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四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及合理用药
【学习引导】
1.药物的使用说明书上都写着该药物的使用方法,有的是口服,有的是肌内注射,那么在制定药物的给药方案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
2.俗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我们在用药的时候,怎样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药物的治疗作用呢?
【任务目标】
了解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能进行合理选药和用药。
【知识准备】
(一)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药物的作用是药物与宠物机体作用过程的综合表现,许多因素可能影响药物的作用,使药物的效应发生改变,主要有药物、宠物、饲养管理与环境等因素。
1.药物方面的因素
(1)剂量
①剂量对药物作用程度的影响:药物的作用或效应在一定剂量范围(治疗量)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例如巴比妥类药物,小剂量催眠,随着剂量的增加呈现镇静、抗惊厥作用,再大剂量便呈现麻醉作用。这些都是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只是抑制程度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剂量越大,抑制程度越强。
②剂量对药物作用性质的影响:有少数药物随着剂量或浓度的不同,作用性质会发生变化。如人工盐,小剂量有健胃作用,大剂量就变为泻下作用。大黄,小剂量健胃、收敛止泻,大剂量泻下。所以在临床用药时,要根据药物的有效剂量及不同剂量的作用、药物的毒副作用、病情的发展等适当调整。只有准确地选择剂量,才能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
(2)剂型 药物的剂型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消除,进而影响药效。相同剂量的同一药物,以注射吸收较快,内服剂型吸收较慢,溶液剂吸收较混悬剂及油剂快。在口服剂型中,溶液剂较散剂快,散剂较片剂和丸剂快。药物剂型不同,可影响药物作用的性质、大小、快慢和部位。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疾病类型、病情轻重、治疗方案和用药目的选择适当的剂型。
①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剂型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如硫酸镁内服为泻下作用,注射为抗惊厥作用。
②影响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如平喘药氨茶碱注射剂和片剂可兴奋心脏,导致心率增加,栓剂可减轻对心脏的不良反应。
③影响药物作用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速效制剂:注射剂、吸入气雾剂等;慢效制剂:片剂、丸剂、透皮剂等;缓释制剂;控释制剂。
④靶向作用:如脂质体、微球、微囊。
(3)给药途径 制剂和剂型可以决定给药途径,不同的给药途径可以影响药物吸收的数量和速度,从而影响药物作用的速度和强度。药物吸收的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静脉注射→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内服。同样给药途径不同,可影响药效的性质。口服硫酸镁有泻下作用,注射给药有中枢抑制作用。
①口服给药:口服给药的优点是简便、经济、安全,不足是起效慢、吸收不完全、有首过消除作用。多种因素影响胃肠道药物的吸收,进而影响药物的起效快慢、作用强度和持效时间。
②注射给药:注射给药的优点是吸收快速、完全、起效快,不足是操作难度大、制剂质量要求高。
静脉注射:药物无吸收过程,起效快;容易控制用药量。有静脉推注、静脉滴注两种。
肌内注射:最常用的注射给药方式,药物吸收速度受注射部位血流量的影响。药物刺激性不能过大。
皮下注射:用药量有限,吸收较肌注缓慢,血管收缩药物如肾上腺素可影响药物吸收速度。
腹腔注射:药物不应有刺激性。
③吸入给药:吸入给药的特点是起效快、受制剂及药物理化性质制约(如挥发性、气雾剂)。
(4)重复用药临床治疗中,为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必须多次给药,即重复用药。反复给药因剂量过大,或给药次数过频而间隔时间过短,或由于机体对药物的生物转化功能减退、排泄速率过慢,而引起体内药物蓄积。药物蓄积可增强药物效应和持续作用,也可能引起蓄积中毒。消除慢的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而引起中毒,应避免长期给药。反复给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减弱,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可达到原先较少剂量所能产生的效果,这种现象称为耐药性。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该病原体的疗效降低或无效的现象。在发生传染病时应防止病原体对药物的耐受现象,即耐药性或抗药性。
重复用药的时间和次数称为疗程,每天给药次数与疗程长短应视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和病情需要而定。
(5)联合用药为了增强药物疗效,减少或消除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上同时或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称为联合用药或合并用药。
采用相同或不同途径,同时或先后给予机体两种或多种药物所起的药效学或药动学相互影响使药物原有作用增强或减弱的现象,称为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有: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不良反应、体外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
①协同作用:联合用药后使药效增强称为协同作用,药效为各药分别作用的代数和称为相加作用,药效大于各药分别作用的代数和称为增强作用。
②拮抗作用:联合用药后药效减弱称为拮抗作用。临床上除有意利用拮抗作用减轻或消除药物的副作用及解除药物毒性外,联合用药时应避免产生拮抗作用。
③不良反应:两药合用有时还会出现不良反应,具有毒副作用。如:头孢菌素对肾的毒性,因联合使用庆大霉素而增强,所以,头孢菌素禁与庆大霉素合用。一般情况,合用药物种类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
④体外的相互作用:两种以上药物合用或混合制成制剂时,有的药物可能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药物的中和、水解、破坏而失效。肌肉松弛药琥珀胆碱与麻醉药硫喷妥钠混合,外观上看不到任何变化,但实际上琥珀胆碱在碱性溶液中已水解失效。
出现物理的、化学的反应,使药物的外观(分离、析出、潮解、熔化等)或性质(沉淀、变色、产气、爆炸等)发生变化,导致药物不能使用。
⑤配伍禁忌: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使药物在外观性质上(混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出现异常以及药物疗效降低的现象。常见配伍禁忌有物理性配伍禁忌、化学性配伍禁忌、疗效性配伍禁忌。配伍禁忌的药物之间不能混合使用。
