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春节的由来及演变
民间年画《春风得意》
春节在中国历史悠久,起源于上古社会腊祭。1912年之前,称为新正、元日、元旦、正旦、三元日等。时间是农历的每年正月初一。但其实古代的“元旦”和现代的“元旦”还是有区别的。“元”这个字指的是事物的开始,“旦”这个字则是个象形字,上边是一个日,指太阳,下边是一横,指地平线,这样合起来就是太阳从地平线处升起的意思。将“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意思就变成了“一年的开始”,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中国古代并没有公历,所以“元旦”自然就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
元旦虽然是正月初一,但是中国古代的各朝各代对于正月初一的规定方法和计算方法都各不相同,以至于出现了很多种元旦说法。据记载,夏朝的夏历以元月,也就是孟喜月为正月;商朝则改为以腊月为正月;周朝又以十一月,也就是冬月为正月,这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再后来,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将十月作为正月,元旦也改为了十月初一。和节日的形成同时间,一直沿用了多年的元旦日期也是在汉朝确立的,汉武帝再次将孟喜月也就是元月定为正月,于是元旦又变回了元月初一。
1912年1月13日,孙中山发布了《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之后让权给袁世凯。袁世凯在一开始表示会支持孙中山的提议,推行公历,于是当时的中华民国两种历法并存,一种是新的公历,一种是传统的农历,虽然政府有意大力推广公历,但是农历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很大,所以依旧保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统一以公历的1月1日为新年(即元旦),而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定为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