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速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和“新基建”浪潮的推动下,中国5G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动力持续增强、融合日趋活跃;持续加大光纤网络建设投资力度,网络性能、计算能力、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IPv6普及加速,活跃用户快速持续增长;天基网络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技术跨越。

1.2.1 5G商用发展成就世界领先

1.建成全球最大规模5G网络

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截至2021年6月,中国开通的5G基站总数达到96.1万个,占全球的70%以上,实现了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全面覆盖,成为全球5G“排头兵”。终端用户规模持续攀升,截至2021年6月,中国5G终端连接用户数量达3.65亿户,较2020年底净增1.66亿户[1]。中国5G网络采取独立组网(SA)模式规模部署,2020年11月,中国电信首先宣布5G独立组网(SA)实现规模商用,并计划在全国超过300个城市商用5G独立组网(SA)。同年11月,中国移动也宣布实现5G独立组网(SA)规模商用。同时,中国联通也加快了从5G非独立组网(NSA)向5G独立组网(SA)过渡的步伐。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建设将累计投资1.2万亿元,5G网络建设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的应用投资[2]

2.技术研发和产业能力不断提升

中国在5G技术方面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在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声明的5G标准必要专利中,中国企业的专利声明量占比为38%。企业不断加大5G基础技术研发投入,发力5G终端的生产制造。2021年上半年,国内5G手机出货量为1.28亿部,占全球的73.4%,预计2021年下半年5G手机出货量占比将达到80%左右。在2000元以上的中高端手机市场中,5G手机销量占比超过90%[3]。随着5G网络不断普及,5G手机终端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3.创新融合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中国5G正式商用两年来,与各行各业的融合不断加速,应用场景持续拓宽。在消费领域,基础电信企业推出5G视频彩铃、超高清视频、云游戏等系列新产品。“5G+大数据+AI+AR/VR”等技术组合在游戏娱乐、居住服务等细分消费市场催生新增长点,带动应用产业发展。“5G+自动驾驶”“5G+智慧电网”等新模式新业态相继涌现,5G远程诊疗、5G智能医护机器人等应用从试验走向实践,“5G+智慧医院”、应急救护、公共卫生、健康养老等典型应用相继推出,“5G+4K直播”、远程办公、远程教学等应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和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2.2 光纤宽带迈入千兆时代

1.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光纤网络

目前,中国已完成从铜缆入户到光纤入户的全面替换,全国所有地级市均已建成光纤网络覆盖的“光网城市”,城市固定宽带接入速率普遍超过100Mb/s,部分发达城市已实现千兆宽带普及。农村固定宽带接入速率超过12Mb/s,全国行政村、贫困村通光纤宽带的比例超过98%。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量逐年增长,截至2021年5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到5.05亿户,比2020年底净增2161万户(见图1-1)。其中,固定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b/s以上的用户数量超过4.61亿户,占总用户数的91.3%,较2020年底提高1.4个百分点。

img

图1-1 2016—2021年5月,中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规模

中国历来高度重视千兆光纤网络建设工作。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纤网络的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十四五”规划也提出,要推广和升级千兆光纤网络。2021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该计划成为新时期中国宽带网络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指导文件。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千兆光纤网络建设规模一直居世界前列。截至2021年5月,千兆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户数量达1219万户,比2020年底净增579万户,在同年净增的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量中的占比达到26.8%。目前,已在超过300个城市部署了千兆宽带光纤网络,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的用户数量超过了8000万户。北京、深圳、上海、杭州、成都、武汉等大城市均提出了千兆宽带的建设目标,其中,中国移动北京分公司加速推进第五代固定网络(F5G)建设,计划在全市范围内打造千个双千兆精品社区;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与华为发布业界首个《FTTR白皮书》,通过家用全光纤网络解决方案保障千兆宽带全屋覆盖。

2.融合赋能作用日益彰显

千兆宽带光纤网络的普及不仅提升了公众和政企客户的宽带网络体验感,而且其超高带宽、全光纤互联、高稳定性等技术优势有助于进一步激发业务创新、孵化出更多新的应用场景与模式。在家庭应用方面,千兆宽带光纤网络推动了视频娱乐、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智慧家庭的普及与发展。在企业应用方面,千兆宽带光纤网络能够为快速发展的企业用高质量专线、企业上云、全光纤产业园区提供支撑,促进交通、电力、油气、金融等国家支柱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在工业应用方面,工业宽带光纤网络促进工业互联网能力提升,实现具有高带宽、抗电磁干扰等性能的稳定、绿色、节能网络,打通各环节的信息通道,推动工业生产数字化。

