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建筑工程施工定额
2.2.1 施工定额概述
施工定额是以同一性质的施工过程或工序为制订对象,确定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某一施工过程或工序所需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消耗的数量标准。所以,施工定额包括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机械台班使用定额。施工定额直接用于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是建筑安装企业的生产定额。它是以同一性质的施工过程为标定对象,以工序定额为基础编制的。为了适应生产组织和管理的需要,施工定额划分得很细,是建设工程定额中分项最细、定额子目最多的一种定额,也是工程建设中的基础性定额。其中,劳动定额目前实行全国统一指导并分级管理,材料消耗定额和机械台班使用定额则由各地方或企业根据需要进行编制及管理。
2.2.1.1 施工定额的作用
施工定额一方面反映国家对建筑安装企业在增收节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下,为完成一定的合格产品必须遵守和达到的最高限额;另一方面也是衡量建筑安装企业工人或班组完成施工任务多少和取得个人劳动报酬多少的重要尺度。因此,施工定额是建筑行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中最重要的定额之一。其作用体现在:
(1)施工定额是企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作业计划的依据。
(2)施工定额是项目经理部向施工班组签发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的基本依据。
(3)施工定额是计算工人劳动报酬的依据。
(4)施工定额是提高生产率的手段。
(5)施工定额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
(6)施工定额是编制施工预算,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和经济核算的基础。
(7)施工定额是编制预算定额的基础。
2.2.1.2 施工定额的编制原则
1.平均先进性原则
编制的定额既能反映出管理、技术的先进性,也应符合施工企业的造价管理要求。所谓平均先进水平,就是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大多数施工班组和大多数生产者经过努力能够达到或超过的水平。一般应低于先进水平,而略高于平均水平。
2.简明适用性原则
施工定额内容以《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为参考,要求要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编制的企业定额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工程量清单形式,简明、准确,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其易为使用者所掌握,便于查阅、便于计算、便于携带。
3.贯彻专群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
施工定额的编制工作量大,工作周期长,且又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政策性,这就要求要有水平的稳定的专家队伍,负责组织协调,掌握政策,制订编制定额工作方案,系统地积累和分析整理定额资料,调查现行定额的执行情况以及新编定额的试点和征求各方面意见等工作。贯彻以专家为主编制施工定额原则的同时需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政府的价格政策和产业导向,以盈利为目标,自主地编制企业定额。
4.坚持实事求是,动态管理的原则
企业施工定额应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确定工料机各项消耗的数量。使定额在运用上更贴近实际、技术上更先进,经济上更合理,工程单价真实反映企业的个别成本。市场行情瞬息万变,由于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更新,不同的工程、不同的时段都有不同的价格,因此企业施工定额的编制还要注意便于动态管理的原则。
5.遵循时效性和保密性原则
企业定额应量价分离,独立自产。所有单价都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调查市场,定期总结、完善及调整本企业各方面业绩与资料;与建设市场紧密联系,及时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高竞争力。
2.2.1.3 企业定额的编制内容及依据
1.企业额定的编制内容
企业定额的编制内容包括:编制方案,总说明,工程量计算规则,定额划项,定额水平的制定(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水平和管理成本费的测算和制定),定额水平的测算(典型工程测算及与全国基础定额的对比测算),定额编制基础资料的整理、归类和编写。
2.定额的编制依据
定额的编制依据主要有: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政府的价格政策,现行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现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国家设计规范,各种类型具有代表性的标准图集,施工图纸,企业技术与管理水平,工程施工组织方案,现场实际调查和测定的有关数据,工程具体结构和难易程度状况,以及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情况等。
