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防汛抢险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堤防

沿河、渠、湖、海岸或行洪区、分洪区、围垦区的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称为堤防。

一、堤防的作用

堤防是世界上最早广为采用的一种重要防洪工程。筑堤是防御洪水泛滥、保护居民和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河堤约束洪水后,将洪水限制在行洪道内,使同等流量的水深增加,行洪流速增大,有利于泄洪排沙,堤防还可以抵挡风浪及抗御海潮。

二、堤防的分类与分级

堤防按其修筑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河堤、江堤、湖堤、海堤以及水库、蓄滞洪区低洼地区的围堤等;按其功能可分为干堤、支堤、子堤、遥堤、隔堤、行洪堤、防洪堤、围堤(圩垸)、防浪堤等;按建筑材料可分为:土堤、石堤、土石混合堤和混凝土防洪墙等。

堤防的级别通常以防护对象的要求来确定。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2013)的规定,堤防级别是依据堤防的防洪标准来判断的。

1级堤防:重现期(年)≥100。

2级堤防:50≤重现期(年)<100。

3级堤防:30≤重现期(年)<50。

4级堤防:20≤重现期(年)<30。

5级堤防:10≤重现期(年)<20。

5级以下堤防:重现期(年)<10。

三、全国堤防情况

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统计,全国堤防总长度413679km,其中:一级堤防10739km,二级堤防27286km,三级堤防32669km,四级堤防95523km,五级堤防109278km,五级以下堤防138184km。全国著名的一级堤防如下。

1.荆江大堤

荆江大堤在湖北省境内,位于长江干流荆江段,上起荆州区枣林岗,下止监利县城南,全长182.35km。大堤直接保护江汉平原500万人口和800万亩耕地,以及许多城镇和其他重要资源的防洪安全。荆江大堤始建于东晋永和元年至兴宁二年间(345—364年)。相传荆州刺史桓温令陈遵沿江陵城筑金堤,是大堤最早的记载。大堤原起自万城附近较高地带,随着云梦泽淤积演变,沙市以上堤段建成于唐代(618—907年)中期,北宋(960—1127年)中期后堤围逐渐向下游发展,大堤大致在元代(1279—1368年)初期形成规模。1542年,北岸最后一个分流口——郝穴口堵塞,大堤联成一线,全长124km,被人称作万城大堤,又名万安大堤。清代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长江发生水灾,万城大堤溃决,淹江陵城。1951年将堆金台以上8.35km堤划入荆江大堤。1954年将下游50km原有干堤划为荆江大堤的范围,至此,荆江大堤全长182.35km。

2.无为大堤

无为大堤位于长江下游左岸安徽省巢湖市境内,上起无为县牛埠镇果合兴,下止和县方庄,全长124.5km,保护面积4520km2。无为大堤是巢湖流域的防洪屏障,保护无为、和县、庐江、含山、肥东、肥西、舒城及合肥市、巢湖市七县二市的427万亩农田(1954年受灾田亩面积)、600多万人口。该区是安徽省的重要粮、鱼基地。无为大堤历史悠久。无为、和县沿江一带,宋代筑圩垦殖,明代堤工渐多。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无为大堤形成雏形,是将沿江各圩联成四段,上起青岗寺16里,下至裕溪河雍家镇,长211里,名“鼎修全坝”。历史上,由于江岸崩坍,江道变迁往往长达20余里,退建江堤或改变堤线非常频繁。

3.汉江遥堤

汉江遥堤位于湖北省中心腹地,汉北平原最上端,上起荆门市境内的钟祥上罗汉寺与丘陵相接,下至天门市的多宝湾与汉江下游干堤相连,全长55.265km,是汉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汉江遥堤以东、京广铁路以西、汉江以北及大洪山丘陵以南的广大地区,保护区面积11055km2,耕地664万亩,人口760余万,是汉北平原及武汉市的重要防洪屏障。

4.黄河大堤

黄河下游在华北平原形成高耸的“悬河”,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威胁着25万km2地区内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一代代黄河儿女认真研究治黄方略的历史发展过程,总结古代的治黄经验,为管束住滚滚东流的河水,北岸自孟县以下,南岸自郑州铁桥以下,除了个别河段傍依山麓外,两岸皆筑有大提。黄河大堤全长达1370km,犹如“水上长城”。黄河大堤包括两岸的临黄大堤、北金堤等,是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