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第五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人的行为

一、行为链条

人,是一个蕴涵着一定的神秘色彩的客体。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脾气、个性;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生活目标;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有着不同的看法、反应和对策;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我们研究社会人力资源问题,有必要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进而把握人的意识这个根本方面。

按照行为科学家的研究,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又是由人的需要决定的。这就形成了“需求—动机—行为”这样一个链条。进一步分析,这个链条还可扩充为如图2-2所示的状态。

图2-2 人的行为链条

二、需求分析

“需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它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管理学和行为科学的一个基本范畴,而且是经济学、社会学的重要内容。

所谓“需求”,是指人们缺乏某种东西而产生的一种“想得到”的心理状态,通常以对某种客体的欲望、意愿、兴趣等形式表现出来。

人的生理状态、个人的认知(思想)和外部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引起需求。需求同人的活动紧密相关,是行为的基本动力。需求一旦被意识到,就以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人去行动,驱使人从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求得自身的满足。需求越强烈、越迫切,所引起的行动就会越有力、越迅速,人的潜能调动也会越多。

人的需求多种多样。按其起源,可分为自然需求和社会需求;按其对象,可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等。人的不同需求造成需求结构的千差万别,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需求结构;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同一个人的需求结构也不同。西方行为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理论,其中最著名的是需求层次理论、成就需求理论、双因素理论等。

(一)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原本是五层次论,他在晚年又将之扩展为更加全面的七层次论。这七个层次为:

(1)生理需求,即对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衣、食、住等方面的需要。

(2)安全需求,即希望得到安全保障,以免遭受危险和威胁的需要。

(3)社交需求,即归属感,希望得到伙伴、友谊、爱情以及归属于某一组织的需要。

(4)尊重需求,即自尊心,希望他人尊重自己的需要。

(5)求知需求,即好奇心、求知欲、探索心理和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6)审美需求,即追求匀称、整齐、和谐、鲜艳、美丽等事物而引起的心理上的满足。

(7)自我实现需求,即希望施展个人抱负和有所成就的需要。

上述七个需求层次,构成一个由宽到窄的塔形结构。马斯洛认为,某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下一层次的需求就会产生,而已经得到满足的某种需求也就不再成为行为的诱因。

(二)成就需求理论

麦克利兰提出成就需求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人的生理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的基本需求有三种:成就需求、权力需求和友谊需求。这三种需求中,成就需求的高低对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成长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高成就需求的人一般都较为关心事业成败,喜欢挑战性的工作,愿意承担责任,敢冒风险,并且希望得到对他们所做工作的具体反馈。

不同的人对成就、权力和友谊三种需求的排列顺序和所占的比重各有不同,人们的行为主要取决于被环境激起的那些需求。

决定一个人成就需求水平的因素有两个:直接环境和个性。人们的成就需求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得到提高。

三、动机分析

动机是指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的行为发生的内在驱动力和直接原因。动机通常以愿望、念头、理想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将人的活动引向一定的、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具体目标。人的动机有不同的分类: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根据动机的性质,可分为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根据动机作用的强弱,可分为主导动机和次要动机等。

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当某种需要被意识到并成为推动和维持人们活动的动力时,这种需要就成为行为的动机。除了需要外,动机的产生还受到外在条件的影响。影响动机的个人心理因素有: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抱负水准。个人兴趣和爱好决定人的行为方向,价值观和抱负水准影响动机强度和行为调动的程度。

动机是一种主观状态,具有内隐性的特点。只有通过一个人的言论、情绪、行动等外在活动,才可能间接地了解个人的真实动机。

四、行为分析

行为是指人们去做某种事,即人们的某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用公式表示为:B=f(P·E)式中,B为人的行为;P为个体;E为环境;f为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一公式的含义是:人的行为是在人的生理、心理等内部身心状况基础上,因时、因地、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的不同反应。

人的行为受动机支配,动机又以需要为动因、以目标为诱因而形成。个体内在的需要、愿望、紧张、不满等构成动因,是人产生行为的内部原因;目标构成行为定向的诱因,是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影响人的行为的主要因素有:

(1)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家庭、教育、生活经验与工作经验、身心健康状况、个人心理特点等。

(2)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环境。

(3)文化因素。包括一般的社会文化因素和具体的组织文化因素。

(4)情景因素。即通过制造一种情景使人改变行为,如利用组织赋予个人的权力影响人的行为或威胁他人以改变其行为。

五、价值观

所谓价值观,是人们的最基本的理念,是从事活动起决定作用的个人心理倾向,是把握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社会行为的最基本心理动因。“价值”一词,是指对个人有用的或重要的东西,并往往是个人所追求的东西。因此,人的价值观有助于形成人的特定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提出六种价值观的学说,包括:理论型、经济型、艺术型、社交型、权力型和宗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