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近乎军事化管理的墨家
墨子的弟子当时总共有300多人,是一个接近于军事化管理的团体。所有弟子的行动,都由墨子统一指挥;弟子出去当官后,如果弟子的领导不愿意实践墨家的观点,那么弟子就必须辞职;弟子当官后,如果逢迎谄媚、不再遵守墨家规定,那么墨子会出面请弟子的领导辞退该弟子;所有弟子出去工作后的收入,也要跟大家一起分享。
在墨子的严格管理下,弟子们越来越具有一种侠士精神——可以为彼此赴汤蹈火,死不足惜。
墨者的首领,名为巨子,相当于有绝对威严的军事首领,巨子对于违反了墨者规定的人,有生杀大权。
这种教育现象还是比较稀少的,墨子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们通过几组设计的对话来了解墨子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他的教育方法。
首先,墨子对弟子们说:你们大家一定要兼爱哈,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仅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也应该如此,不要打打杀杀、以大欺小、恃强凌弱——兼相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墨子认为,国家人民之大害,就在于国与国之间、民与民之间无休止的互相争斗,为什么要争斗呢?因为人们不相爱。所以墨子认为兼爱可以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良药。——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在以战争为主要生活内容的战国时代,这种兼爱的思想哪里有存在的空间?各个国家想的都是怎么扩大地盘,远交近攻之类的。这可能也是墨子这种近乎理想化的思想体系没有在战国继续发展的核心原因所在吧?
对话继续。
弟子们问: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墨子回答说:其实这就好比是一种投资,你这样对别人,别人才会这样对你对不对?——交相利作为兼相爱的补充,一起作为墨家思想的核心。这六个字的意思是说,大家都要互相爱护,不侵占别人的利益。但是同在一个区域内,难免会发生损害别人利益的行为,比如说大家同住在一个房间,你晚上想点灯读书,可是别人想睡觉,灯光可能会影响别人的睡眠。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墨子由此提出了“交相利”,就是说大家要商量好,实行利益交换,得到对方同意,就不算侵害别人利益了。所以有人说功利主义是墨家哲学的根本意思,但这种功利不是那种损人利己的,他强调的是对国家好、对百姓好、互相好的那种利,这也是墨子判断一切事情是否有价值的标准。
有比较大胆的弟子就问了:可是如果我就是不想有福同享只想有难同当,行不行呢,先生?
墨子就回说:不行不行的,兼爱是天意。你如果不这样,鬼神会罚你生病的。——敬鬼神是墨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来自鬼神的惩罚也是墨子贯彻其主张的重要途径。
农民出身的弟子就说了:先生我们读书少,你可别吓唬我们,你之前不也生过病吗?难道是鬼神在罚你?
墨子有点不高兴了:你们必须信!你如果还不信,就只能让国家权力机关来惩治你。——墨子在鬼神的制裁之外,又拉来政治的制裁。
大家继续刨根问底:可是凭什么国家权力机关要惩治我?我为什么就要听他们的管理呢?
墨子坚定地回答:因为君权神授,神的话不听怎么行呢?
说到神,很多人沉默了,还有几个想要抗辩一些什么的人,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这时,墨子的死对头孔子踱着方步走了过来。(笔者设计对话,便于理解墨家与儒家思想的主要分歧所在。)
墨子立马上前责问,不放过任何一个辩论的机会:我说孔子先生,你不是不信鬼神么?为什么又喜欢搞各种祭拜仪式,还总是那么隆重?
