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1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3.1.1 土方工程质量控制

1.场地和基坑开挖施工

(1)土方开挖施工技术要求。

1)场地挖方。

a.土方开挖应具有一定的边坡坡度,防止塌方和发生施工安全事故。

b.挖方上边缘至土堆坡脚的距离,应根据挖方深度,边坡高度和土的类别确定,当土质干燥密实时,不得小于3m;当土质松软时,不得小于5m。

2)基坑(槽)开挖。

a.基坑(槽)和管沟开挖上部应有排水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以防冲刷边坡,造成塌方和破坏基土。

b.挖深5m之内应按规定放坡,为防止事故应设支撑。

c.在已有建筑物侧挖基坑(槽)应分段进行,每段不超过2.5m,相邻的槽段应待已挖好槽段基础回填夯实后进行。

d.开挖基坑深于邻近建筑物基础时,开挖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坡度,要满足H/L≤0.5~1(H为相邻基础高差,L为相邻两基础外边缘水平距离)。

e.正确确定基坑护面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2)深基坑开挖的技术要求:

1)有合理的经评审过的基坑围护设计,降水和挖土施工方案;

2)挖土前,围护结构达到设计要求,基坑降水至坑底以下500mm;

3)挖土过程中,对周围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进行监测;

4)挖土过程中保证支撑、工程桩和立桩的稳定;

5)施工现场配备必要的抢险物资,及时减小事故的扩大。

(3)土方开挖施工质量控制:

1)在挖土过程中及时排除坑底表面积水;

2)在挖土过程中若发生边坡滑移、坑涌时,则必须立即暂停挖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

3)基坑严禁超挖,在开挖过程中,用水准仪跟踪监测标高,机械挖土遗留200~300mm原余土,采用人工修土。

2.土方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1)柱基、基坑、基槽和管沟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2)填方的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规定;

(3)填方柱基、坑基、基槽、管沟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要求;

(4)填方柱基、坑基、基槽、管沟的回填,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

(5)土方工程的允许偏差和质量检验标准见表3-1、表3-2。

表3-1 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表3-2 填方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注 地(路)面基层的偏差只适用于直接在挖、填方上做地(路)面的基层。

3.1.2 灰土、砂石地基质量控制

灰土、砂石地基工程质量控制流程如图3-1所示。

1.施工过程技术要求

(1)灰土、砂和砂石地基施工前,应进行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图3-1 灰土、砂石地基工程质量控制流程

(2)施工前应检查槽底是否有积水、淤泥,清除干净并干燥后再施工。

(3)检查灰土的配料是否正确,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按2∶8或3∶7的体积比配制;检查砂石的级配是否符合设计或试验要求。

(4)控制灰土的含水量,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好。

(5)检查控制地基的铺设厚度,灰土为200~300 mm、砂或砂石为150~350 mm。

(6)检查每层铺设压实后的压实密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7)检查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搭接部位和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规定。

2.质量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

(1)灰土地基质量检验标准与检验方法见表3-3。

表3-3 灰土地基质量检验标准与检验方法

(2)灰土地基质量检验数量:

1)主控项目。

第1项:每个单位工程不少于3点。1000m2以上,每100 m2抽查1点;3000m2以上,每300m2抽查1点;独立柱每柱1点;基槽每20延米1点。

第2项:配合比每工作班至少检查两次。

第3项:采用环刀法取样应位于每层厚度的2/3深处,大基坑每50~100m2不应少于1点,基槽每10~20m不应少于1点;每个独立柱基不应少于1点。采用贯入仪或动力触探,每分层检验点间距应小于4m。

2)一般项目。

基坑每50~100m2取1点,基槽每10~20m取1点,且均不少于5点;每个独立柱基不少于1点。

(3)砂和砂石地基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

1)砂和砂石地基质量检验标准与检查方法见表3-4。

2)砂和砂石地基质量检验数量:

a.主控项目第1项:同灰土地基。第2项:同灰土地基。第3项:大基坑每50~100m2不应少于1点,基槽每10~20m不应少于1点;每个独立柱基不应少于1点。采用贯入仪、动力触探时,每个分层检验点间距应小于4m。

b.一般项目:同灰土地基。

表3-4 砂和砂石地基质量检验标准与检验方法

3.1.3 强夯地基质量控制

1.强夯地基施工过程的检查项目

(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的重量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测量仪器的使用情况,核对夯击点位置及标高,仔细审核测量及计算结果。

(3)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击应及时纠正。

(4)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沉降量以及两遍之间的时间间隔等。

(5)按设计要求做好质量检验和夯击效果检验,未达到要求或预期效果时应及时补救。

(6)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施工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作为质量控制的依据。

2.强夯地基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

(1)强夯地基工程质量检验标准与检验方法见表3—5。

(2)强夯地基工程质量检验数量:

1)主控项目第1项:同灰土地基。第2项:同灰土地基。

2)一般项目第1项:每工作班不少于三次。第2项:全数检查。第3项:全数检查。第4项:按夯击点数量的5%抽查。第5项:全数检查。第6项:全数检查并记录。

表3-5 强夯地基工程质量检验标准与检验方法

3.1.4 桩基础质量控制

1.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1)灌注桩钢筋笼制作质量控制。

1)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按“规范”执行。

2)主筋净距必须大于混凝土粗骨料粒径3倍以上,当因设计含钢量大而不能满足时,应通过设计调整钢筋直径加大主筋之间净距,以确保混凝土灌注时达到密实度要求。

3)箍筋宜设在主筋外侧,主筋需设弯钩时,弯钩不得向内圆伸露,以免钩住浇筑导管,妨碍导管正常工作。

4)钢筋笼的内径应比导管接头处的外径大100mm以上。

5)分节制作的钢筋笼,主筋接头宜用焊接,由于在灌注桩孔口进行焊接只能做单面焊,搭接长度保证10倍主筋直径以上。

6)沉放钢筋笼前,在钢筋笼上套上或焊上主筋保护层垫块或耳环,使主筋保护层偏差符合以下规定:水下灌注混凝土桩±20mm,非水下浇注混凝土桩±10mm。

(2)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1)泥浆制备和处理的施工质量控制:

a.制备泥浆的性能指标按“规范”执行。

b.一般地区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在受潮水涨落影响地区施工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m以上。以上数据应记入开孔通知单或钻孔班报表中。

c.在清孔过程中,要不断置换泥浆,直至浇注水下混凝土时才能停止置换,以保证已清好符合沉渣厚度要求的孔底沉渣不应由于泥浆静止渣土下沉而导致孔底实际沉渣度超差的弊病。

d.浇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相对密度应小于1.25;含砂率不大于8%;黏度不大于28s。

2)正反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a.孔深大于30m的端承型桩,钻孔机具工艺选择时宜用反循环工艺成孔或清孔。

b.为了保证钻孔的垂直度,钻机应设置导向装置。潜水钻的钻头上应有不小于3倍钻头直径长度的导向装置;利用钻杆加压的正循环回转钻机,在钻具中应加设扶正器。

c.孔达到设计深度后,清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端承桩≤50mm;摩擦端承桩,端承摩擦桩≤100mm;摩擦桩≤300mm。

d.正反循环钻孔灌注桩成孔施工的允许偏差应满足“规范”表的规定要求。

3)冲击成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a.冲孔桩孔口护筒的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200mm,护筒设置要求按“规范”条款规定执行。

b.护壁要求按“规范”相应条款执行。

4)水下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

a.水下混凝土配制的强度等级应有一定的余量,能保证水下灌注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强度的要求(并非在标准条件下养护的试块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即判定符合设计要求)。

b.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宜为180~220mm,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60kg/m3

c.水下混凝土的含砂率宜控制在40%~45%,粗骨料粒径应小于40mm。

d.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取0.6~1.0MPa。防止导管渗漏发生堵管现象。

e.隔水栓应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并能使隔水栓顺利从导管中排出,保证水下混凝土灌注成功。

f.用以储存混凝土初灌斗的容量,必须满足第一斗混凝土灌下后能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0.8m以上。

g.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内外混凝土面标高,保证混凝土在埋管2~6m深时,才允许提升导管。当选用吊车提拔导管时,必须严格控制导管提拔时导管离开混凝土面的可能,防止发生断桩事故。

h.严格控制浮桩标高,凿除泛浆高度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值。

2.混凝土预制桩施工

(1)预制桩钢筋骨架质量控制。

1)桩主筋可采用对焊或电弧焊,同一截面的主筋接头不得超过50%,相邻主筋接头截面的距离应大于35d且不小于500mm。

2)为了防止桩顶击碎,桩顶钢筋网片位置要严格控制按图施工,并采取措施使网片位置固定正确、牢固。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移位;浇注预制桩混凝土时,从柱顶开始浇筑,要保证柱顶和桩尖不积聚过多的砂浆。

3)为防止锤击时桩身出现纵向裂缝,导致桩身击碎,被迫停锤,预制桩钢筋骨架中主筋距桩顶的距离必须严格控制,绝不允许出现主筋距桩顶面过近甚至触及桩顶的质量问题出现。

4)预制桩分段长度的确定,应在掌握地层土质的情况下,决定分段桩长度时要避开桩应接近硬持力层或桩尖处于硬持力层中接桩,防止桩尖停在硬层内接桩,电焊接桩应抓紧时间,以免耗时长,桩摩阻得到恢复,使桩下沉困难。

(2)混凝土预制桩的起吊、运输和堆存质量控制。

1)预制桩达到设计强度70%方可起吊,达到100%才能运输。

2)桩水平运输,应用运输车辆,严禁在场地上直接拖拉桩身。

3)垫木和吊点应保持在同一横断面上,且各层垫木上下对齐,防止垫木参差不齐而桩被剪切断裂。

4)根据许多工程的实践经验,凡龄期和强度都达到的预制桩,才能顺利打入土中,很少打裂。沉桩应做到强度和龄期双控制。

(3)混凝土预制桩接桩施工质量控制。

1)硫黄胶泥锚接法仅适用于软土层,管理和操作要求较严;一级建筑桩基或承受拔力的桩应慎用。

2)焊接接桩材料:钢板宜用低碳钢,焊条宜用E43;焊条使用前必须经过烘焙,降低烧焊时含氢量,防止焊缝产生气孔而降低其强度和韧性;焊条烘焙应有记录。

3)焊接接桩时,应先将四角点焊固定,焊接必须对称进行以保证设计尺寸正确,使上下节桩对中好。

(4)混凝土预制桩沉桩质量控制。

1)沉桩顺序是打桩施工方案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必须正确选择确定,避免桩位偏移、上拔、地面隆起过多、邻近建筑物破坏等事故发生。

2)沉桩中停止锤击应根据桩的受力情况确定,摩擦型桩以标高为主,贯入度为辅,而端承型桩应以贯入度为主,标高为辅,并进行综合考虑,当两者差异较大时,应会同各参与方进行研究,共同研究确定停止锤击桩标准。

3)为避免或减少沉桩挤土效应和对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影响,在施打大面积密集桩群时,可采取预钻孔,设置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等措施,消除部分超孔隙水压力,以减少挤土效应,做到有备无患。

4)插桩是保证桩位正确和桩身垂直度的重要开端,插桩应控制桩的垂直度,并应逐桩记录,以备核对查验避免打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