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2.1 概述
2.1.1 定额的起源和发展
定额是企业科学管理的产物,最先由美国工程师泰勒(F.W.Taylor,1856—1915)开始研究。
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生产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管理跟不上,经济效益仍然不理想。为了通过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泰勒开始研究管理方法。它首先将工人的工作时间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如划分为准备工作时间、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等,然后用秒表来测定完成各项工作所需的劳动时间,以此为基础制定工时消耗定额,作为衡量工人工作效率的标准。
在研究工人工作时间的同时,泰勒把工人在劳动中的操作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操作步骤,去掉那些多余和无效的动作,制定出操作顺序最佳、付出体力最少、节省工作时间最多的操作方法,以期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可见,运用该方法制定工时消耗定额是建立在先进合理的操作方法基础上的。
制定科学的工时定额、实行标准的操作方法、采用先进的工具和设备,再加上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就构成了“泰勒制”的主要内容。
泰勒制给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带来了根本的变革。因而,在资本主义管理史上,泰勒被尊为“科学管理之父”。
在企业管理中采用实行定额管理的方法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正是泰勒制中科学的、有价值的内容,我们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定额虽然是管理科学发展初期的产物,但它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定额提供的各项数据,始终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必要条件,所以,定额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
2.1.2 定额的基本概念
1.定额的概念
所谓“定”就是规定;“额”就是额度或限额,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消耗方面所应遵守或达到的数量标准。从广义理解,定额就是规定的额度或限额,即标准或尺度,也是处理特定事物的数量界限。
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定额几乎是无处不在。就生产领域来说,工时定额、原材料消耗定额、原材料和成品半成品储备定额、流动资金定额等,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在工程建设领域也存在多种定额,它是工程造价计价的重要依据。更为重要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市场价格机制角度,该如何看待现行工程建设定额在工程价格形成中的作用。因此,在研究工程造价的计价依据和计价方式时,有必要首先对工程建设定额的基本原理有一个基本认识。
2.建设工程定额的概念
建设工程定额是指在正常的施工条件和合理劳动组织、合理使用材料及机械的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和工期等的数量标准。
建设工程定额是工程造价的计价依据。反映社会生产力投入和产出关系的定额,在建设管理中不可缺少。尽管建设管理科学在不断发展,但是仍然离不开建设工程定额。
定额的概念适用于建设工程的各种定额。定额概念中的“正常施工条件”,是界定研究对象的前提条件。一般在定额子目中,仅规定了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时)的数量标准,而定额的总说明、册说明、章说明中,则对定额编制的依据、定额子目包括的内容和未包括的内容、正常施工条件和特殊条件下数量标准的调整系数等均作了说明和规定,所以了解正常施工条件,是学习使用定额的基础。
定额概念中“合理劳动组织、合理使用材料和机械”的含义,是指按定额规定的劳动组织、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标准,施工条件完善,材料符合质量标准,运距在规定的范围内,施工机械设备符合质量规定的要求,运输、运行正常等。
定额概念中“单位合格产品”的单位是指定额子目中的单位。合格产品的含义是施工生产提供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的要求。
所以,定额不仅规定了建设工程投入产出的数量标准,而且还规定了具体工作内容、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考察个别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产出关系不能形成定额,只有大量科学分析、考察建设工程中投入和产出关系,并取其平均先进水平或社会平均水平,才能确定某一研究对象的投入和产出的数量标准,从而制定定额。
2.1.3 建设工程定额的特点
1.科学性
工程建设定额的科学性包括两重含义:①工程建设定额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反映出工程建设中生产消费的客观规律;②工程建设定额管理在理论、方法和手段上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工程建设定额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用科学的态度制定定额,尊重客观实际,力求定额水平合理;其次表现在制定定额的技术方法上,利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成就,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三表现在定额制定和贯彻的一体化,制定是为了提供贯彻的依据,贯彻是为了实现管理的目标,也是对定额的信息反馈。
建筑工程定额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总结我国大量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和资源消耗数量标准的客观规律,制定的定额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反映了一定时期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在认真研究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观察、测定、总结生产实践经验以及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编制的。在编制过程中,必须对工作时间、现场布置、工具设备改革以及生产技术与组织管理等各方面进行科学的综合研究。因此,制定的定额客观地反映了施工生产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所以定额具有科学性。
