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4
1
宗瑛出了别墅,在屋外花园里等。
抬头就能看到二楼会客厅洁净的玻璃窗,厚实窗帘几乎遮了全部,阳光费尽力气,也只能探进去细细一缕。
她敛回视线,终于有机会摸出烟盒来抽一支烟。
夏树苍翠,蝉不知倦,公馆里似乎有与世隔绝的平和,只以它愿意的状态存在着。
然而事与愿违,二楼会客厅里这时聚集着焦虑、愤怒及由来已久的成见恩仇,许多矛盾一触即发。
盛清让讲明沪战无可避免,又承迁委会之托,以私人关系试图再次说服大哥盛清祥,将杨树浦、南市及公共租界内的盛家各厂移设内地。
单为此事,盛清让已不止一次两次来劝过,大哥从最开始的毫不在意,到现在面对乱局的焦头烂额,却始终无法下定决心迁厂——
毕竟是浩大工程,与寻常人家的撤离是截然不同的。
举家迁移也不过是收拾出几份行李,一家人顺利登上车船,抵达目的地找个落脚处即可。
但对偌大工厂而言,一个“迁”字,便包括机器拆解、装箱、运输,以及抵达内地之后的厂房租借、复工事宜,没有一件称得上容易,更不必说这其中还有大量的人事、资金问题需要解决。
战争时期,贸然将这么大的工厂整个搬到内地去,谁也没有把握,只是想想都觉得荆棘载途,生死未卜。
烟灰缸死气沉沉地扣在地板上,二姐夫的烟也灭了。没有新鲜的烟气腾起,室内仿佛进入一种凝滞状态。
大哥肥胖的身体陷在皮沙发里,听盛清让继续讲“迁移补助条例”,眼皮略略耷下来,面上显出疲态。
也许为时已晚,他想。
与其冒着那么多的未知与风险将工厂迁到内地去,还不如搏一搏运气,或许战争不会持续很久,又或许盛家祖宗保佑,能尽量避开轰炸。大哥想到这里,心里几乎是拿定了主意,盛清让的讲话声也变得格外招人讨厌。
大哥紧皱起眉,厉声道:“你不要讲了,出去!”
盛清让没有起身,但也不再开口讲话,病容里藏着几分无可奈何的挫败。
清蕙察觉气氛不对,在旁边插话道:“三哥哥,我们出去喝咖啡吧。”
盛清让没有接她的话,而是将手中一直握着的几张票放到了茶几上。
“Rajputana号[1],十七日去香港的船票,一共有五个席位,家里或许用得上。”
他声音低缓,没有半点的攻击性,完全是出于一种好意的关照。
一直沉默的二姐却冷哼一声:“英国人的船票,什么意思?给我们看你在工部局的人脉?”
盛清让提着公文包站起来,头重脚轻地走到门口,背对着一屋子人缓声说道:“杨树浦的工厂直接曝敌,最是危险。若有损失,可做文书,名义上转让给德国人,只要设法倒填日期,去德国领事馆登记即可。这样至少能向日本军部申请一点赔偿,减少损失。”
他讲完开门出去,走两步撞见小外甥。那孩子仰起头看他,将手里的玻璃球故意往地上扔,刚好砸到他脚面。
盛清让俯身捡起来,用力握了握玻璃球,只同小孩子讲了一声“不要乱扔东西”,就绕过他下了楼。
烈日杲杲,外面一点风也没有。
宗瑛站在门外抽烟,盛清让走到她身边,混在烟味中的突兀奶香味就迫不及待地蹿入他鼻腔。
宗瑛察觉到他过来,迅速掐灭烟头,舌尖下意识地舔了一下干燥的唇,尝到一丝烟熏火燎的甘甜味道。
“走了吗?”她问。
“走吧。”盛清让看她将熄灭的烟握进手心里,欲言又止,最终只低头往外走。
姚叔给他们开了门,两人重新坐进汽车,这时候车内多了一股被烈日蒸过的味道,温度也升了上去。
司机问:“先生还要去哪里?”
盛清让说:“四川路33号。”
他讲完就合上眼,宗瑛并不知他是要去迁委会复命,可她一句话也不问,只安静坐着看向外面。车子前行,街景便一路后退,萧条归萧条,但好歹风平浪静。
到苏州河时,车子被迫停下来,司机扭过头讲:“先生,过不去了。”
盛清让睁开眼,宗瑛也探头去看,狭窄桥面上堆满了亟待运输的机器设备,桥对岸则挤满了从苏州河北边来的工人和难民,几乎水泄不通。
除了绕路,别无选择。
司机带着他们绕了一大圈,中午时分终于到四川路33号,大楼的第六层即迁移委员会的临时办公处。
两人才走到五楼,就能听到楼上传来的脚步声,杂沓忙碌。
宗瑛停住脚步:“如果我不便出现,那我就下楼去等,正好我饿了,想去吃点东西。”
盛清让没有阻止她,只叮嘱她“不要走太远”,就先上了楼。
宗瑛果真下楼去,沿着四川路往北走,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还开着的食品店,进去买了些饼干、糖果,站在玻璃门里面拆开饼干袋吃了一半,口干舌燥。
走出门,外面太阳更毒,不知哪里来的嗡嗡声响,让人误以为是耳鸣。
她折回33号,在楼下等了一会,见盛清让还不下来,就干脆往上走。
到六楼,每间办公室的门都敞开着,走廊里来来去去的人,审核人员手里翻着大沓资料,会计手下的算盘珠子噼里啪啦,电话铃声响个不停。
有人端着水杯低头看文件,快步迎面走来时差点撞到宗瑛。好在她避得快,但水还是因惯性从杯子里漾出来一些,落在地板上,湿了一片。那人潦草地道了声抱歉,头都没有抬,转个身直接进屋子里去了。
这种紧迫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忙得忘我,只有宗瑛像个局外人,悄无声息坐在走廊尽头的长椅上,吃了一颗又一颗的糖。
宗瑛再次看到盛清让已经是下午五点。
她直起身抬头看他,摸出一颗糖,一声不吭剥开糖纸递过去:“盛先生,你现在血糖应该很低。”
盛清让伸手接过,快速地转过身说:“天黑前还有个地方要去,走吧。”
于是宗瑛又跟他下楼,等来出租车,前往下一个地点。
那地方不在公共租界,而在“小东京”——日本侨民的聚居地。一路上可以看到穿和服的日本女人,提着行李带着孩子,似乎也准备撤离上海。
汽车终于在一座民宅前停下来,是个两层的小楼,表面透着欠打理的意味。
只有一个上了年纪的用人出来开门,看到盛清让,他说:“先生回来啦。”
盛清让问:“徐叔,行李收拾了吗?”
