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昭
中国水声事业奠基人
汪德昭 物理学家、大气电学家、水声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灌云人 1905.12.20—1998.12.28
简历
1905年,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
1919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23年,升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1929年,毕业留校任助教并任志成中学等校数学、物理教师。
1933年,赴比利时留学,入布鲁塞尔大学。
1934年,赴法国留学,入巴黎大学。
1938年起,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工作,历任副研究员、专任研究员、研究指导。
1939—1940年,任法国国防第五研究组研究员。
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并在郎之万试验室研究。
1943—1947年,任法国石英公司顾问。
1946年,应英国文化协会邀请访问英国,为访问教授。
1947—1948年,被聘为法国原子能委员会顾问。
1956年,回国。
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九室主任兼器材局局长。
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水声研究室主任兼副所长、一级研究员。
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2年,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原子能组组员、仪器组组员。
1964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防科委水声领导小组副组长、水声组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院士)。
1998年12月28日,逝世。
成就与贡献
汪德昭所从事的大气中大小离子平衡态的研究成果,被国际物理学界认为是“目前普遍接受的郎之万—汪德昭—布里加理论”。
1956年12月,汪德昭毅然放弃法国的优越生活,回到阔别23年的北京,从此,将其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建设事业。
汪德昭开创了中国水声学和国防水声学研究,创建、组织和直接领导了相关研究工作,开拓了中国国防水声学事业,制定了中国水声学的研究发展战略。他领导实施了水下预警体系,完成了多种国防和民用水声先进设备的研制,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创建和发展了中国第一支水声科技队伍,对待青年人爱护备至,诲人不倦,几十年如一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水声学研究人才,其中有三位学生已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一生的研究工作不仅使我国的水声科学研究工作从无到有,而且在推动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荣誉和社会兼职
· 获法国声学学会最高奖章
· 获巴黎荣誉市民勋章
· 获国防科工委“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
· 获法国总统颁发的军官级荣誉军团勋章等多种重要科学奖励
· 1968年以来三次受瑞典科学院之邀推荐诺贝尔奖候选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归国华侨联合会荣誉主席
· 《科技导报》顾问编委
· 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名誉会长、欧美同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留法同学会理事长
· 法国物理学会和声学学会会员
· 英国《低频振动与噪声学报》编委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知名科学家小组成员
· 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著作
· 著有《水声学》《汪德昭文集》等;
· 发表有《空气中悬浮质点的计数》《悬浮质点的大小》《气体中大小离子的平衡态》《用放射性示剂测量超声波速度》《大离子迁移率的分布法则》《空气中离子的迁移率》;
· 《理论物理丛书》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之“振动、波、声学”分部主编,《中国科技史料》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