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到放不下的中国史(全六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三皇五帝

我国历史,确实的纪年起于共和。共和元年,在民国纪元前2752年,公元前841年……尧、舜两代,据《史记·五帝本纪》,尧98年,舜39年。如此,唐尧元年,在民国纪元前4142年,公元前2231年;三皇之世,距今当在5000年左右。

——吕思勉《中国通史》

黄帝的故事

“三皇五帝”,是一个历史时期的总称,是中国原始社会的两段历史时期。“三皇时代”是“以石为兵”的新石器时代,是中华文明的萌芽发展期,同时也是神话时代,即传说中的神统治人类。

“五帝时代”,则是指约公元前3076年到约公元前2029年这一历史时期。

关于“三皇”,历来看法不一,人们普遍将伏羲、神农、黄帝当作中国最早的三位帝王,即“三皇”。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人文初祖——黄帝的故事。

黄帝战蚩尤

黄帝的父族是远古的有熊氏。传说,他是这个氏族部落首领的儿子,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特别聪明机敏,长大后更是诚实勤奋,成年后见闻广博,几乎能知晓万事万物。

二十岁的时候,他继承了父亲的首领之位,成为氏族首领。因为他发明了一种称之为轩冕的车驾,后世也称他为“轩辕氏”。

在黄帝的带领下,有熊氏的势力从姬水向东迅速发展,最终统一了周围的六个部落,占领了中原地区,组成了以熊罴(pí)、貔貅(pí xiū)、(chū)虎为图腾的大家族。而太行山以西的炎帝部落和东方的蚩尤部落,则是与其旗鼓相当的两股势力。

蚩尤是南方九黎族的君主,是一个好战且善战的人,号称“战神”。他统率的部队作战非常勇猛,在和炎帝争夺黄河下游地区的过程中屡次大败炎帝的部队。频频败北的炎帝无奈之下向黄帝求助。于是,心存统一中原念头的黄帝和炎帝的军队组成了联军,与蚩尤大军在涿(zhuō)鹿一带(今河北张家口涿鹿附近)对峙。

黄帝

面对庞大的炎黄联军,能征善战的蚩尤不但积极寻求外援,找来了苗族人和夸父的军队助战,而且巧妙地利用阴雨天气,屡次偷袭炎黄联军。炎黄联军因为蚩尤的频繁偷袭吃了不少亏,士气低迷。

面对不利的战局,黄帝主动避其锋芒,在敌方骄气正盛之时精心部署,最终将蚩尤的军队包围。最后,黄帝大获全胜,蚩尤则落了个兵败被杀的下场。

据说,黄帝战胜蚩尤后,率兵进入九黎地区,接着率众在泰山之巅会盟,举行隆重的封禅仪式,告祭天地。各部落拥立他为“天子”,尊称他为“黄帝”。

可以说,涿鹿之战让中原地区得以安定下来,人口的繁衍和生产力的发展也获得了稳定的环境。自此,华夏民族才得以不断繁衍、壮大。

黄帝评传

炎黄之战

黄帝打败蚩尤后,天下基本稳定,原始农业得到发展,社会经济也繁荣起来。但是,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为争夺“天下之主”的名位,黄帝和炎帝在阪泉(为蒲阪与桑泉地域的合称,在今山西省运城西部与南部,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战略资源——盐的出产地)展开了一场恶战。

伏羲造人图 (明)郭诩绘

神农尝百草 (明)郭诩绘

炎帝虽然没有黄帝那样凶猛的军队,但他在民间颇有盛名。例如,他曾亲尝百草,用草药为百姓治病,被称为医药的先祖;他还发明了“刀耕火种”的耕作技术,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部落人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被尊为农业的始祖;他还领导部落民众制造出了陶器和炊具等。

战争开始后,黄帝以统帅的身份,手持大纛(dào,军旗),率领着自己的军队对炎帝的军队列阵相迎。炎帝则趁黄帝没有防范之际先发制人,以火围攻轩辕城。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但黄帝并不想取炎帝的性命,因为他很需要炎帝的帮助。

