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的女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自强者自知

保持自我本色才是真从容

卡耐基淡定的智慧

一个成熟的人,根本不会想自己哪些方面不如别人,他总是能进行自我批评,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弱点;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他都有同样的宽容之心。

成功者和失败者的聪明才智,其实相差并不大。如果两者的实力相当的话,对工作富有热忱的人,一定比较容易成功。

若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首先必须热爱生活,并愿意奉献自己。

获得友谊的全部秘诀,在于不要担心结果,不要在意别人是否会喜欢我们,而是要立即行动,努力去做所有能激发爱和友谊的事情。

01 做独一无二的你

学会自己爱自己

斯曼莱恩·布兰顿博士在《爱,或者寂灭》中写道:“适度的自爱,是一个人健康的反映;适度的自重,对工作和成功都将大有裨益。”这话说得很对。“爱自己”是健康成熟地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不能理解成自以为是。

爱自己,就是要接受自己,要冷静、客观、怀着自尊心和人类的尊严感来接受自己。

一个成熟的人,根本不会有时间去想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别人,例如他不会因为自己不具备比尔·史密斯的自信或缺乏吉米·琼斯的积极态度和进取精神而担忧;他总是能进行自我批评,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弱点,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具有基本的目标和动机,然后他会花精力去改进自己的弱点,而不是空自哀叹;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他都有同样的宽容之心,因此他一个人独处时不会有什么苦恼。

那么,喜欢自己和喜欢别人是不是同样重要呢?心理学家们认为,如果我们不能喜欢自己,那么我们就不会喜欢别人。仇恨一切事物和别人、厌弃和虐待自己同胞的人,必然也会更强烈地表现出自我厌弃。

现在,医院一半以上的病房都被那些自我厌弃的人占据着,而成千上万遭遇感情和精神困扰的人则还在外面排队等候——这些人都是不能自处的人。

如果我们看过玫瑰花的话,总会觉得那些玫瑰花看上去好像都是一样的,对吧?可事实却不是这样!如果仔细分辨,你就会发现,虽然这些花在颜色和品种上都一样,但是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细微的差别,例如生长速度、花瓣的卷曲程度、颜色的鲜艳程度等等,几乎每一朵花都存在细微的不同。

自然界到处都充满了多样性,而人类自身更是千差万别。原英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古人类学专家亚瑟·凯斯爵士曾说过:“没有任何人曾经或即将与另一个人度过完全相同的人生旅程……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将是独一无二的。”

不错,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我们的本质都是由相同的材料组合而成。

要想获得成熟的智慧,就必须认识并理解这个事实,这是一座引导我们和我们的同胞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如果我们不能尊重对方是个“个体”,我们就无法与对方沟通,或与对方建立起任何有意义的联系。

这话听起来似乎很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却非常困难。虽然我们喜欢自认为是一个已经废除了阶级意识的国家,可实际上我们仍然受着阶级意识的支配。我们创造出来的一套特殊的用语,就反映出我们不喜欢把一个人当成个体来看待,而是愿意将他纳入我们认为他应该归属的阶层,例如在统计栏或调查问卷中,就有“普通人”、“中下阶层”、“普通消费者”、“低收入群体”、“白领阶层”、“蓝领阶层”、“咖啡座人士”等等,这一切“标签”无不显示出我们不愿或缺乏将他人看成是“个体”的倾向。

事实上,我们已经被分门别类,然后被归属于某一个群体当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每个方面都在接受别人的调查。社会调查员对我们再熟悉不过:我们喝几杯咖啡、多少人拥有汽车以及什么牌子的汽车、听什么广播或看什么电视,甚至包括我们每年要过多少次性生活以及过得如何,等等。

然而,每个人在内心当中还是希望自己能够独一无二地生活的。分类的压力、认同的压力,这些并不能阻止人们在内心深处渴望与别人有所不同,一旦这种渴望通过外在表现挣脱出来时,我们也许就会被带进精神病医生办公室的长椅,或者被关进精神病院,或者沉迷于酒色和毒品之中。若是这样的话,我们就永远无法找回迷失的自我了。

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呢?我们如何才能得到一种相对成熟的自觉呢?在此,我们有三条建议。

建议一:在孤独和退隐中认识自己。

不同的人对“孤独”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有一个朋友就说,如果他需要思考,就会到街上做长距离散步,让自己消失在人群中,“在这种情况下思考问题,我就可以避免分心了”。

当我住在纽约时,我经常去附近的一家教堂,因为那里非常安静,这样我就能获得内心的平静,使自己保持活力,让精神更加振奋。

我最难得的孤独时刻,便是沉浸于大自然的那一刻。我很少做长距离散步或进行户外活动,但是我经常在花园中散步,因为在那里我至少还能不时地抬头望一眼那棵大树或天空。对我来说,四季的更迭真是个永恒的奇迹;方寸大小的土地和广袤的田野也可以让我体验到欣赏自然的乐趣。此时,我会感到自己已经和大自然交融于一体了。

许多哲学家和思想家都强调过孤独的价值,耶稣、佛陀、施洗者约翰、笛卡尔、蒙田、班扬等人,也正是在孤独中获得了启示的。

建议二:摆脱习惯的枷锁。

有谁愿意被习惯和惰性的枷锁套住,而整天沉闷无望地苟且活命呢?但是我们已经被活活地埋在习惯和无聊的事物里面,只有通过异常的努力,才能把我们解救出来。

我有一个年轻的女学员,她对我讲了她和她丈夫破除习惯枷锁的故事:

“我丈夫和我都喜欢看电视,”她说,“我们每天下班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视机,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吃晚饭,直到困得必须睡觉才罢休。为了不错过那些好节目,我们既不去看朋友,也不看书,当然也不一同出去享受美好的时光。当别人来拜访我们时,我们也巴不得他快点走,以便继续看被中断的电视节目。有一天,我和朋友们一起吃午饭,但是我发现我已经和她们无法交谈了,因为我根本插不上嘴。我哪儿都没去过,也没看过什么书,没做过什么事。我生命的黄金时期都被那间黑屋子里的电视机浪费了。

“回家后,我劝我丈夫说,既然有的人都能成功地戒掉毒瘾,我们也应该能从电视节目中解脱出来。他很赞同我的意见,于是我们开始努力去做其他的事情,以便转移我们的精力。我们报名参加了成人教育课程班,还经常去打保龄球,出门去拜访朋友;我们还从图书馆借来许多书,然后互相读给对方听。我很满意我们能戒除掉电视瘾,我们的工作和婚姻也因此得到了改善。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许多乐趣,而且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来说,我们的生活价值都提高了。”

这两个曾被习惯活埋的人,终于获得了解放,而他们却曾经被自己包裹得紧紧的。

建议三:发掘生活中最满意的东西。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1878年写给妻子的信中,有一段最为精彩的描述:“……我坚持认为,要正确评价一个人的人格,最好的时机就是观察当他处于最活跃、最满意时刻的精神或道德状态,因为这时他的内心所传达出来的声音是‘这就是真正的我!'”

这句话简单地说,就是当人们处于兴奋状态时,“真我”自然就浮现出来,因为当一个人处于“最活跃、最满意”的状态时,也是他最兴奋的时刻;不论他是对哪种想法、对哪个人或对哪种情况的哪种形式的兴奋,都会使他摆脱无聊的事情、习惯和压力,从而形成对真我的刺激。

兴奋是使我们的工作走向成功的最基本要素,它还能激发我们的热情,使我们发挥最大的潜力。伟大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德华·维克多·艾波顿爵士曾说过一句话,这句话听起来颇令人吃惊:“谈到科学成功的秘诀,我甚至要将‘热情’放在专业技术之前。”

当然,爱德华爵士并不是说专业技术在科学研究中不重要,而是说“热情”——“兴奋”——会激励一个人更充分全面地掌握专业技术。

兴奋是人们不断刺激自己工作和活动的源泉。耶鲁大学教授威廉·里昂·费尔普斯有一本书《工作的兴奋》,这本书到处洋溢着他对工作的兴趣。

生活危机也能刺激一些人,使他们重新活跃起来。例如,规模较大的战争、洪水或地震等灾难降临时,会对人们产生强烈的刺激;而家庭危机等较小的危机往往能对那些和子女同住、看上去已经老朽的人产生一种力量,对他们发挥重要作用。

上面介绍了三种使我们和他人区别开来、培养自己独特个性的方法。心灵的成熟需要不断地自我发掘,这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如果我们不能了解自己,也就无法了解别人。

“了解自己”,正是智慧的源头,这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你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你”。

遇见未知的自己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W. 怀特在《进步的生活:性格自然成长的研究》一书中,曾这样写道:

“现在普遍流行的一种观念认为,任何人都应该调整好自己,使自己适应周围的环境。”怀特博士说:“然而,这种观念却误导了人们,认为最理想的人都善于调整自己,以适应原来固定的生活模式、乏味的生活规则、苛刻的外界限制,或者是屈从于成就感的压力,尽一切可能去努力适应周围环境。事实上,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人迷失方向,失去成长和创造的可能性。简而言之,就是让人屈服于压力,丧失自身的创造力与发展的潜力。”

我非常赞同怀特博士所说的。很少有人具备卓越超群的勇气或清楚地知道自己能代表什么,我们的行为由社会和经济群体支配着,我们与我们的邻居有着相似的生活和思想,一旦我们任由自己的个性和周围的环境发生冲突,我们就会神经过敏,患得患失,迷茫失措,从而不再喜欢自己。

几年前,我们的一个女学员就曾因为这种冲突而感到困惑。她那当律师的丈夫是一位野心家,喜欢积极进取,做事尤其独断专行。他们的社交圈子也由那些和他类似的所谓名流人士所组成,他们喜欢以社会地位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就。这位夫人看上去很文静、很谦虚,但是她在这种圈子里只感到一种压抑和卑微,而周围那些人也不懂得欣赏她所具有的优良品质。这使她变得异常沮丧,失去了自信,因为她觉得自己总是达不到别人对她的要求。她也越来越不喜欢自己。

其实,这个女人大可不必这么苦恼。她不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而是应该适应她自己,愉快地接受自己,而不要企图改变自己,并忘记这种压力。她还应该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知道每个人只能按自己的性格行事,而不是照搬别人的路子。

对于她来说,重塑自我的第一步,就是不要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她自己,而是要建立起她自己的价值观,并把它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同时,她还要学会独处,少进行自我批评。

不喜欢自己的人,总喜欢挑剔自己身上的毛病。虽然适度的自我检讨可以促进人的健康,并且富有建设性,也是提高自我所必需的,但是绝不能让它成为一种强制性的观念,否则将会使我们陷入困境,妨碍我们积极行动。

一天晚上,我讲完课之后,班上一位女学员来找我,抱怨说她讲话总是没有预期的水平。

“一登上讲台,”她告诉我说,“我就感到特别心虚和别扭。别的同学看起来都是那么沉着自信,而我一想到自己的缺点就泄气,这就使我更说不出事先准备好的话来了。”

听完她的抱怨,我只用了一句很简单的话来回答她的问题:“把你的缺点放在一边,导致你的演讲失败的不是它的缺点,而是因为它缺乏优点。”