被称作徐叔的用人无奈地摇摇头:“老爷不肯走啊。”
说话间,三个人都进了屋。客厅朝南一张烟床,一个套着长袍的男人躺在上面抽大烟,窗户紧紧闭着,室内味道十分难闻。
烟床上的人剧烈地咳嗽起来,打破这混沌的暗沉与寂静。
徐叔皱眉看着,同烟床上的人道:“少爷回来了。”
那人恍若未闻,过了好久突然哑着嗓子暴怒般地开口:“来干什么?!叫我去租界还是叫我去香港?!”说完又猛烈咳嗽一阵:“我不去,我哪里都不去!叫他滚!”
盛清让沉默地在屋子里站着,很久,一句话也没有说。
烟雾缭绕中,窗格子将落日余晖切割成碎片,像他支离破碎的童年——
生母没有名分,生下来被抱到盛家,转眼又被过继给一无所出的大伯家。大伯大伯母都抽大烟,分家时得来的产业几乎被挥霍尽。
大烟抽多了,打他;没有烟抽了,打他;打麻将输了,也要打他。
年纪太小了,孱弱得几乎没有力气去找出口。
盛清让额头渗出虚汗,手心愈冷,眼睑几乎要往下耷。突然他闭了闭眼,走出门,徐叔也跟出来。
他将一个厚厚的信封交给徐叔:“船票、钱、通行证,都在里面。”
徐叔接过来,双手紧紧捏着,又低下头,“老爷现在这个样子,说不定到头来还要枉费先生的安排,我再劝劝吧。”
天色愈沉,盛清让没有再出声,返回车内坐了很久,司机问他要去哪里,他也不答。
宗瑛这时在一旁说:“盛先生,如果没有别的地方要去,是不是可以回公寓?”
盛清让突然回过神说:“抱歉。”又说:“那回去吧。”
车子启动,天与街道渐渐融为一色,路灯寂寥地亮起来,行人也很少。
去往699号公寓,就像船舶进港,哪怕路漫长,但到底是回家。
宗瑛挨着车窗缓慢地松了口气,偏过头,又看到盛清让的侧脸,他抿着唇,眼皮紧闭,看起来状态糟糕。
车子重新路过四川路时,宗瑛又见到迁委会的临时办公处,它在夜色里亮着灯。
她突然鬼使神差地开口:“为什么?”
他听到声音,睁眼反问:“宗小姐?”
宗瑛转回头,看向阴影中的他,问:“为什么做吃力不讨好的事?”
盛清让也看到了那仍旧亮着灯的大楼,想了很久,哑着声音徐徐回她:“中国实业譬如雪中幼苗,本就十分脆弱,偌大一个上海,五千家工厂,若毁于战火,或落入敌手,对实业界都是雪上加霜的打击。何况……战争缺少实业的支持,又哪里来的胜算呢?”
宗瑛沉默着,手伸进口袋,触到了烟盒。
这时盛清让突然说:“宗小姐……不必顾及我。”
宗瑛犹豫片刻,最终摸出烟盒抽出一支烟,擦亮火柴点燃它。那是一支通体漆黑的烟,只缠了一圈细细金边,烟嘴上印着BLACK DEVIL——黑魔鬼。
它在黑暗中燃烧,甜丝丝的烟气缭绕,宗瑛皱眉问:“那么,我有什么能够帮到你?”
盛清让显然没有料到她会生出这样的念头。
“宗小姐,这是与你无关的时代,我不希望你涉险。”他的语声像在叹息,“你也知道,这是上海最后一天的和平了[2]。”
2
最后一天的和平了,听起来是抽象的未知。
没有亲历过战争的人,并不能想象明天天亮后的上海会是什么样子。
宗瑛任由指间卷烟燃尽熄灭,突然侧过身,伸手探向他额头。
盛清让没来得及避开,索性也就不避了。宗瑛收回手,语声笃定:“盛先生,你还在发烧。”
“我知道。”他声音愈低,像溺在沉沉夜色里快要燃尽的烛火,又像耗到百分之一的电量格,几乎要撑不住了。
宗瑛看他的头略歪了歪,猝不及防挨向了右侧冷冰冰的车窗。二十秒过后,她伸手谨慎地揽过他的头,借了肩膀给他枕。
右肩略沉,甜丝丝的烟草味在密闭的空间里久久不散。宗瑛摸出关了一天的手机,打开播放器,音量调到最小,随手点开一首Looking with Cely[3],口琴声低低地响起,宗瑛闭上眼。
汽车缓行,小有颠簸,穿梭在风暴降临前黑黢黢的申城里,好像可以不停顿地一直开下去。
可惜道路皆有尽头,到699号公寓,司机停好车,下来给宗瑛开门。
他正要开口,宗瑛做了个噤声的动作,稍稍侧头小心唤了一声:“盛先生?”
盛清让没有回应,宗瑛就叫司机帮忙,一起将他送上去,安顿在楼上朝北的客房里。
宗瑛同司机结清车费,关上门将早上的粥热了热,吃完后换了衣服上楼,守在床边等待晚十点的到来。
夜色沉寂,秒针以它的规律不慌不忙地移动,这种等待在某个瞬间变得神秘而未知。因为这间公寓,两个不同时代的人产生一种微妙且难以分割的联系,谁也不知道这种联系何时会被切断,但有一点宗瑛很确定——
完全置身事外是不切实际的。
只要他还会来到这里,只要她还住在这里,那么接触不可避免,被卷入彼此的生活不过是早晚的事。
十点快到了,她回过神握住他的手。不同于上次的温暖干燥,这次他手温很低,有些潮潮的凉感。以这样的身体状况去迎接战争的到来,是件很糟糕的事。宗瑛突然起了一个念头,闭眼盘算了会,听到打钟声,睁开眼就回到了她熟悉的时代。
她起身按亮壁灯开关,环视四周。
自从被盛清让锁了之后,她再没有进过楼上这间客卧。很显然这里已不是她印象中的样子,看起来不仅仅是客卧,倒像个五脏俱全的小居室,日用品、衣物、办公用品一应俱全,或许是为了尽量避免使用她的物品。
宗瑛没空多打量,匆匆下楼找来退烧药又给他喂了一颗,随后关上门离开。
她出去了很长时间,回公寓已过了十二点,又在客厅里忙活半天,睡了一觉后,在六点前离开了699号公寓。
盛清让在打钟声里醒来,头还是昏沉沉的,睁开眼看向天花板——是他的客卧,他的时代。
他想抬手,蓦地发觉手里被迫握住了什么,坐起来低头一看,偌大一个尼龙包捆在了他手上,显然是宗瑛所为。
盛清让解下尼龙包,隐约闻到消毒水的味道,拉开拉链,里面密密麻麻摆满了医用品——药品、各种敷料、消毒水,甚至还有手术包。每个物品皆贴了编号,最上面放着一个信封。盛清让抽出厚厚一沓信纸,上面对每个物品做了说明——什么情况下使用,如何使用。
字迹工整、严谨有序。
他仿佛能想见宗瑛埋头一件件整理物品、书写说明的样子,那是一种冷酷的专注。
宗瑛在说明后面写了“有急事请联系我”的字样,紧跟着附上了手机号码、家里的座机号还有办公室座机号,办公室号后面加了注明——
“我近期可能会休假,尽量不要往这个号码打,除非别的都打不通。”
最后落款“恳请保重。宗瑛,2015.8.13”,没有其他多余的话了。
盛清让从里面取了一盒感冒药,掀开毛毯下了床。
他去厨房,想要接一壶水来烧,用力拧开水龙头,出来的却只有长长管道里传来的空洞响声。
他在一九三七年的这一天,是从停水开始的。
宗瑛的这一天,则是在和领导谈病休事宜中开始的。
宗瑛是个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平时有点闷声不响的,突然提出这么一份病休申请,弄得上级领导也很吃惊。申请写得很明白,她需要手术,需要时间恢复,回归可能要在三个月之后。
按照病休标准,三个月不多不少,正好,没有任何理由驳回她的申请。
事情谈完,很快有了结论,流程一路走完,领导祝她尽早康复,又问她还有什么要讲。她想想,只提了一个要求:暂时保密。
身体怎么样,是很私人的事,没必要弄得全世界都知道。宗瑛不喜欢被“关注”,也不喜欢被“议论”,更不想被人“同情”,她有自己的安排和节奏。
薛选青仍被蒙在鼓里,她甚至还约了宗瑛晚上喝酒。
这是非备勤期的惯常活动,宗瑛答应了。下班后她坐上薛选青的车,小郑也跟她们一起去。
车子驶出停车场时,小郑突然说:“宗老师,听说你休假啦?”
