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需要“等一等”再去融合吗?
有的家长或者一些机构老师会认为“孩子能力还不够,不能去融合”“现在学校的特教资源不足,孩子去普校没什么用”“等孩子能力提高了再去融合会更好”“等政策更完善了、普校支持跟上来再送孩子去读会更好”“学前阶段还是抓紧时间做康复训练,不要上幼儿园浪费时间”……也就是说,还是有一些人认为特需孩子要“等一等”再去融合,等到孩子能力大大提高,等到政策更好,等到学校更包容,等到老师更支持,等到家长更有勇气面对……
但是,我们认为:
· 真正的融合是——无论孩子能力如何,都应该安置到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中去。
· 真正的融合是建立在零拒绝的基础上。
· 真正的融合需要我们调整一些课程目标以适应孩子的个别需求,以及特教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协同合作。
这不现实吗?这很现实!且容易获得——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先从努力让孩子去上幼儿园开始!
2010年,Peterson & Hitttie的研究表明,在美国过去的20年中,面对孩子去隔离的环境还是去融合的矛盾时,只有少量的法院判例是支持孩子的隔离安置,绝大多数判例都是要求去融合的。这意味教育发展的趋势、特需孩子安置的趋势是要去“正常化”的环境——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
传统的“医教结合”模式认为:孩子的能力没有达到,就不能去上学。“游语康教融合”模式坚持认为:孩子去上学是孩子的基本权利。孩子无论能力多弱,只要我们对孩子的支持和帮助足够,都能去普通学校上学。游语通过大量的实践个案成功做到了这点
传统的“医教结合”模式认为:孩子要“先康复再上学”,2-6岁是康复黄金期,要抓紧时间做康复。有个响亮的口号是“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于是很多年龄小的孩子都在隔离的机构做康复,而不去幼儿园上学了。“游语康教融合”模式认为“2-6岁不仅是康复黄金期,更是上学黄金期”。幼儿园是孩子模仿同伴、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更是学习社会交往、提高心智能力的关键时期。
小班是幼儿园适应的关键时期,所有的孩子都在小班适应班级规则,老师给孩子的耐心更多,观察更细致;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交流的机会与频率也更多。而且孩子有些重要的技能,是能够直接在幼儿园环境中泛化个训中习得的基本能力,这破除了“孩子过于机械、不会泛化”的难题。因此,如果环境允许,越早去幼儿园融合,效果越好!但请注意:关键是要有专业的支持!
小学一年级是小学适应的关键时期,千万不能错过!特需孩子和其他孩子在一起适应小学生活,普校老师会给予更多的耐心、关注与支持。
如果没有幼儿园融合的经验,突兀地让孩子直接上小学,家长和孩子都很焦虑。一是因为从来没有融合经验,不知道融合环境中孩子容易出现问题的典型情况,也不知道如何做好预防。二是因为特需孩子缺乏和普通孩子相处的真实环境,以及面对真实环境中出现矛盾的应对策略。因此,一方面要尽可能让孩子去普通幼儿园上学;另一方面,缺乏经验和策略的家长,可以努力成为能有效支持孩子的“训练有素的大人”。“训练有素的大人”可以在学校环境中,以“康教融合”的形式,用灵活且专业的康复的技术支持孩子“边康复边上学”。
【案例分享】
来自2020年影子教师夏季训练营的上海学员说:“我从来没有想过不让特需儿童上幼儿园。上幼儿园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刚入学时他们都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适应常规的建立。当然,也会有孩子独自游戏。所以小白在其中不会觉得那么的突出,幼儿园小班的教师也会有更多的耐心,也愿意与家长沟通讨论孩子的情况。在幼儿园时期,是语言、社交等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在这关键期中向同伴学习、泛化都非常的重要,在泛化中提供的环境也非常的重要,影子教师的出现可以帮小白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常规,家长、_班主任教师和影子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会让小白的幼儿园生活更加顺利。”
请注意:我们强调孩子无论能力高低,都需要去上幼儿园,但不是指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全天在幼儿园。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融合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