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架构:方法论与云原生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4 企业架构框架理论综合分析

前文对各个企业架构框架理论进行了介绍,下面我们来综合分析一下这几个理论的特点。

Zachman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对企业架构交付物进行了分类。它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架构建设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严格来讲,Zachman并没有明确提出企业架构的概念,它提出的主要是企业架构描述的一种内容分类法。另外,Zachman虽然描述了企业架构的内容,但缺乏对架构开发过程的描述。Zachman更像静态画面,缺乏企业架构治理和动态演化。同时,Zachman缺乏判别标准,即没有高成熟度框架可以参考。

TOGAF相对于其他框架理论,具有更加标准、更加通用的特点,TOGAF提出的是一套经过高度抽象的方法论,包括从企业愿景到具体的业务架构、IT架构,进而到项目实施等全生命周期,不依赖于任何一个具体的组织形式。企业均可对TOGAF进行裁剪或与其他框架进行整合。因此,TOGAF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是业界十分流行的企业架构框架。但TOGAF偏理论框架,对结果的保证程度和业务联系不紧密,同时在云计算、互联网时代,其针对企业的快速变化应用得还比较有限。

FEAF多应用于政府,FEA为美国联邦政府提供电子政务顶层设计。FEA更像一种基于FEAF的最佳实践。FEA既含有针对架构内容的分类法,又具备架构过程描述,还包括用于评估架构的方法,所以FEA更加具备企业架构框架的特性,特别是其中的片段架构。不过,FEAF较少被企业使用。

DoDAF主要应用于美国国防部,目的是在架构和信息化建设方面,提高部队的指挥效能,其主要在军队方面应用较多,DoDAF对企业架构的影响虽然不如Zachman和TOGAF那么大,但其也推动了现在学术界比较热门的关于“System of Systems”(分散系统)理论的研究,DoDAF对企业架构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eTOM主要应用于服务供应商,是运营管理领域的工业标准。严格来讲,eTOM是一种业务流程模型框架,是业务模型策略的一部分。eTOM提供了顶层的企业流程模型参考,但并没有全面涵盖IT架构、技术架构及相关的开发过程,同时缺乏整体的架构治理演进方面的指导。

ArchiMate是一种整合多种架构的可视化业务分析模型,属于企业架构描述语言,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各层架构的元数据模型,也提出了分层架构的概念。不过其在国内应用得比较少。

Gartner没有提供企业架构内容分类,也不提供相应的建设方法,严格来讲,Gartner不是一种企业架构框架理论。Gartner主要提供一套企业架构模型和相关的实际案例,需要企业进行购买咨询服务或者自行借鉴。

此外,对于一个架构框架理论的分析,我们还可以从多维度综合分析,如下面这些维度。

• 分类法完整度(Taxonomy Completeness)。

• 过程完整度(Process Completeness)。

• 参考模型指南(Reference Model Guidance)。

• 实践指南(Practice Guidance)。

• 成熟度模型(Maturity Model)。

• 业务关注度(Business Focus)。

• 治理指南(Governance Guidance)。

• 划分指南(Partitioning Guidance)。

• 视角目录(Perspective Catalog)。

• 厂商无关度(Vendor Neutrality)。

• 信息易获取性(Information Availability)。

• 价值获取效率(Time to Value)。

2.4.1 理论共性分析

Zachman、TOGAF、FEAF、DoDAF、eTOM、ArchiMate、Gartner等架构框架理论虽然各有不同和侧重,不过总体上殊途同归,都是从企业实际的角度出发,指导企业创建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架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一些相似之处。

1)从企业顶层视图出发

几乎所有的企业架构框架理论都从企业顶层视图出发,对企业的管理范围按从大到小进行分析,从整体企业的价值链到企业战略、规划、需求,到架构规划,再到项目落地实施,基本都强调企业架构生命周期,在每次迭代循环中,都强调对目标、范围和相关干系人的识别,同时形成对当前和目标架构的描述,并分析差距、找出区别,最后分析整体的效果。

2)业务与技术结合

不同的企业架构框架理论都是希望建立更易于被业务理解的视图,并成为构建IT系统的桥梁。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常常以技术为主导,把关注点放在当前问题的IT实现上,缺乏全局思考,与业务脱节,导致上线的新系统往往无法对业务提供有效的支持,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需求;同时造成系统重复建设和系统“烟囱式”林立的情况。在数字化时代,业务即IT,IT即业务,我们不能独立看业务与IT。在外部环境迅速变化、内部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一个完备而科学的企业架构对企业来说极为重要。

3)企业架构的结构化指导

几乎所有的企业架构框架理论都包含创建和维护企业架构的过程、企业架构的内容描述,以及对应的建设过程、方法及指导原则。另外,它们还提供相关的对于架构产出物的管理,如相关的描述工具、知识库和信息资源库。不同企业架构框架基本都包含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这些架构的细节在不同的理论中不尽相同,但都是从不同干系人的视角来对其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和分类的。

4)企业高层及组织的意义

企业架构包含业务到信息系统的各个方面,涉及企业内大多数人,因此其需要企业高层的推动。企业高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战略,而企业架构将这些战略在各层中贯彻,通过数字化技术加以实施。此外,企业也需要相应的组织适配,如IT部门组织架构的转型、人才绩效和激励等,需要与其他企业管理过程一起协同合作,从而保障企业的良性发展。

5)迭代循环与长期演进

企业架构是一个循环演进的过程,在演进过程中需要适当的治理,以保证每一次演进都是在有序、受控的环境下进行。在企业架构的开发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构建自己的企业架构成熟度来对整体状态进行评估,使得企业架构作为多种利益相关者间、系统间、人与系统间无障碍沟通的桥梁。

2.4.2 数字化时代面临的挑战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面临业务和技术的多重挑战。企业架构框架相关理论对数字化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企业不能盲目崇拜和过分依赖,需要在实践中注意以下几点。

(1)切勿生搬硬套。没有哪个企业架构框架适用于所有企业,虽然都有成功案例,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企业都可以完全照搬,抛弃自己的真实需求和业务特色。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框架,并进行裁剪、补充、完善,形成自己的特色,与时俱进,借助框架进行企业架构的开发。

(2)灵活适配。很多企业架构框架理论之所以在国内企业中应用得不是很多,主要是因为它们的体系过于庞大和臃肿,有一定的门槛,这就要求企业找准业务的切入点,从业务分析和实际需求入手,着眼于业务价值的迭代实现,小步迭代、敏捷发展,逐步建立整体的企业架构体系。

(3)与时俱进。敏捷适配需要IT架构的变革,需要与时俱进。当前,云计算的“下一站”是云原生,通过拥抱云原生技术,构建敏捷、高效的企业IT架构体系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弯道超车的捷径。这就需要企业结合具体业务场景及云原生技术,灵活应用相关理论,打造业界领先的企业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