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小传(品中国古代文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 被大咖们轮流模仿的世外高人

王之涣和王昌龄、岑参、高适,被并称为盛唐边塞诗歌的顶级大咖。但与另外三人不同的是,后者都留下了上百甚至数百首传世之作。而王之涣留于后世的作品却少得可怜,只有区区六首。

但是,高手出招,贵精而不贵多。只凭这六首诗,王之涣也牢牢地坐稳了边塞诗歌四大才子之一的交椅。

也许,对于王之涣本人来说,这个说法他不愿意认可。谁说我一生只有六首诗,还不是因为那收集诗歌的人眼睛长在额头上?对于有官职,或者曾经受到过当权者赏识的诗人,能留下的诗歌自然是丰富多彩。而对于王之涣这样一个曾经在家宅过十几年的“普通”人,被关注的机会,自然是少而又少。

但王之涣真的是一个普通人么?当然不是!他的这六首诗,不仅在当时及后世被广为传唱,“黄发垂髫,皆能吟诵”。更重要的,几乎每一首都被当时的著名诗人欣赏、效仿甚至化用。

比如这首《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被誉为神来之笔的“黄河入海流”,能在众多诗人的作品中看到相似的句子。他的好朋友高适似乎就特别欣赏这一句。所以,类似的句子也出现在了他的诗里“东入黄河水,茫茫泛纡直”。当然,化用得最好的莫过于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把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和“黄河入海流”轻松地全部纳入囊中。

还有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与王之涣的这首“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简直是神之相似。当然,即使是借鉴别人,能把自己的诗句化用到如此高明的境界,也只有王维这样的高手才能做到。

但是,同为众多诗歌高手所钦敬的王之涣,又是怎样一个人?他的人生,他的经历又是如何?很遗憾,不论是新旧《唐书》中都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只有《唐才子传》留下寥寥文字。直到那篇墓志铭被发现之后,熟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读者们,才对这位被史书湮没的著名诗人,又多了一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