“休假?”几乎一整天都在外面跑的薛选青对此事一无所知,突然扭头可疑地看向宗瑛。
宗瑛坐在副驾位上,面不改色地反问她:“我休假很奇怪?”
“谁休假都不奇怪,除了你。”薛选青瞥她一眼,“你入职这么久,从没有提过休假吧?说说看为什么突然说休就休了?”
“累了。”宗瑛坦言,“我要出去散散心。”
小郑在后面说:“宗老师你要去哪里啊?”
宗瑛突然想到拉普兰德,白雪皑皑,到处是奔跑的驯鹿,是个好地方。她答:“还没有定,我问问。”
说完,她像煞有介事地拿出手机,点开旅游网站,找到一个旅游热线,在薛选青极度怀疑的目光中,直接拨出去,同时点开扬声器,坦坦荡荡地外放。
电话“嘟”了三声,那边传来一个好听的男声:“您好。”
“你好,我想咨询一下。”
“请问女士贵姓?”
“宗。”
“好的,宗女士,您想咨询我们哪款旅游产品?”
“我想去拉普兰德。”
对方短促地沉默了一下,确认没有这款产品,立刻说:“宗女士,我们可以提供定制服务,现在给您转高级旅游顾问可以吗?”
“好。”
“您稍等。”
电话被转过去,一个悦耳的女声响起来,“宗女士您好,我是您的高级旅游顾问小周,刚才我的同事说您想去拉普兰德是吗?”
“是。”
“您是现在要去吗?”
“是。”
“请问您护照办理了吗?”
“是。”
“请问您护照有效期到什么时候?”
宗瑛突然想起来,出境证件都被单位统一收管了,她说:“我不太确定,但大概是明年到期。”
“您的护照不在自己手上吗?”对方仿佛很有经验,紧接着就问,“宗女士,您是不是国家公职人员?”
“是。”
“您在哪个系统?”
“公安。”
对方沉默了几秒钟:“宗女士,您对拉普兰德什么方面感兴趣呢?”
宗瑛给了八个字:“冰雪极光、驯鹿雪橇。”
对方保持着微笑说:“您如果要看大雪和极光的话,至少要到十月下旬,现在拉普兰德是夏季呢。这样吧,我给您推荐一些国内的旅游路线可以吗?”
宗瑛听她在那边介绍,目光却移向了窗外,说完“不用了,谢谢你”就挂掉了电话。
正在开车的薛选青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笑出声:“她居然还能那么和气地同你推荐别的路线,估计暗地里白眼都要翻上天了。你这种咨询根本一点诚意也没有。”
“可我的确想去的。”
宗瑛低声说了一句,视线仍在窗外,一路的繁华街景,和她昨天所见,简直是两个人间。
今天是八月十三日,淞沪会战爆发的第一天。
她紧闭着唇,鼻息缓慢而沉重,夜色愈浓,没有人理睬她刚才的话。
薛选青带他们去了一家中式酒馆,小酒小菜上桌,宗瑛又要了一壶茶。
薛选青看她往瓷杯里倒茶,抬眉问:“怎么,不喝酒啊?”
宗瑛张口胡说:“生理期不方便喝。”
薛选青咕哝一句:“时间怎么又不准了?”便兀自倒满酒,仰头一口闷。
她酒瘾一向大,宗瑛也懒得管。酒馆里有个小台子,唱着苏州评弹,唱到“山河破碎难回补,北望河城恨不平[4]”,宗瑛手机响了。
她起身往外走,到门口接起电话。
是一个认识的律师打来的,他在那边讲:“我刚刚才看到你的留言,怎么突然找我?”
宗瑛挨着门说:“我有一些财产需要处理。”
对方显然觉得突然,“处理财产?你怎么回事?”
宗瑛说:“没什么事情,就觉得凡事提前做个准备妥当一点。”
对方不再追问,翻了一下日程说:“那约个时间详细谈一下,下星期三上午可以吗?”
“好。”
宗瑛挂了电话回来,薛选青已经有点醉意了,小郑在旁边问:“薛老师,我听说他们在装毒品的袋子上提取到了很清晰的指纹啊,说是除了邢学义的,应该至少还有另一个人的指纹,你说会不会是新希制药哪个高层的啊?”