为此,当黄帝率兵将炎帝赶回阪泉之后,并没有伤害炎帝的性命。甚至为了让炎帝心服口服,黄帝与炎帝在阪泉河谷中摆开了阵势。最终炎帝一败涂地,被黄帝活捉。炎帝输得心服口服,从此真正臣服于黄帝。双方结成联盟,确立了黄帝的领导地位,建立了一种新的部落联合制度。

名篇精选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1]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2],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3],以征不享[4],诸侯咸来宾从[5]。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6],治五气[7],艺五种[8],抚万民,度四方[9],教熊罴貔貅[10],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史记·五帝本纪》

【注释】

[1]世:后嗣,后代。[2]暴虐:侵害,侵侮。百姓:指贵族、百官。百姓在战国以前是对贵族的总称,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3]习:演习、操练。干戈:古代兵器,指战争。[4]不享:指不来朝拜的诸侯。诸侯向天子进贡朝拜叫享。[5]咸:全,都。宾从:归顺,归从。[6]修德:修养德行。振兵:整顿军队。[7]五气:五行之气。古代把五行和四时相配:春为木,夏为火,季夏(夏季的第三个月,即阴历六月)为土,秋为金,冬为水。“治五气”是指研究四时节气变化。[8]艺:种植。五种:指黍、稷、稻、麦、菽等谷物。[9]度四方:指丈量四方土地,加以规划。度,量长短。[10]熊罴,貔貅, 虎:都是猛兽名,均为上古不同氏族的图腾。

【译文】

轩辕氏的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各部族间互相攻战,残害百姓,神农氏没有足够力量征讨他们。轩辕部族便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归服。蚩尤在各诸侯中最为凶暴,没有人敢去征讨他。炎帝对待诸侯也非常残暴,于是诸侯都归服轩辕氏。轩辕氏修养德行,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貔貅、 虎等猛兽,与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几仗,才征服炎帝,并如愿得胜。此时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轩辕氏之命。于是轩辕氏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这样,诸侯都尊奉轩辕氏为天子,取代了此前的神农氏,这就是黄帝。

【词句撷英】

1.轩辕:指黄帝。

2.修德振兵:修养德行,整顿军队。后指统治者或管理者,严于律己,严明军纪。

尧舜禹的统治

五帝时代,中国历史由“神治”转为“人治”,与之相伴的是政治上的争霸。在这段历史之上,伴随着英雄时代的到来,三个重要的名字——“尧”“舜”“禹”和一个重要的名词——“禅让制”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

尧帝

爱民如子的尧帝

尧,是中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的首领,也是“五帝”之一(上古时代五位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他是帝喾(kù)的儿子,品德高尚、学识渊博。除此此外,尧还是一个聪明却不骄横的领导,他虽身份高贵,却从不傲慢地对待身边的人。他经常穿着黑色的衣服,戴着黄色的帽子,乘白马拉着红色的车驾出行。正由于他本人的这种高贵品行,部众都心悦诚服地服从于他。

帝喾

尧在位时,生活非常俭朴,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着用葛藤织就的粗布衣。他对百姓充满了仁爱之心,关心百姓疾苦,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当百姓身受疾苦时,他极其自责,深切反省自己的治国之道。为了时刻注意倾听百姓们的意见,以便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也为了方便百姓上谏,他让人在简陋的宫门前设了一面“欲谏之鼓”,谁要是想对他或国家提什么意见或建议,随时都可以击打这面鼓。尧听到鼓声就会马上接见对方,认真听取来人的意见。

尧还让人根据星象的运行确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并在二分、二至确定以后,决定以366天为一年,每三年设置一个闰月,用闰月来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从而让每年的农时准确,不出差误,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畅进行。

除此之外,尧还极其重视人才。担心有人才被埋没,他常常深入穷乡僻壤,到山野之间去寻查细访,求贤问道,察访政治得失,选用贤才。正是由于他对人才的重视,所以在他统治的七十年间,百姓对他极其爱戴,毫无怨言。当然了,尧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传贤不传子、禅位于舜的故事。