不错,一篇演讲、一个人或一件艺术品的失败,往往并不是由缺点导致的。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历史和地理方面的错误比比皆是;狄更斯小说中的某些段落也描写得过于煽情。然而,又有谁在意这些呢?这些伟大的作品仍然长盛不衰,并闪耀着光芒;它们的优点掩盖了缺点,使这些缺点可以被忽略。同样,我们结交朋友也是因为他们有某些优点,我们大可不必考虑他们有什么缺点。

要想获得进步、突出自我,就要集中精力发挥自己的优点,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抛开自己的缺点。当然,我们一定要纠正自己的错误,并迅速忘掉它们。我们要做的就是彻底和过去决裂,重新开始。

在尝试喜欢自己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培养出能容纳自己缺点的气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自己降低标准,任由自己变得懒散或消极。我们都明白,没有人能永远做到最好,因此强行要求别人达到完美既不符合实际,苛求自己完美也就更是以自我为中心了。

几年前,我曾参加了一个组织,其中有一位绝对完美主义的女士,凡是由她经办的每一件事都必须尽善尽美,毫厘不差;可是在别人看来,她所做的工作却很少是成功的,例如,即使是一份简单的报告,她也要斟酌好几个小时才能交上去;发表演讲时,她会围绕演讲题目毫无休止地说下去,让听众觉得厌烦劳累;她家从来不欢迎那些不速之客;举办宴会时,她会事先安排好所有的细节。

尽管这位女士费尽了心思,达到了近乎机械式的完美,但是她却以付出欢乐、自然和温暖为代价,所以这样的完美并没有多少实际用处,反而让人觉得无聊之极。

要求自己不断追求完美,这其实是一种冷漠无情的自负。这种人不能忍受自己只是和别人一样好,他们要求自己一定要超越别人,一定要令人瞩目。他们不是把精力放在全力以赴地做好每一件事,而是一心只顾着如何超过别人,把自己置于完美的架子上。

完美主义者也是凡人,所以他也会像其他人一样遭遇失败,但是他无法容忍自己的失败,而是想极力超越失败,一旦不能如愿以偿时,结果就只有痛苦。因此,对待自己不要太苛刻,如果能偶尔停下来作一番自我解嘲的话,也许你将会更喜欢自己。

02 你的未来,由自己主宰

设定你的人生目标

《婚姻指南》的作者塞默和伊瑟克林指出,快乐的婚姻需要夫妻具有共同的梦想。至于梦想是什么并不重要——例如一幢新房子,一趟欧洲旅行,或是一个大家庭——共同拥有一个梦想才是最重要的。

“关键在于,”他们说,“对眼前的生活有所希望,然后尽其所能去实现它。快乐、情趣、参与感都会从构思、梦想和希望中获得,从共享胜利与失望、成功与失败中获得。”

堪萨斯州的威廉·葛理翰夫妇的成功便是基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在威基塔,威廉·葛理翰油料公司是一个逐渐受人重视的公司,负责人威廉·葛理翰便是它的主要功臣。在还不到50岁之前,他就已经从油料经营和投资中赚得了可观的利润。同时,葛理翰和他的夫人玛瑞丽也拥有许多令人羡慕的婚姻成果:6个健康的孩子,富有、漂亮的家居,成功的事业——这一切使他们对未来的岁月充满了希望。

我认识威廉·葛理翰已有多年,当我请教他成功的最大因素时,他回答说:“是我们夫妻长期计划和协调工作。”

他们刚结婚没多久,玛瑞丽就知道了丈夫的梦想和计划,于是他们共同工作,开始做房地产生意,介绍房屋买卖,从中抽取佣金。除了成功的信念和埋头工作之外,他们没有其他后援。他们将办公室设在一幢办公大楼的废弃通道末端,玛瑞丽在这里负责联络,威廉便四处拉生意。

开始的时候,业务进展很慢,这对年轻的夫妇经常得精打细算,否则全家便要饿肚子。

当业务出现转机之后,他们便自己出钱买房子,再倒卖出去,从中赚上一笔。然后,他们就开始自己盖房子。这时,由于经营状况太好了,威廉觉得他应该加入一些新行业,以便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经过几次协商,他们夫妻俩觉得做石油生意最适合威廉。因为他渴望业务成长和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于是“威廉·葛理翰石油公司”诞生了,这个公司一直是非常成功的实例。

目前,威廉正在制定新的计划。他和玛瑞丽正考虑在国外投资的可行性。只要他们有了决定,他们便会将它付诸实现。

当葛理翰夫妇为自己制定计划和选择目标时,总会考虑到威廉所受过的训练、倾向和性情。玛瑞丽说,一旦威廉实现了一个目标,一定会立刻再寻找另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难题,以免自己失去生活的乐趣。在这种共同面对挑战的过程中,他们建立了亲密的感情。

葛理翰夫妇的成功是两个人共同订下计划、实行计划、直达目标的极好证明。没有人能够不瞄准靶心便能打中的。即使我们会有一点偏失,但是这样至少比闭上眼睛盲目射击更接近靶心。

“混淆不清,”哥伦比亚大学已故著名教授狄恩·海伯特霍基斯说:“正是忧虑的主要原因。”

混淆不清不只是忧虑的主要原因,它还是成功的最大绊脚石之一。因此,帮助丈夫出人头地的第一步,便是鼓励他找到生命的重心,制定下一个目标。

作为妻子,你首先应该明白,成功对你丈夫及你的意义是什么:它意味着财富?名望?安全感?权力?为大众服务?满意的工作?只有找出成功对你们的意义,才能决定你们共同生活的目标。

