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2.1 土中自重应力计算
2.1.1 均质土中的自重应力
在计算土体自重应力时,通常把土体(或地基)视为均质、连续、各向同性的半无限体。在半无限土体中,任意竖直面和水平面上剪应力均为零,土体内相同深度处各点的自重应力相等。如图2.1(a)为均质天然地基,重度为γ,在任意深度z处的水平面a—a上任取一单位面积的土柱进行分析。由土柱的静力平衡条件可知,z深度处的竖向有效自重应力(简称自重应力)应等于单位面积上的上覆土柱的有效重力,即
图2.1 均质土中竖向自重应力
(a)任意水平面上的分布;(b)沿深度的分布
σcz沿水平面均匀分布,且与z成正比,所以σcz 随深度z线性增加,呈三角形分布,如图2.1(b)所示。
2.1.2 成层土或有地下水时土中的自重应力
地基土往往是成层的,不同土层具有不同的重度,因此,自重应力需分层计算,即
式中 σcz——天然地面下任意深度处的自重应力,kPa;
n——深度z范围内的土层总数;
hi——第i层土的厚度,m;
γi——第i层土的天然重度,对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取浮重度,kN/m3。
同时地基中往往又存在有地下水,在地下水位以下的透水层,因土粒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应以浮重度计算自重应力;在地下水位以下的不透水层,例如,岩层或密实黏土,由于不透水层不存在水的浮力,因此,在其层面及层面以下的自重应力应按上覆土层的水、土总重计算,如图2.2所示。
图2.2 成层土中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分布
图2.3 某地基剖面
【例2.1】试绘制图2.3所示地基剖面土的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分布图。
解:
(1)在地面处。
σcz=0
(2)z=1.8m处。
σcz=γ1h1=19×1.8=32.4(kPa)
(3)z=2.8m处。
σcz=γ1h1+γ2h2=32.4+18×2=70.2(kPa)
(4)z=6.3m。
σcz=γ1h1+γ2h2+γ′2h3=70.2+(19.8-9.8)×2.5=95.2(kPa)
据此绘制自重应力分布曲线(图2.3)。
2.1.3 地下水位升降时土中的自重应力
地下水升降,使地基土中自重应力也相应发生变化。图2.4(a)为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如在软土地区,因大量抽取地下水,以致地下水位长期大幅度下降,使地基中自重应力增加,而引起地面大面积沉降的严重后果。
图2.4(b)为地下水位长期上升的情况,如在人工抬高蓄水水位地区(如筑坝蓄水)或工业废水大量渗入地下的地区。由于地下水位上升使原来未受浮力作用的土颗粒受到了浮力作用,致使土中的自重应力减小。地下水位上升除引起自重应力减小外,还将引起地基承载力降低、自重湿陷性黄土产生湿陷、挡土墙的侧压力增大等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图2.4 地下水位升降对土中自重应力的影响
0-1-2线为原来自重应力的分布;0-1′-2′线为地下水位变动后自重应力的分布
【思考题】
(1)何谓自重应力?自重应力有何分布特点?如何计算?
(2)地下水位升降对土中自重应力有何影响?
2.1.4 基底压力
建筑物的荷载是通过基础传给地基的。由基础底面传至地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称为基底压力(或称为接触压力),地基对基础的作用力称为地基反力。在计算地基附加应力以及设计基础结构时,必须首先确定基底压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1.基底压力的分布
试验和理论都已证明,基底压力分布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它不仅与基础的形状、尺寸、刚度和埋深等因素有关,而且也与土的性质、种类、荷载的大小和分布等因素有关。
图2.5 柔性基础基底压力分布
柔性基础刚度很小,在荷载作用下,基础的变形与地基土表面的变形协调一致,如土坝、土堤、路基等土工建筑物,其基底压力分布和大小与作用在基底面上的荷载分布和大小相同。当基底面上的荷载为均匀分布时,基底压力也是均匀分布,如图2.5所示。
刚性基础的刚度很大,在荷载作用下,基础本身几乎不变形,基底始终保持为平面,不能适应地基变形,如混凝土基础和砖石基础。这类基础基底压力分布与作用在基底面上的荷载大小、土的性质及基础埋深等因素有关。试验表明,中心受压的刚性基础随荷载的增大,基底压力分别为马鞍形、抛物线形、钟形等三种分布形态,如图2.6所示。
实际工程中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由于受地基承载力的限制,一般不会很大,且基础都有一定的埋深,其基底压力分布接近马鞍形,并趋向于直线分布,因此,常假定基底压力为直线变化,按材料力学公式计算基底压力。
2.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
(1)中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承受竖向中心荷载作用的基础,其荷载的合力通过基底形心,基底压力为均匀分布。
式中 p——基底压力,kPa;
图2.6 刚性基础基底压力分布
F——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N;
A——基础底面积,m2;
G——基础自重及其上回填土重,kN,G=γGAd,其中γG为基础及回填土的平均重度,一般取20kN/m3,地下水位以下应取有效重度,d必须从设计地面或室内、外平均地面算起。
对于条形基础可沿长度方向取一单位长度进行基底压力计算。
图2.7 单向偏心荷载下矩形基础基底压力分布
(2)偏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基础承受单向偏心竖向荷载作用,如图2.7所示的矩形基础,为了抵抗荷载的偏心作用,通常取基础长边l与偏心方向一致。假定基底压力为直线分布,基底两端最大压力pmax与最小压力pmin,对于工程中常见的,偏心距e≤l/6时,其值可按下式计算,即式中 M——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kN·m。
由式(2.4)可知,当e<l/6时,pmin>0,基底压力为梯形分布,如图2.7(a)所示;当e=l/6时,pmin=0,基底压力为三角形分布,如图2.7(b)所示。当e>l/6时,pmin<0,基底出现拉应力,而基础与地基之间是不能承受拉力,此时基础与地基之间发生局部脱开,使其基底压力重新分布,pmax将增加很多,所以在工程设计中一般不允许e>l/6,以便充分发挥地基承载力。
对于条形基础,仍沿长边方向取1m进行计算,偏心方向与基础宽度一致,基底压力分别为
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常有斜向偏心荷载情况,此时可将其分解成竖直和水平荷载分量,按上述方法计算由竖直荷载引起的基底压力。对于水平荷载PH引起的水平基底压力ph,常简化为均匀分布,即
3.基底附加压力
建筑物修建前地基土的自重应力早已存在,并且一般地基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已经完成,只有建筑物荷载引起的地基应力,才能导致地基产生新的变形。建筑物基础一般都有一定的埋深,建筑物修建时进行的基坑开挖,减小了地基原有的自重应力,相当于加了一个负荷载。因此,在计算地基附加应力时,应该在基底压力中扣除基底处原有的自重应力,剩余的部分称为基底附加压力。显然,在基底压力相同时,基础埋深越大,其附加压力越小,越有利于减小地基的沉降。根据该原理可以进行地基基础的补偿性设计。
对于基底压力为均布的情况,其基底附加压力为
对于偏心荷载作用下梯形分布的基底压力,其基底附加压力为
式中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
d——基础埋深,m,从天然地面算起,对于新填土地区则从原地面算起。
【思考题】
(1)何谓基底压力?如何进行简化计算?
(2)何谓基底附加压力?为何要计算基底附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