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初起
因为墨非毓所开的药方熬煮之法较为特殊,翌日,墨非毓亲自入厨传授了下药的顺序、熬制时间和用火的讲究,之后便回到云舍开始打点行装。可是一整天,萧锦弘都没有现身,他派巴祁去府上问了两次,都说没有回来,墨非毓只好多留一天。
第二日堪堪等到晌午,墨非毓正吩咐巴祁再去问,只见萧锦弘大步直冲进来。
“锦弘,我正要和你说,那本《五谷杂录》,下次入府你要还给我。”
萧锦弘一把抓住他胳膊:“先生,娘心痛病犯了,快去看看。”
“等一下!”
墨非毓一把甩开萧锦弘,看了看天,转身去拿墙角的伞。萧锦弘也无心去过问他这独特的癖好,等他撑开伞后,拽着他出了书房。
一路之上,府上仆人三五成堆,正低声议论着什么,墨非毓看在眼中,也没多问,到了王夫人房中,只见床前仍拉了一道帷帐,知病人无大碍,便吩咐那婆子准备把脉的小枕。
“先生,我娘……她没事吧?”萧锦弘早就等得心焦,一等墨非毓的手松开母亲的手,忙问了一句。
“是你惹了夫人动气?”
“我……”萧锦弘顿时语塞,很快低下了头。
“我说过,夫人的胸痹之疾根源在情绪上,如果你连这点要求也做不到……”
“先生,”萧锦弘忙给墨非毓递了个眼色,示意他不要再说下去,“都是我不好。”
墨非毓转身对帷帐内王夫人道:“夫人脉急而浮,是心神不宁之象,还好无大碍,我再开两味药,请夫人加在原来的药当中一起煎服。”
“让先生操心了。”帷帐内的声音停了片刻,又缓缓响起,“这么说,府上的事先生还不知道?”
墨非毓扫了一眼萧锦弘,萧锦弘解释道:“先生一直在云舍,他怎么会知道。”
“这样啊。先生辛苦了,弘儿,送先生回云舍休息吧。”
“是。”
两人一从王夫人房间出来,萧锦弘就满脸自责地道:“先生,我这人就这毛病,什么事也藏不住事,刚才回来去给母亲请安,一不小心就把码头的事说了出来,这才惹得她犯了病,先生,我保证,下次一定管住这张嘴。”
他说完,见墨非毓没理他,加重了语气:“我保证。”
墨非毓看他一眼:“你这句话就没管住嘴。”
萧锦弘忙掩住嘴,过了片刻,又道:“先生,母亲这心痛病一旦复发,和可能就会接连发作,有时候会疼得晕过去,请你无论如何在府上多留几日,算我求你了。”
他这几句祈求几乎带着哭腔,墨非毓在客厅停下脚步,沉吟了一下,道:“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
“多谢先生。”萧锦弘笑了笑,他是喜形于色的人,谁都看得出来,他勉强的笑容中笼罩着愁绪。
墨非毓轻叹了一声,道:“我看府上的人都在议论纷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萧锦弘也跟着长叹一声:“今天早上,台州的漕运船来夏吕装货,有个码头的役力摔倒了。”
“摔得很重?”
“人没事。”
“只是码头工人摔倒,人也没事,那你犯什么愁?”
“人没事,货出大事了。”
墨非毓闻此,没有说话。萧锦弘四下看了看,低声道:“此事已经闹得全城皆知,先生知道也无妨。验收货物的时候我和我爹一起去的,当时货物已经验收完正往船上搬,谁会想到搬运货物的役力里有两个宿醉未醒,其中一个不小心摔碎了一个箱子,当中的货物全撒出来了。”
“撒出来?是什么?”