做妻子的应该清楚地了解丈夫的目标,如果你想要帮助他实现那些目标的话。不幸的是,有许多例子指出,当双方都有所准备打算着手实施时,却发现两人的方向相左。假如你丈夫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志向,不要认为这就足够了。你也应该加入他的长期计划中去。

“相爱并不是双目对视——而应该是朝同一个方向投视。只有这样,爱才会延续下去。”这的确是对那些缺乏进取心的夫妇最好的忠告。

努力追求新的目标

尼克·亚历山大最渴望实现的目标是上大学。因为他从小在孤儿院长大——那是一种老式的孤儿院,孤儿们从早上5:00工作到日落,伙食既差,量又不够,尼克根本没有条件上大学。

尼克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因此他14岁就从中学毕业。为了生存他开始步入社会谋生。

他所能找到的工作,是在一家裁缝店里操作一架缝纫机。14年来,他一直在这家裁缝店工作。然而,尼克始终没有攒足上大学的钱。

虽然如此,尼克·亚历山大还是幸运地娶了一个女孩,她愿意帮助他实现上大学的梦想。但事情可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在他们结婚之后没多久,也就是1931年,裁缝店开始裁员,尼克丢掉了工作。于是,这对年轻的夫妇决定自己去闯天下。他们把存款聚集在一起,开了一家“亚历山大房地产公司”。尼克的太太特丽莎甚至把订婚戒指也卖掉了,以便增加他们那笔小小的资金。

在两年之内,他们的生意十分兴隆,于是特丽莎坚持让尼克去上大学。在他36岁的时候,尼克终于获得了学位——这是他在人生道路上所抵达的第一个里程碑。

尼克又回到了房地产事业——成为他夫人的生意合作伙伴。不久,他们又有了一个新目标——海边的一幢房子。终于,他们也实现了这个梦想。

他们就这样坐下来享受轻松了吗?呵,才不会呢。他们还有一个小女孩需要教育。如果他们能把他们商业大楼的分期付款缴清,并把大楼变成公寓出租,那么所得到的租金就能支付他们孩子上大学的费用了。因为他们一心一意要达到这个目标,后来他们也终于做到了。

亚历山大夫人告诉我,他们目前正在为他们的退休保险金努力。现在尼克单独主持事业,特丽莎则照顾他们的家。

亚历山大夫妇过着一种忙碌、幸福、成功的生活,因为他们前面总是有一个目标,使他们有一个努力的方向。他们已经发现了萧伯纳这句话的真理:“我厌弃成功;成功就是在世上完成一个人所做的事,正如雄蜘蛛一旦授精完毕,立即被雌蜘蛛刺死一样。我喜欢不断地进步,目标永远在前面,而不是在后面。”

许多人一辈子迷迷糊糊,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目标,他们得过且过。而那些从人生中收获最多的人,都是警觉性高、积极等待机会,机会一到马上就能看出来并抓住它的人。他们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有一位太太说:“我希望我丈夫永远不会感到自我满足而停滞下来。我们结婚5年了,每年都有一个目标——首先,是他的学位;接着是进修课程;然后是一年的自由投稿工作;现在是他自己的事业。他对自己充满了自信,我也相信他能成功。而一旦他告诉我他的钱够了,教育够了,经验够了,我就知道蜜月已经结束了。”

有一句古语说:“不论你抓在手里的是什么,别忘了最终的结果,那你就不会失去什么了。”

当一个目标实现之后,马上定下另一个新目标,这才是成功的人生模式。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追求新的目标。

保持心中的热忱

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已故总裁佛里德利·威尔森有一次在广播采访中,被问到如何才能使事业成功,他回答说:“我深刻地认为,一个人的经验越多,对事业就越认真,这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成功秘诀。成功者和失败者的聪明才智,其实相差并不大。如果两者的实力相当的话,对工作富有热忱的人,一定比较容易成功。一个具有实力而富有热忱的人,和一个虽具有实力但不热忱的人相比,前者的成功也一定会胜过后者。”

一个热忱的人,不论是在挖土,或者经营大公司,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天职,并对它怀着浓厚的兴趣。对自己的工作热忱的人,不论他所面临的工作有多么困难,或需要多大的训练,他始终会用不急不躁的态度去进行。只要抱着这种态度,任何人都一定会成功,也一定会实现目标。

爱默生说过:“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事实上,这并不是一段单纯而美丽的话语,而是迈向成功之路的指南针。

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只体会到对工作具有热忱是最重要的事,而没有其他收获的话,也没有关系。仅此一点,就足以引导你的生活获得成功了。

对工作热忱的人,具有无限的能量。耶鲁最著名而且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威廉·费尔波,在他那本富有启发性的《工作的兴奋》中这样写道:

“对我来说,教书凌驾于一切技术或职业之上。如果有热忱这回事,那么我认为这就是热忱了。我爱好教书,正如画家爱好绘画,歌手爱好唱歌,诗人爱好写诗一样。每天起床之前,我就兴奋地想着有关学生的事……人在一生中之所以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对自己每天的工作抱着热忱的态度。”

任何一个公司的老板,都知道雇用对工作充满热忱的员工的重要性,也知道这种人难以物色。亨利·福特说过:“我喜欢具有热忱的人。他热忱,就会使顾客热忱起来,于是生意就做成了。”

“十分钱连锁商店”的创始人查尔斯·华尔沃兹也说过:“只有对工作毫无热忱的人,才会到处碰壁。”“美国钢铁大王”查尔斯·施瓦布则说:“对任何事都热忱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成功。”

即使是从事高度技术的专业工作,也需要这种热忱。爱德华·斯皮尔顿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曾协助发明了雷达和无线电报,并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时代》杂志引用过他一句极具启发性的话:“我认为,一个人想在科学研究上有所成就的话,热忱的态度远比专业知识重要。”

