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技术路线
为完成预期目标,研究技术路线如图1.2所示,研究流程如下。
1.文献分析、资料收集与整理
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有关岩溶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明确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系统收集和整理研究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及相关勘探资料、成果,重点对区域构造背景、区域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岩溶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
2.野外地质调查
野外地质调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了解研究区工程地质概况,搜集前期勘察工作成果资料,初步制定研究大纲。
(2)于2010年11月—2015年5月,对研究区岩溶地质进行多人次综合调研。
1)对研究区地层岩性、构造格局、地形地貌及泉井进行调查。
2)对库区T1yn2中下部泥灰岩、泥岩在坝址区的分布状况做了精确的测绘工作。
3)前期钻探完成172孔、19749.66m;现场跟踪收集灌浆先导孔约120孔、6973m;地下灌浆平洞 (3m×3.5m)开挖进尺6083.64m,地下洞室开挖地质编录面积600248m2。
图1.2 库首褶皱带隐伏型岩溶发育特征研究技术路线框图
4)完成地下暗河连通试验23次,基本查明了研究区河谷两岸岩溶的发育特征与发育规律。
(3)室内资料收集与分析研究。
1)搜集国内外有关岩溶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并整理分类,编制了岩溶参考文献分类目录。
2)整理分析搜集到的文献资料,作为基础性研究,完成了《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平寨水库库首防渗帷幕动态设计报告》,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对前期研究成果和现场考察及试验结果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研究区岩溶发育规律,划分了岩溶系统并分析了各系统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水库渗漏分析,形成处理技术方案。
3.构造变形、构造演化研究
以区域地质构造及受其影响的地层为主线,结合野外地质调查、试验测试等资料的分析,进行研究区构造系形态的划分,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及受其影响地层内岩溶发育特征的差异性,进而探讨构造演化对岩溶发育的控制规律。
4.褶皱构造带岩溶发育特征调查
在构造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系统进行三叠系下统地层在构造控制作用下岩溶发育特征的研究,揭示三叠系下统地层岩溶发育的构造控制机理及其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