“盐。”
这一回,墨非毓也大是吃惊:“私贩官盐,可不是小罪。”
“是杀头大罪,本来,本朝先帝曾一度取消盐的专税之制,可仁宝之乱以后,朝中财政疲敝,盐课复又提上日程,渐渐成了朝廷收入的重中之重,朝中宫闱服御、军饷、百官俸禄愈发仰给于盐税。尤其是盐铁使刘宴继任以来,在江淮要冲设四场十监,还置十三巡院主持盐务﹐查禁私盐,审验极严。一旦发现有人私贩盐铁,那是必死无疑,伯父是监察使,朝廷命官,更是罪加一等,论罪当夷三族。”萧锦弘紧紧握住拳头,接道,“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伯父身为监察使,在查验货物的时候竟没有查出来。”
“能不能是漏查了?”
萧锦弘注意到墨非毓说的是“能不能”,而不是“是不是”,他摇了摇头,垂头丧气地道:“查验漕船的货物一向是抽三查一,那条船上整整有一小半都是官盐,根本不可能漏查。”
“有多少是官盐,外人也不会知道啊?”
“先生有所不知,每年清明前后,沿江码头都会聚集很多祭祖的人,他们一发现货物里竟然藏着盐,当时就围了过来,不准这条船再走,还有人去盐铁使刘大人那里告状了,伯父还是那些祭祖的老百姓来告状才知道的,真是丧气。”
墨非毓略一沉吟,安慰道:“事已至此,你不要慌,这里不方便,我们回云舍再想办法吧。”
“好。”萧锦弘一听他说“回云舍想办法”,算是大难中有了些许慰藉。
从北房出来,两人似乎都有心事,一路上谁也没说话。刚走到一个叫“逸翠亭”的庭园中,就见一身着襕衫,腰间盘了一条十銙金带的中年男子大步迎过来,面沉如水的脸上透着一股不可遏的怒火,萧子钰紧随其后,战战兢兢的脸上毫无血色。
“萧锦弘见过闫大人。”萧锦弘慌忙行礼,墨非毓也退到一侧。
闫刺史仿若未见,大步向书房而去。
萧子钰看了一眼侄儿,道:“你一起来书房。”
“哦”萧锦弘应一声,忙对墨非毓道,“先生,你先回云舍,我一会儿就来。”
望着步履有些忙乱的萧锦弘,直到他消失在拐角有一会,墨非毓才将视线移开了。
逸翠亭的南墙边是一些迎春花,正迎着春阳灼灼盛放,东墙下青光掩映,种着一林修竹,枯败杂糅的竹叶之中,一根根毛耸耸的春笋破土而出,带来阵阵春泥的香气。
也许是被这生机勃勃的春景吸引,墨非毓缓缓向竹林方向走去。刚要走出小道,忽见婢女琳儿端着一个盛着迎春花瓣的筲箕走过来,她见到墨非毓,缩了缩脖子想绕开墨非毓,可已经来不及了。
“先生好。”琳儿微微歪着脖子,将头埋得更低了。
“这些花,是那边采的?”
“嗯。”
“你很喜欢迎春花?”
琳儿点了点头。
“琳儿,”墨非毓辞气十分柔和地道,“和人说话,要抬起头。”
琳儿只得勉强抬起头,丽日之下,这个十四五岁的女孩稚气未脱,但姿容娇俏,已初长成人,有种清水芙蓉的质朴明媚。墨非毓很快注意到,琳儿细白的脖颈上有一道瘀痕。
“你的脖子,是因为上次的事么?”
琳儿四下看了看,摇了摇头:“奴婢低着头走路,没有给他请安。”
“那个茶叶蛋?”
琳儿又怯生生地点了点头。
墨非毓见她始终有些局促不安,没有再为难她:“去吧。”
“等等。”墨非毓叫住了她,“庭园中这些残花枯叶,平时多久打扫一次?”
“秋冬一天三次,春夏一天两次。”
“也就是说,现在是早晚各一次?”
“嗯。”琳儿不闻别的吩咐,几乎是小跑着离开了逸翠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