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乱象常露
第一个标准门当户对,至少也要是大家族的女儿,不然不能知书达礼。
第二个标准德行出众,毕竟是要母仪天下的人物。
第三个嘛,要漂亮点。
这三个要求可以说也是合情合理的。
汉顺帝左思右想,立了一个贵人梁氏为皇后。
梁氏其实还是非常符合要求的,其祖父是汉和帝皇后的弟弟,其父亲是步兵都尉。
梁氏呢,在皇帝想封赏她家时还说:不要为了我坏了国家大事。
汉顺帝非常感动:这种好媳妇上哪找去啊,对吧?
但是,他不可能知道,梁氏在最后让大汉王朝再次受到一次重创。
那么此时国内的内政也是不太如意了,汉朝不是主张孝廉二字吗?但是到后来因为汉王朝实在是太过昏庸,世家大族垄断政治,所以造成了一个很离谱的现象: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尚书令左雄看出了大汉王朝的柱子已经摇摇欲坠,他果断地和皇帝提出了意见,什么意见呢?
加大对不法官员的处理,加大对民生的投入,禁止无故离职。
这一举动呢,很好,汉顺帝也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宦官集团,他们可不同意,汉顺帝这件事同意了,但是并没有催,宦官们不同意,自然就吹了呗。
然后左雄就换了一招,他想引来人才,当时汉朝规定四十岁以上才能举孝廉。左雄觉得这不好,人家明明水平高,为什么还要因为年龄问题被挡住?
有几个人会同意?这不放人来和自己抢饭碗吗?汉顺帝此时年轻,觉得还是多给年轻人机会,同意了。
但是吧,说是这么说,真的那实行下去又是一个不一样的东西。
下面的人稍微改了改,看起来好了,实际上偏了。
下面的人:啊,我们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如果未满四十而且有颜回那种才能的可以来。
看起来好啊,要求高。
但是
秀才:“我难不成还敢说我比得上颜回,我心里没点数吗?”
官员:废话,老子就是不想让你上,懂了吗?
左雄:你当我看不出来了?我就问问你们,那个颜回闻一知十,你们这些当初选上的孝廉知道几?
左雄一举报,主管官员免官了。不久之后,有一个叫做郎顗(yǐ)的也出山了,他利用《易经》作为工具,和皇帝陈述了著名的七言谏书。
哪七言呢?
第一条,减少劳役,休养生息。皇帝别整那没用的。
第二条:采纳忠臣良言,广开言路。
第三条:一切从简。
第四条:减少宫女数量,放她们回家。
第五条:时时刻刻防备羌族,汉王朝毕竟吃过亏。
第六条罢免司徒。
第七条,废除严苛的法律,拉拢民心。同时力行改革,不然大汉将倾。
可以说基本上是字字珠玑了。
但是汉顺帝没有做出任何的反应。
郎顗不甘心,自己都“投稿”了,咋不被录用呢?
郎顗(yǐ)又推荐了两个人上去,汉顺帝的反应有点让人感到迷糊了。他任命郎顗为郎中,但是郎顗推荐的人却没有反应。
郎顗呢推辞不去。
那么郎顗的担心很有道理,在外面,大汉其实并没有前期那种拔山倒树的气魄了。而在内部,实际上也是非常混乱了。
汉顺帝的乳母曾经参与扶持汉顺帝,汉顺帝非常感激她,封了她山阳君。这个大家就忍了。
但是汉顺帝可能觉得报答不够,又下诏书封了这个乳母的儿子为侯。
汉王朝最基本的原则是什么呢?
不封异姓诸侯王。
左雄毅然决然走了出来,阻止汉顺帝重蹈外戚专政的覆辙。
在左雄的软磨硬泡下,汉顺帝没有分封乳母的儿子,但是山阳君还是封了下去。
与此同时,地震不断,灾祸频仍,而宦官这一派平步青云,逐渐超过众多势力,成为了汉朝的核心力量。
汉顺帝呢,还是顾念乳母的恩情,但是他从来没有考虑过,一派实力过大,会如何?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