薛选青瞥他一眼,“不要乱打听,不要乱猜。”说完醉醺醺地支颐看向宗瑛:“转第二场吧。”
宗瑛今天心里有事,丝毫睡意也没有,就陪着他们开第二轮。
小郑找了个唱歌的地方,三个人开了包间,宗瑛坐在昏沉沉的角落里听他们乱唱。
从十二点胡闹到凌晨四点多,薛选青和小郑都喝多了,各自在沙发里找了地方睡。宗瑛缩在角落里,隐约听到隔壁包房传来的歌声,撕心裂肺的,不知是痛快还是不痛快。
她弯腰拿过桌上的一罐饮料,启开拉环,一股凉气无力地喷在手指上。
气泡迅速产生,又迅速破裂。
宗瑛仰头喝完,突然察觉到了手机的振动。
凌晨四点二十一分,她摸出手机,一串陌生号码在屏幕上持续亮着,振动仿佛越发剧烈。
外面这时候吵得更厉害,宗瑛按下接听,贴近了耳朵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宗小姐,我是盛清让。”
3
宗瑛想努力听清楚对方的话,外面闹声却愈嚣,信号不佳,声音也断断续续。
她皱起眉,拉开门快步走了出去。黎明前的街道冷冷清清,空气异样的新鲜湿润,她终于能听清楚盛清让的讲话声。
他说:“宗小姐,很冒昧打扰你,但我——”语声仍然带了很重的鼻音,听起来有些疲劳:“很需要你的帮忙。”
“你讲。”
“我现在的位置距公共租界很远,但我急需在六点前赶回租界。”
“这个号码是谁的?”宗瑛一贯的冷静,“如果是借的手机,请你叫他接电话。”
一个女生接起电话,小心地“喂”了一声。
宗瑛说:“请将所在地址用短信发给我,同时转告你身边的先生,让他在原地等。”又讲:“感谢你的帮忙,有劳。”
对方忙说:“不要紧的,马上发给你。”随即挂掉了电话。
十秒钟后,一条短讯发进宗瑛的手机。宗瑛看了一眼屏幕,拉开门快步折回包间,喊醒薛选青。
薛选青懒懒地睁开眼,一副醉态。
“有急事,车借我用一会,我叫人送你们回去。”
薛选青半合眼皮,有气无力地摆摆手,示意她去。
宗瑛拿起桌上的车钥匙,到前台结清费用,又额外加了些钱请服务生替薛选青和小郑叫出租。
出门时凌晨四点三十三分,天边是暗沉沉的蓝,城市还未醒来。时间紧促,宗瑛车速很快,开了四十分钟后,她余光瞥向导航屏,显示抵达目的地。
她抬首,前面一个人也没有,从后视镜看出去,终于发现了站在路灯下熟悉的人影。
宗瑛按响喇叭,同时打开车窗:“盛先生,这里。”
盛清让这时也终于认出她,提着公文包疾步走到车旁,拉开车门坐进副驾。
“系好安全带。”宗瑛说着拉了一下旁边的安全带,示意他自己想办法扣上,随即掉转车头,说道,“我不是特别清楚租界的界限,这里离哪个入口最近?”
盛清让立即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地图,指了外白渡桥说:“这里,公园桥[5]。”
宗瑛调出导航,算了下时间,几乎是刚刚够。
她沉住气开往外白渡桥,盛清让收起地图,说:“宗小姐,谢谢你。”
宗瑛不喜欢分心,便索性不开启话题,连一句简单应答也没有。
她来的路上想过他为何会在这个时间以这样的方式求助——或许是用完了她之前给的现金,因此无法搭乘交通工具,只能从郊区徒步到此地,无奈时间实在紧迫,最后还是只能想办法打电话给她。
纵然他获取信息的本事超群,但在这个庞杂的现代都市中,没有钱、没有人脉,仍然步步艰难。
不过眼下这些统统不需要在意,亟需关注的重点是他们必须在六点前通过外白渡桥。
作为上海地标建筑,此桥位于苏州河和黄浦江的交界处,是苏州河北岸通往南边的重要通道,在战时,它显得更为重要。
桥这边,很快沦为战区;桥那边,是暂时安全的租界——
截然不同的命运。
今天是八月十四,中日开战第二天,原本那些怀揣侥幸不愿逃离的民众,在经历了前一天的炮火之后,会幡然醒悟般开始溃逃。
租界外大概一片混乱,有无数人想要挤入租界获取暂时的安全。
这座桥,也将迎来拥挤的高峰。
天色无情地亮起来,时间极有原则地流逝,显示屏上的数字不断翻动。
宗瑛瞥了一眼屏幕,05:55:55,几乎在瞬间,又跳到05:56:00,逐渐逼近六点。
车内气氛紧张起来,导航不急不忙地发出指示路况的语音,宗瑛握着方向盘抿紧了唇,呼吸声在密闭空间里逐渐加重。
很近了,近得仿佛在咫尺。
还剩一分十秒,红彤彤一盏交通灯却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对面横行的汽车川流不息。
宗瑛从D挡推到N挡,拉了手刹。外白渡桥几乎在眼前,拐个弯就能到,预计用时半分钟都不到。
信号灯右侧的计时器数字在缓慢递减,还剩三十秒。
盛清让的目光从手表盘上移开,抬头看向宗瑛紧绷着的侧脸,提出请求:“宗小姐,请你让我下车。”
宗瑛唇抿得更紧,骤然松开牙关短促笃定地说了一句:“还有二十秒,请你相信我。”
他讲:“二十秒不到,大概来不及了,宗小姐。”
宗瑛显然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她压制着焦虑,目光紧盯着信号灯:“来不及又怎样?大不了——”
话还没说完,宗瑛突然听到安全带解开的声音,她偏头,见盛清让正打算开车门下车。
几乎是眨眼间,她身体前倾,越过副驾抓住了他的手:“盛先生,这很危险!”
一辆车越过他们开往另一侧道路,后面催人行的喇叭声急促响起,宗瑛打算松手的刹那,突然察觉到后背一阵钝痛——坠地了,她置身于密集的人群中,正遭受着铺天盖地的推挤。
场面混乱到甚至没有人在意他们的突兀出现。
一只手分外努力地伸过来,又数次被人群推开。宗瑛认出那只手,吃力且及时地握紧了它。
“宗小姐——”
在经受推撞甚至踩压的痛苦之后,因为人群中转瞬即逝的一点空间能站起来,还能重逢,是了不起的运气。至此,宗瑛的感官才慢慢恢复。
哭喊声、嘶号声拼命涌入耳内,拥挤得仿佛要撑裂耳室;汗臭味、血腥味盘绕在鼻尖,几乎阻塞了新鲜空气的进入……宗瑛感觉自己的五脏六腑似乎都被压到了一起,又好像没有了脚,无意识地被动前行着,如无根之萍。
这时,盛清让反握住了她的手,紧接着越过人群站到她身边,伸臂用力地揽住了她的肩——是比牵手更紧实坚固的联盟,也更不容易被人群冲散。
宗瑛下意识地握住了他另一只手。