著名的人寿保险推销员弗兰克·贝特格的成功经历也证明了“热忱”的巨大作用。他那本《我如何在推销上获得成功》的书一经出版,就打破了以往任何一本有关如何推销的书籍的销售量。

这本书为什么这么畅销?因为它揭示了一个秘密:缺乏热忱——这正是许多人不能成功的巨大障碍。以下是贝特格在他的著作中所列出的一些经验之谈:

“当时是1907年,我刚转入职业棒球队不久,就遭到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因为我被开除了。我打球时没有劲,因此球队的经理有意要我走。他对我说:‘你这样慢吞吞的,一点劲都没有,好像是在球场上混了20年。老实跟你说,弗兰克,离开这里之后,无论你到哪里做任何事,如果你不打起精神来的话,你将永远不会有出路。’

“本来我的月薪是175美元。被开除之后,我参加了亚特兰斯克球队,月薪减为25美元。薪水这么少,我对比赛当然更没有热忱了,但我决心努力试一试。

“大约10天之后,一位名叫丁尼·密亨的老队员把我介绍到新凡队去。在新凡队的第一天,我的人生有了一个重大的转变。

“因为在那个地方没有人知道我过去的情况,我开始下定决心,想把自己变成新英格兰最富有热忱的球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当然必须采取行动才行。

“我每次上场时,就好像全身充满了电。我强有力地投出高速度的球,使接球的人双手都麻木了。记得有一次,我猛烈地冲入三垒,对方那位三垒手吓呆了,球被漏接,结果我破垒成功。当天气温高达华氏100度,我在球场冲来跑去,极有可能会中暑而倒下去。

“这种热忱所带来的结果,真令人吃惊,它产生了极大的积极作用:我心中所有的恐惧都消失了,而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技能;由于我的热忱,其他的队员也跟着热忱起来;我也没有中暑,我在比赛中和比赛后,感到从没有如此健康过。

“第二天早晨,当我读报的时候,兴奋得无法形容。报上说:‘那位新加入的贝特格,无异于一个霹雳球。全队的人,都受到了他的影响,全都充满了活力。他那一队不但赢了,而且是本赛季最精彩的一场比赛。’

“由于我的热忱态度,我的月薪由25美元提高为185美元,多了7倍。

“在往后的两年时间里,我一直担任三垒手。薪水也加到了30倍之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有一股热忱,而没有别的原因。”

后来,贝特格的手臂受了伤,他不得不放弃打棒球。接着,他到菲特烈人寿保险公司当保险推销员,可是整整一年多他都没有什么成绩,因此他很苦闷。但他后来又变得热忱起来,就像当年在新凡棒球队打棒球那样。

目前,贝特格是人寿保险界的大红人。不但有人请他撰稿,还有人请他演讲介绍自己的经验。他说:“我从事推销,已经有30年了。我见过许多人,由于他们对工作抱着热忱的态度,他们的收入也成倍数地增加了。我也见过另一些人,他们由于缺乏热忱而走投无路。我深信,唯有热忱的态度,才是成功推销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热忱对任何人都能产生这么惊人的效果,那么对你丈夫也应该会有同样的功效。从上面所提到的那些人看来,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热忱的态度,是做任何事所必需的条件。请让你的丈夫深信这一点。任何人,只要他具备这个条件,都能够获得成功,他的事业也必将会飞黄腾达。

曾有人采访乐队指挥鲍勃·克劳斯贝的儿子,问他父亲和他的叔叔平·克劳斯贝每天的生活情形。他回答:“他们永远都在愉快地工作。”

“那你长大之后希望怎样生活呢?”这个采访者又问他。

“也和他们一样愉快地工作。”年轻的克劳斯贝毫不迟疑地回答。

对工作具有热忱的人,都会愉快地工作着。这一点还能感染你周围的人。因此,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丈夫出人头地,从今天开始,你就应该使他建立对工作认真的观念,认清热忱态度的重要性,再帮助他走向成功。

培养热情的方法

如何才能提高热情呢?请试试下面介绍的6种方法。我知道这6种方法很有效,因为我看过它们一次又一次地被应用而走向成功的结果。

1.培养责任感

不知你还记得这个古老的故事吗?有人问两个在一起工作的人,他们正在做什么。其中一个回答:“我正在砌砖块。”而另一个回答道:“我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尽可能地了解一项工作或产品,可以增加你的信心和热心。著名记者塔贝尔曾说过,她有一次花了好几个星期,为一篇500多字的文章搜集资料——虽然她只用了这些资料的一部分。她解释说,那些没有使用的资料,将会增加她的实力。因为她知道的东西比写这篇文章所需要的更多,所以她能够写得更轻松、更有信心,也更具有权威性。

本杰明·富兰克林小时候就懂得培养工作责任感的重要性。那时,他在一家臭味冲天的肥皂工厂打杂。由于他竭尽所能地学会了整个制造程序,所以他对于自己为公司所做的微薄贡献,也相当的有成就感。

工厂训练推销员的时候,应该把产品的制造过程教给他们——虽然这些知识在推销的时候很少派上用场。但是,对自己的产品了解越多,就越使得推销员对顾客推销的时候能够更有权威和热心——由此也使产品有更好的销路。

我们对任何一件事知道得越多,就越会对它产生强烈的热心。所以,如果你的丈夫对他的工作不够热心,责任感不够强烈,你就要找出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工作知道得不够多——或是不了解自己对整个程序所做的贡献。

2.制定目标,耐心地完成

一个人如果立志要成功的话,必须具有执著的精神。他必须知道他正在为什么目标而工作,然后他才会像一只猎犬追逐野兔那样紧追不舍。一个知道自己目标的人,是不会因为挫折和失败而泄气的。

本杰明·富兰克林写道:“每个人都应该确认他特殊的工作和职业,而且耐心地去做,如果他想要成功的话。”

英国诗人撒母耳·泰勒·柯尔雷基恐怕是最需要接受这个劝告的人了。他遗留给后代的诗,大部分都是没有完成的。他把自己的才华分散得太细而浪费掉了。他只是生活在一个不真实的梦幻世界里,因此在他死后,查理·兰姆写信给朋友时说:“柯尔雷基死了,听说他留下了4万多篇有关形而上学和神学的论文——可是没有一篇是完成的!”