2.2.2 消耗量定额
定额中规定的资源消耗量的多少反映了定额水平,定额水平是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力的综合反映。在制定消耗量定额,确定定额水平时,要正确地、及时地反映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施工管理水平,以促进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提高,施工管理的不断完善,以达到合理使用建设资金的目的。消耗量定额是指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企业内部平均设备状况和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为了完成一定计量单位质量合格的建筑工程产品,必须消耗的一定品种规格的建筑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燃料、水、电等的数量标准。
2.2.2.1 劳动消耗定额
劳动定额亦称人工定额,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某等级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或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的劳动时间。按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是确定工程建设定额人工消耗量的主要依据。劳动定额反映的是活劳动的消耗,按照反映方式的不同,劳动定额有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两种形式,是确定工程建设定额人工消耗量的主要依据。
1.劳动消耗定额的分类
时间定额是指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生产工人的工作时间标准;产量定额是指生产工人在单位时间里必须完成的合格产品的产量标准。为了便于核算,劳动定额大多采用时间定额的形式。劳动消耗定额简称劳动定额,又称为人工定额。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某等级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或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劳动定额分为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
(1)时间定额。时间定额是指某种专业、某种技术等级的工人班组或个人,在合理的劳动组织、合理的使用材料和合理的施工机械配合条件下,完成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需的工作时间,包括准备与结束时间、基本生产时间、辅助生产时间、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以及工人必要的休息时间。时间定额的计量单位以完成单位产品(如工日/m3、m2、t、块、套、组等)所消耗的工日来表示,每工日按8h计算。
(2)产量定额。产量定额是指某工种某等级工人或工人小组在合理的劳动组织等施工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其计量单位为产品数量/单位时间(工日),如m、m2、m3、t、块/工日等。
或
(3)时间定额与产量定额的关系。时间定额与产量定额互为倒数的关系,时间定额降低,则产量定额提高。即
(4)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的特点。产量定额以“m3/工日、t/工日、套/工日”等单位表示,数量直观具体,容易为工人所接受和理解。因此,产量定额适用于小组分配施工任务,考核工人的劳动效率和签发施工任务单。但由于计量单位不同,在统计完成生产任务时,不能直接相加,因而不能满足计划统计工作的要求。时间定额以“工日m3、工日/t、工日/套”等为单位,不同的工作内容由于有相同的时间单位,定额完成量可以相加,因此时间定额适用于:计算完成某一分部(项)工程所需的总工日数、核算工资、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和计算分项工期。
【例2.1】 某工程有120m3一混凝土独立基础,每日有20名专业工人投入施工,时间定额为0.805工日m3,试计算完成该项工程的定额施工天数。
解:完成砖基础需要的总工日数:0.805×120=96.60(工日)
需要的施工天数:96.60/20=5(d)
【例2.2】 某抹灰班有13名工人,抹某住宅楼混合砂浆砖墙,施工25d完成抹灰任务。产量定额为13.73m2/工日。试计算抹灰班应完成的抹灰面积。
解:抹灰班完成的工日数量:13×25=325(工日)
抹灰班应完成的抹灰面积:13.73×325=4462.25(m2)
2.劳动消耗定额的作用
(1)劳动定额是现代企业组织生产、组织劳动的依据。现代企业组织产品生产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为使产品生产过程有秩序而又有成效地进行,企业必须制定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用以核算、配备生产过程各阶段的工人和设备,使之经常保持必要的比例关系,然后各阶段生产又都按定额的要求,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加工一定数量的产品。
