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近代发展
1859年,第一位提出酶是一种蛋白质的人是Liebig,但“enzyme”一词是1878年由德国学者Kühne首先引用。1897年,Büchner兄弟俩阐述了酵母的酒精发酵及离体酶的作用,这一发现为酶制剂产业化奠定了理论依据。1902年,Pekelharing提取出胃蛋白酶,并指出胃蛋白酶是一种蛋白质。1909年,德国Rohm制取胰酶应用于制革,并用于洗涤剂。1894年,日本人高峰让吉从米曲霉中制得高峰淀粉酶(takadiastase)用作消化剂。1908年,法国学者Boidin制得了细菌淀粉酶,用于纺织退浆。1911年,美国Wallestein制得木瓜蛋白酶,用于啤酒澄清。1926年,美国人Sumner第一个从刀豆中制得结晶脲酶,进一步证实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为研究酶的理化特性奠定了基础。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酶学发展很快。1930-1936年,Northrop等制取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的结晶。Hill和Meyerhof等提出糖酵解途径;Krebs等发现三羧酸循环及脂肪酸氧化降解途径,并指出这些复杂的新陈代谢途径是由一系列酶催化而实现的。早在1890年由Fischer和Koshland提出锁匙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阐述了酶催化机制。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首次推导酶反应动力学方程。酶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同时又能在温和条件起作用,这些理论问题在近代生命科学史上已得到阐明。
随着生化技术不断进步,新酶的不断发现和开发,人们对于酶作为工业催化剂的价值有了认识,并且了解到许多酶是可以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随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抗生素工业的兴起,酶制剂在食品、医疗、化工和环境等领域的应用,酶制剂工业才有了飞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