因此,你应该和你丈夫讨论他对于未来的目标,帮助他弄清楚他的目标和抱负;鼓励他尝试完成明确的目标,而不是去做那些模糊的、不可能成功的白日梦。

3.每天都给自己加油打气

这个方法孩子气吗?也许。但许多相当成功的人士都发现这是一个建立热心的好方法。

新闻分析家卡腾堡说,他年轻时经验很少,曾在法国当过推销员,每天走访一户又一户的人家,每天出发以前他都要对自己说一番鼓励的话。

魔术大师荷华·塞斯顿也经常在他的化妆室里跳上跳下,一次又一次地大声喊道:“我爱我的观众。”直到他的血液沸腾起来,然后他才走到舞台上,为观众们献上一次充满活力和愉快的表演。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半醒半睡地活着。为什么你不在每天早上让你丈夫对自己说:“我爱我的工作,我将要把我的全部能力完全发挥出来。我很高兴这样活着——我今天将要百分之百地活着。”

4.树立“为别人服务”的思想

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员工,工作时一只眼睛注视着时钟,另一只眼睛则注视着他的薪水。这样的人必定很厌烦、很懒散,而且注定不会成功。

为别人服务也会产生热忱——许多有能力的人选择低薪的社会服务和传教工作,而不去从事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职业,以赚取更多的钱,这就是例证。

打游击战术也许会获得成功,但最后都会失败的。最好是让大家都伸出援助的双手,而不是把他们的脚伸出来绊倒别人。

5.结交热心的朋友

结交优秀的朋友会使人变得更加优秀,因为良好的品格会相互影响,并排除不良品格。你也许没有办法控制丈夫的工作环境,但是你可以尝试培养丈夫的朋友和活力,以刺激丈夫更富有创造力地思考和生活。

如果你希望丈夫散发出热情,就让他处于对生命充满活力而且清醒的朋友的影响之中。每一个团体都有这种人——要把寻找这种人当作你的职责,并且帮助你的丈夫和他们交往。然后你要密切注意这种接触,看看在他身上引起了多少火花,并激发出多少梦想。

6.强迫自己热心地工作

这是我的主张吗?噢,不是的。威廉·詹姆斯教授在我还没有出生以前,就在哈佛大学教导这个哲理了。

“如果你想要获得一种情绪,”詹姆斯说,“你就假装已经有了这种情绪,并那样工作。而你假装已经有了这种情绪,就必定会使你真的拥有这种情绪。如果你想要快乐,就快乐地工作。如果你想要痛苦,就痛苦地工作。如果你想要热忱,就热忱地工作。”

弗兰克·贝特格也说,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应用这个原则改变他的一生。显然,他是不会说错的——因为这是他自己的经验。

魅力女人的幸福课

快乐的婚姻需要夫妻具有共同的梦想。至于梦想是什么并不重要,共同拥有一个梦想才是最重要的。

对眼前的生活有所希望,然后尽其所能去实现它。快乐、情趣、参与感都会从构思、梦想和希望中获得,从共享胜利与失望、成功与失败中获得。

相爱并不是双目对视,而应该是朝同一个方向投视。只有这样,爱才会延续下去。

03 爱他,但别被他“套牢”

这样的女人最受欢迎

我在年轻时曾有一种愚蠢的心态,既渴望友情,可是却又只愿意和别人保持某种比较满意的关系。我这种心态正好和许多人一样:既想要别人对自己感兴趣,但是却不肯花精力让别人来接受自己。

在我的成人教育课程培训班上,我发现许多人都很自卑,他们总是这么想:“我过于害羞胆小,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看来没有人愿意对我感兴趣”;“别人并不渴望认识我”……

别人凭什么要对你感兴趣呢?在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人有义务去必须喜欢别人。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在社会交往中,假如我们不能拿出别人想要的东西,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让别人来主动讨好我们。

中国的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因此,要想赢得别人的友情,就必须甩掉包袱,不要担心别人是否会喜欢我们,而且要尽量发掘我们身上潜藏的基本素质,激发别人来赏识我们。

著名女歌唱家玛丽安·安德森曾对她生命早期的某个阶段做了感人的描述。在那段日子里,她因为深陷失败和颓丧的心境而难以自拔,她觉得自己将永远不能唱歌了。但是,经过一番祈祷和心灵的探索之后,她逐渐找回了继续奋斗的信心和勇气。

一天,她满心欢喜地对母亲说:“我想要歌唱!我希望大家都能爱我!我渴望追求完美!”