(2)劳动定额是挖掘生产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劳动定额是在总结先进技术操作经验基础上制定的,同时,它又是大多数工人经过努力才可以达到的。
(3)劳动定额是企业计划管理的基础。企业编制生产计划时,必须运用劳动定额核算生产能力,平衡生产任务、设备、劳动力,把计划建立在严格的数量分析基础上,使生产计划既先进,又可靠。
(4)劳动定额是企业实行经济核算的工具。企业经济核算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它用价值形式计算生产中人、物、财力的消耗及其经济效果,促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5)劳动定额是企业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尺度。劳动定额是衡量劳动者在生产中支付劳动量和贡献大小的尺度。在评定职工工资时,除技术业务能力外,完成定额的程度是评定条件之一。有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就可以核算劳动者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保证一定量的劳动领取一定量的报酬。
3.劳动消耗定额的编制方法
(1)经验估计法。经验估计法是根据定额员、技术员、生产管理人员和老工人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生产某一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人工、机械台班、材料数量进行分析、讨论和估算,并最终确定定额耗用量的一种方法。
(2)统计计算法。统计计算法是一种运用过去统计资料确定定额的方法。
(3)技术测定法。技术测定法是通过对施工过程的具体活动进行实地观察,详细记录工人和机械的工作时间消耗、完成产品数量及有关影响因素,并将记录结果予以研究、分析,去伪存真,整理出可靠的原始数据资料,为制定定额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方法。
(4)比较类推法。比较类推法也称为典型定额法。比较类推法是在相同类型的项目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项目,然后根据测定的定额用比较类推的方法编制其他相关定额的一种方法。
2.2.2.2 材料消耗定额
建筑安装材料分为非周转性材料和周转性材料两大类。非周转性材料亦称直接性材料,它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次性消耗并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如砖、砂、石、钢筋、水泥等。周转性材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能多次使用、周转的工具型材料,如各种模板、活动支架、脚手架、支撑等。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节约与合理使用材料的条件下,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非周转性材料也称为直接性材料。它是指施工中一次性消耗并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如砖、瓦、灰、砂、石、钢筋、水泥、工程用木材等。周转性材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能多次使用,反复周转但并不构成工程实体的工具性材料,如模板、活动支架、脚手架、支撑、挡土板等。
1.直接性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
常用的制定方法有观测法、试验法、统计法和理论计算法。
(1)观测法。观测法最适宜制定材料的损耗定额来源,是对施工过程中实际完成产品的数量进行现场观察、测定,再通过分析整理和计算确定建筑材料消耗定额的一种方法。通过现场的观察,获得必要的现场资料,才能测定出哪些是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耗,应该计入定额内;哪些材料是施工过程中可以避免的损耗,不应计入定额内。在现场观测中,同时测出合理的材料损耗量,即可据此制定出相应的材料消耗定额。
(2)试验法。试验法是通过专门的仪器和设备在试验室内确定材料消耗定额的一种方法,主要制定材料的净用量定额来源。这种方法适用于能在试验室条件下进行测定的塑性材料和液体材料。由于在实验室中无法充分估计到施工现场中某些外界因素对材料消耗的影响。因此,要求实验室条件尽量与施工过程中的正常施工条件一致,还需对测出的数据还要用观察法进行校核修正。
(3) 统计法。统计法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分部分项工程所拨发的各种材料数量、完成的产品数量和竣工后的材料剩余数量,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来确定材料消耗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不需组织专人观测和试验。但应注意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和系统性,要有准确的领退料统计数字和完成工程量的统计资料。统计对象也应加以认真选择,并注意和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所拟定额的准确程度。
