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自白和自我疗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在你不知所措的时光里,让自由写作带你找到方向

又偷懒了几天,日子就这么悄无声息地从指尖溜走了,虽极力避开却还是隐隐感受到了来自内心深处的那丝丝缕缕的慌张和茫然。

不愿意做过多的思考,担心想的太多会刹不住车,无法控制如浪潮般汹涌的“问题巨浪”。

不想自己产生绝望和无力的感觉,所以极力逃避和自己对话,以为这样就可以不用面对问题,内心就可以不用去感受到那些自己不喜欢的感觉。

然而,不管我是否选择面对,问题存在着,被我的潜意识接收着,该有的情绪和感觉也存在着,唯一区别的是,我的意识在自欺欺人地忽视而已。

潜意识所感受到的一切在无形中对我施压,让我不得不去停下手中的一切事项,放下所有“逃避的的游戏”,来静下来,认真且无情地剖析自己,剖析现状,直面问题。

我想过很多的方法去逃开,甚至想用其他方面的深度思考替代。

但其实都无济于事,所有的深度思考最终都指向自我,指向生命的本质,指向那些尚待解决或者尚待发现的问题。

我是一个很怕麻烦的人,我可以为了避免麻烦而去做很多的准备,当然,这其中一个就是逃避。

我以为我面对问题,我就需要一个个去解决问题,但是很多时候其实我做不到,我只能看着问题的存在而无能为力,我讨厌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我无法跟自己的“无能”待在一起,所以我只想逃。

但事实上问题是解决不完的,所有人都无法解决他所面对的所有问题。

看到问题是为了“知而不惧”,为了驱散心中那一团“无知的恐惧”,这个驱散的过程其实就拥有了力量。

曾经在某本书读到:如果要在读和写中二选一的话,那就选择写作吧。

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在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过去的我通常选择看书,但是往往会发现这时候看书要么无法集中注意力,经常走神看不下去,要么就是急功近利,费尽心思要从书中找到内心的答案,往往失去了阅读的乐趣,也远离了文字的真谛。

读书最有收获的时候不是你刻意拿起书认真阅读认真做笔记的时候,更多是你随手翻开,随意瞄了一眼而被瞬间击中的狂喜或了然。

写作一样却又不一样。

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下进行写作,只要你能够诚实地面对自己,去倾听内心那些纷乱嘈杂的声音,并从中找到一个声音最大最主要的声音,然后用你能想到的最贴切的表达一一记录下来,你就能够在其中感受到平静,并且往往有很不一样的新的思考。

跟读书一样的是,写作最有收获的时候往往不是你给自己一个什么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刻意去创造一些表达,从而让这个主题丰满生动的时候,更多是你在记录你零碎的想法,和你的灵魂深层对话时,无意间所迸发出的一些如星星般璀璨的感悟。

这些感悟不是你殚精竭虑思考的结果,而是随着你的无意识思潮翻涌而出的汩汩清凉甘甜的泉水,正所谓“文思泉涌”。

我们很多时候惯性地依赖于大脑的思考,任何时候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并且对于“完整”和“精确”有着极为苛刻的追求。

这些往往都限制了我们创造性的发挥,切断了我们与自我内在源头的连接。

任何理性层面的思考都应该建立在感性层面的自我认知和了解上,前者如缺了后者便是无米之炊,从而造成很多时候我们的思考都是在原地打转,没有任何的新意,更不用说找到新的出口了。

而所谓的“完整”和“精确”都是人类发展下来的一种本能惯性。

这种惯性能够让我们的生存和生活,包括科学的发展都运行良好。

但却限制了我们的多元性——限制了多元的表达,限制了多元的思考,限制了多元的视角。

在“完整”和“精确”的要求下,我们遵循特定的结构以形成系统,我们反复斟酌言辞以求完美。

但往往很多灵感便在这其间一瞬而逝了,我们本可以畅通的语言去将它们记录下来。

现在只能僵硬地在一个框架里力求完美地措辞着一篇老生常谈的文字。

我们思想的羽翼被捆绑,我们的思想便也只能停留于地面,而无法遨游宇宙,邂逅新知。

文字是有魔法的,当我们的文字在重复的时候,说明我们生命的一切都在重复。

而当我们的文字开启了全新的表达之后,我们便带给了生命新鲜的血液,让它以新的舞步舞出全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