这时她才有了一瞬喘息的机会朝前看,视线中只有密密麻麻一颗颗的人头,根本辨不清谁是谁。所有人都被无情地裹挟着前进,一旦卷入人海,就再无后退的可能。
他们的方向都是一致的——公共租界。
踩踏还在发生,在前面,在后面,也在脚下——并不是每一步都能踩在坚实的土地上,软滑的、硌脚的,肉体或者骨头,随时都因争夺空间致无辜死伤,紧缺的空气中凝结着无望和冷漠。
宗瑛转过头,后面是更密集的漆黑头颅,漫开来,几乎占领桥北岸所有的街道。可前方却不过只有一座十几米宽的桥梁,所有人都想要活着通过它,抵达彼岸。
这种歇斯底里的求生气势,冲垮了入口的哨岗,成千上万的人拥入了公共租界。
宗瑛记得从桥上下来的时间,七点过两分。
大批的人重获新生般直奔南京路,抑或赶赴西南方向的法租界,抢占难民救济所的一席之地。
与二〇一五年这一天的早晨不同,这里的天际线一片灰白,台风不合时宜地席卷了整座城市,这将是极其糟糕的一天,苏州河里溢着臭味。
宗瑛精疲力竭,想要坐下来喘口气,但街道上异常混乱的人群,却不容许她有片刻松懈。
盛清让松开她的肩,又紧握住她的手,也不再讲多余的歉言,只平抑沉重呼吸,稳住声音说:“宗小姐,请尽量跟上。”
他走得异常快,手握得非常用力,宗瑛能察觉到那力量中的紧张和不安。
她只答了一声“好”,便低着头跟他一路行至南京路上的华懋饭店[6]。
盛清让去办手续,宗瑛就站在装饰柱旁等着。
饭店大厅里聚集了许多外国面孔,他们早一步从苏州河北岸的礼查饭店撤离,转而入住这里,仍然衣冠楚楚,毫无狼狈,谈话中虽然隐约表露出对局势的担心,但有说有笑,似乎并不认为这危险与自己息息相关。
因为拥挤和疾走,宗瑛几乎全身汗湿,她突然有些站不住了,于是找到沙发坐下来。
沙发另一端的客人瞥向一身狼藉的宗瑛,显然将她当作了北岸逃来的难民,目色中便不由得浮起些不屑,并同端来咖啡的服务生讲:“华懋饭店怎么什么人都接待的呀?那鞋子那衣服,啧啧——”
宗瑛闻言扭头看了她一眼,突然又将视线移回了自己的脚面——
灰色运动鞋几乎被血液染透,袜子、裤腿血迹斑驳,而这些血,没有一滴是她的[7]。
湿透的衣服渐渐冷下去,内脏里漫出被挤压过的不适感,八月天里,一阵寒意从背后缓缓地蹿起来。
不远处的黄浦江里,日军指挥舰“出云”号稳稳当当停着,数架战机在台风天里起飞,轰鸣声忽远忽近,饭店里的人几乎都暂停了手头的事,凝神去听那声音。
空袭开始了。
4
紧张气氛仅仅持续了几分钟,人们通过炮声判断出危险的远近,认定只是虚惊,就又不甚在意起来。
饭店大厅恢复了秩序,从礼查饭店转来的外国客人陆陆续续办理入住,坐在沙发上讽刺宗瑛的那位女士,也终于端起精致瓷杯,安心地喝了一口咖啡。
外面炮声隆隆,里面一派安逸。
香腻腻的味道在空气里浮动,送咖啡的服务生走到宗瑛跟前,委婉开口要求她离开。
宗瑛一直垂着的头终于抬起来,她说:“我在等人。”
旁边喝咖啡的女士搁下杯子,唇角一扬,意有所指地讲:“都等十几分钟了,也不见有人来嘛。”
宗瑛双手紧紧交握,肘部压在膝盖上,重复了一遍:“我在等人。”
服务生问:“那么小姐你等的是哪一位客人?”
宗瑛无心应答,弯曲了脊柱,垂下头沉默。她视线里只有两双鞋,一双血淋淋的运动鞋,一双油光锃亮的皮鞋,看起来并不在同一个世界。
服务生见她不答,措辞也不再委婉,就在他板起脸要撵宗瑛走时,盛清让快步走了来,弯下腰小声同她讲:“抱歉让你久等了。”随即将手伸给她。
他没有讲更多的话,也没有斥责服务生的不礼貌,见宗瑛不做回应,索性主动扶她起来。
在经历过昨天郊区的战火后,他显然已经接受了战时的冷酷与无情,表现出的是十足冷静。
他察觉到宗瑛的手很冷,但进入电梯后,还是松开手,谨慎地问了一句:“宗小姐,你还好吗?”
宗瑛没有出声,但毫无血色的脸已经给出答案。
电梯门打开,盛清让带她出去,迎面遇见一对夫妇,带了一个很小的女孩。
那小囡穿着雪白裙子,面庞粉粉嫩嫩十分可爱,她似乎并不在意他人的狼狈,仰起脑袋给了宗瑛一个笑脸。
穿过长长的走廊,盛清让取出钥匙打开客房门,站在门口同宗瑛解释:“今天从苏州河北岸转过来许多客人,饭店几乎客满,只余这一间了,暂时先歇一下。”
他说着瞥一眼宗瑛的鞋子,打开柜子取了拖鞋给她。
宗瑛闷不吭声地换下运动鞋,提着鞋子进入浴室。
关上门打开电灯,昏昧灯光覆下来。用力拧开水龙头,水流就“哗哗”地淌个不止,她伸手接了一抔水,低头将脸埋进去洗——重复了数次,惨白的一张脸终于被冷水逼出一点血色。
她又脱下长裤,将裤腿置于水流之下用力揉搓,血水就顺着洁净的白瓷盆往下流。搓一下,血水颜色加深一些,浅了之后再搓,又深一些,好像怎样都洗不干净。
之后是袜子,最后是鞋,宗瑛洗了很久,外面炮声一直断断续续。她洗完澡出来的时候,黄浦江上的炮声终于停了。
没有衣服可换,宗瑛穿了浴袍出来。
盛清让听到动静,将文件重新收进公文包,转过身看到宗瑛,稍稍愣了一下,却又马上走向浴室。
房间里仅有一张大床,阳台的窗户半开着,被台风吹得哐当哐当响。
宗瑛上前关紧窗,拉好窗帘,在靠墙的沙发上躺下来。
门窗紧闭,炮声歇了,闭上眼只听得到浴室的水声。
待浴室水声止,宗瑛已经在沙发上睡着了。
沙发窄小,她以一种蜷缩的姿态入睡,睡得局促且不适。
盛清让走到沙发前,拿过毯子要给她盖,却又不忍她睡得这样难受,他俯身,直起身,再俯身,又直起身——犹犹豫豫了半天,手指总在触到浴袍时收回来。
此时宗瑛突然将眉头锁得更紧,这促使他最终弯下腰,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将宗瑛从沙发上抱离。
宗瑛额头挨在他颈侧,呼吸不太平顺,牙关似乎紧咬着。
就在他往前走了一步之后,宗瑛睁开了眼。她抬起眼皮,视线里只有他的颈、他的喉结、他的下颌。她哑声开口:“盛先生。”
盛清让后肩骤然绷得更紧张,他垂眸看她,彼此呼吸近在咫尺,状况尴尬,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
三五秒的踌躇之后,他沉住气,避开宗瑛的视线,将方才决心要做的事做到底——送宗瑛到床上,随即松开手,站在一旁解释道:“那张沙发太小,宗小姐还是睡床妥当。”
宗瑛看他讲完,又看他转过身走向沙发,乍然开口:“沙发窄,我睡不了,你就能睡吗?”又问:“盛先生,药带了吗?”