(4) 理论计算法。主要适用于块状、板状和卷筒状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计算法是根据施工图纸和其他技术资料,用理论公式计算出产品的材料净用量,从而制定出材料的消耗定额。理论计算法主要适用于计算按件论块的现成制品材料,如砖石砌体、装饰材料中的砖石、镶贴材料等。其方法比较简单,先计算出材料的净用量、材料的损耗量,然后两者相加即为材料消耗定额。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材料的计算方法:
1)砖砌体材料用量的计算:
【例2.3】 计算标准砖一砖外墙每立方米砌体砖和砂浆的总消耗量,已知砖的消耗量为2.5%,砂浆的消耗量为1%。
2)块料面层材料用量计算。消耗量的计算块料指瓷砖、锦砖、缸砖、预制水磨石块、大理石、花岗岩等,块料面层定额一般以100m2为计算单位。每100m2块料面层中:
【例2.4】 1∶1水泥砂浆贴152×152×5瓷砖墙面,结合层厚度10mm厚,试计算每100m2墙面瓷砖和砂浆的总消耗量 (灰缝宽2mm),瓷砖损耗率1.5%,砂浆损耗率1%。
解:每100m2瓷砖墙面中:
3)普通抹灰砂浆配合比用料量的计算。抹灰砂浆的配合比通常是按砂浆的体积比计算的,每立方米砂浆各种材料消耗量计算公式如下:
【例2.5】 试计算配合比1∶1∶3水泥石灰砂浆每立方米材料消耗量。已知:砂视密度2650kg/m3,堆积密度1550kg/m3,水泥密度1200kg/m3,砂损耗率为2%,水泥、石灰膏损耗率为1%。
2.周转材料的消耗定额
摊销量是指周转材料使用一次在单位产品上的消耗量,即应分摊到每一单位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上的周转材料消耗量。周转材料的消耗定额应该按照多次使用,分次摊销的方法确定。周转性材料消耗定额一般与下面四个因素有关:
(1)一次使用量。第一次投入使用时的材料数量。根据构件施工图与施工验收规范计算。一次使用量供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申请备料和编制施工作业计划使用。
(2)损耗率。在第二次和以后各次周转中,每周转一次因损坏不能复用,必须另作补充的数量占一次使用量的百分比,又称平均每次周转补损率。用统计法和观测法来确定。
(3)周转次数。按施工情况和过去经验确定周转次数。
(4)回收量。平均每周转一次平均可以回收材料的数量,这部分数量应从摊销量中扣除。
以木模板为例,现浇混凝土构件木模板摊销量计算公式如下:
1)一次使用量计算:根据选定的典型构件,按混凝土与模板的接触面积计算模板工程量,再计算:
2)周转使用量:平均每周转一次的模板材用量。
施工是分阶段进行,模板也是多次周转使用,要按照模板的周转次数和每次周转所发生的损耗量等因素,计算生产一定计量单位混凝土工程的模板周转使用量。
3)模板回收量和回收折价率。周转材料在最后一次使用完了,还可以回收一部分,这部分称回收量。但是,这种残余材料由于是经过多次使用的旧材料,其价值低于原来的价值。因此,还需规定一个折价率。同时周转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施工单位均要投入人力、物力、组织和管理补修工作,须额外支付管理费。为了补偿此项费用和简化计算,一般采用减少回收量增加摊销量的做法。
4)摊销量计算:
【例2.6】 根据选定的某工程捣制混凝土独立基础的施工图计算,每立方米独立基础模板接触面积为2.1m2,根据计算每平方米模板接触面积需用板枋材0.083m3,模板周转6次,每次周转损耗率16.6%。试计算混凝土独立基础的模板周转使用量、回收量、定额摊销量。
5)预制构件木模板摊销量计算:
【例2.7】 根据选定的预制过梁标准图计算,每立方米构件的模板接触面积为9.2m2,每平方米接触面积需用枋板材0.091m3,模板周转次数为25次,模板损耗率为5%,试计算模板的摊销量。
2.2.2.3 机械台班定额消耗量
消耗量定额中的施工机械台班消耗量是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所必需消耗的各种施工机械的台班数量。在消耗量定额中,施工机械台班消耗量的单位是“台班”,按现行规定,每台施工机械工作8h为一个台班。消耗量定额的机械化水平应以多数施工企业采用和已推广的先进施工方法为标准。消耗量定额中的施工机械台班消耗量的确定一般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以施工定额(劳动定额)的施工机械台班消耗定额为基础来确定;另一种是以现场实测数据为基础来确定。
1.确定正常的施工条件
拟定机械工作正常条件,是拟定工作地点的合理组织和合理的工人编制。
工作地点的合理组织,是对施工地点机械和材料的放置位置、工人从事操作的场所,作出科学合理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安排。它要求施工机械和操纵机械的工人在最小范围内移动,但又不阻碍机械运转和工人操作,应使机械的开关和操纵装置尽可能集中地装置在操作工人的近旁,以节省工作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最大限度发挥机械的效能,减少工人的手工操作。
拟定合理的工人编制,是根据施工机械的性能和设计能力,工人的专业分工和劳动工效,合理确定操纵机械的工人和直接参加机械化施工过程的工人编制。拟定合理的工人编制,应要求保持机械的正常生产率和工人正常的劳动工效。
2.确定机械1h纯工作的正常生产率
确定机械正常生产率时,必须首先确定出机械纯工作1h的正常生产效率。机械纯工作时间,就是指机械的必需消耗时间。机械1h纯工作正常生产率,就是在正常施工组织条件下,具有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技术工人操纵机械1h的生产率。
根据机械工作特点的不同,机械1h纯工作正常生产率的确定方法,也有所不同。
