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议定年号
来到政事堂,高实亲手将书籍交到崔与之手里,道:“崔相公,官家说三天后要知道你读完此书的观后感,还请崔相公抓紧时间阅读。”
崔与之神情肃穆的接过书籍,点了点头,道:“知道了,有劳高公公了。”
高实走后,崔与之却没有翻看这本书籍,只是将之放在案头。
崔与之没看这本书,那是因为他早就读过这本书,须知崔与之曾经也是那个立志要报效国家的热血少年,王安石变法的前前后后,他又如何能不知?
申时,散衙下值的时候到了,崔与之离开值房,出了政事堂,回自己的府邸。
路上,坐在轿子里面的崔与之,听见大街上传来殴打哭喊声,掀起帘子一看,却是两个巡检司兵卒正在驱赶一对父女。
一兵卒一脚踢在那父亲身上,大声骂道:“天子脚下,繁荣昌盛,你这泼皮跑来卖儿卖女,你是想打谁的脸?滚,再不滚,老子打死你。”
父女两人被衙役连拉带拽的强行拖走了,虽然没了身影,却还能听见他们父女两人的哭喊哀求声,真真是可怜。
崔与之目然的看着这一切,最后放下了帘子,继续回府,手里,赵昀送给他的那本书,被崔与之握得更紧了。
,,,,,,
第二天,班荆馆。
金国使者完颜立找到班荆馆主事,怒气冲冲的说道:“你们究竟什么时候安排本官见你们皇帝?本官已经在这里等十几天了,怠慢使者,这就是你们宋国人的待客之道吗?”
班荆馆主事钱历勉强挤出笑脸,道:“还请使者再稍等几日,我们官家日理万机,一时抽不出时间也是实属无奈,本官也向上面知会,争取早日让使者见到我们官家。”
“哼。”
完颜立不满的哼了一声,道:“我限你们三天之内安排我见你们皇帝,否则,一切后果你们自行承担。”
说完,完颜立不客气的一甩手,走了。
一边的吏员不安,道:“主事,这金国使者怕是等急了,我们要不要去礼部再催一下。”
“催个屁。”
钱历没好气的骂了一声,道:“你以为他们是有什么好事吗?还不是要我们大宋给他金国进贡,想本官给他催,想得美。”
钱历话才刚落下,礼部那边便派来了礼部侍郎崔成,和崔成一起来的还有殿前司的三十几人。
钱历赶紧上前行礼,崔成摆手,道:“传官家旨意,命即刻驱逐金国使者,不得再逗留我大宋境内。”
钱历和班荆管吏员都是惊讶,都没想到赵昀对金国的态度这么强硬,连面也不见,竟然直接就将人驱逐出境!
反应过来后,钱历激动,当即命人去通传完颜立马上离开班荆管,不得逗留。
完颜立得知自己被驱逐,大怒,他跑到崔成面前大骂道:“你说什么,你们皇帝竟然敢驱逐我?我是大金国的使者,你们皇帝知道驱逐我是什么后果吗?”
“大胆,竟敢对官家不敬,拿下,打三十板子,丢出临安。”
崔成也不跟他废话,直接命人将完颜立打板子,殿前司禁卫立即上前拿人。
完颜立及随行人员自然不甘被打,但是殿前司禁卫早有准备,弓箭早已经拉开,刀剑也早已经出鞘,他们哪里还敢真的反抗。
况且这里是临安,就凭他们几个人,那还不够塞牙缝。
很快,完颜立一行人便被殿前司禁卫制服,在他们的咒骂声中,殿前司对他们一一打板子,惹来许多围观的百姓大声叫好。
“打得好,这些金国狼崽子,没一个好东西。”
“可不是嘛,我们大宋白瞎了多少钱给他们,这回总算是硬气了一回,还是官家英明神武啊。”
百姓称赞不已,但是有的言官及读书人却是反倒急了,他们竟然公然上奏,为金国使者说话,这真是大大出乎赵昀的意料。
第一份奏折是御史台御史马宪春写的,他在奏折里面指责赵昀对待金国使者过于粗鲁,蛮横无理,全然没有中原王朝的待客之道,更与圣人教诲相违背。
他劝谏赵昀立即改正错误,将金国使者接回来盛情款待,以期得到金国使者的原谅。
赵昀看罢奏折,气得直接就摔在地上,赵昀大怒道:“这个马宪春,他难道不知道金国使者来大宋的目的吗?朕看他是跪的久了,不知道怎么站着说话了。”
赵昀想要将马宪春治罪,但是无奈他是御史言官,拥有言之无罪的特权,赵昀不能因为这份奏折就将他治罪。
然而这口气不出,赵昀如何能够好受!
赵昀叫来高实,道:“告诉张楚,让他给朕查这个马宪春,朕不相信他屁股是干净的,立即查,马上给朕查。”
“是。”
高实还是很少见到赵昀这么生气,不敢怠慢,慌忙去办。
而后,赵昀又是一连看了两封为金国使者说话的奏折,赵昀也是毫不客气,命张楚一一查办。
“哼。”
赵昀气的不行,“这些软骨头,胳膊肘往外拐,朕这回教你们怎么站着说话!”
“陛下息怒,莫要为这些小事气坏了身子。”
高实担心赵昀,在一边恭敬劝慰。
赵昀意识到自己似乎情绪有些过于暴躁,不符合皇帝的典范,便下意识的深呼吸,平复心情。
过了一会,赵昀的情绪稳定下来,又是坐回桌案,继续批阅奏折。
这时,礼部尚书葛洪来了。
葛洪行礼过后,说道:“陛下,马上就是新年了,先帝的年号要停止,该使用陛下的年号了,新的年号要早日拟定,臣等甄选了三个年号,还请陛下御览。”
赵昀接过葛洪呈送上来的文书,上面选定的三个年号分别是“宝庆”“涥祐”“景定”。
赵昀一想到自汉朝以来,这皇帝动不动就改年号,有的皇帝甚至有十几个年号,别说别人记不住,皇帝他自己估计也难记。
这实在是太麻烦,不像明朝以后的皇帝,一辈子也只有一个年号,这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