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南北朝之气吞万里刘寄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0章 晋廷易主

见到前来请降的刘敬宣,桓玄非常高兴,这标志着进京的道路已经畅通无阻了。为了麻痹刘牢之,桓玄举办盛大的酒宴款待刘敬宣,还特意搬出自己珍藏的名家书画,与刘敬宣一同观看,那情形着实是亲密无比。刘敬宣乃实诚人,对这套把戏信以为真,而桓玄的左右都在一旁偷笑。

朝廷的讨伐军统帅司马元显,听说刘牢之倒戈,桓玄军陆路已到新亭(今江苏南京市南,临江依山所筑的军事要塞)时,连忙离开他住了半个月的“船上宾馆”,逃回建康城。

三月三日,司马元显壮起胆子,集合守军,出城布阵于宣阳门外,筑垒防御。此时,中央军军心已乱,还没有见到桓玄军队,就出现传言说:桓玄已经到朱雀桥(在今南京市南秦淮河上,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说的就是此处),士兵开始出现逃亡。过了片刻,桓玄军的前锋小队出现,只喊了一声:放仗(就是缴枪不杀的意思)!中央军便完全崩溃,四散逃命。

司马元显几乎是孤身骑着一匹马,仓皇逃进城中。平日里“捧月”的“众星”,此时差不多跑了个精光,只剩下张法顺一个人还在跟着他。巨大的灾祸终于降临,打掉了司马元显身上最后的一点儿自信,洗去了他身上所有的华彩,让他重新回复成一个无助的孩子。恍恍惚惚间,他逃进司马道子的宅第东府,向父亲问计。司马道子那两下子还不如儿子呢,能有什么好主意?父子俩只得相对痛哭。

稍后,曾是司马元显身边马屁军团骨干之一的从事中郎毛泰,带着人闯进东府,逮捕司马元显,押解到新亭码头,绑在拴船的石栏上,当着众人的面一条条数落他的罪状。曾经不可一世的会稽王世子此时似乎已神志不清,只是喃喃自语:“我让张法顺害了,我让王诞(王导的曾孙,曾劝司马元显不可杀桓修、桓谦兄弟)害了!”直到此时,他仍然诿过于人,没有对自己的反省。

毛泰的事说明,这个世界从来都不会缺少墙头草。三月四日,朝中高官声称奉皇帝的旨意,出城迎接慰劳桓玄大军。桓玄便在众多高官谄媚的簇拥下,得意扬扬地进入建康。持续了多年的昌明党与道子党之争,至此完全画上句号,东晋进入了桓玄时代。桓玄当天就废止了刚刚使用不久的“元兴”年号,恢复旧年号为隆安六年。

桓玄当政后的首要大事,当然是给自己和自己人加官晋爵,于是让司马德宗下诏:一、任命桓玄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总理朝政,加黄钺;二、任命桓玄的哥哥桓伟为荆州刺史;三、任命桓谦为尚书左仆射;四、任命桓修为徐、兖二州刺史,顶替刘牢之掌管北府;五、任命桓石生为江州刺史;六、任命此次立下大功的谋士卞范之为丹阳尹。

除了这几个自家人,为了显示新政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桓玄也提拔了一批有名望的非嫡系人士,其中头一个便是王谧。王谧是王导的孙子,他就是当初慷慨解囊,替刘裕还赌债的那位王长史。他在桓玄临起兵之前,奉朝廷旨意前往荆州传诏。桓玄认为他家世高贵,又素有清誉,非常适合给自己装点门面,便把他留下来,殷勤款待,极为礼遇。到此时桓玄掌权,王谧被任命为中书令,也成为新政权中的核心人物。

除了王谧,重要成员还有殷仲文、刘迈、刁逵等。殷仲文,是殷仲堪的堂弟,同时是桓玄的姐夫,原任新安太守。他在得知桓玄起兵时,弃官前往投奔,坚决站在小舅子一边,与堂哥和司马元显划清界限,因此得到桓玄的赏识。刘迈,曾是殷仲堪帐下参军,曾得罪过桓玄,等桓玄打进建康,他专程跑来进见。桓玄板起面孔训斥说:“你还敢来见我,不怕死啊?”刘迈回答:“射小白带钩的管仲,斩重耳衣袖的寺人披,再加上我刘迈,正好凑够三个人,所以自知不死。”桓玄此时心情正好,刘迈这个马屁拍得又很上档次,再加上提拔一个无害的旧怨很能收买人心,因此他也得到重用。还有前广州刺史刁逵,原先进京述职,被桓玄强留收用,现任命为豫州刺史,接替司马尚之。

论功行赏之后,接下来的事就是惩办罪人了。三月五日,建康的百姓有机会大开眼界了,一大批平日养尊处优的王公贵族被押赴刑场,砍掉了他们高贵的脑袋:前骠骑大将军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东海王司马彦璋(司马元显的儿子,元显只有二十岁,他自然是个幼童),前豫州刺史谯王司马尚之,前武昌太守庾楷,前庐江太守张法顺,前从事中郎毛泰。稍后,司马元显的另外五个儿子,可能也全部被诛杀。骠骑长史王诞虽然也是司马元显的亲信,但因为他曾营救过桓修、桓谦兄弟,被免死,流放岭南。

作为当今皇帝的叔父,会稽王司马道子得到一点儿优待,暂时得以免死。他先是被人检举:犯有酗酒、不孝的过失,理应斩首。桓玄佯作宽大,将他迁往安成郡(今江西安福县东南)安置,数月后悄悄遣人将他毒杀。

执掌了晋朝朝廷六年大权的司马道子父子,至此双双毙命,道子党势力彻底瓦解。这一年,司马元显二十岁,司马道子三十八岁。客观地说,司马道子父子的失败实属自作自受,两个并不适合执掌国柄的纨绔子弟,因为出身而成为朝廷实际掌权人,不论对他们自己,还是对万千的百姓,都制造了巨大的灾难。

关于他们的故事也没有完全结束。两年后,桓玄倒台,已经死去的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父子摇身变成了正面楷模,朝廷下诏褒扬说:“故太傅公(司马道子)如伊尹在世,契阔皇家,论亲论贤,世间都无第二人可比。故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则在内总领朝纲,在外宣扬威略,志在荡平世间的灾难,以保护国家社稷。”特追赐司马道子为丞相,追赐司马元显为太尉,并加谥号“忠”。

又过了几年,一个少年突然出现在建康,他自称是司马元显的儿子司马秀熙,当年避难蛮中,逃过了桓玄的屠杀。司马道子的妻子,会稽太妃王氏与他见面,认定是自己的孙子,便请求朝廷让司马秀熙继承会稽王的爵位。

此时,在晋朝朝廷实际掌权的人已是刘裕。表彰司马道子父子,那是做给别人看的,毕竟死人是无害的。但鉴于司马元显在司马皇族中有过的特殊影响力,刘裕并不希望他真有后人活在世上。于是,一个“调查委员会”很快成立了,并且很快拿出了刘裕最希望得到的调查结果:这个司马秀熙是一个叫勺药的奴仆冒充的。这个少年随即被斩首,王太妃痛哭不已,但再不敢多说一句话。

关于司马秀熙案的真相,今天已经难以确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司马道子一系,断子绝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