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浩清环境工程现代水力学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浮力回流

方法数值模拟>[1]

k-ε双方程湍流数学模型在水利界的应用,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现仍处于发展中。该模型能够适用许多湍流度高、湍流结构及流动图案复杂问题的计算,如浮射流、淹没射流、尾流、回流、次生流等。本文首先将该模型用于单边突扩问题,以检验所用数学模型及数值方法的正确性,所得计算结果与实验资料吻合良好。然后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冷却水问题中典型的排取水工程,所得计算结果与实验资料定性符合。

一、引言

火力发电厂的冷却水取水水温,是影响电厂出力的重要因素;受纳水域的水温升高,会影响到水的环境。核电站冷却水有时还带有效射性物质,受纳水域除热污染外,还存在放射性物质污染问题。因此,对水电、核电建设来说,预报水域水体的温度分布与水体异物的浓度分布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数学模拟方法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它与物理模拟一样,是环境预测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模型一般分为整区模型与区域模型。目前普遍采用后者,即将受纳水域按流动的特性划分为近区与远区分别加以模拟,在每一区内按各自的特点简化控制方程。针对这两个不同区域,已有了不少数学模型>[1]。由于近区流动的复杂性,近区模型不及远区模型成熟,不少问题尚有待解决。近区不但是污染最重的地区,直接反映着热水及其他污源排放的物理性质,是研究工程及环境的主要关注所在,而且远区模型也以近区计算成果作为其边界条件。k-ε模型用于近区相当成功>[2],本文的突扩部分计算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区域模型虽然有利于数学处理,经济易行,但区域划分还不明确,成果衔接亦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整区模型仍应该是发展方向。k-ε方程为建立整区模型创造了条件。

在濒临江河地区,一般是直接引取河水作为冷却水水源。图1是这种直流取水或混合取水的工程布置示意图。

这是一个典型的整区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陈惠泉、许玉林对此作了势流分析、电模拟及水槽试验验证>[3];在数学模拟方面,麦国克作过尝试>[2],但未见正式发表。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用k-ε模型进行模拟,并与水槽试验成果进行对比。结果基本合理,总的趋势与试验结果定性符合,证实了这类精细模型的可用性与合理性。在计算排取水问题前,为了验证数学模型及数值方法的正确性,参照文献[4],先用此法计算单边突扩问题,所得结果与文献[4]的试验结果符合良好,比用φ-ω方法的计算结果稍优>[2],详见成果分析部分。

图1 排取水问题工程布置示意图

二、数学模型

考察浅水定常出流,棱柱体渠道,选用水深平均形式的方程。流体不可压缩,不计流散、浮力及表面风应力的影响,自由面作刚盖近似,数学模型具有下述形式:

其中

以上各式中:xy为坐标变量;UV为相应于xy方向的水深平均时均速度;T为水深平均时均温升(实际水温与平衡水温之差);kε为水深平均形式的湍流动能及湍流动能耗散率,cf为经验摩擦系数,取为0.003分别为涡黏性系数与涡扩散系数;c1c2cμσkσεσT为通用常数,它们皆由基本试验确定,不依赖于特定的问题。参见文献[2],分别取值见表1。

本模型中的kε两个输运方程,是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出发推导而来。解这两个方程以确定全场各点的涡黏性系数与涡扩散系数,从而充分反映各点湍流紊动的差异对动量扩散与热量(或质量)扩散的不同影响。这就是k-ε模型区别于一般常系数扩散模型的本质所在。

表1通 用 常 数 值

三、数值计算方法及程序说明

(一)统一形式的微分方程

控制方程中的每个方程都具有类似的项,为便于差分,可以表示成如下统一的形式:

式中:φ为任一因变量,如UVTkε等;Γφφ变量对应的交换系数。

式(7)中〈1〉项为时间变率项,虽然考虑定常问题,但仍保留此项,为便于今后应用时间相关法;〈2〉项为对流项;〈3〉项为扩散项;〈4〉项为源项,但并非真实的物理源,而是将不能纳入前三项的一切项都归并于源项。

为清楚起见,表2列出了对应不同的φ方程式(7)中各项的具体内容。

表2 直角坐标系中k-ε模型的基本方程组

表2中,μeff=ρυeff=ρν+νt)=μ+μt,称为有效黏性系数,它是分子黏性系数与湍流黏性系数之和。

基本方程组是一多元非线性方程组,各方程间皆具有耦合性,因此只能用数值方法求解,且必须使用迭代方法。

(二)差分方程及其边界条件

1.网格系

建立一个差分方程,首先应将求解区域离散化,形成差分网格。本文采用交错网格如图2所示。

图2 差分网格

为了提高效率,网格在xy方向皆取成非均匀,节点量随LDB1B2有所改变,一般为10×60或12×54个。排水及取水口处应密分,一般为3~5个节点。图2中,X方向实线为U网格线,Y方向实线为V网格线,虚线及边界实线为G变量(KεTh)网格线。

2.差分方程

采用五点差分格式,把变量φP点上的值φP表示成邻节点上φ值的函数:

