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城市信息化发展历程
从城市信息化发展历程来看,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是一脉相承的。正如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城市信息化也经历了数字城市、信息城市、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四个发展阶段,如表1-1所示。
表1-1 我国城市信息化发展历程
一、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指以地理空间坐标为框架,以空间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支撑平台或环境。
数字城市这一概念引申于数字地球。1998年1月31日,时任美国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在21世纪认识我们的行星(The Digital Earth: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的讲演,提出了“数字地球”这个概念。“数字地球”是指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真实地球的三维表示。谷歌地球(Google Earth)就是“数字地球”的原型系统。
“数字地球”概念传到中国,引起了我国专家学者极大的关注。1998年11月,中科院地学部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了有12位院士和其他30多位专家参加的座谈会,专家们就数字地球进行了研讨。中国科学院专门成立了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2006年5月,国际数字地球协会在北京成立。这是少数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性学术组织。
“数字地球”概念传到中国后不久,北京大学、中科院等单位的一批专家学者就提出了“数字城市”的概念。随后许多GIS企业推出了“数字城市”产品和解决方案,一大批城市陆续提出建设“数字城市”并着手开展“数字城市”规划和建设。“数字城市”成为“十五”期间我国信息化的热点。
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是空间信息技术,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这些空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领域。例如,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建立城市三维模型,使城市管理部门可以很直观地对现实世界的城市进行管理,如图1-9所示。
图1-9 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示例
二、信息城市
信息城市是信息社会一种新的城市形态。1991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曼纽尔·卡斯泰尔(Manuel Castells)出版了《信息化城市》(The Informational City)一书,对信息时代的城市形态、城市空间等进行了描述。他认为:信息时代正在展现一种新的城市形式,即信息城市。
2006年,金江军等在《城市信息化方法与实践》一书中提出了“信息城市”的概念,并指出了信息城市与数字城市的区别:前者只是强调用计算机模拟城市空间,即城市地理可视化,多用于城市规划、城市地籍管理、城市管线、城市道路交通、城市水利电力等各种与空间分布密切相关的领域;信息城市是一个比数字城市更加广泛的概念,除了各种城市地理可视化应用以外,还包括工商、税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其他信息化领域,这些领域地理可视化应用并不突出。从其技术基础来说,数字城市的基础是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而信息城市的技术基础则包括除了空间信息技术以外的主流信息技术(ICT)。
可见,数字城市强调城市空间的地理可视化,将城市经济和社会数据叠加在地理信息系统上;而信息城市的内涵比数字城市广,包括城市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将空间信息技术融入主流信息通信技术(ICT)。
当然,数字城市和信息城市是密切联系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是许多城市信息化领域的基础平台,各种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升华和发展,也是空间信息技术融入主流信息技术的必由之路。
城市信息化不只是城市空间的信息化,还包括城市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即政府信息化、产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等。空间信息技术主要应用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交通等与地理空间关系密切的领域。对于许多与地理空间关系不密切的领域,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数字城市概念无法涵盖,用“信息城市”更妥当些。
“信息城市”概念提出之后,得到广州等一些城市的响应。2009年5月,广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信息广州”建设的意见》,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高度信息化、全面网络化的“信息广州”,跻身亚洲信息化先进城市行列。2009年、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中科院、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单位连续举办了信息城市高层论坛。“信息城市”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国信息化的热点。
三、智慧城市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2009年1月,IBM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彭明盛(Sam Palmisano)在一次美国工商业领袖圆桌会议上提出了“智慧地球”(Smart Planet)这一概念。与当年“数字地球”传到国内出现“数字城市”概念类似,“智慧地球”传到国内就出现了“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指通过广泛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生产、生活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信息城市之后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智慧地球”概念是IBM公司提出的,一些领导干部对使用“智慧城市”这个词存在顾虑,因而改用“智能城市”“感知城市”等词。实际上,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即使IBM公司不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城市信息化也会发展到智慧城市阶段。而且,在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以前,新加坡早就提出了“智能岛”的概念,韩国U-city的发展目标也是智慧城市。此外,还有“智能建筑”“智能交通”等类似概念。从字面意思来看,“智慧城市”比“感知城市”这个词要好,因为信息化不能停留在“感知”层面,感知之后还要进行数据处理,要采取相应的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
2018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人工智能在公共安全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强生态领域人工智能运用,运用人工智能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
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推动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探索在信息基础设施、智慧交通、能源电力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新型智慧城市的“新”主要体现在新时代、新任务、新目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智慧城市建设面临新任务。传统智慧城市偏重城市管理,目标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而新型智慧城市侧重城市治理,目标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四、互联城市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万物互联时代。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确定了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和人工智能等11个“互联网+”重点行动。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其中“+”的含义是指融合、创新和改变,即互联网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融合,创新商业模式和政府管理方式,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
“互联网+城市”(简称“互联城市”)是指互联网融入城市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创新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城市发展模式。互联城市实现了城市要素之间的互联互通,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
城镇化和信息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主题。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解决或缓解各类“城市病”,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