老年的时候,尧感觉到有必要选择自己的接班人,于是暗中考察自己身边的人。或许在他人看来,尧的儿子丹朱会继承他的衣钵,但尧并不看好丹朱,认为他为人凶顽,不可用,于是他将目光放在了舜身上,开始对他进行多方考察和了解。

尧先派舜负责推行德教,以观察其品行。结果他看到,舜教导臣民以“五典”,也就是用“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臣民也都乐意听从他的教诲,普遍依照“五典”行事。尧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结果百官都能服从舜的指挥,国内百事振兴,井井有条。

此外,尧还让舜当外交使臣,他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时,能对他们友好相待,也能让诸侯之间和睦友好地相处,获得了远道而来的诸侯的敬重。尧让舜一个人独闯深山老林,经受大自然的考验。结果,舜就算是身处暴风雷雨中也能找到方向。

为了进一步考察舜,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以观察其德行和处理家事的能力。结果,舜与娥皇、女英共住在沩水河边,做事遵守礼节,博得二女的倾心。

就这样,经过诸多不同类型的考察,尧认定舜的确成熟可靠,而且能力不凡,于是正式将天子之位禅让给舜。

尧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影响了舜,并打破了三皇时代“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继位制,开创了“禅让”的治国制度——这其实是一种以民主协商的方式推举国家领导人的做法。

舜的故事

尧将王位禅让给了舜,那么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看一看这个和尧共同开创了“尧舜盛世”的上古君主的故事。

舜姓姚,名叫重华,是黄帝的后代。他小的时候过着特别贫苦又极其不幸的生活。这种贫苦,表现在他家里的生活条件特别艰苦;而不幸表现在他有一个偏心到了极点的父亲。舜很小就失去了母亲,父亲瞽(gǔ)叟又娶了一个妻子。从此,没了母亲的舜也失去了原本不多的父爱。继母进门没多久就生了儿子象,从此父亲和继母就将舜看作眼中钉、肉中刺,对他非打即骂。舜百般讨好父亲和继母,仍得不到他们的喜欢,甚至经常委屈地跑到野外放声痛哭。而且,父亲、继母以及他同父异母的弟弟象一直没打消害死他的心思,而舜每次都凭着自己的聪明巧妙脱险,保全了自己。

就算家人如此对待他,厚道的舜还是始终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一点儿也不松懈怠慢。时间一长,舜勤劳智慧和孝顺的美名传到了各地,获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在这样的情况下,尧要选择接班人,舜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舜继帝位后,除了仍旧孝顺父母,疼爱兄弟,还惩罚奸佞,举贤任能,边疆各族都表示臣服,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他还任命皋陶等二十二位贤人,其中就包括禹。

舜晚年时也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他想为这个国家选择一个品德高尚、聪明仁爱的君主。经过考察,舜不避前嫌地任用了禹,并多方考验和观察,确定了他是最合适的下一任君主的人选。随后,他效法尧帝,开始让禹主掌百官,管理国事。后来,舜到南方巡视,不幸死在了苍悟。

大禹治水

大禹

禹,后世又称为大禹。大禹成功地治理了水患,让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因此,人们将治理江河、战胜洪灾、风调雨顺等所有美好的愿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上古时期,洪水泛滥,无边无际的洪水将庄稼和山陵淹没,将人民的房屋摧毁,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尧继承帝位后,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先是任命禹的父亲鲧(gǔn)为治水官。鲧采用了堵的方法治水,结果九年过去了,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一筹莫展,并开始消极怠工。尧帝极其愤怒,革掉了鲧的职务,还把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了那里。然而,洪水还是要治的。舜继位之后,又寻求治水之人。谁能担此重任呢?在众人的推举下,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真、生活异常简朴的禹成为最佳人选。

伯鲧治水图(绣像画)

大禹会盟(绣像画)

舜在经过慎重考虑后,最终将治水的大任交给了禹。禹和舜一样,也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并未因父亲被尧帝处罚而怀恨在心。他欣然接受了治水的重任,并暗下决心要治好水,新婚后的第四天,他就踏上了治水的征程。