母亲郑重地对她说:“这是一个伟大的目标。但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我们最完美的主,也没有赢得每一个人的爱。要知道,恩宠是永远位于伟大之前的。”

母亲的话深深地刻在了安德森的心中。她重新开始了歌唱事业,并为实现完美这一目标而奋斗不止。她并没有停留在空想阶段,她明白了“恩宠先于伟大”的道理。

《史诺普郡的少年人》一书的作者A. E. 霍斯曼,可以说是英国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他是一位诗人、评论家、演讲家和教师,他对于自己敢蔑视教会教条和被他称为“宗教民俗”的东西而感到骄傲。

但是,当霍斯曼在牛津大学发表题为《诗名与诗性》的演讲时,他这样说道:“我认为,人类最深刻、最真实的话,就是‘吝惜生命的人,必将失去生命;而为我失去生命的人,则必将获得生命’。”

霍斯曼这篇演讲主要讲的是艺术和美学的关系。他提醒艺术家们,要致力于创作,而不要贪图创作可能带来的报偿。其实,他的这些话不仅对艺术创作来说是确切中肯的,而且对于获得事业的成功、对于获得友谊、对于所有人类的努力也都同样适用。

我们必须弄清楚“因”和“果”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想获得爱,首先必须付出爱;要想获得友谊,必须先待人友好;要想吸引别人,使别人对我们感兴趣,就必须先向对方表达我们的兴趣。

如果我们为了获得友谊和真情,已经采取了付出而不是接受的态度,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这种态度表现出来,使它获得实效。光凭心灵的纯真善良还远远不够,只有这样付诸实践,我们才能获得令自己满意的效果。

我们就以夫妻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虽然夫妻双方的感情不必每天都用言语表达出来,但是,如果我们不用某种合适的方式来表达的话,这种感情就有可能因为缺乏滋养而渐趋枯萎。我们不就经常听到一些做妻子的说,她只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偶尔夸奖一下她在某些小事上的贡献吗?

当然,还有许多形式可以帮助我们表达这种赢得朋友的态度,例如敏锐地获悉他人的需要,待人慷慨、热情机敏,等等,这些都是内在态度的外在表现。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也就能获得友谊。友谊确实是要经过赢取才能获得的。

爱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基础。我们与别人的友谊如何,也是衡量我们的感情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准。我们必须明确别人的感受;我们还必须明白,当我们伤害他人的同时,我们自己也会受到伤害。这样,我们就能成为心理学中的“神人”,也即与他人的“同感”,这也是成熟的一个基本要素。友谊正是对“人类之爱”真实含义的领悟,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契合,它划清了文明和野蛮的界限。如果我们带着成熟与他人交往,就一定能获得这种友谊。

赢得友谊靠主动争取

5年前,我的一位朋友的丈夫去世了。从此,她开始了饱受寂寞之苦的日子。在她丈夫去世一个月之后的一天晚上,她来问我:“我该怎么办呢?我应该住在哪里?我怎样才能重新得到快乐?”

我向她解释说,她的焦虑都来自她所遇到的灾难,她应该及时摆脱忧虑。我建议她,尽早走出忧愁的阴影,重新建立新的生活和新的快乐。

“不,”她回答说,“我不会再有快乐了。你看,我已经老了,子女们也都结了婚,我没有地方可去。”

这位可怜的母亲患上了可怕的自怜症,可是她对这种病症的治疗方法又了解不多。在这5年当中,我一直关注我这位朋友,结果很不容乐观。

“要知道,”我有一次对她说,“你不能老是让别人来同情你、可怜你吧?你可以重新开始生活,结识新的朋友,培养新的爱好,来取代那些旧的。”

但她只是听着,并没有真的记在心里。她太自怜了。最后,她决定把自己的快乐寄托在子女身上。于是,她搬到女儿家住了。

然而,这实在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她们母女俩后来竟然反目成仇。她只好又搬到儿子家住,结果也是很不愉快地分手。

她的子女别无选择,只好让她搬到一层公寓中独自居住。但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一天下午,她哭着告诉我,说她的家人抛弃了她。

她想让全世界的人都可怜她,她当然永远得不到快乐。她是个不可救药的自私女人,虽然她有61年的人生经历,但就感情而言,她还是个小孩子。

寂寞的人永远不明白,爱和友情是不会像包装精美的礼物那样被送到手上的,受欢迎和被接纳从来也不是那么能轻易到手的。人应该努力去赢得别人的喜欢,爱、友情和美好时光是不能通过谈判获得的。我们要面对这些现实!

配偶死了,但是法律并没有剥夺活人享受快乐的权利。不过他(或她)必须明白,快乐并不像救济金或施舍品那样,是他(或她)理所应得的。我们必须努力,让自己成为受人喜爱、受人欢迎的人。

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就讲了这样一位老妇人,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受人欢迎和受人尊敬的人。

克劳伦斯夫人这是第一次出海旅行。她乘坐的客轮正在地中海航行,许多快乐的夫妇和未婚的情侣都在这艘轮船上度假。而60多岁的克劳伦斯夫人就穿梭在这些欢乐的游客之中,虽然她一个人独自出门,却满面春风,神情愉悦。

这次旅行,也是克劳伦斯夫人第一次在海上验证寻找快乐的诀窍。克劳伦斯夫人是一个寡妇,也曾像我前面讲过的那位朋友一样伤心难受,但有一天早上,她猛然醒悟过来,摆脱了悲伤,开始投入到新的生活。

这是克劳伦斯夫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克劳伦斯夫人的丈夫曾是她全部的爱和生命,但是他死了,留下她一个人在这世界上,她必须让这一切成为过去。

于是,她原来的绘画爱好重新进入了她的生活,成了她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正是绘画陪伴她度过了那段悲伤的日子,还带给她最大的回报,那就是她自己独立的事业。

因为失去了丈夫这个伴侣和力量,克劳伦斯夫人在最初那段时间根本不愿意出门。她怕见任何人,而且觉得自己长相平凡,又囊中羞涩,所以在那段被怀疑和绝望包围的日子里,她问自己能做什么、怎么做才会被人们接受,并受人欢迎。