2.宠物方面的因素
(1)种属差异 宠物的种属不同,其解剖结构、生理生化机能有较大差异,因而同一药物在不同种属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不同,药效作用也不同。
(2)个体差异 同种宠物中因个体不同而引起的不同药物反应称为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在量的差异方面表现为少数个体对某种药物特别敏感,称为高敏性;少数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很低,称为耐受性。宠物对药物的个体差异还表现为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药物代谢酶的多态性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药物在特异质个体还可能表现为质的差异,如变态反应。产生个体差异的原因主要是遗传因素,使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过程出现差异。
(3)生理差异 不同年龄、性别、怀孕和哺乳期动物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往往有一定差异,这与器官机能、组织功能状态,尤其与肝脏药物代谢酶系统有密切关系。
初生动物肝功能不完全,肾功能较弱;老龄动物肝肾功能也退化,可能影响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从而引起药物蓄积、半衰期延长,增强药物作用,甚至引起毒性反应。怀孕动物滥用药物可能引起流产,哺乳期动物滥用药物可能影响幼畜发育。
(4)病理因素 药物的药理效应一般都可在健康动物的试验中观察到。而宠物在病理状态下对药物的反应性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一些药物在疾病状态下作用显著,而在健康状态下无明显作用。如解热镇痛药的降温作用、洋地黄的强心作用。各种病理状态都能改变药物在健康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如胃肠功能失调,能改变药物吸收的速度和数量;肝功能受损,会影响药物的转化;肾功能下降,可影响药物经肾排泄,使药物在体内吸收转化及排出等受影响,从而引起药物蓄积、半衰期延长,增强药物作用,甚至引起毒性反应,影响药物疗效与毒性。
3.饲养管理与环境因素
药物是外因,机体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宠物机体的功能状态与药物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饲养管理水平和环境可通过影响机体的健康状态、免疫力,对药物的效应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对患病动物加强营养、精心护理、注意栏舍安静、卫生、增强机体自身抵抗力,有利于药效的发挥。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改变、空气污染刺激、饲料转换、饲养密度增加及动物迁移、长途运输均可导致环境应激而影响药效。
在一定程度上讲,宠物机体的健康状态对药物的效果可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是,宠物机体的健康如何,主要取决于饲养管理水平。饲养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宠物的健康和用药效果。饲养方面要做到饲料营养全面,根据宠物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提供搭配合理的食物,以免出现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即防止营养不平衡状况出现。
管理方面应考虑宠物养殖场饲养规模的大小,防止密度过大,特别是圈舍饲养宠物,更要注意通风、采光及其活动的空间,要为宠物的健康生长创造一个较好的环境条件。宠物疾病的恢复,单纯依靠药物是不行的,一定要配合良好的饲养管理,加强护理,提高宠物机体的抵抗力,才能使药物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宠物机体的健康状态对药物的效应可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药物的作用与宠物的饲养管理及外界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通风不良、空气污染、舍内氨气及有害气体过重,可增加宠物的应激反应,加重宠物疾病过程,影响药效,这在用药治疗宠物病时尤其要注意的问题。
环境方面应考虑温度,一般情况下,当温度上升10℃,化学反应速度增加2~4倍。例如,药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溶解度、共溶等都与温度关系较大。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可影响固体药物的配伍。例如,异烟肼与维生素C配伍,干燥时无变化,湿润时药效1天内损失2%,3天内损失4%。苯巴比妥与水合氯醛以1∶5配合,温度在22~27℃,相对湿度为84%~94%时即液化,相对湿度为44%~56%时则无变化。药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与pH高低很有关系,如超出其pH稳定范围时,则易发生药物配伍变化。
(二)合理用药
1.合理选药
一种疾病常有多种药物对之有效,应在掌握常用药物的药效、药动学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病情、病因及症状进行合理地选择。
选药原则为:疗效高;毒副作用低;使用方便;价格便宜。
2.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就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要做到合理用药,必须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知识,熟悉所用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全面掌握患宠的生理、病理特点,同时掌握用药原则,不断积累临床经验。
合理用药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确诊断,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适宜的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科学的联合用药;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相结合。
掌握适应证是用药的最主要原则。考虑药物适应证时,首先应对疾病做出明确论断,包括并发症,其次还应了解病畜的用药史。
应根据病情和医疗条件选择剂型和给药途径,如急症多用注射剂。剂量和疗程的确定应以安全、有效、经济、方便为原则。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剂量和疗程。
临床中多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时既要充分考虑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又要考虑药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及不良反应,还应注意避免配伍禁忌。一般用药首先考虑对因治疗,但也要重视对症治疗。如急症需先用药缓解症状,慢性病多使用针对致病因子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