“带了。”
“那吃完药——”宗瑛瞥一眼大床右侧,语声平和,“到床上睡吧。”
宗瑛讲完就躺下了,柔软薄被覆体,她闭上眼想要快速入睡。
但事与愿违,此刻房间里的一切声音都变得格外清晰,倒水声、板式胶囊锡箔纸被戳开的声音,甚至吞咽的声音,最后是搁下水杯的声音。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动静,盛清让站在茶几前思索了半天,末了拿过一条毛毯回到床上躺下。
外面走廊里传来零星的讲话声,宗瑛睁开眼,背对着他问道:“这么早赶到公共租界,有什么事吗?”
盛清让嗓音压得很低,“盛家杨树浦的工厂需要同德国人签一份转让书,大哥约在这里和德国人见面,我也要到场。”
“约了几点?”
“原本是早上七点半,但我刚刚在接待处打了电话确认,大哥更改了时间,改到了下午四点半。”
上午改下午,为什么在这里等而不回家?
宗瑛心中刚起了这个疑问,却马上又放下了。数万人拥入租界,外面局面一时难控,交通更是不便,从这里返回法租界的家,下午再折回来办事,太费周折且不安全。
何况他们都累了。
宗瑛想起抽着烟的盛家大哥,想起盛公馆那个密闭的会客室,又想起虹口那间烟雾缭绕的民居。她问:“盛先生,你是不是很不喜欢别人抽烟?”
盛清让沉默了一会儿,语声平淡又缓慢,“小时候,家里总是烟雾缭绕的。”
“哪个家?”
“大伯家。”
宗瑛猜到了一些,他属于盛家,又不属于盛家,那是寄人篱下——赋予人察言观色的本能,又淬炼出敏感细腻的内心。
“你在大伯家长大?”
“嗯。”
“后来呢?”
“幸蒙学校资助去了法国,在巴黎待了几年。”
“那时你多大?”
“十八岁。”
在不喜欢的环境里待着,最渴望远走高飞,宗瑛深有体会,她不再往下打探了。
这时盛清让却问:“宗小姐,上次新闻里的事情,有没有给你带来什么麻烦?”他指的是媒体曝光她和新希关系的那一篇。
宗瑛没有正面回答,她蜷起双腿,叹息般说了一声:“睡吧。”
一个几乎赶了彻夜的路,一个听了整晚鬼哭狼嚎般的歌声,又都历经早晨数小时的煎熬,不论是生理还是精神上都精疲力竭,房间内的呼吸声逐渐替代了断断续续的讲话声,外面天光始终暗沉沉的,灰白一片。
醒来已经是下午四点,黄浦江上传来轰炸声,两个人在炮声中坐起来,都错过了午饭。
盛清让看一眼时间,请服务生送些食物来,随即进入浴室整理着装,打算吃完饭下楼赴约。
宗瑛摸了摸搭在椅子上的长裤裤腿,仍然潮潮的,但也不影响穿。
她倒了一杯冷水,坐在沙发上慢吞吞地喝,随即又有些焦躁地起身,摸过茶几上的烟盒,拿在手里反复地摩挲,最后拿起一盒火柴,打算去外阳台抽一支烟。
盛清让仿佛早一步察觉到了她的意图,索性拉开阳台门自己去外面避着,又转过身讲:“宗小姐请你随意。”
他这样做,令宗瑛更加压制了抽烟的念头,她决定再去喝一杯水。
她这个念头刚起,连步子都还没迈出去,盛清让突然从阳台冲进来,几乎是在瞬间扑向她,将她按在了地板上。
5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整座楼都在颤抖,十几秒后,又响起炮声,近得仿佛就在耳边。
墙灰簌簌往下掉,顶灯摇摇欲坠,过了一分钟,外面炮声歇了,宗瑛一声不吭,盛清让牢牢地护着她,贴在她耳侧一遍遍地讲:“宗小姐,没事了,没事了。”
宗瑛在烟雾里剧烈地咳嗽起来,盛清让松开她,想找一杯水给她,但屋子里几乎一片狼藉。
偌大一栋建筑,在经历了短暂的沉默之后,迎来了惊慌失措的哀号与哭喊——幸存者手足无措地摸索下楼,想要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想知道该去哪里才可以避免再次遭遇这样的危险。
楼梯间到处散落着破碎的衣物鞋子,越往下越惨不忍睹,残肢断臂,横七竖八地躺在积着厚厚白灰的地板上,空气里交织着血腥和刺鼻的火药味。抵达一楼,宗瑛看到一个孩子的尸体被气流压平,紧紧贴在了墙面上,原先雪白的裙子上满是血污,面目已经模糊——
是早上在电梯口遇见的小囡,她是今天第一个对宗瑛笑的人。
盛清让走向更加狼藉的大厅,废墟里伸出来一只手抓住了他的脚:“老三,快、快救救我。”
盛清让循声转过头,在废墟中寻到一张满是血污的脸。
灰白泥粉几覆其身,又因压了重物无法动弹,只有嘴唇颤抖着出声,音量虚弱到难辨。
盛清让认出他,连忙弯下腰,吃力地将压在他身上的重物搬开,血就汩汩地往外流。
一双腿血肉模糊,白森森的骨头露出来,几乎碎了。
“大哥?”
