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数据是“金矿”,但是从数据里提炼出“金子”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长且繁杂,同时整个工作不仅涉及数据本身,还综合了管理、标准、技术、业务等多方面的内容。让数据产生价值是我们这些数据化工作者的职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其中“主数据管理”是这个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业内大家对于主数据管理工作的目标已经有了相对一致的认知。当一件事情的目标明确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去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大家各展其能,方法不一致,随后可能形成各种流派,但是对于一个不太复杂的问题,最后还是应当形成一套相对统一的方法。所以,主数据管理是有希望形成一套统一的方法的,毕竟目标清晰,实践充分,整体难度尚可。
而最不成熟的情况是,我们连对目标的描述都不一致,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就像笔者写的关于数据中台的书一样,大家在对数据中台的建设目标与整体内容尚未达成统一意见时,就无从讨论一套标准的方法了。这时,我们只能遵从价值定律,也就是说这件事情做了,对企业是有价值的,那大体上就不算犯错。
主数据管理工作是国内企业关注了很长时间的一种数据类工作,很多大型企业都已经开始或进行了主数据管理,同时我们也可以找到不少讲述主数据管理的相关图书。笔者之所以还要再写一本关于这方面内容的书献给读者,有以下一些原因。
首先,在企业信息化、数据化建设过程中,主数据管理是一个很难跨越的环节,而我们也需要随着国内众多企业的信息化、数据化建设历程而成长。所以,如何帮助企业做好主数据管理工作,也成为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在经历了一些国内各行业头部客户的主数据管理项目后,我们积累了不少一手经验,将这些经验抽象总结,提炼成了一套主数据管理解决方案(或称方法论体系)。无论是方法论还是经验,都可以被理解为“压缩的时间”。把这些内容分享出去,一定是对社会、对企业有益的。
其次,方法是相对于经验的提升和抽象,经验是方法的底层支撑。本书在系统阐述了方法体系后,用了大量的篇幅,对我们在项目中的很多详细情况和经验细节做了充分介绍。我们甚至认为,这些细节的价值还在理论方法之上,因为在主数据业务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客户所遇到的很多明细问题都是相同或相似的。基于我们的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直接的回答,无疑是高效的。我们希望让读者“开箱即用,开盖即食”,所以本书是完全以实战为目的的,甚至我们起初给这本书起的名字就叫作《主数据肘后备急方》,也就是说,每当遇到具体的主数据问题时,都可以把这本书拿出来,查找一下具体的建议和解法。
最后,企业数据化建设工作背后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主数据大体上可以纳入数据治理的范畴,数据中台着重关注数据资产管理、大数据平台技术、整体数据运营组织等方面,以及众多的数据应用内容,如从传统的商业分析到行为数据的应用和算法应用等。本书试图从整体架构的角度来看待主数据管理的问题,阐述主数据和数据治理、数据中台、数据应用之间的关系。比如,主数据管理如果想要做好,一定需要数据组织、数据标准的支持;同时,做好了主数据管理,企业基础数据的质量也会大幅提升;主数据的权限等问题也一定要纳入数据安全管理的范畴;等等。主数据管理既能够独立地解决企业很多的业务问题,又是许多数据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需要与其他模块紧密关联和配合。这些都会在本书中抽丝剥茧般细细道来。
做对的事,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或参考。但笔者担心内容不准确会对别人产生误导,所以也恳请诸位广大读者批评与指正。
感谢参与本书编写的其他作者:陈吉平先生、杨海峰(教授)、宫大(博士)、伍君先生、李海燕女士、赵维五先生、赵鹏(博士)、李鑫女士。同时也感谢参与本书整理的朋友们:张爱东、代喻、李昊、徐鹏飞、李丽、叶红云、秦湘瑜。再次感谢我们的公司、同事、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希望在企业数据化建设道路上继续与诸位同行。
张旭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