2.系统性
工程建设定额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它是由不同层次的多种定额结合而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结构复杂,有鲜明的层次,有明确的目标。
工程建设定额的系统性是由工程建设的特点决定的。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工程建设本身就是庞大的实体系统,工程建设定额是为这个实体系统服务的。因而工程建设本身的多种类、多层次就决定了以它为服务对象的工程建设定额的多种类、多层次。
3.统一性
工程建设定额的统一性按照其影响力和执行范围来看,有全国统一定额、地区统一定额和行业统一定额等;按照定额的制定、颁布和贯彻使用来看,有统一的程序、统一的原则、统一的要求和统一的用途。
工程建设定额的统一性,主要是由国家对经济发展有计划的宏观调控职能决定的。为了使国民经济按照既定的目标发展,就需要借助于某些标准、定额、参数等,对工程建设进行规划、组织、调节、控制,而这些标准、定额、参数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是一种统一的尺度,才能实现上述职能,才能利用它对项目的决策、设计方案、投标报价、成本控制进行比选和评价。
4.权威性
定额是由国家授权部门,根据当时的实际生产力水平制定并颁发的,具有很大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在一些情况下具有经济法规性质,各地区、部门和相关单位,都必须严格遵守,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改变定额的内容和水平,以保证建设工程造价有统一的尺度。
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定额在执行过程中允许企业根据招投标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使其体现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筑安装工程定额既能起到国家宏观调控市场,又能起到让建筑市场充分发展的作用,就必须要有一个社会公认的,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有根据地改变其水平的定额。这种具有权威性控制量的定额,各业主和工程承包商可以根据生产力水平状况进行适当调整。
具有权威性和灵活性的建筑安装工程定额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产品的生产规律。
定额的权威性是建立在采用先进科学的编制方法基础之上的,能正确反映本行业的生产力水平,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5.稳定性与时效性
定额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是一定时期技术发展和管理水平的反映。当生产力水平发生变化,原定额已不适用时,授权部门应当根据新的情况制定出新的定额或修改、调整、补充原有的定额。但是,社会和市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且定额的执行也有一个时间过程。所以,定额发布后,在一段时期内表现出相对稳定性。保持定额的稳定性是维护定额的权威性所必需的。
但是工程建设定额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生产力向前发展,定额就会与已经发展了的生产力不相适应,这样,它原有的作用就会逐步减弱以至消失,需要重新编制或修订。
6.群众性
定额的群众性是指定额的制定和执行都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为定额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建筑安装工人所创造的劳动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其次,工人直接参加定额的测定工作,有利于制定出容易掌握和推广的定额;最后,定额的执行要依靠广大职工的生产实践活动方能完成,也只有得到群众的支持和协助,定额才会定得合理,并能为群众所接受。
2.1.4 定额的分类
建筑工程定额的种类很多,根据内容、用途和使用范围的不同,可有以下几种分类方式。
1.按定额反映的生产要素内容分类
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三要素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劳动者是指生产工人,劳动对象是指建筑材料和各种半成品等,劳动手段是指生产机具和设备。为了适应建筑施工活动的需要,定额可按这三个要素编制,即劳动消耗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消耗定额。
(1)劳动消耗定额。劳动消耗定额简称劳动定额,也称为人工定额,它规定了在一定的技术装备和劳动组织条件下,某工种某等级的工人或工人小组,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的劳动时间,或是在单位工作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前者称为时间定额,后者称为产量定额。
(2)材料消耗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指规定在正常施工条件、节约和合理使用材料条件下,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一定品种规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数量标准。
(3)机械消耗定额。我国机械消耗定额是以一台机械一个工作班(或一小时)为计量单位,所以又称为机械台班(或台时)使用定额。它规定了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利用某种施工机械,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机械工作时间,或者在单位时间内施工机械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
2.按定额的编制程序和用途分类
可以把工程建设定额分为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投资估算指标等四种。
