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工程及工程排水与加固理论与技术进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 筒壁扩张分析

沉入式筒式基础挤土效应如图1所示,筒体挤土可分为外侧筒壁挤土、内侧筒壁挤土及筒体底部挤土。对于内外侧筒壁挤土,可以用柱形孔扩张理论进行解答,对于筒体端部,可以采用球形孔扩张理论进行解答。筒壁扩张可假定为在筒壁厚度方向的中线上,土体向内、外两侧扩张。

2.1 外侧筒壁挤土效应

圆孔扩张理论首次由Bishop[18]提出,后来Vesic[19]基于弹塑性假设并利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对土体中圆孔扩张的过程进行了弹塑性分析。Vesic假定土体为各向同性的理想弹塑性材料,服从Mohr-Coulomb屈服准则,其扩孔过程如图2所示。假设土体中存在一个初始半径为r0的圆孔,在环向压力pu的作用下孔径由r0变为ru,扩孔之后,在圆孔周围存在一个半径rp的塑性区域,塑性区域以外为弹性区域。外侧筒壁的挤土位移为d/2,d为筒壁厚度,初始半径r0为筒体内径。

沉入式筒式基础挤土效应如图1所示,在弹性区域,土体内应力及位移解:

img

图1 筒壁扩张示意图

img

图2 外侧筒壁挤土扩张

img

式中 M1——待定常数;

ure——弹性区域的径向位移;

G——土体的剪切刚度。

在离扩孔中心r距离上取一土体单元,根据径向力系的平衡条件可以得到:

img

Mohr-Coulomb屈服方程为

img

式中 c——土体黏聚力;

φ——土体内摩擦角。

结合由圆孔扩张的弹性解(1)及式(2)、式(3)可求解出塑性区域内的径向、环向应力与径向位移:

img

式中 pu——最终扩孔压力;

ru——最终扩孔半径;

rp——弹性区域与塑性区域交界处的土体径向位移。

在弹性区域范围内:

img

式中 p0——扩张前土体中各项等同的初始应力。

在圆孔扩张过程中,土体体积变化为弹性区域体积变化与塑性区域体积变化之和,则扩孔后:

img

式中 r0——圆孔初始半径;

Δ——塑性区域土体平均体应变。

在屈服面上:

img

文献[2]中塑性半径的判定公式为

img

式中 Irr——修正刚度指标。

对于初始孔径不为零的情况:

img

利用式(5)、式(6),并参考式(7),可得扩孔压力:

img

计算扩孔压力,必先确定式(9)中的平均体应变Δ。文献[20]中采用球形扩张的计算方法求解Δ,对于圆孔扩张的平均体应变为

img

对于平面的圆孔扩张,塑性区域内的体应变εv可由式(4)中的位移求解:

img

将式(11)代入式(10)可得:

img

由式(8)、式(9)、式(12)便可求解土体中圆孔扩张压力。

2.2 内侧筒壁挤土效应

内侧筒壁的挤土过程如图3所示,初始r0的土柱受挤压后变为ru的土柱,r0=(D+d)/2,D为圆筒内径。图中pui为内侧筒壁上的挤土压力,ue为弹性边界上的位移,re为弹性半径。

对于内侧筒壁挤土效应的求解,可参考实心圆柱侧壁受均压变形的求解,在弹性区域内:

img

图3 内侧筒壁挤土压缩

img

式中 M2——待定常数。

在弹塑性交界处,弹性应力与塑性应力相等,利用式(3)可得:

img

在塑性区域,仍采用式(2)、式(3)进行求解:

img

式中 pui——内侧筒壁挤土压力。

在筒内土体受挤压过程中,土体体积变化仍为弹性区域体积变化与塑性区域体积变化之和,挤土后:

img
img

根据式(13)、式(14)、式(15),采用与外侧筒壁挤土效应相同的计算方法,便可求解内侧筒壁的挤土压力。

2.3 筒体底部挤土效应

对于筒体底部挤土,可以将筒体底部假定为环形排列、直径为d、间距为d/2的系列小球。参考文献[20]对筒体底采用球扩张的理论进行求解,则底端端压力为

img

筒体底端塑性区域内径向、环向应力为

img

筒体底端弹性区域内径向、环向应力为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