“老三,救救我……”
他只喃喃地重复这一句,声音愈来愈低。
盛清让面对这状况显然无从下手,只能转向宗瑛,有些为难地唤了一声:“宗小姐。”
宗瑛仍站在楼梯入口处,并没有注意到求助声。
她出过很多现场,也接触过大量尸体,但都与眼下情形不同。有人从楼上猛冲下来撞到她,她这才回过神,听到了盛清让的声音。
宗瑛紧抿着唇越过地上的尸体走到他身旁,见到躺在地上近乎昏迷的盛家大哥。
“你让一下。”她讲。
盛清让避到一旁,又听她吩咐“找几条干净的毛巾”,立即依言上楼去寻。
大哥伤势严重,宗瑛蹲下来检查了一番,一声不吭地抬起头扫视一圈大厅。这年头医疗条件不甚乐观,即便是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医疗资源恐怕也难以顺利应对这样大的事故,等到及时救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盛清让快速下了楼,将毛巾递给宗瑛后,只见她动作麻利地替大哥压住了伤口——止血是必要的。
大厅里逐渐混乱起来,有人进有人出,还有人出去呕吐,被灼烧过的气味似乎越发重了。
宗瑛双手压在毛巾上,扭过头同盛清让讲:“盛先生,你大哥必须进行截肢,需要立刻手术,请你尽快联系车辆送医院。”
饭店经理这时从吧台后面爬出来,手抖着拿起电话,一遍遍地往外打——在几度占线回应之后,终于接通。
“派救援车来!救援车!华懋饭店!救援车!我们要救援车!”他语无伦次地大声呼叫,整个人颤抖得更厉害,一直将听筒紧紧贴着耳朵不放,即便对方已经挂断。
盛清让走到他面前,手越过吧台拿过他手里的电话听筒,迅速拨了电话出去。
他打给公共租界医院的医生朋友,却是护士接的电话,护士讲:“抱歉盛先生,我们刚刚接到求助,大世界剧院也发生了爆炸,那里伤亡更重,救援车优先派往了那边,卡尔医生现在也进手术室准备了。”
大世界剧院也炸了。
那里刚成立了救济点,上千难民在那儿领取粮食和物资。他们挤破头从战区逃入租界,却没有料到会迎来更残酷的命运——堪比屠杀的轰炸。
盛清让沉默几秒过后挂掉电话,又拨向另一个号码——工部局。
一个英国秘书接起电话,听完盛清让的请求后,给了一个肯定的答复:“盛律师,我会安排车辆去接,请您再耐心等一会。”
等待格外漫长,盛清让低头看手表,指针每一格的移动都牵动紧张的神经。
车辆姗姗来迟,饭店外等不到救援的伤者见到工部局的车,恳求捎一段,但座位有限,司机神色凝重地拒绝了,他关好车门进饭店,又帮忙将盛清祥抬入车内。
宗瑛与他们一道上了车,这时候才有暇打量饭店外的状况。
两颗炸弹落在饭店门口,路面被炸出坑来,街上行人无法幸免,死伤状况比大楼内更为惨烈。
一辆林肯汽车在路上燃烧,驾驶位上有一具烧焦的尸体——是盛家的汽车,盛家的司机。
宗瑛移开眼,想起刚刚在饭店入口处看到的挂钟,它在气流冲击下停止了转动,时间永远停留在了爆炸那一刻:四点二十七分。
她将唇抿得更紧,汽车在潮湿血腥的马路上穿行,窗外多的是无助伤者,车内则是另一个世界。
生命平等,但自古谈不上公平。
然而抵达医院也并不意味着脱离危险,瞬间多出来的伤者几乎占领了整栋建筑,医务人员忙得脚不沾地,无暇顾及每一个需要救助的人。
药品紧缺、床位紧缺、人手紧缺——没有一项资源够用。即便找到熟人,也被无奈告知:“盛先生,我们的医生几乎都在做紧急手术,实在无能为力。”
盛清让问:“要等多久?”
对方摇摇头。
他又看向宗瑛,宗瑛仍抿紧唇——一贯努力思索的模样,她只讲:“必须立刻手术。”
事情再次陷入僵局。
宗瑛犹豫半晌,突然皱起眉问:“有没有上过台的实习医生?”
对方答:“有一位,但他没有主过刀。”
宗瑛闻言想了很久,最后抬首道:“请他做吧。”
“这位小姐,请问你——”
宗瑛没有同人打交道的天赋,她略略侧过身,挨近盛清让,将这个任务移交给他:“请你说服他们。”
盛清让压低声音反问:“宗小姐你要上台吗?”
宗瑛讲:“不,但我会全程候补。”
她开口寥寥,却莫名地令人信服,眸光更是藏着不见底的冷静。盛清让同她对视几秒钟后,最终拿定了主意,说服工作人员允许这台手术进行,但对方也告诉他:“没有多余的手术室可用,只有办公室还能腾出地方。”
盛清让为难地看向宗瑛:“可以吗?”
宗瑛的咬肌绷了一下,插在裤袋里的双手抽出来:“只能这样了。”
手术条件差到极点,设备聊胜于无,宗瑛换了衣服戴上口罩进入临时手术室,麻醉已经开始。
实习医生只当过助手,面对临时的抽调比谁都紧张,抬头看一眼对面这位不知来历的女士,讲:“那么——”
宗瑛大半张脸都被口罩覆盖,只露出一双毫无波澜的眼睛,她讲:“我会告诉你怎么做。必要时——”她顿了一顿:“我会帮你。”
语气中透出权威与稳妥,实习医生只能握稳了手中的器械开始工作。
双腿截肢不是小手术,需要力量、耐心以及技巧,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更是巨大的考验。天气炎热,房间内血腥气弥漫,只吝啬地亮着一盏灯,宗瑛鬓角额头都渗出汗来。
她指导实习医生分离断面的血管和神经,指导他更稳妥地进行结扎和缝合,但自始至终都没有拿起过任何手术器械,一双手悬在空中,右手隐约有些神经性地微颤,额颞血管始终绷着。
手术结束时天都黑了,实习医生自认为一切进行得很顺利,口罩还没摘就急着向宗瑛道了声谢:“感谢老师指导,老师贵姓?”
“不重要。”她眸色中积了疲惫,又嘱咐对方,“密切观察患者体征,辛苦了。”
讲完这些她去洗了手,末了摘掉口罩走出房间,一抬头,迎面就见到走廊里站着的盛家人——二姐、五妹盛清蕙,她们接到消息刚刚赶到。
盛清蕙看到她明显又是一愣,眼前这个人从“过路朋友”变成“三哥哥助手”,现在又成了“医生”,多重身份的变化令人摸不清她到底是什么来路。
但小姑娘也仅是暗暗吃惊,并没有完全外露在脸上,她扭过头同身后的盛清让讲:“三哥哥,手术好像结束了。”
盛清让抬起头,宗瑛的视线此时只落在他身上。
她没有别的人需要交代,径直走向他,说:“手术还算顺利,但病人还在危险期,需要时刻留意。”说罢将双手插在白大褂口袋里,压低声音问他:“盛先生,天黑了,我们是不是要回法租界?”
宗瑛的意思很明确,时间不早,距晚上十点越来越近,他们回法租界的公寓比较妥当。
这时二姐却同一个护士争执起来。
护士先是告诉她:“医院没有空床位可安排。”二姐便反驳:“怎么会没有床位?高级病房也不能安排?”护士讲“无法安排”,二姐便来了脾气:“医院今日这样乱,我们也不乐意住,那么这样,你们派一名医生去盛公馆值夜也行!”
护士的态度亦十分强硬:“没有医生可派。”
二姐一气之下指着她道:“你等着——”说罢踩着高跟鞋马上去院长室。
可她趾高气扬而去,却憋了一口气归来,明显是被拒绝了。
她到这时才注意到宗瑛:“你是不是刚才做手术的医生?今天医院里忙成这样子,待在这里不过吃力不讨好,不如去公馆,给你开十倍酬劳如何?”
宗瑛侧过头,神色寡淡地看了她一眼,并不打算做回应。
盛清让却立即反驳:“这位小姐身份特殊,不可以。”
二姐似乎没能认出宗瑛就是上次盛清让带去公馆的“助手”,略不屑地开口:“有什么好特殊的?不过就是个医生。就这样决定了,我马上叫他们送大哥回去——”说着看向盛清让,几乎是命令他:“你也回去,有些账还没有同你算清楚!”