1.2.3 IPv6规模部署取得显著成效

1.网络设施IPv6升级改造加速

长期演进网络(LTE)和固定宽带网络设施IPv6升级改造全面完成,5G建设同步支持IPv6,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已向14.4亿个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分配了IPv6地址,LTE网络中IPv6流量占比达到13.6%。在应用基础设施方面,上述三大电信运营商的超大型、大型、中小型数据中心基本上完成了IPv6升级改造,支持IPv6的CDN(内容分发网络)节点超过92.67%;云服务企业的IPv6升级改造步伐加快,国内11家云服务企业均加大了对云主机、容器引擎、负载均衡、域名解析、对象存储等常用云产品的IPv6升级改造。在网站与应用方面,中国排名前100的商用网站/应用已经全部支持IPv6访问,政府、央企、新闻网站的IPv6支持率也大幅度提升。

2.IPv6活跃用户数量快速增长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和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的通知》任务要求,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IPv6流量提升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3年)》,促进IPv6流量规模持续提升,加速推进互联网向IPv6平滑演进升级。截至2021年5月,中国IPv6活跃用户数量达5.28亿户,全国IPv6互联网活跃用户占比达到53.39%,全国IPv6终端活跃连接数量为14.36亿台,全国IPv6终端活跃连接数量占比为69.03%。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截至2021年7月,中国IPv6活跃用户数量达5.35亿人,IPv6地址数量为62023块/32(见图1-2),较2020年底增长7.6%。

img

图1-2 2014—2021年6月,中国IPv6地址数量

1.2.4 天基网络设施建设不断推进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进入全球服务新时代。当前,北斗卫星导航已全面服务于交通运输、救灾减灾、城市治理等行业领域,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广泛进入自动驾驶、电子商务、大众消费、共享经济等民生领域。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4033亿元,同比增长16.9%,2020年国内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96亿台。到2035年,中国将建设完善更泛在、更融合、更智能、更安全的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核心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进一步推进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2.卫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开启

202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主要承担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发展任务,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卫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迈入新阶段。卫星互联网是指以通信卫星为接入手段的互联网宽带服务模式,它通过发射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球,构建具备实时信息处理能力的大卫星系统。卫星互联网是一种能够完成向地面、海洋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等通信服务的新型网络,具有广覆盖、低延时、低成本等特点。2020年4月,卫星互联网首次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国家“新基建”政策支持的重点方向。2021年7月,中国成功将天链一号05星发射升空,该卫星入轨并完成测试后,将与天链一号01星、02星、03星、04星以及天链二号01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具有全球覆盖能力的中继卫星系统的国家。该卫星系统自投入使用以来,为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中低轨道航天器、运载火箭等提供了天基测控和数据中继服务,是中国空间信息传输的重要枢纽,为中国天基测控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7月25日,中国完成首次低轨道宽带卫星与5G专网融合试验,利用低轨道宽带卫星构建起北京、济南两地5G专网间的骨干网络,代替了需要预先铺设的地面光纤,实现了低轨道卫星和5G专网的融合,未来可为偏远地区和应急通信场景提供无线通信保障。同年8月,中国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名为“松江”和“G60”的两颗多媒体贝塔试验A/B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助力中国卫星互联网事业进一步发展。

3.遥感卫星应用加速推进

中国卫星遥感技术已在国土资源大调查、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三河三湖治理、退耕还林、防沙治沙、交通规划与建设、海岸带监测及海岛测绘等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任务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2021年3月,中国高分十二号02星成功发射,这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微波遥感卫星,其地面像元分辨率最高可达亚米级,同年7月中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10组卫星。2021年5月,海洋二号D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卫星与2018年发射的海洋二号B星、2020年发射的海洋二号C星在轨组网,建成中国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全球海洋监测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海洋监测的效率和精度大幅度提升,将高效服务于中国海洋防灾减灾、海上交通、发展海洋经济等工作。2021年7月,全球首颗民用晨昏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三号E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卫星将与在轨的风云三号C星和D星组网运行,助力中国成为国际唯一同时拥有上午、下午、晨昏三条轨道气象卫星组网观测能力的国家,有效提高和改进全球数值天气预报(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