孔子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们拜的不是鬼神,是祖先,是一种诗意的感恩。孔子的眼光突然变得柔和起来,他看着远方,似乎在缅怀他的先祖,然后,悠悠地说了句:这种诗意,你这农人是不会懂的呀。——墨家信鬼神,儒家远离鬼神。
墨子依然用现实的目光焦急地恫吓孔子:你怎么能不信鬼神呢?你不信鬼神,鬼神都不高兴了。——墨家眼中的神是至高无上的,代表了古代农民的宇宙观。
孔子气定神闲地回了句:可是这个关我什么事,我这辈子都还没过好。——儒家说的是“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语怪力乱神”。
墨子仍然不依不饶地问孔子:你们儒家为什么要求父母死后,子女非得守孝三年?这简直就是浪费,浪费财力物力人力。——墨家主张“节葬短丧”,也就是节约葬礼的花费,缩短守丧的期限,他追求的是现实的功利,也追求极度的节俭。
孔子认真地看着墨子:你小时候父母带你三年,你才能出父母怀而独立行走,如今父母死了,让你守孝三年,这很过分吗?——儒家从柔而来,非常重视丧葬礼仪,他们重视人伦,认为守孝是对父母的感恩,是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是希望活着的人珍惜生命奋发有为。
除此之外,墨家还主张放弃音乐、美术等毫无实际用处的东西,他认为,音乐美术都是情感的产物,情感是最没有意义的,而且还会使人的行动受到限制,所以与情感有关的知识学问应该全部摈弃,人就要理性理智地活着。——有没有感觉在墨家的世界里,人就应该像一部日夜劳作的机器?
墨子以为人应该牺牲现在的一切享受,来求取未来的富庶功利,这种说法自然符合人作为一种生物的追求,但墨子似乎忽略了人不仅仅是一种生物,还是一种有情感需求的高级生物。更何况,人生究其实质,本来就是活在每一个当下。如果目前的每一个当下都要如此受苦,至于未来如何,真的还重要吗?今天都过不下去了,明天再美好,有什么用呢?
庄子在他的《天下篇》中曾经对当时流行的一些思潮逐一进行了点评,涉及墨家思想的,笔者直接翻译引用如下。——庄子距离墨子很近,对当时的情形应该是了解的,冯友兰也认为他的评价是很中肯的。
“……不以奢侈影响后世,不糜费万物,不炫耀礼法,用规矩自我勉励,以应付社会的危难,这是古代道术的内涵之一。墨翟、禽滑厘对这种道术很喜欢,但他们实行得太过分,局限性太大。提倡非乐,主张节用,生不作乐,死不服丧。墨子倡导博爱兼利而反对战争,主张和睦相处;又好学而渊博,不立异,不与先王相同,毁弃古代的礼乐。
黄帝有《大韶》之乐,尧有《大章》之乐……古代的丧礼,贵贱有仪法,上下有等级,天子的棺椁七层,诸侯五层,大夫三层,士两层。现在墨子独自主张生不歌乐,死不服丧,只用三寸厚的桐木棺而没有椁,作为标准。以此来教导人,恐怕不是爱人之道;自己去实行,实在是不爱惜自己。墨子的学说尽管是成立的,然而应该歌唱而不歌唱,应该哭泣而不哭泣,应该作乐而不作乐,这合乎人情常理吗?生前辛勤劳苦,死后简单薄葬,这种主张太苛刻了。使人忧劳,使人悲苦,实行起来是很困难的,恐怕不能够成为圣人之道,违反了天下人的心愿,天下人是不堪忍受的。墨子虽然自己能够做到,但对天下的人却无可奈何!背离了天下的人,也就远离了王道。
墨子称道说:“从前禹治理洪水,疏浚江河而沟通四夷九州,大川三百,支流三千,小河无数。禹亲自持筐操铲劳作,汇合天下的河川,辛苦得连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风里来雨里去,终于安定了天下。禹是大圣人,为了天下还如此劳苦。”使后世的墨者,多用兽皮粗布为衣,穿着木屐草鞋,白天黑夜都不休息,以自苦为准则,并说:“不能这样,就不是禹之道,不足以称为墨者。”
墨翟、禽滑厘的用意是很好的,具体做法却太过分。这将使后世的墨者,以极端劳苦的方式互相竞进。这种做法乱国有余,治国不足。尽管如此,墨子还是真心爱天下的,这样的人实在是难以求得,即使辛苦得形容枯槁也不舍弃自己的主张,真是有才之士啊!”
冯友兰在他的《中国哲学史》中说,庄子“此批评可谓正当,墨学不行于后世,此或亦一故也”。但庄子在客观评价其理论主张的同时,还是肯定了墨子及其弟子在为人品性上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