宗瑛留意了盛清让的神色变化,又瞥了一眼二姐和盛清蕙,突然握了一下盛清让的手,声音极低:“盛先生,你做决定。你去哪里,我去哪里。”
只有盛清让能带她回到属于她的时代,她别无选择。
盛清让选择了回公馆,实际上,他也别无选择。
一行人坐车离开医院返回静安寺路上的盛公馆,一共两辆车,宗瑛与盛清让、盛清蕙坐在后一辆车里,气氛凝重,平日里话多的清蕙,也因为家里出了这样的事变得寡言。
“盛先生——”宗瑛稍稍侧过头,声音低得几乎要贴到最近才能听清楚。
盛清让偏过头对上她的视线,她语气恳切:“我很饿。”
“我知道。”盛清让同样低声回她,“实在是对不起,请你……再等一等,好吗?”
盛清蕙这时突然递了一颗糖过去。
盛清让接过糖,拧开脆脆的糖纸,一颗咖啡色太妃糖就躺在泛着银光的糖纸上。他将手伸到宗瑛面前,宗瑛飞快地拿起来塞进嘴里,别过脸看向窗外无边的夜色,干巴巴地说了一声“谢谢”。
一路都是平静的,一到家却又翻起大浪,简直同外面的台风天一样难以理喻。一众人将大哥安顿在卧室,二姐将盛清让喊去隔壁问话,房间里便只剩盛清蕙及宗瑛。
盛清蕙看二姐出去,稍稍等了一会儿就下了楼。
宗瑛留在房内,隐约能够听见隔壁气势汹汹的斥责声:“倘若不是你那天提,大哥断然不会去找德国人转让!更加不会约到华懋饭店去!好好一个人现在居然残废了!如果再有个三长两短,看我不在祖宗面前打断你的腿!”
一到了责骂怪罪的时候,就又当作一家人,甚至连祖宗也要被架出来。
宗瑛觉得似曾相识。
隔壁二姐怒气不减,言辞中却少新鲜内容,无非是将大哥受伤的所有责任推到了盛清让身上。
但宗瑛分明记得,是大哥自己约在华懋饭店,并且主动将时间从早上改到了下午四点半——倘若不改时间,既不用逼得盛清让一大早着急忙慌地赶回租界,大哥自己也能避免遭遇空袭。
甚至连她也不必被扯进来,更不用经受从爆炸中死里逃生的创伤。
宗瑛坐在椅子里不出声,房门突然被推开,盛清蕙端了一个木托盘进来。托盘里摆了四个菜碟子,还有一大碗米饭,一碗汤,冒着热气。
“都是热过的。”盛清蕙放下托盘同她解释,“是三哥哥下车时悄悄同我讲的,叫厨房给你准备一点吃的。”
宗瑛拿起筷子,又讲了一声“谢谢”。
盛清蕙瞥一眼病床上的大哥,说:“你救了大哥的命,应该我家谢你才对的。”她对宗瑛充满好奇,但这时候又不好多问,就只能看着对方吃。
宗瑛进餐快速,却看不出半点狼吞虎咽的不雅。她节奏和动作都控制得很妥当,盛清蕙想。
十分钟后,托盘上的饭碗、汤碗、菜碟,全部空了。
宗瑛双手置于托盘两侧,盛清蕙回过神忙说:“放在台子上就好了,用人会来拿的。”
既然清蕙这样讲,宗瑛就容托盘这么放着,默不作声地坐在椅子里,一只手伸进裤袋。听着隔壁没完没了的训斥声,宗瑛在犹豫要不要抽烟,可盛清蕙一直坐在对面打量她。
她正打算起身出去,盛清蕙终于忍不住开口询问:“宗小姐……你是从国外回来的吗?”
宗瑛穿着昨天下班换的便装,短袖、长裤、运动鞋,全身上下,不管是衣服料子还是鞋子的式样,看起来都与现在的流行很不同,盛清蕙便猜测是舶来品,加上她觉得宗瑛作风很不寻常,就更愿意相信她是从异乡来。
宗瑛面对探询,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
盛清蕙又问:“所以你实际是……医生?”
是医生吗?曾经是,现在可能也算,但严格意义上又不是。宗瑛抬眸反问:“重要吗?”
盛清蕙被反问住了,她探询这些有什么意义呢?但她又实在看不明白对方的意图——这个人为什么要住在三哥哥的公寓里,又为什么装作是三哥哥的助理?她想不通。
两个人沉默着坐了很久,宗瑛见对方不再发问,起身打算出去抽烟。
盛清蕙转过头去看她往外走,却突然见她伸手扶住了门框,紧接着几乎是瘫下来。
可能因为经历了白天的爆炸,也可能是手术过程中精神高度集中,宗瑛的头痛发作得虽然突然,也在情理之中。
盛清蕙连忙上前询问,但宗瑛发作起来全身肌肉都紧张,哪里还能多讲一句话?
恰好用人这时候上楼来,盛清蕙就喊她帮忙,将宗瑛送到自己房间里去。
隔壁房间里,二姐从大哥遭遇空袭这件事一路扯到工厂迁移,她讲“现下河道也被封锁,想要迁厂,只能从苏州河绕路,用脚指头想想也晓得这个事情多么危险”的时候,盛清让频频低头看手表。
时间一点一滴地逼近晚十点,一向沉得住气的盛清让也坐不住了。他突然起身,只同二姐讲了一句:“我有急事,先告辞。”说完他起身拉开门,直闯隔壁房间,然而房间里哪还有宗瑛?
盛清让陡然慌了一下,大步走向客房逐一看过去——一无所获。
他手心在瞬间渗出汗,茫然四顾,喊道:“宗小姐?”
客厅里的座钟响了,“铛铛铛”地敲了十下。
在卧室中护理宗瑛的盛清蕙疑惑地起身,推开门走到楼梯间,问用人:“刚才是不是三哥哥在喊宗小姐啊?”
用人不确定:“好像是吧。”
盛清蕙四下看看,没有发现盛清让的身影,咕哝着:“见了鬼了,三哥哥人呢?”
[1].1937年8月17日,拉杰普塔纳号(Rajputana)由上海开往香港。
[2].法新社记者Peter Harmsen(何铭生) 曾在其著作“SHANGHAI 1937:Stalingrad on the Yangtze”(《法新社记者眼中的淞沪会战》)中载道:“这是上海最后一天的和平。”
[3].Robert Bonfiglio(罗伯特·邦菲利奥)口琴音乐作品。
[4].引自评弹《击鼓战金山》。
[5].今外白渡桥。因毗邻外滩公园,当年的英国人叫它“花/公园桥”(Garden Bridge)。
[6].今和平饭店。
[7].《字林西报》记者罗兹•法默曾这样描述当日通过花园桥时的状况:“我的双脚在血肉中打滑。我知道有很多次我都踩踏着儿童和老人的身体前行,他们被无数的脚不断地践踏直至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