对于循环动作机械,确定机械纯工作1h正常生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对于连续动作机械,确定机械纯工作1h正常生产率要根据机械的类型和结构特征,以及工作过程的特点来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工作时间内的产品数量和工作时间的消耗,要通过多次现场观察,进行多次工作日写实并考虑机械说明书等有关资料,认真分析后取定。同一机械对不同对象的作业属于不同的工作过程,如挖掘机所挖土壤的类别不同,碎石机所破碎的石块硬度和粒径不同,均需分别确定其纯工作1h的正常生产率。
3.确定施工机械的正常利用系数
确定施工机械的正常利用系数,是指机械在工作班内对工作时间的利用率。机械的利用系数和机械在工作班内的工作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确定机械的正常利用系数。首先要拟定机械工作班的正常工作状况,保证合理利用工时。
确定机械正常利用系数,要计算工作班正常状况下准备与结束工作,机械启动、机械维护等工作所必需消耗的时间,以及机械有效工作的开始与结束时间。从而进一步计算出机械在工作班内的纯工作时间和机械正常利用系数。
4.计算施工机械台班定额
计算施工机械定额是编制机械定额工作的最后一步。在确定了机械工作正常条件、机械1h纯工作正常生产率和机械正常利用系数之后,采用下列公式计算施工机械的产量定额:
施工机械台班产量定额=机械1h纯工作正常生产率×工作班延续时间×机械正常利用系数
2.2.3 企业定额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于建筑市场的两大主题都作出统一的规定,作为投标企业必须以不低于成本价的最低价中标,成本价如何而来,就是企业按照自身水平测算的生成自己的企业定额信息测算得到的。
过去,我国采用传统定额计价方式,使用国家、行业、地区颁布的定额,定额消耗是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消耗,它反映全国范围内大多数施工企业能达到的一种平均水平,而不能准确反映各个企业的实际消耗量,也不能全面体现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所以传统计价模式不利于企业之间进行正当竞争,不能正确反映建筑市场价格,不利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
2.2.3.1 企业定额的概念
企业定额是企业的商业机密,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具体表现。所谓企业定额,就是指建筑安装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所确定的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需的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台班的消耗量,以及其他生产经营要素消耗的数量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定额仅限于企业内部使用,如施工企业附属的加工厂为了内部核算便利而编制的定额,对外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如预制混凝土和金属构件厂、大型机械化施工公司、机械租赁站等。它们的定额标准虽不纳入建筑安装工程定额内,但其生产服务活动与建设工程密切相关,其定额标准、出厂价格、机械台班租赁价格等,都要按规定的编制程序和方法经有关部门的批准才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执行。
2.2.3.2 企业定额的性质
企业定额是建筑安装企业内部管理的定额,其影响范围涉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指挥等各个环节。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律和规范、制度,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条件和可挖掘的潜力、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环境,编制企业定额,自行决定定额的水平。
2.2.3.3 企业定额的构成及表现形式
企业定额的构成及表现形式应视编制的目的而定,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发的《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也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以满足需要和便于使用为准。企业定额应包括工程实体性消耗定额、措施性消耗定额和费用定额。
企业定额的编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遵循简单、明了、准确、适用的原则。企业定额的构成及表现形式因企业的性质不同、编制的目的不同、编制的方法不同而不同。其构成及表现形式主要有企业劳动定额、企业材料消耗定额、企业机械台班使用定额、企业机械台班租赁价格和企业周转材料租赁价格。
2.2.3.4 企业定额的编制目的
1.企业内部定额是投标报价的基础
企业内部定额是依据本企业实际施工水平编制的。是构成工程实体所需消耗的各种人工、材料、机械的最低消耗量,以及为合理的正常施工所需的各项措施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标准。企业定额是企业自身生产力水平的反应,是形成企业个别成本的基础,有了企业内部定额,在投标报价时就能做到合理地确定投标价,有效提升投标报价的竞争力。
2.企业定额是企业制订工程项目目标成本和进行项目成本核算的依据