式中,EWNS分别代表P点的东、西、北、南四点,见图3。

使用控制容积法,将统一形式的微分方程在某一单元P上积分,可得

图3 P单元控制体

式中:为单元体体积、单元表面积矢量;为对全部单元边界面求和(i=EWNS)。

式(9)的〈1〉项为时间项,可取向后差分:

式中:P为括号内的量取t时刻的值;P-为括号内的量取tt时刻的值。

当网格不随时间而变时,不变:

式(9)的〈3〉项为源项,要线性化之后才能求解,一般将Sφ线性表示成:

式(9)的〈2〉项为总通量项,根据φ分布函数的不同取法,一般有中心格式、迎风格式、混合格式、乘方定律格式、指数格式等5种常用差分格式。本文的突扩部分计算采用迎风格式,排取水问题计算采用乘方定律格式。为简单起见,以迎风格式为例,推导式(8)中的A系数形式。

参考图3,式(9)的第〈2〉项应为:

对于迎风格式:

w面项为:

[[]]表示取两者之大。

同理,e面项为:

s面项为:

n面项为:

由上述各式,〈2〉项变为:

式(16)最后一项中,-Fw+Fe-Fs+Fn正是连续方程左边项的差分应为零,将式(10)、式(11)及式(16)代入式(9)得:

其中

式(17)即为所求的差分方程。

图4 计算区域示意图

3.边界条件

AGV=0或=0,T=0或=0,Ukε给定

FHV=0或=0,=0(φ=UkεT

BCVkε给定,U=0=0

DEVkεT给定,U=0

全场水深在平均水深h0上、下波动,但变幅Δh极小,一般|Δh|/h0<6%。因此,边界处的水深可以通过附近的计算值外推而得。在排、取水口及上游来流处,根据流量、平均水深及给定的速度分布型式,即可确定U0V0k0取为×(0.05U02×(0.05V02ε0取为,式中,cμ如前所述,取为0.09,L为湍流长度尺度,可取各自的特征长度,如水深、水力半径等的0.03~0.05倍。

ABCDEFGHU=V=0,=0,对kε应作特殊处理,因这里碰到的是固体壁面问题,不能简单给定k=0,ε=0,否则将会使全场的kε值算小。本文采用常用的“壁函数”处理方法。设距壁面δ处一点P,平行于壁面的速度分量可用下述对数分布公式计算

且假定在壁面附近,湍流处于局部平衡状态,即认为湍流的对流与扩散可以忽略,产生与耗散相平衡。于是,p点的湍能及湍能耗散率可用下列式子计算:

εp=U*3/(

式中,k=0.41,E=9.0,U*=(τw/ρ1/2

(三)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如前所述,基本方程组是一相互耦合的非线性方程组。因此,求解工作应包括:①系数线性化,即在求解之前,用各变量的当前值计算出所有系数;②解除各方程之间的耦合,使每个方程都能独立求解。但是以原始变量UVP描述的方程式,UVP的耦合不易解除,本文采用h—V(或P—V)修正方法来处理这一困难。即先假定全场的水深分布,使动量方程能够独立求解。这时所得的值不是真实的,应通过连续方程来修正,从而给出新的水深分布。如此往复迭代,即能期望得到真实的解。

针对本问题的复杂性,采用线迭代四向扫描的方式进行计算,以提高稳定性,改善收敛性。

(四)程序说明

本文计算程序是在帕坦卡(Patankar)的标准层流程序的基础上修改而成。修改内容包括:①几何域、边界条件、网格划分;②改压力p为水深h;③增加湍流量kε,温度T的计算以及它们的壁函数处理;④增加若干子程序。

为方便起见,本程序定名为四向扫描程序。

四、计算成果及其分析

1.突扩通道的计算

为了验证所用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及数值方法、计算程序的合理性与可用性,在处理河道排取水问题之前,先对如图5所示的二维单边突扩问题进行了计算。

图5 通道几何形状

H=1.05cm,h=0.95cm,L=20cm)

对图5所示的通道形式,本文仅给出一种工况下的断面流速无量纲分布曲线(图6)。由图6可见,在沿程10个断面上,除进口附近回流区高度比试验值小外;其他地方都符合良好,并且比255页资料的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特别是在上壁面附近流速最大值处更为明显。

图6 速度U剖面图(Re=5322)

(a)湍流动能剖面图;(b)速度U剖面图

——本文计算结果;文献[1]计算结果;文献[4]试验结果

2.排取水问题的计算

本文就宽排取水口问题作了多种工况的计算,这里仅给出图7作为示例。其中所用符号参照图4,只是xy坐标分别应改为无量纲值x/Dy/D。Δh为相对于G点的水深,单位为mm;ΔT0为排水口DE处的温升;ReDE处的雷诺数;ib为河道纵向底坡;α=Q/Q为河道来水量与电厂热水排放量之比,Q的单位为m3/s,ζ=L/Dζ1=B1/Dζ2=B2/D

图7 排取水口工况图

(a)流线图;(b)等水深线图;(c)等温线图

h=1.0;Re=24906;ib=0.0001;Q=0.06;α=0.6;ζ=1.0;ζ1=ζ2=0.5)

