货渠道。就这样,凭着辛勤和低廉的价格,沃顿站稳了脚跟。

到1960年,沃顿的商店已经已经发展到了15家,每年的生意达140万美元。1962年,沃顿在阿肯色州的罗杰斯开办了第一家廉价商店,取名“沃尔玛”。1970年,沃尔玛开始实施他的关键战略步骤了。他的战略就是在小镇上开设相当规模的廉价商店,而别人对那些小镇是不屑一顾的。

沃顿的方针是,哪怕人口不到五千的小镇也要去开店,因为美国到处都有这样的小镇。沃顿的具体做法是:“拾遗补缺,不断渗透,逐步扩展,占领市场。”他采取蚕食的办法,以某一个发展中心为基点,向外辐射,随后一个县一个县、一个州一个州地布满网点,直到最终占领那个地方的市场。采取这样的战略,沃尔玛不久就扩展到了很多个州。

20世纪70年代初,沃尔玛拥有32家商店,销售额为3100万美元。20世纪80年代初,沃尔玛拥有的商店达270家,销售额为12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沃尔玛名下的商店多达2000家,销售额为400多亿美元,一跃成为美国最大的零售企业,登上了霸主的地位。

沃顿完全明白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哪些,要想继续前进,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忽视。美国实行五天工作制,但沃顿深信,只要选择了零售业这一行,周末上班就是应该履行的职责。一年四季除了圣诞节那天上午停业,让职工去教堂参加普天同庆的庆祝活动外,天天开门营业。对沃尔玛的员工来说,以真诚热情的态度、细致周到的服务把人们吸引进自己的商店,并且使他们不断地重新光顾,是首要的任务。沃尔玛实行的是“不屈不挠的友好服务”。顾客一进店,沃顿的要求是,绝不能让顾客产生那种触目皆陌生的感觉。

人生经营没有终点

犹太人主张,一个人的生命虽然可以有终点,但是一个人对于人生的经营却永无止境。只要让人生的每一刻都被经营人生的思想所左右,那你才能会获得成功。他们相信一次经营,一次成功;一生经营,一生成功。

狄奥力·菲勒是一个在贫民窟里长大的犹太人,和所有出生在贫民窟的孩子一样,他争强好斗,也喜欢逃学。唯一不同的是,菲勒有一种天生会赚钱的眼光。他把一辆街上捡来的玩具车修理好,让同学们玩,然后每人收取半美分,他竟然在一个星期内赚回一辆新玩具车。菲勒的老师对他说:“如果你出生在富人家庭,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但是,这对你来说已是不可能的,你能成为街头商贩就不错了。”老师的话并没有让这个孩子丧失信心,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

中学毕业后,菲勒真的成了一名商贩。正如他的老师所说的,他在贫民窟的同龄人中已是相当体面的了。他卖过小五金、电池、柠檬水,每一样他都得心应手。

菲勒起家靠的是一堆丝绸。这些丝绸来自日本,因为在海轮运输当中遭遇风暴,这些丝绸被染料浸湿了,数量足足有一吨之多。这些被浸染的丝绸成了日本人头痛的东西,他们想处理掉,却无人问津;想搬运到港口,扔进垃圾箱,又怕被环保部门处罚。于是,日本人打算在回程路上把丝绸抛到大海里。

港口的一个地下酒吧,是菲勒夜晚常去的地方,他每天都来这里喝酒。那天,菲勒喝醉了。当他摇摇晃晃地走过几位日本海员旁边时,海员们正在与酒吧的服务员说那些令人讨厌的丝绸。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感到机会来了。

第二天,菲勒来到海轮上,用手指着停在港口的一辆卡车对船长说:“我可以帮助你们把这些没用的丝绸处理掉。”结果,他不花任何代价便拥有了这些被海水浸过的丝绸。然后,他把这些丝绸制成迷彩服、迷彩领带和迷彩帽子。几乎是一夜之间,他靠这些丝绸拥有了10万美元的财富。

从此,菲勒不再是商贩,而是一名商人。有一次,菲勒在郊外看上了一块地。他找到地皮的主人,说他愿花10万美元买下来。地皮的主人拿到10万美元后,心里嘲笑他真愚蠢:这样偏僻的地段,只有傻子才会出这么高的价钱!

令人料想不到的是,一年后,市政府宣布将在郊外建造环城公路。不久,菲勒的地皮升值了150倍。城里的一位地产富豪找到他,愿意出2000万美元购买他的地,想在这里建造一个别墅群。但是,菲勒没有出卖他的地,他笑着告诉富豪:“我还想等等,因为我觉得这块地应该值更多。”

果然,三年后,菲勒把这块地卖到2500万美元。从此他成了新贵,可以像上层人一样出入各种高档场所。他的同行们很想知道他当初是如何获得这些信息的,甚至怀疑他和市政府的高级官员有来往,但结果令他们很失望,菲勒没有一位在市政府任职的朋友。

菲勒的发迹简直就是一个谜。他活了77岁。临死前,他让秘书在报纸上发布了一个消息,说他即将去天堂,愿意给逝去亲人的人带口信,每则收费100美元。这一看似荒唐的消息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心,结果他赚了10万美元。如果他能在病床上多坚持几天,可能赚的还会更多些。他的遗嘱也十分特别,他让秘书在报纸上登一则广告,说他是一位礼貌的绅士,愿意和一个有教养的女士同卧一个墓穴。结果,一位贵妇人愿意出资5万美元和他一起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