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1.3 了解中国的能源现状与未来发展对策
【任务目标】
(1)了解中国的能源现状。
(2)了解中国的能源未来发展对策。
(3)了解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
【相关知识】
1.3.1 中国的能源现状
1953—1978年和1979—2005年两个不同历史阶段,中国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78%、9.47%,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9.89%、5.26%。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也在不断上升,2005年相当于1953年的19倍。但是中国的能源消费从整体上讲还属于粗放型能源利用方式,能源消费强度很高,与现代集约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从能源消费结构上讲,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以煤炭为基础的国家,煤炭消费的平均比重在70%以上,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逐步减少煤炭的消费比重,不断增加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国际能源资源,提高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使用比例,保持能源、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能源需求持续快增
虽然我国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贫乏,能源问题将面临长期的挑战。近年来,我国在优质能源的消费方面,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都处于上升趋势。并且,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内外需求的强劲拉动,新形成的生产能力必然对能源消费产生很大拉动,能源供需矛盾仍将持续存在。
2.能源技术相对落后
不可否认,我国能源技术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替代能源等技术的开发相对滞后,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广泛,一些重大能源技术装备自主设计制造水平还不高,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和产出经济效率一直处在比较低的水平。
3.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我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4.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下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
5.能源安全问题严峻
根据目前有关机构的估计,2050年我国国内一次能源最大可能的获得量约为35亿~40亿t标准煤,与50亿t标准煤的需求相比有相当大的缺口。依靠从国际市场上进口来解决如此巨大的供应缺口并不现实可行,因为这既要受国际市场供应能力限制,又将承受供应安全保障的巨大政治风险。
1.3.2 中国能源未来的发展对策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发展安全高效煤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有序开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液体燃料和煤基多联产研发示范,稳步推进产业化发展;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稳定国内石油产量,促进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清洁高效、大容量燃煤机组,优先发展大中城市、工业园区热电联产机组,以及大型坑口燃煤电站和煤矸石等综合利用电站;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重点推进西南地区大型水电站建设,因地制宜开发中小河流水能资源,科学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加强并网配套工程建设,有效发展风电;积极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他新能源;促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推广应用。
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关键在于产业结构低度化,高耗能产业如钢铁、电解铝、水泥等比重过高,而低耗能、高附加值产业如电子信息、精密制造和第三产业比重过低。高能耗产品产量的高速扩张,并不是建立在充分提高技术和效率的基础之上。
在形成世界最大产业的过程中,我国的高耗能行业并没有形成国际领先的生产技术,单位产品能耗和工艺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此,必须通过转变增长方式和结构调整,改变以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2.大力发展替代技术
我国煤炭储量丰富,煤多油少是能源结构的基本特点。目前,在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占67%。解决石油储量不足和燃料油供给问题,要立足于从煤炭液化技术找出路。根据目前国际石油价格暴涨和我国石油进口剧增的新形势,应当进一步抓紧发展煤制油产业的有关工作,从而使我国油品供应建立在主要依靠国内生产的基础之上。
3.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我国高度依赖煤炭资源,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客观上造成我国与国外相比,能源经济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产品能源成本高、市场竞争能力差的根本原因。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在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完成由煤炭向石油的转换后,正朝着高效、清洁、低碳或无碳的天然气、核能、太阳能、风能方向发展。
4.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
由于自身资源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等因素,中国一直保持着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能源结构,煤炭在未来几十年内仍将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因此,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高效清洁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努力降低燃煤对于环境的污染,应成为中国能源发展的重大措施之一。
5.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近年来,世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飞速,技术上逐步成熟,经济上也逐步为人们所接受。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规模,促进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体系的融合,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能力,掌握可再生能源核心技术,建立体系完善和竞争力强的可再生能源产业。
1.3.3 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中国能源优先发展的领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是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以下内容。
1.主要指标
(1)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到2015年全部可再生能源的年利用量达到4.78亿t标准煤,其中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4亿t标准煤,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9.5%以上。
(2)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电力体系中上升为重要电源。“十二五”时期,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装机1.6亿kW,其中常规水电6100万kW,风电7000万kW,太阳能发电2000万kW,生物质发电750万kW,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争取达到总发电量的20%以上。
(3)可再生能源供热和燃料利用显著替代化石能源。不断扩大太阳能热利用规模,推进中低温地热直接利用和热泵技术应用,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和生物质热电联产,加快沼气等各类生物质燃气发展。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供热和民用燃料总计年替代化石能源约1亿t标准煤。
(4)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形成较大规模。建立适应太阳能等分布式发电的电网技术支撑体系和管理体制,建设30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综合太阳能等各种分布式发电、可再生能源供热和燃料利用等多元化可再生能源技术,建设100个新能源示范城市和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发挥分布式能源的优势,解决电网不能覆盖区域的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沼气、太阳能、生物质能气化等可再生能源在农村的入户率达到50%以上。
2.“十二五”时期可再生能源重点建设工程
(1)大型水电基地建设。优先开发水能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的河流,建设10个千万千瓦级大型水电基地。
(2)大型风电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三北”(东北、西北和华北)和沿海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包括河北、内蒙古东部、内蒙古西部、甘肃酒泉地区、新疆哈密地区、吉林、黑龙江及江苏和山东沿海等地区。
(3)海上风电建设。加快海上风电开发,在江苏、山东、河北、上海、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建成一批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以示范项目建设带动海上风电技术进步和装备配套能力的提升。
(4)太阳能电站基地建设。在甘肃、青海、新疆等太阳能资源丰富、具有荒漠化等闲置土地资源的地区,建设一批大型光伏电站,结合水电、风电开发情况及电网接入条件,发展水/光、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建设若干太阳能发电基地。
(5)生物质替代燃料。发挥生物质能产品形式多样的特点,大力推进生物质替代燃料工程。建设村村沼气工程和大型生物质气化供气工程,满足居民清洁燃气需求,鼓励剩余燃气发电。合理开发盐碱地、荒草地、荒山荒地等边际性土地,开展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示范点建设,替代车用燃料。建立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储运和使用体系,在城市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集中供热,在农村作为清洁炊事和采暖燃料推广应用。
(6)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地区,支持开展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建成完善的绿色能源利用体系。鼓励合理开发利用农林废弃生物质能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用能条件等。支持小城镇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设施,满足电力、燃气以及供热等各类用能需求。
(7)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鼓励资源丰富、城市生态环保要求高、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按照多能互补的原则,开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在城市中的小范围应用。支持各地在产业园区开展先进多样的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技术示范,满足园区的电力、供热、制冷等综合能源需求。
(8)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建设。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和具备多元化利用条件的地区,建设小型风能、太阳能、水能设备与储能设施组成的微型电网,以智能电网技术为支撑,开展以新能源发电为主、其他电源及大电网供电为辅的新型供用电模式。
【任务实施】
(1)分组讨论中国的能源现状及能源发展对策。
(2)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全文内容。
【思考与练习】
(1)简述能源的分类方法。
(2)中国能源发展对策有哪些?
(3)新能源发电技术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