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2012-2014年)标准汇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附录A 河流干支流编码规则

河流代码由9位大写字母或数字组成,数字表示干流河段,字母表示支流。在一级流域(区域)和二级流域(水系)的基础上对河流和流域(区域)水系进行编码。具体的编码对象包括山地河流(含流入地下的河流)、平原区河流[含平原区流域(区域)水系]、混合型流域(区域)水系及山地和平原区河流、其他河流[含运河、分叉(洪)道等]和区间河流(含水文测站断面以上河流)。

A.1 山地河流

山地河流采用分级逐类递推编码方法进行河流编码。

二级流域(水系)以下的流域(区域)水系编码,首先对流域(区域)水系对应的干流进行编码,再对干流河段和一级支流进行编码,并分级逐类进行,穷尽所有标准以上河流。

A.1.1 干流编码

干流编码分两种情形,一种为流域(区域)水系有干流情形(如汉江水系的二级流域码为FG),另一种为流域(区域)水系无干流情形(如浙东沿海诸河水系的二级流域码为GE)。

A.1.1.1 流域(区域)水系有干流情形

干流代码用数字0,表示整个干流。如汉江水系干流的编码为FG000000000L,FG为汉江水系的二级流域码,第一个数字0表示汉江整个干流,后面的8个数字0为缺省代码,河流类别码为L,表示左岸支流。

A.1.1.2 流域(区域)水系无干流情形

这种情形经常出现在内流河水系、沿海水系、环湖水系等复杂流域(区域)水系。根据流域(区域)水系的复杂情况分为混合型流域(区域)水系和非混合型流域(区域)水系两种。

A.1.1.2.1 混合型流域(区域)水系

根据混合型流域(区域)水系面积和位置,在所属的上一类流域(区域)水系对该混合型流域(区域)水系进行分类编码,然后按照混合型流域(区域)水系的编码原则(详见A.3)进行河流编码。

A.1.1.2.2 非混合型流域(区域)水系

非混合型流域(区域)水系又可分为流域(区域)水系被其他同类流域(区域)水系所分割(如浙东沿海诸河水系被钱塘江水系和瓯江水系分割)和不被其他同类流域(区域)水系分割(如鄱阳湖水系)两种。

首先把海岸、湖岸等按照弧线形状沿逆时针方向虚拟为干流,然后对流入虚拟干流的支流进行逐类递推编码。

对被其他同类流域(区域)水系(N个,小于8)所分割的非混合型流域(区域)水系,虚拟干流被分割为N+1段,然后按照干流河段和一级支流编码原则进行编码。如浙东沿海诸河水系(GE)的海岸线(逆时针方向从南至北虚拟为干流)被钱塘江水系(GA)、瓯江水系(GB)分割成瓯江以南区间(GE1)、瓯江至钱塘江区间(GE2)、钱塘江以北区间(GE3)三段。

对不被其他同类流域(区域)水系分割的非混合型流域(区域)水系,按分级逐类递推编码原则,挑选河流面积、河长等属性接近的N条(小于8)支流,把虚拟干流分为N+1段,然后按照干流河段和一级支流编码原则进行编码。如鄱阳湖水系(FH)的鄱阳湖湖岸(从湖口向西逆时针方向虚拟为干流),被河流面积河长等属性接近的4条河流(修水、赣江、抚河、信江)分为5段,即湖口至修水段(FH1)、修水至赣江段(FH2)、赣江至抚河段(FH3)、抚河至信江段(FH4)、信江至湖口段(FH5)。

A.1.2 干流河段和一级支流编码

相对干流(虚拟干流),按分级逐类递推原则,挑选河流面积、河长等属性接近的N条(小于8)支流,这些支流把干流分为N+1段。

干流河段和对应的同类一级支流使用1位代码。

干流河段从上游至下游顺序使用1位数字进行编码,分别为1、2、3、…、N+1(小于9),N条支流则从上游至下游顺序使用1位字母进行编码,分别为A、B、C、…,详见图A.1。