他带着助手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即便是穷乡僻壤、人迹罕至之处也没疏忽。每到一处,他必定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和矩(古时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随时测量。最终,他发明了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即疏通水道,让水顺利地东流入海。他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而且自己和群众共同劳动,挖山掘石,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披星戴月地劳作。

为了治好洪水,他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也不回家。甚至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门口,听到了儿子的哭声,但他仍然以治水任务为先,噙着泪水不顾而过。凭着这样的毅力,长江以北的大多数河流水泽之畔都留下了他治理水患的足迹。

最终,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咆哮的河水被驯服,开始平缓地东流而去,从前被水淹没的山陵成为肥沃的良田,粮食充满了粮仓,人民又可以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从此九州统一,四海之内的诸侯都来京城会盟和朝觐。

同时,舜帝还在华夏境内、九州之中分封诸侯,赏土地,赐姓氏,并要求诸侯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遵守天子的各种措施。就这样,东临大海,西至沙漠,从北方到南方,天子的声威教化达到了四方荒远的边陲。舜帝为了表彰禹治水有功,赐给他一块代表水色的黑色玉石,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

大禹治水,不但造福百姓,也让舜帝看到了他的胸怀、气度、超人的智慧及坚忍不拔的品质。最终,舜帝经过进一步的考察,确定他为继任君主的人选。而大禹也成为中国史籍中功高德劭(shào,高尚)的完美帝王的典范。

名篇精选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zhuān xū),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1]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2]有小过,则受罪。顺事[3]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4]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5]河滨,作什器[6]于寿丘,就时[7]于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8]。欲杀,不可得;即求,尝[9]在侧。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10],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11];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12]。一年而所居成聚[13],二年成邑[14],三年成都[15]

——《史记·五帝本纪》

【注释】

[1]微:卑微,指地位低。庶人:平民。[2]及:赶上。[3]事:侍奉。[4]匪:没有,不。解:同“懈”,怠慢。[5]陶:制陶器。[6]什器:指家用器物。什,杂,多种。[7]就时:逐时,乘时,指乘时逐利,即经商做买卖。[8]兄弟:对待弟弟像当哥哥的样子。孝慈:孝敬父母。慈,指双亲。[9]尝:通“常”。[10]妫汭(guī ruì):妫水弯曲之处。[11]畔:田界。[12]苦窳(gǔ yǔ):粗劣。[13]聚:村落。[14]邑:小城镇。[15]都:大都市。

【译文】

虞舜,名叫重华。重华的父亲叫瞽叟,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gōu,勾)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是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从昌意到舜有七代了。自从穷蝉为帝之后一直到舜帝,中间几代地位低微,都是平民。

舜的父亲瞽叟是一个盲人,舜的生母死后,瞽叟又续娶了一个妻子,生下了象,象为人桀骜(jié ào,凶狠倔强)不驯。瞽叟喜欢后妻的儿子,常常想把舜杀掉,舜都躲过了;舜赶上有点小错儿,就会遭到重罚。舜很恭顺地侍奉父亲、后母及后弟弟,一天比一天地忠诚谨慎,没有一点懈怠。

舜是冀州人。他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做过买卖。舜的父亲瞽叟愚昧,母亲顽固,弟弟象桀骜不驯,他们都想害死舜。舜却恭顺地行事,从不违背为子之道,友爱兄弟,孝顺父母。他们想杀掉他的时候,就找不到他;而有事要找他的时候,他又总是在身旁侍候着。

舜二十岁时,就因为孝顺出了名。三十岁时,尧帝问谁可以治理天下,四岳全都推荐虞舜,说这个人可以。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来观察他在外的为人。舜居住在妫水岸边,他在家里做事更加谨慎。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傲慢地对待舜的亲属,很讲究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也更加笃诚忠厚。舜在历山耕作,历山人都能互相推让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能推让便于捕鱼的位置;在黄河岸边制作陶器,那里就完全没有次品了。一年的工夫,他住的地方就成为一个村落,两年就成为一个小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

【词句撷英】

1.微:卑微,指地位低。词义扩展:人微言轻。

2.孝慈:孝敬父母。词义扩展:父慈子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