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任务二 闸底板选择
一、闸底板堰型的选择
闸底板堰型一般有宽顶堰型和低实用堰型两种,如图2-1所示。
图2-1 闸底板堰型
(一)宽顶堰型
当闸底板顺水流方向上长度δ满足2.5H<δ<10H(H为堰上水头)时,为宽顶堰。宽顶堰是水闸中最常用的底板结构形式,其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泄流能力比较稳定,有利于泄洪、冲沙、排淤、通航等;其缺点是自由泄流时流量系数较小,容易产生波状水跃。
(二)低实用堰型
低实用堰有梯形的、曲线形的和驼峰形的。实用堰自由泄流时流量系数较大,水流条件较好,选用适宜的堰面曲线可以消除波状水跃;但下游水位对泄流能力有明显影响(淹没度增加时,泄流能力急剧降低),当下游水深hs>0.6H(H为堰上水头)以后,泄流能力将急剧降低,不如宽顶堰泄流时稳。上游水深较大,采用这种孔口形式,可以减小闸门高度。
二、闸底板高程的确定
闸底板高程与水闸承担的任务、泄流量(或引水流量)、上下游水位、河床地质条件及施工基坑开挖条件等因素有关。
闸底板应置于较为坚实的土层上,并应尽量利用天然地基。在地基强度能够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底板高程定得高些,闸室宽度大,两岸连接建筑相对较低。对于小型水闸,由于两岸连接建筑物在整个工程中所占比重较大,因而总的工程造价可能是经济的。在大中型水闸中,由于闸室工程量所占比重较大,因而适当降低底板高程,常常是有利的。当然底板高程也不能定得太低,否则,由于单宽流量加大,将会增加下游消能防冲的工程量,闸门增高,启闭设备的容量也随之增大,另外,基坑开挖也较困难。
一般情况下,拦河闸和冲沙闸底板高程可与河床齐平(以利泄洪、排沙);进水闸及分洪闸在满足引水或泄洪设计流量的条件下,可比河床略高些(以防大量推移质沙进入渠道或分洪区);排水闸及有排涝任务的挡潮闸,底板高程应尽量放低些,一般略低于或齐平闸前排水沟的沟底,以保证将渍水迅速降至计划高程,但要避免排水出口被泥沙淤塞。
水闸底板高程的确定还需考虑过闸单宽流量。底板高程定得高,堰上水头H0减小,由泄流公式知泄流宽度B加大,单宽流量小;反之底板高程定得低,泄流宽度B小,单宽流量大。最大过闸单宽流量取决于闸下游河(渠)的允许最大单宽流量。允许最大过闸单宽流量可按下游河(渠)的允许最大单宽流量的1.2~1.5倍确定。下游河(渠)的允许最大单宽流量与地质条件有关,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可参考表2-1选取。
表2-1 下游河(渠)允许最大单宽流量q
下游水深较深,上、下游水位差较小及出闸后水流扩散条件较好时,宜选用较大的q。下游水深小,过闸落差大,闸宽相对河道束窄比例大的水闸,应选用较小的q。
闸底板顺水流方向的长度可根据地质条件、上部结构布置情况和最大挡水高度等确定,详见任务五“闸室的布置和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