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5 应用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

以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渗透融入经济社会,形成了赋能应用场景和提供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系统创新等服务的应用基础设施,推动数字化进程。

1.5.1 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目前,物联网产业链已进入连接放量期,主要增量市场是蜂窝类和非蜂窝类低功率广域网络(LPWAN),物联网行业景气度持续增强,预计未来5年,物联网的连接数量将大大增加。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实现商用的蜂窝物联网网络连接数量从2018年底的66张迅速增长至114张,由59个运营商在52个国家和地区部署。其中,NB-IoT商用网络为78张,eMTC(LTE-M)商用网络为36张。

物联网成为5G时代不可或缺的部分,预计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量将由2019年120亿个增长至2025年246亿个,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3%,全球物联网收入将增加3倍以上。IDC报告指出,2020年,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无接触场景的物联网应用需求,但也影响了涉及线下实施的物联网项目的开展,同时部分物联网应用场景的试点并未形成良好的商业闭环,发展效果不及预期。2020年,全球物联网支出达到6904.7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比为23.6%。

1.5.2 工业互联网全面深度应用

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平台保持活跃创新态势,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能力逐渐显现。以平台汇聚为载体,综合集成、交互协同的生态格局日趋成熟。以沃达丰、AT&T、中国电信为代表的主流电信运营商加快布局蜂窝物联网,物联网感知终端连接数量呈高速增长态势,平台核心由最初的连接管理平台(CMP)逐步向设备管理平台(DMP)和应用使能平台(AEP)转变。网络设施和标识解析体系等核心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总体来看,北美地区和欧洲地区在规模上仍占市场主要份额(见图1-1),但随着各地区增长速度开始出现分化,全球工业互联网区域市场已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北美、欧洲、亚太地区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点区域。美国企业优势显著,通用(GE)、微软、罗克韦尔、亚马逊等企业积极布局,初创企业着力前沿创新,助力美国保持行业主导地位。

美国在制造业回流本国的大环境下,工业互联网市场增速小幅度提升,在GE、思科和Intel等厂商的领导下,进一步拓展工业互联网市场的应用深度,继续引领全球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美国注重以创新为驱动,发挥互联网、信息通信、软件等优势,利用信息技术“自上而下”重塑制造业。先后发布了“制造业复兴法案”“先进制造伙伴关系计划”等支持政策,还制定了《美国先进制造领导力战略》,该战略聚焦开发和转化新型制造技术。美国的“未来工业发展计划”将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和5G列为政府支持重点。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连续14年将信息物理系统(CPS)研发纳入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范围。在企业实践方面,通用电气、思科等大企业主导发展,美国工业互联网(IIC)不断吸纳各类企业巨头和顶尖机构加盟。

img

图1-1 全球工业互联网产品市场占比

欧洲工业巨头如西门子、博世、ABB、SAP等凭借自身在制造业的基础优势,工业互联网进展迅速。根据赛迪研究院(CCID)公布的数据,预计2022年全球工业互联网产品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美元,2020—2025年将保持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欧洲工业互联网市场在新冠肺炎疫情、英国脱欧和俄罗斯经济的影响下增速有所下降,西门子、SAP等传统厂商在欧洲的业务受到一定冲击,总体规模次于美国市场,领先亚太市场。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与德国实施“工业4.0”的机构共同发布了一份关于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IIRA)与工业4.0参考架构模型(RAMI 4.0)对接分析的白皮书。该白皮书指出,IIRA与RAMI 4.0在概念、方法和模型等方面的相互对应和相似之处,互补性很强,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重视对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等基础生产工序进行优化,“自下而上”改造制造业,相继发布了《数字化战略2025》《德国工业战略2030》等,提出将机器与互联网互联(工业4.0)作为数字化发展的颠覆性创新技术加速推进。在企业实践方面,以西门子、SAP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不断加快数字化工业布局。

日本、韩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相对稳定,印度和东南亚国家成为工业互联网市场增长的生力军,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保持快速增长。日本提出“互联工业”概念,其中“工业价值链计划”旨在建立本地化互联工业支援体系,关注企业间的互联互通,提升全行业的生产效率。为推动“互联工业”战略,日本一方面整理可视化的示范应用案例,包括制造业白皮书、应用实例、在线地图、智能工厂示范项目等;另一方面建立中小企业的外部支援机构,包括建立“智能制造声援团”对中小企业进行支持、专家派遣、普及中小企业容易使用的工具等,以提供技术、人员、工具的支撑。全球第二大市场研究咨询公司MarketsandMarkests预计,在2020—2023年,亚太地区的工业互联网市场年复合增长率最高,中国和印度、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将持续促进该地区的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增长,使亚太地区成为全球一个相对重要的制造业发展中心。

1.5.3 全球车联网加快部署

一年来,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技术、车载计算技术等关键技术推动了汽车智能程度的提升,5G车载通信技术等加速了汽车网联化的进程。全球处于车联网产业发展领先地位的国家和地区持续在政策层面支持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积极修改相关法律,以适应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车联网、自动驾驶等领域标准制定。

美国车联网产业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主要通过市场力量推动行业和技术发展,政府在法律和政策层面积极创造发展条件。2020年3月,美国交通部发布了《ITS战略规划(2020—2025年)》,更加关注自动驾驶与网络安全方面的研发。一方面,美国交通部以政策手段,为自动驾驶发展方向、资源整合、监管模式等提供政府的沟通渠道;另一方面以“豁免”为主要手段,为探索自动驾驶上路运营提供政策性保护。美国的Nuro公司在两年的测试期内,获得了多达5000辆汽车的豁免。欧盟持续发布网联自动驾驶的战略规划,完善发展的路线图,目标是到2022年网联自动驾驶实现与大数据可信平台开放数据交互,到2025年下一代V2X(Vehicle to X)提升到L4级自动驾驶能力。德国的自动驾驶车辆能够感知400 m以内准备驶出的车辆并及时做出反应。日本政府直接参与重点产业推动,支持汽车智能化新技术应用,重点聚焦在智能交通、自动驾驶等领域。2020年4月,日本正式实施《道路运输车辆法》修正案,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普及。

中国提出车联网技术应发展先进的车载传感器和芯片,融合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要对复杂环境具备智能感知能力,具备智能化决策与自动化控制功能,达到安全、高效、节能的下一代汽车和智能交通发展要求。2020年11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正式投票决定将5.9 GHz频段(5.850~5.925GHz)划拨给Wi-Fi和C-V2X使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正式宣布放弃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DSRC并转向C-V2X,意味着C-V2X成为全球车联网唯一的国际标准。

截至2020年7月,全球车联网领域专利申请数量累计115013件,合并同族专利共计98821件。从全球专利申请人来看,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仍占据较高地位;中国是最大的专利产出国,部分公司(如华为、中兴通讯、百度等)表现突出。从全球专利申请的技术流向来看,中国、美国、日本是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主要技术原创国和目标市场国。外国在中国有较多的专利布局,而中国在海外布局的专利数量相对较少。日本市场相对封闭,主要由本国技术占领。


[1]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2]数据来源:火币研究院发布的《全球区块链产业全景与趋势(2020—2021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