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陵矶水文站——永恒坚守现代监测
八百里洞庭,七口汇水,唯一口出水。城陵矶的水情,是洞庭安澜的“晴雨表”,更是长江中下游平稳行洪的重点区域之一。
4月22日,在绵绵细雨中,记者一行深入湖南岳阳长江委水文局城陵矶(七里山)水文站,在长江水文测船上亲身感受水文职工的执著坚守和现代化的水文监测。
“这是座百年老站,测的是长江中游近乎最为复杂的水情。”水文站职工彭艳明向我们介绍,“由于距洞庭湖与长江汇合处仅3.5公里,城陵矶站水位受长江顶托甚为严重。有别于一般水文站单一线的水位流量关系,这里的水位流量过程线由正反的八字绳套首尾相连,弯转交错。同一水位流量相差可达2万立方米每秒,相同流量的水位相差更高达10米。加之长江干流松滋、太平、藕池与长江支流湘资沅澧来水交错入湖,使城陵矶站水位影响因素远复杂于其他站。”
据了解,在长江水文防洪预报模型中,要求城陵矶流量数据均用实测流量来验证。因此,当城陵矶水位超警戒时,要逐日测流;情况危急时,一天要测2次。
57岁的彭艳明负责城陵矶水文站水位、流量、泥沙、水温等测量数据材料的整编、初制,是一位干了30多年测报工作的老水文人。应记者请求,他招呼来他的同事们给我们进行ADCP测流演示。
即将上测船时,他一再强调,所有上船的人必须穿上救生衣。当我们走进测船驾驶舱时,只见印有水文测轮应变演习部署表、船舶驾驶安全操作规程、船长(驾驶人员)职责的牌匾都一一悬挂在船舱壁上。
的确,无论如何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测量,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正如船上的标语所说:“安全是最大的效益。”
彭艳明介绍,在目前水情下,运用ADCP测量该断面,每次测流长度在1200米左右,高水时会达到2000米以上,测流时,航线要保持一致,不能有回流。往返测流误差在2%以内,就证明测流通过;否则要重测。
发动测船,解放缆绳,架设仪器,启动电脑,转动轮盘,紧盯屏幕,接收数据,保持航向,平稳行进,安全返航,收回仪器,整理数据……一套麻利的动作下来,流畅自然。半个多小时,彭艳明和他的同事完成了运用ADCP进行城陵矶断面测流的操作,测量数据也同步显示在了电脑上。
“相比1998年,现在的科技手段大大减轻了人力,也提高了效率。”彭艳明说。
“1998年党中央决策是否启用荆江分洪区时,我们每半小时报一次水位。24小时水位报汛持续3个月,大伙基本没歇脚。”做了几十年水位观测员的林红武对1998年的工作场景仍记忆犹新。“城陵矶站所处的江湖交汇处,有类似潮汐的特点,自动报汛前观测水尺时更要综合最近40分钟的平均数据,每5分钟读一次数,取稳定值。大水时,人基本不能离开水尺桩。”
现在,逐时观测水位已成历史,长江委水文局于2005年完成了所属118个中央报汛站水位、雨量自动采集、存贮和传输系统的建设,实现了报汛自动化系统的统一。
通过浮子式、气压式传感器的精确测量,水位遥测终端每天8点到8点05分,自动把水位数据通过网络、短信、北斗卫星发送到长江委岳阳水情分中心,十分便捷。ADCP在河流流量测验中,更是极大提高流量测验自动化水平,缩短测验时间,节省劳动力,提高了水文巡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