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安全大于天——河南固始县堤防抢险纪实
□本报记者 韦应魁 杜红志 通讯员 周志强 特约记者 唐伟
河南省固始县,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素有“北国江南”之称。淮河上游支流史河流经此处时坡缓势弱,河道浅且最宽达700~800米,由于是砂质河床和滩地,河槽非常不稳定,两岸系沉积台地,很容易受洪水侵袭。
6月30日以来,史河上游连续强降雨,上游梅山水库为保证水库安全,加大了泄洪流量,导致史河水流量陡增。
7月2日晨,固始县南大桥大庄防汛巡查员正在认真巡查史河堤防。发现水流不断冲刷着堤脚,堤身出现险情。他们第一时间向县防指汇报。
8点05分,县防办接到险情报告,立即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赶赴现场指挥抢险,此时堤身崩塌段已长约250米。
这段堤身属于沙质堤防,是1991年洪水后由当地将老故道上下游堵死,把原故道外的57户224人围到堤内,在乡(镇)组织下,群众自发修筑的生产堤。
险情发生后,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省防指副指挥长、副省长王铁要求,采取一切措施确保大堤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险情就是命令,县防指当即启动防汛抢险预案,紧急调运防汛物资编织袋2万条、木桩1000根、挖掘机7台、装载机4台到现场,同时派10个工作组分赴沿河乡镇巡堤查险。县政府领导与县水利局等相关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
国家防总工作组冒雨查看佛子岭水库泄洪情况
本报记者 韦应魁 摄
在河南固始县堤防,官兵们争分夺秒抢装沙袋
本报记者 韦应魁 摄
同日17点10分,信阳军分区调陆军20集团军工兵团200多人到达现场,会同当地民兵、预备役官兵500多人奋力抢险。
22点,险情基本稳定,县防指决定在老故道上修筑二、三道防线,并加固二道防线,防止水位上涨险情加重,做到万无一失。
7月3日,国家防总淮河工作组赶至现场,查看险情,听取了县水利局现场汇报,同时协调安徽省有关部门,尽量减少洪水下泄量,减轻下游防洪压力,并与河南省水利厅领导一起会商汛情,指导固始县防洪相关工作。
此时的险工段,水情依然紧张。烈日灼烤下的抢险现场,战士们正挥汗如雨加紧施工。固始县县长王志学和县水利局局长郭森林一直“钉”在现场。“我们所有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一定要保证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郭森林对工作组坚定地说。
险情发生后,固始县防指迅速组织群众转移,目前已转移群众57户224人至安全地带。
来源:《中国水利报》2016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