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光武载龙
宗均见士兵们是疾病缠身,不能久留,如果淹留在此,那么士兵们的战斗力会大大的下降,水土不服嘛!结果就是第二个刘尚,全军覆没都是完全有可能的。战局肯定不能这么拖着,越拖会越凉。
宗均临机一动,假托圣旨,调伏波司马吕种,让他来对付南蛮。当然这是一个冒险的行为。如果失败了,后果会非常严重,这可是伪造圣旨。
还好,大将吕种没有让宗均失望,成功抓获了贼首,然后安抚了其他的贼寇。后来宗均回到京城请罪,人家打都打赢了,刘秀自然也不好不通人情,没有计较此事。
公元五十年,刘秀可能觉得自己时日不多了,建造寿陵。
公元五十一年,改大司马为太尉。这也是官制的一个重大变化。
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让汉王朝很高兴的事情。
当时投降汉朝的是南匈奴,南匈奴得到了汉王朝的撑腰,是不可一世啊,把个北匈奴打得满地找牙。正所谓傍上大佬,谁都不怕。
北匈奴一看,总不能等着被打吧?我要想一个办法。
又是当年西汉的故事,北匈奴被洗脑也来投降汉朝,并且请求和亲。
汉王朝高兴归高兴,但是不答应。
为啥呢?自己不能脚踏两只船,会翻的。
南北匈奴一直在争斗。自己接受了北匈奴的财物,自然就要帮助他们。南匈奴就不高兴,就会和自己断交。而北匈奴切割掉关系之后也会如此。
北匈奴这么一闹腾,反倒是提醒了东汉王朝:匈奴他们变化无常,是眼中钉肉中刺。该除掉的时候还是得除掉。
很快,臧宫等人上书请求联络鲜卑等一起吞了匈奴。
但是刘秀不同意:老子打了这么多年,打都打累了,还让我打架?我可不想马革裹尸。(其实是刘秀想休养生息,打的仗太多了,百姓撑不住了)
就在这时,一个大案子来了,也就延缓了刘秀的步伐。
这事和马援的侄女婿王磐有关。王磐这个人呢是王莽时期一个正义的诸侯王仁的儿子,追慕西汉时期的游侠之风,喜欢结交宾客,到众王门上做客。众所周知,游侠之风后来是不被认可的。
结果有一天,他惹事了,诸王也被牵连其中。皇帝刘秀自然是严厉斥责了众王。
众王也夹起尾巴做人行不?被骂了还要作死吗?
王磐的儿子又来了。他又去找诸侯王混了。
众王:我们可不打算…不接受你。
有人看不下去了,和皇帝举报这事。
刘秀:“噢?等于说我认为惹了大事的你们还抢着要?你们是不是想造反?想死直说。”
偏偏又来一件事火上浇油,更始帝他儿子杀了一个诸侯,露出了造反的样子。
大怒之下,刘秀秉持“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放过一个”的思想,把众王的宾客全逮了,功臣吕种也在其中。
直到临刑时,吕种才想起来马援早早和他说过:不要动不动去做众王座上客,也不要乱结交宾客。
但是现在又有什么用呢?为时已晚。
当然,这件事不能全怪他们,刘秀也老了。老年人处理事情的效率肯定不是年轻人和中年人那样。
与此同时,刘秀手下的大臣也一个个老去,一个一个离开人世,太子太傅因为刘秀想防止外戚专权也换了个人。
一晃,刘秀在位三十年了。有人说:皇上,我们去泰山封禅吧。再不去估计就没有机会了。
刘秀毕竟还是一个明君,摇了摇头:寡人在位这么多年,百姓没过上好日子,不能封禅。等我们真正有时间再去吧。
这一等,一直等到公元五十六年,不知道刘秀登上泰山时是不是百感交集。他的时日还剩下多少?他的东汉王朝能撑多久?一切的一切,他可能都不会知道。
公元五十七年,一代汉光武帝刘秀驾崩,那么刘秀留下的汉家天下,太子刘庄又该如何治理?他们不能接下这个沉重而伟大的担子?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