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第5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版前言

本书第1版、第2版、第3版与第4版分别于1979年、1987年、1996年与2009年出版,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多次重印。第2版曾分别于1988年、1987年获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授予的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原水利电力部授予的高等学校水利水电类专业优秀教材一等奖;第3版于2000年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第4版于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同年获徐芝伦教材奖一等奖,2014年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优秀教材。

本书前10章为水工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其中小字排印的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学。第11章和第12章分别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设计与水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介绍,这部分内容可作为选修课《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Ⅱ》的学习内容。

目前,在我国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同,同样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有了两个版本:一本是电力系统的《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2009);一本是水利系统的《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 191—2008)。这两本规范的大部分条文内容是基本相同或仅稍有差异,但在实用设计表达式的表达方式上却有着较大的不同。DL/T 5057—2009规范完全继承了原《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57—1996),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原则,用5个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而SL 191—2008规范则在规定的材料强度和荷载取值条件下,采用在多系数分析基础上以安全系数K表达的方式进行设计。

本书先在第2章“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原理”中讲清两本规范设计表达式的区别与内在联系,并在第3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以单筋截面为例分别将两本规范的设计表达式加以说明,其余章节则以DL/T 5057—2009规范为主线、SL 191—2008规范为辅线编写,但对两本规范的差异进行了说明与比较。因此,本书也可按SL 191—2008规范进行讲授。通过本书的学习,同学不但可掌握水工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的基本理论,而且可应用DL/T 5057—2009和SL 191—2008两本规范进行设计。

本书在编写时,尽量注意内容的编排和文字的表述,力求保持前4版的特色和风格,并期更趋完善。

本书除用作教材外,对帮助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理解、掌握和运用现行《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也将起着积极的作用。本书的辅助用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习辅导及习题》(第2版)将随后出版,其主要内容分为学习辅导、综合练习与设计计算三个部分,其中综合练习附有参考答案。

本书1979年出版的第1版由华东水利学院、大连工学院、西北农学院及清华大学四校合编。华东水利学院周氐、彭天明、许庆尧、刘瑞、陈新纯、童保全、张静月,大连工学院赵国藩、徐积善、高俊升,西北农学院王从兴、张建和、史文田,清华大学李著璋等参加了编写。华东水利学院周氐担任主编,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俞富耕、贺采旭、何少溪、许维华、陈澄清审阅。

本书1983年出版的第2版是由华东水利学院周氐、刘瑞、陈新纯、童保全、张静月,大连工学院赵国藩、吴宗盛,陕西机械学院张建和、史文田,清华大学李著璋修订的。华东水利学院周氐担任主编,武汉水利电力学院钱国樑、贺采旭,郑州工学院丁自强审阅。

本书1996年出版的第3版由河海大学刘瑞、张志铁,大连理工大学王清湘、王瑞敏,西安理工大学史文田,清华大学叶知满编写。由河海大学刘瑞担任主编,郑州工业大学丁自强和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李树瑶主审。

本书2009年出版的第4版由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郑州大学四校合编,这四所高校正好是DL/T 5057—2009规范和SL 191—2008规范的参编单位。参加第4版编写工作的有河海大学汪基伟(第2章、第12章、附录)、吴胜兴(第5章)、丁晓唐(第3章),武汉大学侯建国(第1章、第6章)、安旭文(第9章),大连理工大学宋玉普(绪论、第11章)、王立成(第10章),郑州大学李平先(第4章、第7章)、韩菊红(第8章)。河海大学冷飞对书中的算例进行了核算。全书由河海大学汪基伟主编,周氐主审。

第5版的参编单位与参编人员、各参编人员编写的章节和第4版相同,仍由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郑州大学四校合编,河海大学汪基伟担任主编,周氐主审。

第4版是以SL 191—2008规范为主线、DL/T 5057—2009规范为辅线编写的。第5版章节安排和文字内容基本上与第4版保持一致,与第4版差别除以DL/T 5057—2009规范为主线、SL 191—2008规范为辅线编写外,还根据我国当前的钢筋生产的实际情况,对钢筋品种作了适当调整,由此对例题进行了全面修改。

本书的出版除得到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教材项目资助外,还得到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PPZY2015B142)的资助。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兄弟院校、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对于书中存在的错误和缺点,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热忱希望有关院校在使用本书过程中将意见及时告知我们。

编者

201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