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小结
本章根据原型观测资料和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了三峡水库入库水沙变化、库区泥沙淤积变化、泥沙淤积的时空分布、年淤积量与来水来沙的关系等。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运用至今长江中下游水沙变化、河道冲淤及水位流量关系变化、洞庭湖与鄱阳湖冲淤变化等。得到如下主要认识:
(1)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的2003—2013年,年平均入库水量和沙量分别为3582亿m3和1.96亿t,比1991—2002年平均值分别减小4%和44%,与1990年前均值比,减幅分别为7%和59%。随着金沙江干流向家坝和溪洛渡水电站的运用和未来上游干支流更多水电站的开工建设,三峡入库泥沙量将进一步减小。2003—2013年,寸滩站年平均沙质推移质输沙量和卵石推移质输沙量仅为1.47万t和4.36万t,比1991—2002年减少了94%和71%,主要原因是上游水库拦截和近年来干支流河道的大规模采砂。
(2)2003年3月—2013年10月,三峡库区淤积总量为16.4亿m3,其中:干流淤积总量为14.6亿m3,库区支流淤积泥沙量为1.8亿m3。从干流淤积分布来看,涪陵以上的变动回水区累计冲刷泥沙量为0.155亿m3;常年回水区淤积量为14.76亿m3。水库泥沙淤积大多集中在分汊段、宽谷段内。
(3)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受上游来水偏少和水库蓄水等影响,2003—2013年长江中下游除监利站外其他各水文站水沙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宜昌站年平均径流量较1950—2002年年平均值减少9%,枝城、沙市、螺山、汉口和大通站分别偏少9%、5%、9%、6%和8%,监利站比蓄水运用前略多1%。宜昌站2003—2013年年平均输沙量为4660万t,较蓄水运用前的平均值减少90%,枝城、沙市、监利、螺山、汉口和大通站年平均输沙量分别较蓄水运用前减少89%、85%、77%、77%、72%和66%。
(4)2002年10月—2013年10月,宜昌—枝城河段平滩河槽累计冲刷泥沙量为1.44亿m3,荆江河段冲刷量为6.98亿m3,城陵矶—汉口河段冲刷量为1.11亿m3,汉口—湖口河段冲刷量为2.37亿m3。随着河道的冲刷,沿程相同枯水流量下水位降低。
(5)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洞庭湖2003—2005年年平均淤积泥沙1477万t,2006—2013年已接近冲淤平衡。鄱阳湖区在2003年前呈缓慢淤积态势,1998年与2010年实测断面对比表明,受干流河道水位降低引起溯源冲刷及采砂影响,入江水道区域下切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