企业内部定额是进行科学管理、开展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有效控制项目成本的手段。工程中标后,可根据企业定额制订各施工阶段的目标成本,在施工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改进施工组织设计中人力、材料、设备、费用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现场施工管理水平来挖掘潜力、降低成本: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人工、材料、机械市场信息不断调整阶段目标成本:工程竣工后,企业定额又将成为该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重要依据。
2.2.3.5 企业定额的编制步骤
企业定额的编制步骤如图2.1所示。
图2.1 企业定额的编制步骤
2.2.3.6 企业定额编制原则
1.平均先进性原则
我国现行的《全国统一基础定额》的水平是按正常的施工条件、多数建筑企业的施工机械装备程度、合理的施工工期、施工工艺、劳动组织为基础编制的,反映的社会平均水平标准;而企业定额水平是反映施工企业在一定程序和工艺条件下的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以及物化劳动的实际水平,这种水平即要在技术上先进、又要在经济上合理可行;编制企业定额的目的就是不仅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获取最大利益,还能够正确反映比较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水平,总之,编制的定额既能反映出管理、技术先进性,也应符合施工企业的造价管理要求。
2.定额划分项的适用性原则
企业定额作为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和承发包计价的依据,在编制划分项的总思路上,应该根据国际标准“建筑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编号和项目名称、计量单位、计算规则等保持一致。
企业定额更多地考虑了施工组织设计、先进施工工艺及技术及其他成本降低性措施,更加贴近实际,因此对于影响工程造价主要的项目、常用项目在划分时要比预算定额详细。对于次要的、不常用的尽可能综合,最终要确保定额的适用性。企业施工定额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确定工料机各项消耗的数量,对影响造价较大的主要常用项目,要多考虑施工组织设计,先进的工艺,使工程单价真实反映企业的个别成本。每章节后要预留一定的空挡,用于不断补充新工艺、新结构、新结束出现的补充子目。
3.量价分离、动态管理的原则
对形成工程实体的项目,均以量价合一的完全价格形式表现,并实行固定量、浮动价和规定费的动态管理计价方式。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措施性费用项目(如脚手架、模板工程、垂直运输等)实行固定量、不计价的不完全价格形式表现。可根据工程的不同特点,具体的施工方案,确定一次投入量和使用期进行计价,能更加切实地反映出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和技术先进水平。
4.以专为主、专群结合的原则
企业定额的编制要求有支经验丰富、技术与管理知识全面、有一定政策水平的专业队伍,其人员结构应以专家、专业人员为主并吸收工人、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企业各部门业务人员参加,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5.保密原则
企业定额的指标体系及标准要严格保密。它一旦被竞争对手获取,将使企业陷于被动,蒙受损失。所以,企业应有自我保护意识和加密措施 材料、机械市场信息不断调整阶段目标成本:工程竣工后,企业定额又将成为该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重要依据。
2.2.3.7 企业定额与其他工程定额的区别
1.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的区别
企业定额和施工定额都是以施工过程为研究对象,都是施工企业内部用于施工管理和成本核算的依据。但是,施工定额是本地区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的有关职能机构根据大多数施工企业的评价先进水平制定的,而企业定额是某一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的计算管理水平及相应优势制定的。
2.企业定额与消耗量定额的区别
消耗量定额由国家、行业或地区建设主管部门编制,是国家、行业或地区建设工程造价计价权威性的标准,是业主进行招标标底编制的主要依据;消耗量定额是按社会平均水平编制的,考虑的是一般情况,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普遍性和复杂性。企业定额是施工企业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管理优势编制的,考虑的是企业施工的个别特殊情况;企业定额针对某项工程具体施工技术水平考虑得更多些,所以,企业定额比消耗量定额更为先进、更为具体。
3.消耗量定额与企业定额的区别
企业定额是企业为自身编制的定额,其代表的是平均先进水平,是施工企业编制施工预算的依据。消耗量定额是社会定额,反映了社会平均水平,是编制施工图预算、标底、工程决算的依据。消耗量定额是在企业定额基础上经适当扩大、综合编制而成的,比企业定额多考虑了一个10%左右的幅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