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前言
我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全国多年平均径流量达27000多亿m3,水能蕴藏量约6.8亿kW,水利水电资源十分丰富。
众多的江河,使中华民族得以生息繁衍。至少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江河上修建水利工程。著名的四川灌县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至今仍在沿用。由此可见,我国人民建设水利工程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新篇章。30余年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兴修水利,发展水电,取得了伟大成就。根据1981年统计(台湾省暂未包括在内),我国已有各类水库86000余座(其中库容大于1亿m3的大型水库有329座),总库容4000余亿m3,30万亩以上的大灌区137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已超过2000万kW(其中25万kW以上的大型水电站有17座)。此外,还修建了许多堤防、闸坝等。这些工程不仅使大江大河的洪涝灾害受到控制,而且提供的水源、电力,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实践大大促进了水工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设计水平和加快设计速度,促进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编写一部反映我国建设经验和科研成果的水工设计手册,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是大家长期以来的迫切愿望。
早在60年代初期,汪胡桢同志就倡导并着手编写我国自己的水工设计手册,后因十年动乱,被迫中断。粉碎“四人帮”以后不久,为适应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由水利电力部规划设计管理局和水利电力出版社共同发起,重新组织编写水工设计手册。1977年11月在青岛召开了手册的编写工作会议,到会的有水利水电系统设计、施工、科研和高等学校共26个单位、53名代表,手册编写工作得到与会单位和代表的热情支持。这次会议讨论了手册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全书的内容体系,任务分工,计划进度和要求,以及编写体例等方面的问题,并作出了相应的决定。会后,又委托华东水利学院为主编单位,具体担负手册的编审任务。随着编写单位和编写人员的逐步落实,各章的初稿也陆续写出。1980年4月,由组织、主编和出版三个单位在南京召开了第1卷审稿会。同年8月,三个单位又在北京召开了与坝工有关各章内容协调会。根据议定的程序,手册各章写出以后,一般均打印分发有关单位,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有的编写单位还召开了范围较广的审稿会。初稿经编写单位自审修改后,又经专门聘请的审订人详细审阅修订,最后由主编单位定稿。在各协作单位大力支持下,经过编写、审订和主编同志们的辛勤劳动,现在,《水工设计手册》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本手册共有42章,拟分8卷陆续出版,预计到1985年全书出齐,还将出版合订本。
本手册主要供从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使用,同时也可供地县农田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科研的人员,以及有关高校、中专师生参考使用。本手册立足于我国的水工设计经验和科研成果,内容以水工设计中经常使用的具体设计计算方法、公式、图表、数据为主,对于不常遇的某些专门问题,比较笼统的设计原则,尽量从简;力求与我国颁布的现行规范相一致,同时还收入了可供参考的有关规程、规范。
这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水工设计工具书,它具有如下特色:
(1)内容比较完整。本手册不仅包括了水利水电工程中所有常见的水工建筑物,而且还包括了基础理论知识和与水工专业有关的各专业知识。
(2)内容比较实用。各章中除给出常用的基本计算方法、公式和设计步骤外,还有较多的工程实例。
(3)选编的资料较新。对一些较成熟的科研成果和技术革新成果尽量吸收,对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和有关规定,凡认为可资参考或应用的,也多作了扼要介绍。
(4)叙述简明扼要。在表达方式上多采用公式、图表,文字叙述也力求精练,查阅方便。
我们相信,这部手册的问世将对我国从事水利水电工作的同志有一定的帮助。
本手册编成之后,我们感到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个别章的设置和顺序安排不尽恰当;有的章字数偏多,内容上难免存在某些重复;对现代化的设计方法如系统工程、优化设计等,介绍得不够;在文字、体例、繁简程度等方面也不尽一致。所有这些,都有待于再版时加以改进。
本手册自筹备编写至今,历时已近5年,前后参加编写、审订工作的有30多个单位100多位同志。接受编写任务的单位和执笔同志都肩负繁重的设计、科研、教学等工作,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手册编写任务,为手册的顺利出版作出了贡献。在此,我们向所有参加手册工作的单位、编写人、审订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诚挚的慰问。已故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副总工程师奚景岳同志和水利出版社社长林晓同志,他们生前参加手册发起并做了大量工作,谨在此表示深切的怀念。
最后,我们诚恳地欢迎读者对手册中的疏漏和错误给予批评指正。
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华东水利学院
198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