(1)施工定额。施工定额是以同一性质的施工过程——工序,作为研究对象,表示生产产品数量与时间消耗综合关系编制的定额。施工定额是施工企业(建筑安装企业)在组织生产和加强管理时在企业内部使用的一种定额,属于企业定额的性质。它是工程建设定额中的基础性定额,同时也是编制预算定额的基础。施工定额本身由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机械台班(时)使用定额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
(2)预算定额。预算定额是以建筑物或构筑物各个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编制的定额。其内容包括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时)使用定额三个基本部分,是一种计价的定额。从编制程序上看,预算定额是以施工定额为基础综合扩大编制的,同时它也是编制概算定额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些地区出现了综合预算定额的形式,它实际上是预算定额的一种,只是在编制方法上更加扩大、综合、简化。
(3)概算定额。概算定额是以扩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或单位扩大结构构件为对象,表示完成合格的该工程项目所需消耗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时)的数量标准,同时它也列有工程费用,也是一种计价性定额。概算定额一般是在预算定额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扩大编制而成,同时也是编制概算指标的基础。
(4)投资估算指标。它是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投资估算、计算投资需要量时使用的一种定额。它非常概略,往往以独立的单项工程或完整的工程项目为计算对象,编制内容是所有项目费用之和。它的概略程度与可行性研究相适应。投资估算指标往往根据历史的预算、决算资料和价格变动等资料编制,但其编制基础仍然离不开预算定额、概算定额。
3.按照费用性质分类
(1)直接费定额。直接费定额是指直接用于施工生产的人工、材料、机械消耗的定额。如现行水利水电建安工程预算定额和概算定额等。
(2)间接费定额。间接费定额是指施工企业进行施工组织和管理所发生的费用定额。
(3)施工机械台班(时)费定额。施工机械台班(时)费定额是指施工机械在单位台班或台时中,为使机械正常运转所损耗和分摊的费用定额,如《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4)其他基本建设费用定额。其他基本建设费用定额是指不属于建筑安装工程的独立费用定额,如勘测设计费定额、工程项目管理费定额等。
4.按编制单位和管理权限分类
工程建设定额可以分为全国统一定额、行业统一定额、地区统一定额、企业定额、补充定额五种。
(1)全国统一定额。全国统一定额是由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全国工程建设中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的情况编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执行的定额。
(2)行业统一定额。行业统一定额,是考虑到各行业部门专业工程技术特点,以及施工生产和管理水平编制的,一般只在本行业和相同专业性质的范围内使用。
(3)地区统一定额。地区统一定额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定额。地区统一定额主要是考虑地区性特点和全国统一定额水平作适当调整和补充编制的。
(4)企业定额。企业定额是指由施工企业考虑本企业具体情况,参照国家、部门或地区定额的水平制定的定额。企业定额只在企业内部使用,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标志。企业定额水平一般应高于国家现行定额,才能满足生产技术发展、企业管理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5)补充定额。补充定额是指随着设计、施工技术的发展,现行定额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为了补充缺陷所编制的定额。补充定额只能在制定的范围内使用,可以作为以后修订定额的基础。
5.按照专业性质分类
工程建设定额分为全国通用定额、行业通用定额和专业专用定额三种。
(1)全国通用定额。全国通用定额是指工程地质、施工条件、方法相同的建设工程,各部门和地区间都可以使用的定额,如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定额。
(2)行业通用定额。行业通用定额是指一些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专业特点在行业部门内可以通用的定额,如煤炭、化工、建材、冶金等部门共同编制的矿山、巷井工程定额。
(3)专业专用定额。专业专用定额是指一些专业性工程,只在某一专业内使用的定额,如水利工程定额、化工工程定额等。
上述各种定额虽然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用途,但是它们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的整体,在实际工作中配合使用。
水利水电工程历年颁发的定额见表2.1。
表2.1 水利水电工程历年颁发的定额表
续表
2.1.5 定额编制方法
1.技术测定法
技术测定法是一种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它是通过对施工过程的具体活动进行实地观察,详细记录工人和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消耗,测定完成产品的数量和有关影响因素,将记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出可靠的数据资料,为编制定额提供可靠数据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技术测定方法包括测时法、写实记录法、工作日写实法。
2.经验估计法
经验估计法是根据定额员、技术员、生产管理人员和老工人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生产某一产品或某项工作所需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时)数量进行分析、讨论和估算后,确定定额消耗量的一种方法。
3.统计计算法
统计计算法是一种用过去统计资料编制定额的一种方法。
4.比较类推法
比较类推法也叫典型定额法。比较类推法是在相同类型的项目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项目,用技术测定法编制出定额,然后根据这些定额用比较类推的方法编制其他相关定额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