图A.1中自右上至左下的河流为干流,在干流上根据集水面积和河长等河流属性基本相当的原则选择4条支流,则4条支流的代码从上游至下游分别为A、B、C、D,5个干流河段的代码从上游至下游分别为1、2、3、4、5,如支流B与C之间的干流河段代码为3。若干流的代码为FC000000000L(岷江水系),则支流A的代码为FCA00000000R,支流B的代码为FCB00000000L,以此类推其他支流的代码;支流A以上的干流河段代码为FC1,以此类推。

再将干流的N+1个河段、N条较大支流作为干流,采用上述方法对干流河段及其支流进行分级逐类编码。如图A.1中支流A的第1条支流编码为FCAA0000000L,干流河段3的第1条支流编码为FC3A0000000L。

img

图A.1 干支流编码示意图

依此类推进行编码,直到所有河流编码完毕。

对流入地下的河流,根据水文地质图或已有的成果在明确其汇入的干流后,可把它作为干流的一级支流(流入地下处与干流就近虚拟连接),并采用就近原则进行分级逐类编码。

A.1.3 同级支流的分类原则

二级流域(水系)以下的流域(区域)河流(水系)在采用分级逐类递推原则进行河流编码时,同级支流的分类原则是同级支流的流域面积和河长等属性比较一致。

用计算机进行同级支流自动分类时,把所有同级支流的面积和河长从大到小进行排队,然后采用下面两个条件进行控制:

a)最小支流流域面积或河长应大于最大河流流域面积或河长的0.382倍。

b)在同级支流面积序列中,本条支流流域面积与下一条支流流域面积的差值应小于下一条支流流域面积的0.618倍。

A.2 平原区河流

首先对平原区流域(区域)水系进行编码,然后按照流域(区域)水系的自然排水方向确定骨干河流,再由骨干河流向面上延伸。平原区河流均按支流处理,并按河长及重要性进行分类,用字母编码(受字母数量的限制,平原区河流每类的数量不大于23条),与骨干河流相连的河流为次骨干河流,逐类递推编码,每类平原河流的代码参考自然排水方向使用字母A~Y(不含I、O)顺序编号。平原河流的起始端和结束端参照自然排水方向确定。

A.3 混合型流域(区域)水系河流

首先根据混合型流域(区域)水系位置和面积,在所属上一类流域(区域)水系中对该混合型流域(区域)水系进行分类编码。然后把混合型流域(区域)水系分为山地流域(区域)水系和平原区流域(区域)水系两类,并把山地流域(区域)水系编码为数字1、平原区流域(区域)水系编码为数字2,即把两类水系虚拟为河流干流的上下段。两类流域(区域)水系边界并不一定要物理划分,虽然有时两类流域(区域)水系的边界很清晰,如两类流域(区域)水系之间存在湖泊等。最后采用山地河流编码原则对山地流域(区域)水系的河流进行编码,用平原区河流编码原则对平原区流域(区域)水系的河流进行编码。对混合河流,只要平原段或山地段的其中一段达到普查标准,那么另一段就必须纳入普查,其河流类别为混合河流M。

A.4 其他河流

其他河流主要指运河、分叉(洪)河流等。

运河一般跨流域(区域)水系,其代码采用就近原则分段编码,每段编码采用当地河流的编码,河流名称后增加所属流域信息,如温瑞塘河(瓯江段),然后在省级、流域和全国层面对运河进行统一处理。

分叉(洪)河流细分为分叉河流和分洪河流,有时也有支流汇入,分洪河流的上下断面一般不在同级流域(区域)水系。分叉(洪)河流可作为分叉断面或分洪断面(上断面)干流的一级支流处理,也可作为汇入断面(下断面)干流的一级支流处理,并按照分级逐类原则编码。

A.5 区间河流、水文测站断面以上河流

区间河流和水文测站断面以上河流的代码以出口断面所在的最小流域(区域)代码为基础,在代码最后加1位数字或字母(先数字后字母)表示顺序号,从上游至下游顺序使用数字1~9和字母A~Y(不含I、O)。如干流河段FCA100000002中第1个区间河流的编码为:FCA11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