图8 流线及无量纲kε等值线

(a)流线图;(b)湍流动能等值线图;(c)湍能耗散率等值线图h=0.04;Re=13997;ib=0.0;Q=0.0001124;α=1.5;ζ=1.0;ζ1=ζ2=0.01)

当上游来水比电厂取水为小时(即α<1),排水口处的水流势必上溯到取水口,回水在全断面发生(图7)。因排取水口之间无丁坝,即使α>1,在一定范围内,仍有回水存在,但回水紧贴排、取水边岸。受出口处强烈扰动掺混影响,在各种工况下,下游回流始终存在。水深的变化甚微,完全符合刚盖假定。当有极缓的正纵底坡时,水深沿程略有增加;平坡时,略有减小。当上游回水存在时,取水口的温度上升;否则,温度几乎维持平衡水温不变。这说明在近区,对流作用是主要的,而扩散影响相对较小。

图8给出了流线及无量纲kε等值线。这是窄排取水口问题,更符合冷却水工程实际。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计算模拟困难更大。现阶段本文的计算结果定性与文献[3]的试验结果相符:排、取水口上、下游各存在一个回流区,但回流区的大小及位置等,还不能定量符合;对此种特定情形,计算的稳定性与收敛性也有待进一步改善。图8(b)、(c)分别给出了kε的分布。由图可见,kε在排、取水口处最大,说明这里的湍流最为强烈,从而湍能耗散率亦最大,符合物理规律。

五、结束语

k-ε这类精细模型用于近区小尺度问题比较成熟,现已有不少成功的算例>[2],本文的突扩通道,亦是典型的近区问题,计算结果与试验资料符合良好,是对k-ε方法可以成功用于近区的又一次证实;k-ε模型用于全场以建立整区模型,本文亦作过尝试(见排取水问题的计算),结果表明,这种尝试是可行的。然而,由于对远区大尺度问题,对水深较大、水流分层的问题,流散的影响与湍流的影响具有同等意义,有时它们的影响还相互抵偿>[6]。因此,如何处理好流散效应,如何综合考虑流散与湍流的相互作用,是建立整区模型的关键所在,这也正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k-ε方法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不少问题尚不成熟。对于实际工程中复杂的边界条件,kε的边界处理这有待进一步改善。另外,k-ε模型增加了kε两个输运方程,显然要比积分模型或扩散模型更费机时。因此,目前离冷却水问题的实际应用尚有一定距离。但作为基本研究,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对于湍流结构,kε的变化规律等,应进行试验研究,才能更好地了解湍流的物理本质,从而推动数学模型的发展。

Numerical Moddelling of the Intake-discharge Problem in Channels with a k-ε Turbulence Model>[4]

The k-ε two-equ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of turbulence has not been applied to the field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until 1970’s,and still remains in its developing stage.This model can be adapted to the calculations of many problems,dealing with high turbulent intensity,complicated turbulent structure and flow pattern,such as,buoyant jets,submerged jets,wakes,recirculations and secondary flows.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model is first applied to a sudden enlargement in order te examin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odel and the numerical methods.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Then it is turther used to the intake discharge problem which is of a typical layout in cooling-water projects,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qualitatively in.conformity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k-ε two-equ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of turbulence has not been applied to the field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until 1970’s,and still remains in its developing stage.This model can be adapted to the calculations of many problems,dealing with high turbulent intensity,complicated turbulent structure and flow pattern,such as,buoyant jets,submerged jets,wakes,recirculations and secondary flows.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model is first applied to a sudden enlargement in order te examin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odel and the numerical methods.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Then it is turther used to the intake discharge problem which is of a typical layout in cooling-water projects,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qualitatively in.conformity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Abstract

参考文献

>[1]Gerhard H.Jirka,Gerrit Abraham,Donald R.F.Harleman.An Assessment of Techniqes for Hydrothermal Prediction.Technical Report of MIT,1976.

>[2]Rodi,W..Turbulent Model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Hydraulics.A state of the Art Review,SFB 80/T/127,May,1978.

>[3]陈惠泉,许玉林.河道冷却水平面问题的研究∥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论文集(第7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2.

[4]沈熊,廖湖生.应用频移激光测速系统测量高湍流度回流流动.力学学报,1982(5).

>[5]Rastog,A.K.and Rodi,W..Prediction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open channels.Journal of the Hydraulics Division,ASCE,No.HY3,1978.

>[6]Aspects of Modelling Horizonal Momentum Transfer in Shallow.Report on Investigations,R1150 Delft Hydraulics Laboratory,December,1981.


>[1]:*本文发表于中国科学院 水利电力部 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学研究论文集》(第26集),1985年7月。作者:王能家 陈惠泉 倪浩清

>[2]:❶ 洪君涛.两维非对称突扩通道中湍流分离流动的数值模拟.硕士论文,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1983年。

>[3]:❶ 1cal=0.1868J。

>[4]:*Based on a thesis submitted in 1984 in partial ful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under the advisorship of Chen Huiquan and Ni Hao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