答案终于找到了!要想被别人接受,就必须乐于付出,而不是乞求别人的给予。

克劳伦斯夫人开始以微笑替代悲哀。她辛勤地作画,出门去看望朋友。当她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她会经常提醒自己,要露出欢乐的表情。因此,在和别人相处时,克劳伦斯夫人总是谈笑如常,又从不过多地停留。不久,朋友们开始争相邀请克劳伦斯夫人去参加各种晚宴,社区活动中心也邀请她办个人画展。

几个月后的一天,克劳伦斯夫人在傍晚登上了这艘开赴地中海的客轮。在客轮上,克劳伦斯夫人很快就成为最受欢迎的游客:她对任何人都是那么善良友好,同时又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从不介入别人的私事,也绝不依附任何一个人。

第二天,客轮就要靠岸了。这天晚上,全体游客在克劳伦斯夫人的房间举行了一次最快乐的聚会,克劳伦斯夫人则谦逊地回报大家的邀请。

后来,克劳伦斯夫人又好几次出海旅行。每次旅行时,她都是这样做的,她也因此成为受人欢迎的人。

克劳伦斯夫人已经懂得,若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首先必须热爱生活,并愿意奉献自己。因此,无论她到哪里,都能制造出和谐的氛围,受到人们的热情欢迎。

不要苛求结果

J. 艾伦·布恩是好莱坞著名喜剧片《狗明星“强心”》的主演。在观察那条名叫“强心”的明星狗表演的过程中,他学到了不少东西,又为此而特意写了一本书《给“强心”的信》,结果大为畅销。

根据布恩先生介绍,强心是一只很了不起的狗,它总是能非常愉快地执行他的各种命令,在电影中表演剧情所需的各种动作。更难得的是,强心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报酬,而是出于爱及享受做好事情所带来的快乐。有好几次,强心纯粹为了自身的乐趣而表演。布恩认为,这也许正是强心能成为电影明星的原因。

布恩先生还谈到了他曾接触过的一个跳舞蹈的年轻女孩子。当她和他第一次试跳的时候,紧张得就像新娘子出嫁,生怕自己会失败!

于是布恩轻声地安慰她说:“不要在意结果,你就只当纯粹是为了享受跳舞的乐趣,是为上帝而跳。”

结果,女孩的心态很快就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同样的道理,获得友谊的全部秘诀,也在于不要担心结果,不要在意别人是否会喜欢我们,而是要立即行动,努力去做所有能激发爱和友谊的事情。

在这方面,威廉·奥斯勒爵士的话很值得我们深思,他说:“我们应该做的,不是观望那虚无缥缈的未来,而是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

作家荷马·克洛伊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之一,他的人缘非常好,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人——无论是清洁工还是百万富翁,无论是男人、女人还是小孩——当他们和他在一起待了15分钟之后,就一定能感受到他的温情,因为克洛伊能让他们迅速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他真的喜欢他们。

小孩子们都喜欢和克洛伊玩,朋友家的佣人也愿意极力施展厨艺,为他做各种好吃的饭菜。如果主人说“荷马·克洛伊要来!”没有人会感觉不愉快的。回到家里时,荷马·克洛伊也是深受夫人、女儿和孙子爱戴的对象。

尽管克洛伊如此深受欢迎,但是他的秘诀说出来却非常简单,那就是他真诚地爱别人。这个人是什么身份、做什么工作,他都觉得无关紧要;在他看来,只要他们属于人类这一点就足够了。

当克洛伊和一个陌生人相遇时,总是能立即和对方交上朋友。他靠的不是吹嘘标榜自己,而是询问那个人的一切,甚至是一些听起来很琐碎的问题。他并不是一个琐碎的人,但是他的确对每一个新结识的人都感兴趣,而且是真心想了解他们。

我就曾亲眼见过一些倔强而玩世不恭的人,他们在和克洛伊初次接触之后,就像花儿见到阳光一样立即盛开。这正如约瑟夫·格洛大使所说的:“外交的秘诀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我喜欢你。'”

荷马·克洛伊从来没有对交朋友的事情而烦恼过,他把每一个人都当作朋友,而且他并不在意别人是否喜欢他这样做,他只是集中心思去喜欢别人,而没有浪费精力去思考这样做将会产生什么结果。

通用制造公司前董事长哈瑞·布雷斯在大学期间,曾靠推销缝纫机为生,他总结说:

“要想在推销员这个岗位上取得成功,就不能刻意去想自己能推销出去多少产品,而是要集中精力,向客户介绍自己能为他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如果一个人将精力用在为他人更好地服务上,就会拥有难以抗拒的力量。想想看,你怎么会拒绝一个想要帮助你解决问题的人呢?

“我对那些推销员说,如果他们一天到晚心中想的都是‘我今天要尽力多帮助一些人’,而不是‘我今天要尽力多推销出去一些产品’,那么他们将会发现,要接近客户并不是什么难事,然后他们的推销成绩也会好得出奇。能够帮助同胞获得快乐、轻松生活的推销员,才是最棒的推销员。”

打高尔夫球时,教练会叮嘱我们眼睛不能离开球;向成年人传授说话技巧时,我们也会告诫学生,要将心思集中在他想要表达的信息上。紧张、害怕都是因为担心结果而导致的,所以当然也是不可取的。

我相信,由于担心自己是否受人喜欢、是否受人赞美而导致不能发挥正常水平,这种经历可能每个人都曾遇到过。但是,要想赢得友谊,就像其他任何一种成功一样,也必须付出全部努力,而不能只靠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它必须靠我们主动去赢得,而不是被动地吸引。赢得朋友的能力和善于交际应酬的能力并没有什么关系,它更多的是一种心态,是一种面对生活和别人时的态度,还是一种想要付出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