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边人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编:笔路心路

好句清如湖上风——我看钱谦益

清代学者书法是独特的文化存在,书卷气、人文色彩浓郁,颇值得认真研读、欣赏。钱谦益的书法就是其中的代表。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生于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九月二十六日。明末清初苏州府常熟县人。钱谦益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钱顺时,字道隆,嘉靖末进士。父亲钱世扬,字景行,万历辛卯(1591)中榜。着有《古史谈苑》若干卷。钱谦益秉承家学,聪颖异常,年幼即能写诗作文。葛万里《牧斋先生年谱》中说,钱谦益15岁作《顾端文淑人朱氏墓志》,博得好评,“盛谈其神奇灵怪”。钱谦益曾说,自己十五六岁时喜读《吴越春秋》,受启发,作《伍子胥论》,老年阅读,仍“吐舌击赏”。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钱谦益以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三)记载,当时为叶向高当权,初拟钱谦益为第一,韩敬为第三,因韩敬行贿,“密辇四万金奉内帑,互易之”,这样,韩敬为第一,钱谦益为第三。

读书做官是常理,做官争斗乃常情。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钱谦益典浙江乡试,历左右春坊。第二年,有人举发嘉兴籍举人钱千秋乡试卷中有“一朝平步上青天”之句,钱千秋遭难,钱谦益因此受到牵连。崇祯元年(1628)恢复原职,不久担任詹事府詹事、礼部尚书兼翰林侍读学士。当时朝廷选拔内阁大臣,钱谦益不愿与“浙党”礼部尚书温体仁、侍郎周延儒同列,主张摈弃温体仁和周延儒。事为温体仁得知,于是追论钱谦益当年典试浙江“贿卖关节”之事,致使钱谦益被免职,隐居乡里。史称为“阁讼”。

钱谦益读书广泛,学识渊博,《清史稿》称其“为文博赡,谙悉朝典”。郑方坤《东涧诗钞小传》认为钱谦益“名满天下,王夷甫琼树瑶林,韩昌黎泰山北斗,不是过也”。可见钱谦益在文坛的影响。钱谦益是清初著名学者,诗坛“江左三大家”之首,《东涧诗钞小传》说他的诗“一以少陵(杜甫)为宗,而出入于昌黎(韩愈)、香山(白居易)、眉山(苏轼)、剑南(陆游),以博其趣。……本朝诗人辈出,要无能出其范围”。钱谦益著作等身,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列朝诗集》《楞严经蒙抄》等数百卷。钱谦益也是一位著名的藏书家,曹溶《绛云楼书目题词》说钱谦益的藏书“所积充牣,几埒内府”,可见钱谦益的藏书之富。可惜,钱谦益的藏书毁于火灾,他痛心疾首地说:“甲申之乱,古今书史图籍一大劫也。吾家庚寅之火,江左书史图籍一小劫也。”

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平定江南,爱妾柳如是劝钱谦益以死殉节,钱谦益拒绝,随即降清。

显然,钱谦益不是职业书法家。但是,作为一名经历丰富、才华出众的学者、诗人,显然他又有一手高妙的书法,冠以文人书法家应该是恰当的。清初,康熙推崇董其昌的书法,使学林以学董字为时尚,一时间,董字风采弥漫了当时的书坛。钱谦益与董其昌是同时代人,论文学才华,他又在董其昌之上。因此,他不会去赶时髦,到董其昌面前去“称臣”。在政治上钱谦益可以降清,但在精神上他又要保持相对的独立,一名谙熟经史子集的人,他的视野当然不同。作为从明朝脱胎换骨来到清朝的钱谦益,他的书法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朝书法的一些特点,即改变传统书法线条的质量,加强或减弱运笔的节奏,在墨法上大胆突破,自觉表现作者的个性、思想、情感。

钱谦益的书法源流在魏晋,深谙钟繇笔法,对那一时期前后五百年的书法了如指掌,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分阶段、分朝代、分书体予以临习,奠定了自己坚实的书法功力。钱谦益学习书法,与其他人不同的是,经世致用的目的远远高于献身艺术的目的,他的着眼点是用毛笔写出的文字,包括文章、诗歌、奏章,以及写给当时色艺双全的柳如是的情书。也因为如此,我国书法史出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由于用毛笔写字是读书人唯一诉求和表达的方式,即使无意成书家,因其渊博的学识、伟岸的人格和在另一层面的杰出表现,书法价值凸显,后人自然会冠以书法家之名。钱谦益属于这类书法家,他是清初学术界、文学界的代表人物,又因其在晚明王朝中的地位,受世人瞩目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写字时,钱谦益也许没有苛求什么,但是,他所谈的文章之法、诗歌之法,反过来又影响到他的书法。不同艺术之间的融合,使他的书法形成了一种隽永、练达的风采。正如钱谦益的论词诗所言:“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近日西陵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着文作诗,钱谦益强调灵心、世运、学问三要素,即“诗文之道,萌折于灵心,蛰居于世运,而茁长于学问”(钱谦益《题杜苍略自评诗文》)。灵心的审美核心本于性情,钱谦益要求性情与言志相结合,“诗言志,志足而情生焉,情萌而气动焉”。世运,即主张文学艺术应反映时代盛衰、国家兴亡、个人体验。学问,即广泛学习古人,推崇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的精神,钱谦益认为这是“下学之经术,妙悟之指归”(钱谦益《冯已苍诗序》)。如此立场,自然影响他的书法创作。钱谦益写字,也是从灵心、世运、学问出发,笔墨、章法为诗文服务,不刻意追求游离于诗文以外的“书法价值”,他把实用性的书写和文学创作、文字表述加以巧妙结合,使字迹与含义融合,形成强烈的文人书法的人格特征。历览清代学者书法,这一人格特征清晰可见。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穆堂,以及后代的曾国藩、刘熙载、章学诚、章炳麟等人的墨迹里,可以感受到学者书法家与职业书法家的细微差异,以及学者书法文书辉映、意蕴深远的美学特点。

做学问、写诗、写字不同凡响的钱谦益,一生也充满了传奇。顺治五年(1648)四月,凤阳巡抚陈之龙捉拿抗清志士黄毓祺时搜出总督印和“悖逆”诗词,因黄与钱谦益有交往,钱曾答应帮助黄毓祺筹款招兵,噩运降临,遭逮捕,押到南京受审。钱谦益极力为自己辩护,恰巧举报人逃匿,黄毓祺又病死在狱中,死无对证,钱谦益得以自由。康熙三年(1664)五月二十四日,病逝于江苏常熟家中,享年83岁。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对他与柳如是的姻缘和命运兴趣浓厚,晚年的时间基本耗在了钱柳姻缘研究和《柳如是别传》的写作之中,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由此不难看出钱谦益在现当代学术界和文坛、书坛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